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042 兩項大工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42 兩項大工程

經過了連續幾天的絞盡腦汁死去活來,即便已經帶上了自己的奴僕中的會計和數學家,萬尼烏斯還是不得不無奈的宣佈,他試圖求最優解的計劃宣告失敗——有些東西,不會就是不會,不是你有個大概印象然後動動嘴皮子,底下的人就能幫你折騰出來的。

不過,儘管已經證明憑藉自己目前的幕僚團隊想要完成這種運輸方案最優解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但萬尼烏斯也為日後的探索指出了方向,總算有了一定程度的收穫。

同時,萬尼烏斯也初步的制訂了大致的運輸方案——以卡狄為中心,由巴達維、烏西彼得斯、鄧科德里三個大部族向卡塞斯要塞提供大量穀物、標槍箭矢和盔甲;美因茨和特里爾透過萊茵河走水運將穀物、標槍箭矢和盔甲輸送到巴達維用來補償最靠近前線的四個大部族的糧食損失;馬克曼尼、阿累夷、巴斯塔奈和哥託內斯則主要在軍隊中攜帶大量牲畜行進。

儘管和萬尼烏斯預想中那種秩序井然計量精確的計劃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但這一大致方針仍舊贏得了諸部族首領們的一致好評——在慎重的考慮對比之後,首領們發現這樣一來他們要進行的準備工作變得容易得多,而且在路上虛耗的時間和物資也會減少一些。

而在諸部族首領們透過了萬尼烏斯的提案,並將各自部族需要準備的人手、物資,以及動身時間全部確定下來之後,萬尼烏斯又提出了兩條新的提案。

萬尼烏斯的兩條提案仍舊和戰爭息息相關。

是擴建諸部族城市和要塞之間的鋪石路。在對道路進行重整使之更加便於通行的同時,也要將道路拓寬,使之能夠便於更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同時,按照萬尼烏斯的計劃,道路還需要加高,使之高過兩遍的路面,並在兩側修上柵欄和排水溝,即避免野獸的破壞,也防止雨水的浸泡。

顯而易見,這又將是一項大工程。

原本諸部族就要在來年將各自城市裡仍有欠缺的建築都修築完工,萬尼烏斯又不惜人力的抽調了超過十萬的青壯軍士,各部族的人力就已經有些緊了,此刻萬尼烏斯又提出了修路的事情,各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們臉色可就不怎麼好看了。

但當萬尼烏斯表示,這項道路修築工程並不要求明年開春就開動,而是要求諸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們回去之後派些機靈的小夥子,對各自部族領地內部的道路進行檢查,看看哪些道路更直,地形更適合擴建,做出一個規劃。

至於真正的修路工程,按照萬尼烏斯的計劃,應該是在擊敗了塞姆諾內斯人,並將塞姆諾內斯諸分部的人口瓜分完畢之後的事情——到時候諸部族的野戰軍迴歸,而且還會裹挾著大量的塞姆諾內斯人,儘管在糧食供應上可能有壓力,但人力方面卻是不愁的。

至於被裹挾到諸城市作為附庸的塞姆諾內斯人,萬尼烏斯可沒那麼好心讓他們一上來就和“日耳曼王國公民”享受同等待遇。

在這裡,萬尼烏斯很明智的把羅馬人的制度山寨了一把——日耳曼王國的公民享有的是“日耳曼王國公民權”,包括在城市內居住、擁有私人財產和奴隸、選舉和擔任官職、起訴和出庭作證等一系列特權;而作為日耳曼王國各城市的附庸部族的成員,擁有的則是“日耳曼公民權”,儘管也可以擁有私人財產和奴隸,卻不能參加選舉,也不能擔任官職;而再次一等的,則是“附庸”——這玩意說好聽點是“同盟部族的成員”,說不好聽點,基本上也就相當於羅馬人的自由民,只比奴隸強一點,連受教育的權利都沒有……

而那些被瓜分的塞姆諾內斯人口,在預訂計劃裡,是屬於“附庸”的——萬尼烏斯的意見是,在他們完成了兩項大工程之後,對於其中表現積極主動的人及其家人可以授予日耳曼公民權,以此進一步分化塞姆諾內斯人。

所謂的兩項大工程,其中之一自然就是王國公路的修建。而另一項,則是驛站體系的設立。

毫無疑問,這個驛站體系,又是一個引起一片反對聲的提議。

諸部族全部從小村落遷移,聚集到城市之後,儘管生產力和安全係數都大幅度的提升了,但實際上對各部族土地的實際控制力以及情報掌握能力卻是被大幅度的削弱了的——原本一個村子管一塊,有什麼事情發生很快就能知道,而現在大家都搬到了城裡,城外就都成了荒郊野嶺,真發生點啥事也沒人知道,萬一羅馬人打過來,估計非得大軍兵臨城下才能被發現。

