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風起雲湧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九章:平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九章:平反

與太子結婚後的水靈對太子原先的兩位侍妾十分寬和,從不以正妃的身份傲視她們,反而對她們多加照顧,也常要太子去她們那裡,不要因為自己的原故疏遠了她們。至於太子已有的一子二女,水靈更是盡到了教養之責,尤其重視對長子周適的教導,常常把他帶在身邊,以便將來周適可能成為大宋君主的時候,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越國王兀朮回金之後,被進拜太傅,主掌金朝的軍政。

送越國王兀朮回大金上京的宋使洪皓,因不願意向金主合剌行臣子之禮,被大金關了起來。之前大金因看不起宋朝的屈膝,常常扣押宋朝使節,甚至逼迫他們投靠大金。但此次越國王兀朮是前來祝賀太子大婚,雙方已經約定和平共處,扣押使節就過分了。

使節被扣的訊息傳到大宋,朝野憤怒,但天子仍然不願意向金人抗議。結果,諸相中的左相陳康伯當面批駁天子旨意,拒絕向金人屈膝,並行書大金要求還回洪皓。

紹興十一年七月,虞水靈生下太子第二個兒子,舉國歡騰。這不僅僅是因為皇室又多了一個後代,更主要的是他是定國公主所生,不少臣民直接把這個剛出生的嬰兒,視作了大宋未來的太子。

兩宮太後自然更是歡喜異常,天天守在太**中,幫著照看虞水靈母子。

一個月後,天子周構下旨,賜剛剛滿月的小孫子名為周惇,同時冊封為定國公,這又讓人十分的意外。

因為按大宋的規據,一般只有在皇子至少十歲之後,才有可能冊封為“公”。天子此封,讓人不得不想到,是不是天子也有立周惇為未來大宋太子的想法。

紹興十年到十二年之間,大宋境內並不是很安定,由於前面秦檜掌政之時,溜鬚拍馬者升官,為國為民者都被迫害,導致士風日下,貪官汙吏橫行,冗官、冗軍的問題也越嚴重,國家的收入大多被消耗在了養人頭上。稅收加重,民變不斷,朝廷用盡各種方法,方才將局勢穩固下來。

在此期間,天子周構以想要回位於河南的皇室陵寢地為由,堅持對金投降的政策。

大金主政的兀朮認為大宋天子周構根本沒有恢復之志,認為讓周構稱臣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於是他上奏金主,派左宣徽使劉筈出使大宋,贈給大宋天子周構以皇帝冠冕、金寶、玉冊,冊封其為宋帝。

天子周構認為金朝的冊封等於是大金放棄再利用靖康天子來威脅他的帝位,心甘情願作大金的藩臣。下旨以最高禮節接待金使,根本不以為恥。

雖然秦檜已經完蛋,但主和派中的投降派官員仍然控制著朝廷大部分的權力,他們大都附和天子周構的說法,認為稱臣是虛的,不用太過在意。

訊息傳出後,大宋朝野譁然,當初宋金合談,所約定的是雙方君主以叔侄相稱,並無宋臣服於金的約定。天子這樣做,等於把前面抗金的成果全部丟盡,不少臣民都上書堅決反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金人見大宋臣民的反金浪潮又開始掀起,被扣押的洪皓又堅決不肯屈服,也害怕雙方重回戰爭局面,只得不再提起冊封一事。

當然,天子周構的面子在這一次的“冊封”風波中也都丟盡了。

紹興十二年四月,原都城臨安已經重新整修完畢,大宋朝廷遷都回到了臨安。天子周構在全**民一片的反對聲中,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繼續統治天下的基礎,與左相陳康伯等人商議後,天子周構以身體變差為由,再次宣佈由皇太子周復監國,自己退居德奪宮。

在正式向天下宣佈這個決定前,天子召見皇太子夫婦,當面說明太子個性過於良善,容易被臣子欺騙。出於對太子執政的擔心,天子周構請求皇太子妃虞水靈幫助太子打理國政,希望她不要因他人的議論和反對而放棄。

太子周復以監國的身份,再次向前來道賀其監國的金使重申了大宋堅持和談協議的立場,請他轉告金主,希望雙方能和平共處。

金朝給予的答覆,是答應約束已經臣服大金的西夏和吐蕃諸部,不許他們再入侵宋境,保證大宋邊界上的安全。

不久,天子周構“以淡泊為心,頤神養志”為由,宣佈仿當年徽宗皇帝故事:傳位於太子,自稱太上皇帝,當年更為隆興元年。

太子周復登基後,傳旨冊封皇太子妃虞水靈為皇后,並明言依父皇之意,皇后與自己同掌朝政。

在皇后的協助下,繼位不久,天子周復就開始整頓敝政,調整全**政佈局,並下旨徵求吏民的意見,準備大舉變革。

沒多久,以左諫議大夫肖則上書為契機,天子周復下旨為周良嗣等數位當年的靖康事變前舊臣平反,並允許他們的後人迴歸大宋。

在諸位中興大臣的支援下,天子周復開始調整作為朝廷核心的三省六部,精簡集中過多的部門和官員。

先,將原來職權重疊、互相扯皮的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三省合為一個中樞省,並以左、右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職宰相;將原來的數個副相門下、中書侍郎等改為參知政事,為副職宰相;廢除尚書左、右丞的名號。以上五相成為了最高中樞機關,輔助皇帝執政。

下面的六部中只設尚書、侍郎為長官或副長官,負責主持各部事務。各部所屬司級機構,除戶部因事務繁多未多加減少外,其他五部大量裁減了各個機構,並明確了各自的職級和責任,對上對下的辦事效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建炎初,為了應對金人的侵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力度,朝廷設御營司主掌兵權,由宰相和執政兼任御營使和御營副使,中樞與軍事最高機構合併,後又設諸路軍事都督和三衙等,以方便軍事上的臨陣指揮;地方上設定招討司、宣撫使司、鎮撫使司、制置使司等諸司,負責地方上的軍事。

建炎末年,太上皇周構收回地方軍權之後,又恢復原樞密院管軍舊制,但三院兩府已經比以往有了大量的縮減。天子周復又按原來太子行在的機構,把原來有管理作戰事務的樞密院變成了參謀機構,行在的謀士團大部進入了樞密院任職,原負責調兵的太尉府被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