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

大明新制商稅的開始徵收。

顯然就是這種社會責任的徹底展現。

原本就罕見的反對聲音,也在東廠的貼心關懷之下,讓那些敢於高呼皇帝此舉與民爭利的無良奸商們乖乖閉上了嘴。

皇帝的勞動力就不是勞動力了?

朱由檢做的很多,但他還是感覺不夠。

時間轉的很快,大明崇禎一年一月,終於在所有人的期盼之下到來了。

新的一年,幾乎所有大明百姓都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大明月報》的成立,第一次讓百姓們能夠接觸到來自朝廷的各項舉措。

一些交通不便,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州縣。

大明報社還貼心的準備的專門的講解員,不斷的在當地宣講來自朝廷全新的好政策。

天虎軍獨立第一旅、獨立第二旅開拔讓朱由檢第一次感受到了手裡有兵和名義上有兵的差距有多大。

河南、陝西那些原本想要藉著大災趁機作亂的亂民土匪。

讓天虎軍殺了一批又一批,火槍威力帶來的血淋淋的畫面。

讓當地原本深陷動盪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律法。

地痞流氓?

乖乖改過自新去當地衙門領罪倒好,若是天虎軍來了還敢欺壓百姓,一顆子彈的成本朱由檢還是不放在眼裡的。

大明皇家稅局五萬稅丞的招收計劃遍布全國,各地分支的稅務局直接開到了州縣一級。

商稅的重要性讓朱由檢在這方面特別願意花錢,畢竟花的再多也會源源不斷的返回來。

只不過在地區上面還是有所差異,像一些商業並不繁榮的地方,稅局的規模就會小一些,而對於江南和沿海地區來說。

商業繁榮的背後就是稅局規模的不斷擴大,別說州縣繁榮,就連下面一個小小的村子,有可能都因為種茶或者海外貿易而繁榮。

為此,稅丞的腳步就這樣,開始一步一步的丈量著大明每一寸土地。

新式科舉也徹底露出了規則的絕對優越性,皇帝的重視在封建社會制度下是一個很恐怖的東西。

吏部的官員腳底生風,乘著這股改革的春風不斷向各地撒下新式科舉的種子。

同時吏部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新式科舉主導部門這一件事情上,全新的官員考核體系讓大明所有官員為之沸騰。

全新的考核制度,為上至朝堂,下至為政一方的地方官員展開了晉升的全新階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舉賢不避親,升官不看背景。

兩年考核接連為優秀,必定升官半級,三年考核為優秀,再升半級。

所謂官至一品,在全新的大明官員考核及晉升機制下,最快出仕為官二十年即可觸控。

而新成立的各個大學院,雖然在新式科舉的背景之下,被所有大明百姓認為是全新的大明官員培養的搖籃。

但朱由檢並沒有過多的進行解釋,反而對此頗為樂於見得,大明不怕官員多,怕的只是尸位素餐的官員太多。

佔著位置不做事,白吃飯?

恐怕在朱由檢的影響之下,還想要過這種好日子恐怕是有點難度了。

誰來替代這群人呢?註定被淘汰的註定是要被更加優秀的人才淘汰。

在朱由檢看來只要能夠想辦法頂到第一批透過新式科舉進入大學院學習後畢業的人才們經過一年的基層鍛鍊。

當他們正式出仕,正式出現在大明的官員群體當中去,那麼他所想要的徹底的改革,徹底的革命就會到來。

到時候什麼問題都不會是他的掣肘。

...

河南。

“大娘..咱們去年一年賺了多少錢呀,地裡糧食打了多少,要給人交地租嘛...”

嫋嫋炊煙籠罩下的小村落中,一名身穿大明皇家統計局工作服的年輕人正不厭其煩的對著一個患有眼疾的老婦不斷的提出問題。

老婦眼角露出笑容,一句話都沒回到點子上。

“哎呀,你這年輕後生,怎麼光問些我不懂的東西,我只知道去年村長說不用交地稅了,地裡的糧食全給咱們留下了。”

“那大概打了多少糧呢?”

“哎呀,你說這陛下怎麼今年不收農稅了啊,你們這些後生不也得吃飯嗎,朝廷不收稅不說,還替咱們這些莊稼人把地租也給墊付了。”

負責統計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流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反而不斷的耐心詢問。

“這不收農稅啊,是當今陛下體諒咱們河南的百姓,認為河南百姓們今年遭了災,受了苦了,把糧食都留下來,讓咱們百姓們都吃飽肚子。”

“怪不得...怪不得,明君啊!怪不得送上去的糧食,沒過幾天縣裡就差人駕著馬車全都送了回來,一點不少啊!”

“那大娘,咱去年賺了多少銀子您知道嗎?”

“啥?你還沒吃飯?等著,大娘給你烙餅..”

...

政策一項一項的推出,朱由檢位居京師,但眼睛卻不只是放在京師,年輕的朱由檢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

到底有沒有給百姓的生活帶來改變。

於是不打招呼、不給通知、不訪官員的大明皇家統計局與大明皇家稅務局一樣,吸納了大量當地的落魄讀書人與年輕人。

同時將那些在新式科舉第一輪取得成績,但是沒有透過第二輪考試的讀書人召集起來。

全部吸納進了統計工作當中去,人才不能旁落,就算沒有透過考試也是一樣的,今年考不上還有明年。

但這些人不可能放出去,畢竟在朱由檢看來。

只要能考過第一輪,其實都已經是大明難得的人才了。

只不過因為尚且處於萌芽階段的各大學院規模還不大,還需要時間,所以能夠招收的學生就不多。

所以在這樣選拔性的考試之下,註定有不少人會落榜。

落榜的考生並不代表不優秀,畢竟文盲率極其恐怖的大明,能認字,能寫字,就已經頗為不易。

再加上統計局和稅務局的高福利待遇,給這些人才開啟了全新的大門。

工作一年考核優秀,定職從九品,官位不大也算出仕做了官。

工作兩年考核優秀,定職就可達九品,雖然後世調笑九品芝麻官,可這九品官在百姓,在讀書人看來已經頗為不易。

何況是剛剛工作兩年的年輕讀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