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風起雲湧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七章:因功論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七章:因功論賞

“陛下不顧朝廷規據,執意不許四相辭位,是以私誤公!非明君所為。“這個譚世懷的骨頭還真是挺硬的,居然連皇帝也敢頂撞,他跪下重重的磕了個頭:“請陛下以天下、以朝廷為重,勿以私愛誤國事。“

“朕不許四相辭位就是以私愛誤國,那你堅持熟悉朝政運作和朝中情況的四相,在百姓面臨天災、所有人都忙昏了頭的時候辭位,你又以何事為重?!“天子周復終於再也忍不住怒火,徹底爆了,他猛然起立,隨手抓起桌案上的奏章,用力擲還給譚世懷:“譚世懷,你這種諫章朕沒興趣理會。朕警告你,如果你敢聯絡你們那一幫子白痴用諫章來壓朕,那好,就請你們主動交出官職印信,朕也沒興趣去罷免你們。“

譚世懷憤然揚頭,他的火氣比天子還要大,兩眼緊盯著天子,簡直要冒出火苗來了:“陛下不顧朝廷規據和臉面,以天子之威壓制臣下進諫,就不怕被史官記上一筆,落個拒諫的名聲嗎?“

“看來,譚卿你不僅是腦袋有問題,就連這記性也出了問題。“周復重新回了自己的座位,一臉不屑的看向譚世懷:“朕早就說過,朝中之事以大宋的將來為重,這規據、慣例必須有利於大宋,否則朕一律不守。不必再多說,給朕下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譚世懷怎麼也沒料到,被人稱為明君的天子,竟然會在國家大事上如此的不講理!氣的全身都在打抖,連禮儀都給忘記了,手指著周復:“陛下如此胡來,臣要到太上皇那裡去告你。“

“脾氣不小嘛,還有膽子公然說要去告朕的狀!你還真的提醒朕了。“周復才不怕他的威脅,對門外喝令:“殿前衛士何在?“

今天值勤的內值班侍衛副統領阮成立刻閃身入內,單腿著地向皇帝一禮:“值班內衛統領叩見陛下。“

“傳旨,皇宮從現在起全面封鎖,沒有朕的特旨,任何人不得進入宮院,也不得投書宮院。要是有什麼訊息漏到宮裡,驚擾了皇后和幾位長輩,你就不必來見朕請罪了,自己回家吧。“

“臣遵旨,請陛下放心。“

……

本來被皇帝突然傳呼侍衛的舉動給嚇著了的大臣們,已經是一身的冷汗,深怕這位脾氣不小的陛下在氣頭上拿這個笨蛋譚世懷開刀。這種時候處置諫官,還是這位以“強項“和清正之名著稱的譚世懷,只怕會惹出不小的麻煩來。

哪裡想到,皇帝居然下了這麼一道旨意,只是把皇宮和外界的聯絡切斷了,擋住眾臣去找太上皇。眾臣面面相覷,心裡想到的都是一件事:這天子可真是乾脆,索性把太上皇他們的耳朵捂上,也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看著被自己給弄傻了的譚世懷,天子臉上出現了詭異的笑容,他反而放鬆了語氣,可聽在譚世懷的耳朵裡,卻是說不上是什麼滋味了:“譚世懷,朕知道你是個強項令,太上皇對你的風骨也是讚譽有加。你這麼做,也只是為了保護朝廷規據。可是,規據是人定的,就得為人服務。為了所謂的規據而不顧實情,那就是白痴、是傻瓜。“

“朕的話還沒有完呢。“看譚世懷又想出言反駁,天子淡然的一擺手:“你們這些所謂的清正之官,比起貪官、比起那麼把權力看的比什麼都重的奸臣、佞臣當然要好的多,但也不是無所求。你們求的是名,是清官、是正人君子的名!可這名,要看對國家、對百姓有沒有利。死硬的維護所謂的規據、傳統,卻無利於國家,這種清名不要也罷,朕也不會再給你們搏得這種虛名的機會。“

“太府卿、太學學政、國子祭酒、臨安武校學政、臨安公學學政!“

天子揚聲將太府卿歐陽宏、太學學政陸九淵、國子祭酒周行己、臨安武校學政張義和臨安公學學政楊輝叫出了班,看著幾人向自己行禮已畢,天子淡淡的吩咐:“傳旨,從本次彈劾起,凡朝廷中有參劾官員的,只要不涉及機密,一律在坻報和《朝報》公開,允許百姓上書議事。另外,太學學政、國子祭酒、臨安武校和臨安公學也要組織學生討論,將結果上報朝廷。以後,朝廷不再對這種不涉及官員個人品行和行使職權行為的彈劾做出決定,交由臣民評判,每個孤案評判時間以四個月為限。“

天子吩咐已畢,隨即站起了身:“至於撥款一事,由四相和戶部協商,儘快下,退朝!“

第六節

等眾臣恭送天子離去,職司所在的十幾名官員已經匆匆忙忙的離開了大殿,其他人看著呆呆跪在原地的譚世懷直搖頭:你說你和天子較什麼勁兒?!這下可好,四相沒能去職,連以後的這種參劾也別想得逞了。

有點腦筋的人都知道,此事一旦公開,又是在這種緊張的局面下,那些崇拜天子到五體投地的百姓,還有那些衝動、熱血的年輕學子們怎麼可能支援諫官們的做法。

還有,評議時間長達四個月,等評議結束,天災差不多也該收尾了。到那個時候,時過境遷,也無法再提四相辭位一事,這不過是天子的拖延之策。可天子嘴巴大、君無戲言嘛,身為臣子的能拿這個任性的皇帝怎麼樣?認輸吧!

不出大家所料,右諫議大夫譚世懷的諫章和朝廷的決定在《朝報》上一公佈,立刻引起了吏民百姓的熱議。尤其是朝廷允許百姓對參劾官員一事上書言事,還明確規定以百姓和學子們的評議為準處置被彈劾的官員,這下激起百姓參政的熱情,整個京師臨安都是一片熱烈的討論之聲。

短短的十天時間,負責收取百姓上書的太府就收到了上萬封。

至於太學、國子、臨安武校、臨安公學的反應,則更是熱烈,其中以臨安公學為最。

之前,臨安公學雖然也是大宋最高一級的學府,但總讓人有些不放在眼中。不僅是因為它的成立最晚,也是因為它教授的是大宋歷來輕視的雜學。但隨著臨安公學畢業的學生在地方上漸漸展露頭角,又有了臨安公學院的存在,再加上當今天子不斷的找機會提高它的地位,它在臣民心中的地位也逐步在提高。

以臨安公學學政楊輝為例,他原本不過是個七品的工部員外郞,就因為他的一部《乘除通變本末》引起了負責制定經濟法的洪遵重視,把他調到了自己身邊任幕僚。等《大宋經濟法典》制定完畢,楊輝以功升職,原本皇帝打算把他調入戶部,可此人不喜為官,寧可自己做學問,之前的官位還是朝廷因功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