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從四合院開始的旅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章 吃力不討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章 吃力不討好

感謝書友‘魚不吃喵’投的2張月票

感謝書友‘兩霞’投的2張月票

...................................

晚上,王立冬和吳剛就在大姐家喝了慶功酒兼散夥飯。

吳剛明天就會到總後後勤部門報道。

至於實驗室,王立冬也決定關掉了,再留著也沒什麼意思。

至於以後的實驗,王立冬打算都放在大王莊了。

回家的路上,坐在腳踏車後座的雨水,貼著王立冬後背道:

“冬哥,你工資真的又漲一級了,這個月就能拿71.5元了?”

“每月才多8塊錢而已,這可是費了我半年的時間和精力才換來的。”

雨水卻自顧自的幫王立冬算起了賬:

“每個月8塊,一年就能多96塊錢,冬哥你現在才20歲,哪怕只做到60歲就退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也有40年,那麼總計就是3840元。

冬哥,這次我們賺大了。”

王立冬腦門一片黑線。

雨水這小財迷,有這麼算賬的?

都把賬算到自己退休的時候了。

算了,不和她說自己的損失有多大了。

否則今晚上,肯定會睡不著覺了。

王立冬上交的技術,要是放在後世,光收專利費,每年的進賬就不是個小數目。

...............

第二天上午

王立冬忙完上午的活後,正坐在灶臺前,邊喝茶邊看著最新一期的報紙。

於莉聽說王立冬喜歡喝茶,還特意讓石頭捎了幾兩他們老家那產的茶---苦蕎茶

王立冬覺得和大麥茶有點類似,偶爾喝一喝感覺還不錯。

於莉這丫頭真是個有心人。

再瞧瞧自家徒弟朱石頭,自打透過了八級廚師考核後,整個人又開始放飛自我了。

“石頭,我發現你的基本功這兩天都有點退步了。

照這樣下去,何年馬月才能考七級。

去顛勺1000次去。”

‘什麼情況?’

正和胖子聊的飛起的石頭,被罵的有點莫名其妙。

瞄了眼自家師傅,發現王立冬看自己的眼神有點不善。

石頭立即乖乖站到一邊,練習起了顛勺。

“師叔,我師傅真的成了副總廚?”

師兄的大徒弟陳鑫突然找到王立冬。

王立冬道:

“這事你從哪聽來的?”

陳鑫立即眼神大亮,王立冬這話就是預設了。

石頭拿著炒鍋也湊近了問道:

“師傅,師伯成副總廚原來是真的啊,我還以為又是誰造的謠呢。

尚一鳴(魯菜組廚師長)前兩天還在吹牛,說他當定副總廚了。

那嘚瑟的樣子....

我看他這幾天還怎麼見人,嘿嘿。”

王立冬沒想到訊息還沒公佈,就已經傳的到處都是了。

“你們倆自己知道就行了,別到處囔囔。

畢竟任命還沒正式公佈。”

陳鑫和石頭都表示自己會閉緊嘴巴。

二廚老蔡,過了會也找上了王立冬,

“立冬,廚師長成了副總廚了?

你們倆的保密工作做得可真是好。”

王立冬忙擺手道:

“沒有的事。

老蔡,你別聽風就是雨的。

田吉宏和尚一鳴,不也被傳過會被提拔成副總廚嗎。

我師兄這事,肯定又是哪個王八蛋在胡說八道。”

老蔡對王立冬說的話一點都不信:

“立冬,你小子別和我來這一套。

這訊息可是人事處傳出來的。

聽說公告下午就貼出來了。”

王立冬心想,原來下午就會公告了。

難怪師兄到現在還沒來後廚,現在肯定在哪個領導的辦公室裡。

老蔡突然湊近了些,露出討好的笑容道:

“立冬,我小兒子拜師的事?”

老蔡最近一直和王立冬套著近乎,想讓王立冬做他小兒子的師傅。

過兩月他就要退休了。

到時候,他的小兒子就會進後廚頂他的崗位。

不出意外的話,大機率會分配進粵菜組。

陳小虎他是不敢打主意的。

那麼王立冬就成了自己小兒子最好的師傅人選。

王立冬一陣膩歪,這事他和老蔡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最近幾年他都沒興趣再收什麼徒弟。

連沈胖子這麼好的苗子,他都沒動過心,何況一個從來沒見過面的人。

真想對著老蔡來上一句:想什麼美事!

沈胖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挪到了不遠處。

耳朵豎的老高,要是王立冬真收了老蔡的兒子做徒弟。

那他想拜師的話,起碼要排在十年後了。

“老蔡,我可沒興趣再收什麼徒弟。

收石頭當徒弟,我都已經悔的腸子都青了。

要是能退貨,我早把他給一腳踹走了。”

老蔡看王立冬說的那麼堅決,也沒多糾纏。

反正離退休,還有2月時間,總能找到好辦法,讓王立冬鬆口的。

王立冬下班的時候,特意去了趟單位的公告欄。

看到單位的公告欄上,貼著一張任命書,師兄陳小虎成為後廚副總廚。

王立冬覺得這次菌菇也沒白弄,至少幫了師兄一把。

出了玉淵潭,王立冬拿著介紹信,去了鴻臚寺下轄的出版社。

接待的編輯一看到王立冬手裡的介紹信後,立即無比熱情的招待起了王立冬。

信的末尾處簽名,是鴻臚寺少卿的親筆。

編輯和王立冬客套了幾句,接著就看起了王立冬拿出來的樣本。

“王同志,這種小冊子,一本的成本是5分錢,你第一次想印多少?”

王立冬心算了一下,回答道:

“一共有十本,其中7本各給我印1000本,另外的蘑菇、香菇、金針菇,各5000本。”

編輯老崔算了一下賬,“一共是1100塊,你到財務科交了錢,把發票帶給我,我就會安排下去。”

王立冬詢問道:

“大概要多久才能出來?”

“按照正常流程,差不多一兩個星期吧。

印好後,我會寄幾本樣本給你的。”

編輯詢問道:“王同志,這些冊子你想訂多少價格一本?”

因為是王立冬自費的,所以定價就是王立冬說了算了。

王立冬把早已想好的價錢說了出來:“2毛錢一冊。”

王立冬走出了出版社:總算是把書印了出來。

多虧了那封介紹信,否則這事不可能那麼簡單就辦成了。

接下來就等出書了。

至於賣得好不好,那只能看老百姓買不買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