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034 官僚體系和教育體系的初步確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34 官僚體系和教育體系的初步確立

諸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們你一言,我一語,漸漸的調門開始高了起來。不同於希臘人的優雅謙讓,不同於羅馬人的理性剋制,日耳曼人想來是直來直往的,而且信奉“嗓門大的更有理”,於是,很快的一群日耳曼人便因為各自的觀點不同而吹胡子瞪眼睛拍大腿罵娘起來。眼看著會場的秩序再次有失控的危險,萬尼烏斯不得不再次出面鎮場子,同時給大會制訂了秩序——任何人發言的時候,其他人不得打斷;任何人想要發言,需要先舉手示意,得到萬尼烏斯的同意之後才可以開口。在訂了這樣的秩序之後,討論總算正常進行,一個又一個的首領和長老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駁斥或者支援別人的觀點。由於這是第一次開大會,而且與會者不少都上了年紀,一說起來就習慣性跑題,結果到了傍晚吃飯的點也沒能把什麼東西定下來,萬尼烏斯索性叫人把食物送進戰球館。於是,一群日耳曼人甩開腮幫子胡吃海喝,同時繼續著討論。直到宴會結束,眼看著天都黑了,首領和長老們才終於結束了討論,達成了初步的一致。首先,以目前戰爭議會諸部族的實力來看,獨自戰勝塞姆諾內斯人是可以的,但獨自征服塞姆諾內斯人卻是不可能的,那樣要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其次,以東方部族聯盟、北方部族聯盟、芬尼人和蘇約內斯人的實力不要說戰勝塞姆諾內斯人,就算是擋住塞姆諾內斯人都很勉強,如果沒有額外的援助,他們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最後,因為上一年的戰鬥、萬尼烏斯所主持的大型聚居行動,以及野戰軍團的編練和農兵的訓練,諸部族的人手都非常緊缺,今年恐怕很難聚集起大量的軍隊出征。這三條因素綜合起來,就決定了戰爭議會的大政方針和接下來的行動。和四部族聯合,共同進攻塞姆諾內斯人,並在決戰中徹底征服塞姆諾內斯人,瓜分他們的人口和土地,將剩下的塞姆諾內斯人拆分成若干個部族,分別給戰爭議會內的諸多部族作為附庸。而今年裡,戰爭議會不會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以鞏固自身實力,加強軍隊訓練為主,只派遣少量精兵從幾個關口襲擾威脅塞姆諾內斯人,使塞姆諾內斯人不能全力對付四部族。除此之外,萬尼烏斯所要做的,則是給諸部族新建的城鎮以及軍隊訂立規矩,使戰爭議會內諸部族的事情都有律可循。不過,顯而易見的,眼下萬尼烏斯還不可能直接對諸部族下令讓他們改變多年的老傳統遵循新的法令——日耳曼人根深蒂固的部族內民主議事的傳統,以及建立在血緣親族基礎之上的社會結構,並不是憑藉一時威名就可以強行改變的。因此,萬尼烏斯只是提出,當各村的人都集合在一起時,村子已經不再存在,而主事的人卻總還得有——而既然大家都在這裡,到不如索性一齊將如何選舉主事人,以及如何處置各種事務的章程也定下來。開始的時候,這個提議遭到了首領和長老們的反對——在首領和長老們看來,反正一直以來部族裡的大事便是他們商議決定,現在各部族都聚集到了一起,自然也還由他們商議決定就好了,又何必多麻煩?可萬尼烏斯毫不遲疑的反駁了他們的意見——原本他們可以裁定各自村落裡的事務不假,可建成城鎮之後,事情就都不一樣了,所以這些事情是非得重新議定不可的。比如,在建了城鎮之後,城市裡的公地是由專門的人耕種的,而這些人先前未必就是一個村的,這些人之間的勞動分配由哪個村的長老來裁定?再比如,新組建了野戰軍團,可萬一因為什麼原因野戰軍團被拆分作戰,那麼由誰來指揮沒有軍團司令的那一支部隊?農兵和野戰軍團之間又該誰指揮誰?這些問題都讓一干首領無法回答——若說只是農事的問題,到是可以一群人在一起商量著來,可戰事的問題,卻著實容不得商量的——這兩年裡萬尼烏斯動輒率軍突襲,即不約戰也不陣戰,已經叫所有的日耳曼人都對作戰有了全新的認識。於是,經過一番慎重的商議,諸多首領和長老還是勉強同意了萬尼烏斯的提議,開始商討整頓出一整套在整個戰爭議會裡都通用的章程來。首先,重中之重,當然還是軍隊。所有的軍隊體系裡,都設定十人長、百夫長、千夫長和軍團司令,無論是指揮權還是待遇都自下而上依次遞增。而在指揮權上,禁衛軍團的要比野戰軍團的高出一籌,而野戰軍團則比農兵高出一籌,最低的則是附庸部族提供的輔助兵團——當然,盟部的軍隊是不在此體系之內的。除此之外,在每座城市裡,還要設民事官、農事官、牧業官、漁業官、林業官、工業官、醫官和學官,分別主管日常民事糾紛、農業耕作、畜牧業、漁業、伐木和狩獵、木匠鐵匠皮匠、公共衛生,以及學校。這些主官毫無疑問由諸部族裡那些德高望重掌握權柄的首領和長老們出任。而這些官員則和野戰軍團司令、農兵軍團司令共同組成議事大會,負責商議決定部族大事。在這些各自業務主管之下,還依據各自城市規模大小,以及相關產業大小,分別設定數量不同的輔官,分別負責相應行業的特定範圍內的事務管理。而輔官之下,又各設有執行員十名,負責進行直接的管理和指揮。

