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

這邊,朱由檢正努力的和眼下大明大小官員講解關於新式科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設高等教育。

雖然一時半會不能夠像後世那般,讓教育這件事在短短數十年間在大明的土壤上瞬間生根發芽,但有個雛形,有個思路,起碼後面的發展才不容易出現大的偏差。

數個時辰的課程講完,不僅僅是朱由檢口乾舌燥,就連下面聽講的大臣們也是如此。

好不容易結束,朱由檢將今天講授的內容提前印刷成冊,《大明新式科舉及高等教育五年規劃》就此出爐,其中詳細規劃了第一批建設的幾所皇家直屬的新式高等學府,不僅如此完整的健全了新式科舉後透過考試的考生進入高等學府內學習的完整路徑。

將來的大明,想要出仕做官,那麼最好的路子將不會是在江南的私塾內請老師學習,而是觸類旁通,努力透過新式科舉,進入大學學習之後,才能更好的為官。

朱由檢有信心,只要在官員的選拔任用上面,多多的提到大學的重要性。

在不久的將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新式科舉相較於舊制的優越。

而對於大明最重要的一點改變就是,這不僅僅能夠培養更加適合朱由檢未來規劃的人才,更加能夠解決眼下流傳已久的學閥作風。

什麼是學閥?

就是我能學,你不能學,你能學,我能學到的比你更好。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在萬曆帝時期會出現東林黨與齊楚浙黨不斷糾葛的黨爭的關鍵點所在。

那就是來源在哪?

你來自哪?

你全部都來自江南,都來自南方,雖然你都在京師做官,可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為江南老家,為自己謀私利。

為黨爭貢獻力量的同時,不就是在削弱皇權嗎?

當然,齊楚浙黨在後來的黨爭之中輸得徹底。

東林黨早都被朱由檢上臺就給砍了脖子,現在那些傢伙還在詔獄內每天消費呢。

要不是家底夠厚,家族接濟,估計早都餓死在裡面了。

為何朱由檢不對他們動手?

因為眼下擁皇黨的勢力還是太弱。

作為皇帝,如果看待臣子不爽,就算你把他發配邊疆,把他打入詔獄,就算把他充入邊軍讓他去遼東殺敵報國這都沒問題。

畢竟作為君主,這些都是你的權利。

但唯獨不可以一言不合就殺人,大明這種皇帝太多了,朱由檢雖然知道,這東林黨內部早已迂腐不堪,可手裡捏著這些傢伙一時半會就是動不了。

大明不可以沒有官員,就算他朱由檢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多的知識。

他還是需要人去治理國家,哪怕這個人是個混蛋,但如果他不魚肉百姓,或者說能夠造福鄉里。

那麼朱由檢其實都願意為他戴一頂好官的帽子。

所以他還在等,還在等。

等什麼時候這天底下沒了官員也能轉的動的時候,這詔獄裡的東林黨也就可以重見天日了。

只不過就是不知道那時候,還有多少東林官員能夠活到那個時候。

希望不要太遲。

畢竟,這一次的開課,與其說是傳授知識,不如說是在打造一批新班底。

這批班底不僅僅是他未來的左膀右臂,更是發展的動力源泉。

而篩選的標準也是下放給了黃立極,以及朱由檢自己從歷史書上找到的賢才人名,讓魏忠賢去綁來了京城。

甭說願不願意,就問一句還想不想要命?

歷史不斷發展的蓬勃趨勢,是朱由檢所不敢阻攔,也沒辦法阻攔的。

科學技術註定是要發展的,如果不發展,那麼將來就只有像滿清一般被動挨打,喪權辱國。

畢竟,只要發展的夠好,夠快。

建奴?

倭寇?

那算什麼?

直接平推碾壓過去就是了。

大明皇家圖書館不僅僅是要收納來自華夏圖書館中那些後世的書籍,朱由檢還下令對於民間的書籍也要做到收攏,而民間書籍的收攏就不像後世書籍那樣有太多的顧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要有用,只要不是開篇痛罵朱由檢!

那就拿來用!

同時,鼓勵所有大明官員、工匠去寫書,只要經過評判,有一定價值。

那麼大明皇家圖書館就會進行翻印、出版,將你的書透過大明皇家拍賣行遍布全國的營銷點去進行售賣,所賣出書籍的三成利潤,都將歸屬於作者。

並且這樣的收入,至少眼下來看,大明皇家稅局是給予免稅認定的。

次日清晨。

一聲“皇上駕到!”高高唱起,主殿之中,朱由檢步履輕快的坐在了龍椅之上。

或許是因為知道,如果不親自去做,開再多少次的朝會也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朱由檢上朝的次數是很少的。

朝霞初升,禮官朗聲道:“入班!”

千餘在京官員整整齊齊的伏在皇極殿前的廣場之上,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站在高處,朱由檢此刻與上一次早朝時的心情已經完全不同,遼東的訊息傳了回來,天虎軍再次讓韃子的進攻受挫,撞得滿頭包的皇太極也似乎不好意思再來與朱由檢整什麼議和,夾起尾巴灰溜溜的撤回了後金。

當然了要是皇太極想要來籤什麼議和條約,朱由檢也沒什麼興趣。

畢竟對於後金與大明之間,再多次的議和,再多條的合約。

就是皇太極今天把自己親媽當賭注籌碼堆在談判桌上,都不會影響翻臉的時候撕毀條約的速度。

畢竟有史以來,議和約定基本上和擦鞋的破布沒有什麼區別。

密密麻麻的官員跪在臺下,君臨天下的感覺讓朱由檢一邊陶醉,一邊感受著肩頭的沉重。

自從重新保住魏忠賢的位子之後,隨著不斷的對其重用,東廠已經徹底代替鴻臚寺禮官。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新式科舉乃朝廷高度重視所在,為全面代替舊制科舉進行先行試驗,現印發《大明新式科舉及高等教育五年規劃》,發至大明兩京十三省,六部及各院、各皇家直屬局、司、行,都應鼎力配合!”

聖旨之上,“皇帝之寶”的大印正明晃晃的蓋在上面。

傳旨的東廠廠衛在宣讀過後,還將聖旨翻過來向在場所有大小官員示意,並無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