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066 伏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66 伏筆

在百夫長的配合下,日耳曼人兵不血刃的解除了羅馬士兵的武裝,並將他們禮送到城鎮外。

關起大門之後,日耳曼人如約將羅馬人的短劍和盾牌用皮帶捆紮好,丟到城牆下,交還給羅馬人。

看到這一幕,按照約定需要坐吊籃從城牆上下去的百夫長也露出松了一口氣的表情——畢竟,如果日耳曼人心懷惡意,就沒必要將武器還給他們了。

就在百夫長準備邁步走向吊籃的時候,萬尼烏斯突然若有所思的拉住了他:“替我給凱撒帶個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什麼?”羅馬人疑惑的看著萬尼烏斯。

萬尼烏斯舔舔嘴唇——雖然他自己也不確定能否頂住克拉蘇,但未雨綢繆為以後多做些準備總沒什麼壞處:“替我告訴他,漢尼拔懂得如何贏得勝利,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勝利——我不希望他步上漢尼拔的後塵。另外,在接下來的戰爭裡,如果輸掉的人不是我,我希望他能來和我見上一面。”

“你這是什麼意思?”百夫長立即警覺起來——漢尼拔曾經做過什麼,稍微有點知識的羅馬人都知道;而漢尼拔是怎麼死的,這些羅馬人也知道——而萬尼烏斯在給凱撒的口信裡提到漢尼拔,顯然是有所指的:“你知道些什麼?”

萬尼烏斯聳聳肩,不置可否的笑笑:“我並不知道什麼。不過想也知道,凱撒在高盧的一系列勝利,讓元老院裡的老家夥們很不滿。”

說著,日耳曼人停頓了一下:“高盧全境二十五萬大軍圍攻凱撒,加上阿萊西亞城內的八萬人就是三十三萬人,而凱撒麾下則不過四五萬人,羅馬城裡有派出哪怕一個軍團的援軍嗎?”

這話頓時讓百夫長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但是,派出援軍本身也很危險……”

“所以就坐視四五萬老兵被高盧人殲滅?”萬尼烏斯挑挑眉頭,笑了一下,“再見,我的朋友。”

看到百夫長一臉陰沉的坐著吊籃被放下城牆,萬尼烏斯就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歷史上,挾阿萊西亞大勝餘威的凱撒已經讓所有元老,包括龐培都感到坐立不安了。但是在自己偷走了凱撒的勝利,保留了高盧的獨立之後,這種威脅被大大減小。再加上克拉蘇比歷史上死得晚了幾年,很可能羅馬內戰根本不會爆發。

而萬尼烏斯更加擔心的,則是凱撒會在意識到自己的威脅之後揮軍攻打自己——應付克拉蘇這個不擅長指揮作戰的老奴隸販子,萬尼烏斯還有些信心;和凱撒死拼到底,萬尼烏斯逼不得已的情況下也會硬上;但是如果三巨頭裡來兩個一起上,他就只好帶上媳婦有多遠躲多遠了。

所以,萬尼烏斯索性抓住機會,將三巨頭之間的矛盾藉由羅馬人底層軍官之口散佈出去——從羅馬內戰歷史上來看,至少跟隨凱撒征戰高盧的這些老兵,他們的忠誠是獻給凱撒而非“元老院和人民”的。

等到“元老院要對凱撒不利”“元老院坐視、希望幾萬大軍被高盧人消滅掉”這種論調在凱撒的軍隊裡傳播開來的時候,一方面凱撒和元老院的關係會惡化,另一方面,凱撒也會慎重考慮“和克拉蘇夾攻萬尼烏斯”的問題。

只要凱撒不和克拉蘇夾攻自己,等到自己滅掉克拉蘇後,就算龐培不想和凱撒翻臉,凱撒麾下的軍隊也會幫著萬尼烏斯促成羅馬內戰的——這樣,萬尼烏斯就有了大把時間整合整個日耳曼民族,甚至吞併高盧——而除非萬尼烏斯能夠趁羅馬內戰期間建立起一個統一和高效的日耳曼帝國,否則是無法和被凱撒統一的羅馬對抗的。

至於趁著龐培和凱撒內戰的時候南下羅馬,萬尼烏斯也不是沒有考慮過。

問題是萬尼烏斯麾下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想當年以漢尼拔那樣的天才統帥,帶領著跟他征戰多年的四五萬老兵,也沒能幹掉當時還遠沒有現在強大而且正四面受敵的羅馬。以萬尼烏斯目前麾下這小貓三兩只想進軍羅馬,實在和找死沒什麼差別。

在派出騎兵,確認羅馬軍隊回到了冬令營之後並沒有出兵牽制自己的意圖之後,萬尼烏斯立即指揮著所有日耳曼人行動了起來,將所有的大車套好、裝滿;將所有的牲畜都看管好;以家族為單位將所有的老幼婦孺都組織起來,編排成一個又一個的小隊。

在做完了所有的準備工作之後,萬尼烏斯下令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出發。

大車在兩翼,牲畜在中央,人看管著牲畜和大車,騎兵在整個車隊的兩翼護衛。到了第二天早上,浩浩蕩蕩上萬人的隊伍就離開了市鎮,開始向著北方的特里爾地區進發。

因為此時整個高盧地區的兵馬大多集中在了維欽託利麾下,萬尼烏斯的隊伍一路經過的地區就都變成了近乎不設防的地區。而高盧人村鎮之間完善的道路體系則大大的方便了萬尼烏斯車隊的通行。結果,六天之後,萬尼烏斯便到達了自己預先紮下的營壘。