這樣,各城市的官僚體系基本就確定了下來。

而除此之外,萬尼烏斯所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理萬尼烏斯大學。

更確切的說,是要將學校教育體系在整個戰爭議會裡建設起來。

按照萬尼烏斯的提議,萬尼烏斯大學將會重新構建,分成“幼兒教育”和“青年教育”兩個階段。

其中,幼兒教育主要是幼兒的照顧、日耳曼文的學習、算術的學習以及體能的訓練。

而青年教育才是真正進一步學習知識的階段。

和後世我大天朝那種甭管啥有用的沒用的都學了再說的制度完全不同,萬尼烏斯從一開始就將青年教育定義為職業培訓的模式。

在萬尼烏斯大學的青年教育學校裡,分別設“軍事學院”“農業學院”“牧業學院”“漁業學院”“林業學院”“工業學院”“醫學院”和“神學院”——前面幾個學院顧名思義是培養戰士、農夫、牧人、漁夫、樵夫、工匠和醫生的,最後一個則有些特殊。

眾所周知,祭祀階層在整個社會體系裡都有著超然的地位,並不是任何人都能擔當的。然而,與此同時日耳曼人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是,祭司們所掌握的關於神靈的知識,如果只是透過帶學徒的方式口口相傳,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有遺失的危險。

因此,萬尼烏斯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案——諸部族的祭司們每年都要抽出一段時間進入神學院授課,並將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記錄下來,而等到神學院裡的學生們畢業之後,則由諸部族的祭司們前來考核挑選,選擇合適的人成為他們的學徒。

這樣,一來保證祭司們的知識會被神學院的藏書所記錄,而不至於因為某個祭祀不幸選中了無能的學徒而產生遺失,二來也極大的提高了祭祀們的學徒的素質,為祭司們省去了很多麻煩——每一個被祭祀選中的學徒,都已經學習了很長時間,自然比那些一無所知的新丁要好教育得多。

而考慮到那些落選的人的未來,萬尼烏斯又額外規定,神學院的學生們除了神學院自身的課程之外,也需要在其它學院裡兼修一門。

這樣,即便是有些神學院的畢業生沒有得到祭祀的青睞,憑藉他所掌握的“第二學位”,他也能在部族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而不至於由於一無所長而成為廢人。

這樣的提議,決定權自然就不在首領和長老們的手中了——到會的諸部祭司們集體離席,聚集到一齊,激烈的爭吵了一陣,甚至宰殺了幾頭山羊用來占卜,最終重新回到了會場中。

萬尼烏斯的提議,得到了透過。

甚至,祭司們已經大體上商定了諸部族派遣祭祀前來授課的順序。

這個提議得到透過之後,萬尼烏斯長出一口氣,徹底放下心來——既然神學院的地位得到了承認,那麼萬尼烏斯大學的地位也就得到了鞏固。

最重要的是,從今往後,理論上所有祭祀都將是萬尼烏斯大學的畢業生了。

當然,祭祀們也會從本部族裡直接選拔有潛質的孩子收納成為自己的學徒,這是肯定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想想看,一邊是已經掌握了諸多知識,經過了系統化教育的科班生,一邊則是基本上一無所知啥也不懂的生瓜蛋子,兩下對比之後,祭司們會更加傾向於哪些人還用說嗎?

而且,在有了神學院,能夠培養出未來的祭祀之後,諸部族的貴族和平民們勢必也會更加願意將自家孩子送來萬尼烏斯大學學習——從長遠上看,這對萬尼烏斯掌握整個戰爭議會的幫助才是最大的。

一邊對祭司們表示感謝,表示自己一定會為祭司們培養出大量優秀的學徒,萬尼烏斯一邊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諸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們。

在確定了各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們並沒有新的議題之後,萬尼烏斯站起身,感謝大家的到來,之後宣佈散會。(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