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風起雲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四章:謀士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四章:謀士團

見眾臣再無異議,周復下旨,封馬允為第一任榷易院六品院使,負責全面理清外貿,馬文、康公為、左企毅、韓民功協助。

在有經驗的官吏們的主持下,已經建立成的大宋皇室對外經經商網路從此公開。表面上剛剛放開的外貿,一年之後就有了豐厚的回報。尤其是,在原先馬家為皇室求財所建立的船隊基礎上建成的皇家遠航船隊,兩次遠航所得的利益就過了兩百萬兩白銀,已接近大宋之前一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在大宋進行大規模變革的情況下,朝廷政策的調整一定會影響到當年、甚至今後數年的財政收入。大宋外貿的擴大,使得民間和國家的收入在幾年的時間裡巨增,朝廷有了進行深入變革的底氣。

更主要的是,激增的收入和逐漸減少的賦稅也使百姓們看到了國家振興的希望,朝廷的變革更得到了臣民們的普遍支援,大宋已經轉向的車輪很難再剎住它那巨大的慣性。

在大宋對外貿易獲得明顯成效之後,年過七十的馬林方才落葉歸根,回國定居,被天子趙昚封為義侯,追復趙良嗣諡號“文義”,給了當年聯金滅遼事件一個最終的評價。

第二節

在上述兩項措施順利實施,以及外貿收入激增的基礎上,周復開始對冗軍下手了。

此時的大宋,只有一直由嶽雲等幾名將領負責訓練的十萬近衛軍還有點兒戰鬥力。他們主要是由御前諸軍改編而來,來自韓世忠、張俊、岳飛等大將的部下,原來朝廷中的禁軍已經不復存在。但曾經上過戰場的老兵,經過近二十年的淘汰已經不多,餘下的也擔任了將職,新兵大都沒有什麼戰鬥經驗。

再次是邊境上守衛的邊軍,他們分為各地部隊,有一定的戰鬥力,但分佈過散。

各地廂兵還算多,整個是養老的地方,沒什麼戰鬥力。

由各地自行訓練的鄉兵們大多來自抗金時期的習慣遺存,倒是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卻沒有一個定規,有些隨心所欲。

好在這個時候的大金也比大宋好不了多少,老一代的將領相繼離去,新的一代貪戀富貴,早已忘記了祖先創業的艱難。如今的金朝與靖康年間的宋朝沒什麼區別,君昏臣庸。再加上大金還沒能進化掉的奴隸制尾巴,部族領和朝廷共同管理著這個國家,金朝現在比大宋還麻煩,暫時倒也沒有大金會南下攻宋的風險。

經過與諸位還建在的老將軍,如嶽帥、張俊等人的商議,也是吸取了他們在外駐軍和抗金時的經驗,經樞密院謀士團的再三商討,皇太子決定在當年王安石變法中的“將兵法“基礎上,改變現有兵制,將全國的軍隊分成地方駐軍及中央軍團。

地方駐軍為“**路軍”,負責守衛地方的安全,並有奉中央之令出戰的義務。將全國分成四十多路,每路設一個地方駐軍,每路駐軍在數千到一萬不等,設主帥、副將領各一名,其他將領若干。各路駐軍低層將領不作調換,保證將領對下屬的瞭解,以做到“知兵”。中層將領在升職前赴臨安武校參加培訓的時候,同時接受評估,看是調任還是返回原位,但一般在一支隊伍中的時間不少於五年。

如有涉及數路的大戰事,則由朝廷將涉及的各路統一合編成“**軍”,由朝廷派出高級將領為帥進行指揮。比較特殊的是邊境上的邊防軍,他們直接被改編成了十支邊防路軍,暫時未做大規模調整。這也是怕被大金、西夏等佔了便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中央軍團還是以“禁軍”相稱,但卻分成了兩級。普通禁軍有八支名稱為兩個字的禁軍,每支禁軍有八千到一萬左右,都是從下面挑選上來組成的,戰鬥力強於地方駐軍。他們的各級將領是從下面選調上來的,都必須有在地方駐軍從軍的經驗。

最精銳的是皇室親領的近衛禁軍,一共有三支,名稱為“龍威”、“龍勝”、“龍成”。由皇帝或者指派皇室成員帶領,每支人數大概在三萬人左右,由現在的近衛軍改編而來;原以武林人為主的至勇軍也併入“龍威”軍。近衛禁軍的將領則是來自地方軍隊和下面的普通禁軍,必須有軍旅經驗。

各級軍隊有軍、師、隊三層固定的編制,統兵官有將、指揮使、校尉三個級別,士兵分為軍兵和備軍兩級,每級又分若干等,下級將領必須服從上級將領的指揮。每支軍隊中都有專門的後勤隊,主官為副將,負責非戰鬥類的後勤任務,隨軍醫官隊也包括在其中。

從地方駐軍以上,每一級最高的指揮機構都配備有謀士團,由精通兵略的文士組成。他們起到為將領提供作戰參考和分薄部分軍權的作用,這也是得益於天子趙昚和皇后虞水靈在太子行在設立謀士團的經驗。

如果領兵的將領不接受謀士團的建議,打贏了,謀士團不能分割軍功;如果打輸了,將領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相反亦然,這樣既可以控制將領的胡亂作為,也可以防止謀士團的文士過於牽制將領的指揮。如果將領真的有了謀反之心,那謀士團可以起到牽制和分化的制橫作用。

設立懂得軍事的謀士團約束將領過於隨意的行為,比起軍權完全掌握在一名將領手中,或是設定不懂軍事的監軍來控制將領的行為,應該要好的多。

為了不影響軍隊的戰鬥力,以上的軍隊的軍制整頓從上往下進行,先動近衛軍,再動大宋的核心地區,邊境最後動,一層層的推廣開來。這樣,大宋現有的軍隊就從原來的一百九十多萬縮減成了七十萬左右,大大減輕了財政的壓力。

至於淘汰下來的大部分廂兵,皇太子在諸臣的建議下,並沒有把他們直接趕回地方,而是按照他們原來的歸屬,編成專門負責後勤的附屬大隊。凡完成了廂兵編制的地方,由廂兵負責原先百姓必須服的傜役,百姓可以用銀錢支付酬勞,價格由當地公論。

這樣,廂兵們可以有了收入,百姓們也用不著非得丟下自己的生計去服傜役。

至於原來那些二溜子、進廂兵就是為了混日子的,一律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