這個時候,營壘裡除了萬尼烏斯麾下的精兵之外,更有兩千名孟杜皮戰士和兩千名特里爾戰士——前者是威利婭留下來協助防守的,後者則是奧維尼婭向自己的父親要來的幫手。

仍將孟杜皮戰士留下來協助防守之後,萬尼烏斯便將所有高盧騎兵遣散了——那支被阿克裡他們裹挾著過來的高盧騎兵,是隸屬於業已被羅馬人併入行省的阿洛布羅吉斯人。

臨走的時候,萬尼烏斯向厄爾維幾人索取一百車鐵錠,向塞廣尼人索取二百車鐵錠,向波伊人和阿洛布羅吉斯人各索取五十車鐵錠,要他們在冬季到來之前送到日耳曼青年公社——儘管這種索取類似於明搶,但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克拉蘇,萬尼烏斯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帶領著上萬人馬,交代孟杜皮戰士協助特里爾戰士守住營壘之後,萬尼烏斯帶著騎兵大隊和拯救出來的老幼婦孺穿過特里爾地區,跨過萊茵河,回到了日耳曼青年公社。

這個時候的青年公社,已經大大的變了樣子。

因為一次性到來了近三萬人口,原本周圍留著大量空地的居民區便大批的起了房子,到處都可以見到忙碌著搬運土磚搭建房屋的高盧人。而因為人口的增多,帶著風紀委標記的女兵巡邏得也大大頻繁了起來。

暫時將帶回來的人全部安置到迎客區之後,萬尼烏斯召集所有統帥主管以及孟杜皮人的長老在一起,相互交換了一下情況。

孟杜皮人這邊,總共是兩萬四千六百七十二千人,整頓出三千青壯,兩千人留在了特里爾營壘處,一千人跟著回來協助青年公社的建設。

日耳曼人這邊,總計是六千二百三十一人,另有同盟騎兵兩千三百七十人。

毫無疑問的,即便是和原來的日耳曼青年公社的六千多人合併在一起,日耳曼人也處於少數的地位——這就意味著,萬尼烏斯不可能允許所有的孟杜皮人都在日耳曼青年公社安家。

但是使萬尼烏斯吃驚的是,早在奧維尼婭他們到達特里爾營壘的時候,奧維尼婭和威利婭竟就已經擬出了一個章程,只等萬尼烏斯回來做最後的決定。

這個所謂的章程,只約定了孟杜皮人和日耳曼人聯姻的方式。

第一條是,如果有待嫁、守寡的孟杜皮女子要出嫁,在同等條件下應該優先選擇日耳曼人作為自己的丈夫。

而第二條則是,一個日耳曼男子,只有在已經有了一名日耳曼妻子的情況下,才可以娶孟杜皮女子為妻。

最後一條則是,只有那些和日耳曼青年公社成員結有姻親的孟杜皮人,才可以住進日耳曼青年公社。但是沒有加入日耳曼青年公社的孟杜皮人的聚居點受到日耳曼青年公社的保護。

聽到這三條,萬尼烏斯便忍不住用懷疑的眼光盯著威利婭看了起來——這三條,已經不但是顯而易見的歧視,而且稱得上是惡毒了。

如果說出於日耳曼人的利益考慮,奧維尼婭會提出這樣苛刻的條件,萬尼烏斯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但是孟杜皮人居然會完全接受這樣的條件,這就讓萬尼烏斯感到驚訝了——萬尼烏斯以為,他們好歹會討價還價一番的。

但是眼下,孟杜皮人的長老們在自己向他們確認的時候,居然都是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樣。

更加讓萬尼烏斯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憤怒的是,大帳裡的長老中,竟然還有三個已經將自己守寡的女兒和萬尼烏斯麾下的將領結下了婚約……

不過無論如何,既然孟杜皮人自己都不反對,而且似乎急於促成這事,萬尼烏斯自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慎重考慮過後,萬尼烏斯完全同意了這三條,同時追加了第四條——如果一個寡婦帶著自己的孩子出嫁,那麼這個孩子應該保留父親的姓氏,延續父親的家族。

對於這一條補充意見,日耳曼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一群孟杜皮長老們卻頓時痛哭流涕,滿心感激的對萬尼烏斯說著好話。

因為之前反抗羅馬人的戰鬥,尤其是後來維欽託利安排孟杜皮人斷後,直接導致孟杜皮人青壯死傷慘重,很多歷史優秀的名門望族都死得只剩下些孤兒寡母和老頭子了。若是往常,孟杜皮人還可以期望老人能夠娶一個年輕的妻子,生下後代延續家族,但在依附日耳曼人之後依照那三條來執行,這條路就顯然行不通了——也就是說,等寡婦改嫁,老頭子作古之後,許多家族就要就此斷絕。

儘管對這一點有著清醒的認識,但在和維欽託利結下血海深仇之後,孟杜皮人也別無選擇——至少在日耳曼人的庇護下他們還可以期待以後有別的機會。

但現在,萬尼烏斯一條提議就為他們保住了許多家族的延續,更清晰的表明了萬尼烏斯完全無意吞併他們的態度——頓時,原本對日耳曼人還心存不滿的孟杜皮人們因為萬尼烏斯輕飄飄一句話,而變得滿心感激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