考慮到這一點,萬尼烏斯決定在野外道路網的諸多重要節點上設定規模大小不一的要塞和驛站。

這些事情,諸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們都是提前得到過訊息的。

但真當萬尼烏斯將自己的計劃提出來之後,首領和長老們還是毛了。

按照他們的想法,這些要塞應該是選派一些人,跑到外面去修個小村子,格局按照城市來,之後自己耕種放牧自己養活自己,平時傳遞個資訊招待個信使什麼的,就完了。

而萬尼烏斯提出的,卻和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在萬尼烏斯的計劃裡,整個驛站體系被分為四個級別,即“永固要塞”、“軍屯區”、“驛站”和“偵查哨”。

其中,永固要塞是那些被設立在諸如河口、山谷或者大路交叉點附近的大型軍事要塞。這種要塞平時只留數百名農兵照料,由城市和軍屯區向裡面輸送糧食和物資囤積其中,必要的時候由野戰軍團入駐其中進行防衛作戰。

而軍屯區則是在城市人口有了進一步發展之後,由城市裡的人向外拓展殖民所建築的小型聚居點。這種聚居點一開始就是按照能夠容納數萬居民的小城市的規格建設的,只不過開始的時候其中的人口可能會很少而已。軍屯區的主要作用是將來發展成為城市,因此它裡面的官僚體系雖然和城市比起來要小一些,但基本架構卻是完全一樣的。

驛站則和諸部族首領、長老們理解得一樣,就是修在道路兩旁的小村子,平時種個地養個馬,偶爾點起煙柱傳遞一下訊息,或者招待一下騎馬的使者,給人家提供點吃食,換個馬匹什麼的。

而偵查哨則是設定在諸部族邊境的小型哨所,駐紮的也是野戰軍團兵而不是農兵——每個偵查哨配備一定數量的輕裝步兵或者騎兵,每天都要在周圍一定範圍內巡邏,監視一切可疑跡象,並將巡邏偵查的情況每天記錄、上報。

這樣,以永固要塞和軍屯區為依託,偵查哨有效的監視漫長的邊境線上的風吹草動,而驛站則有效的傳遞信息,就可以極大的提高日耳曼人對廣袤而且荒涼的國土的監控能力。

但問題是,對於諸部族的首領和長老而言,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權力會被分出去——之前建設城市的時候,諸部族大家族裡出息的男丁們或多或少都得了官職差事,並以此將整個城市把握在手裡,可現在萬尼烏斯又提什麼軍屯區,而且還有和城市一樣的官僚體系。

軍屯區剛開始建的時候,人少,沒什麼價值,把家族裡有能耐的人派過去不值當;可等軍屯區能夠升格為城市的時候,人家那裡的官職怕是也早分配完了,再過去就晚了——另外,照萬尼烏斯這麼一搞,就算是人丁最興旺的家族,也沒那麼多人用來把官職全佔了,到時候就要提拔許多平民當官——這樣一來,分權的就多了。

對於這些首領長老們的小算盤,萬尼烏斯心知肚明。但他也提出了讓首領和長老們無法反對的理由——這次的遷村建城,足足折騰了一年,還沒完事,眼看著就得花掉兩年時間,以後建新城怎麼能不提前考校計劃好?

而提前修建軍屯區,先派遣個千把戶人過去把底子打上,如果有需要後面的移民就可以直接搬進去拾掇拾掇就能入住並展開生產;而沒需要也可以由先過去的人照料著田地並抽空將各種設施逐漸完善,不至於浪費了田地,更不會真到需要住的地方的時候發現沒地方容納新的部族成員。

這到是個很實際的理由——想起今年裡部族遷移時的諸多麻煩事,那些首領和長老們也一陣陣的頭疼——萬尼烏斯所給出的不過是修築城市的方案,所派出的也不過是百來名工匠,可實際的工作都是他們部族裡的人做的,如果能夠提前滿滿的把準備工作都做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只不過這個權利的分配……還是需要慎重考慮啊……

看到諸部族的首領、長老們為難的樣子,萬尼烏斯便退了一步——軍屯區的官長,由萬尼烏斯大學裡的畢業生中選擇。

儘管眼下的萬尼烏斯大學混進了很多平民學生,但那些臨近成年和畢業的學生中,仍舊絕大多數都是權貴子弟——萬尼烏斯的這個提議對諸部族的首領和長老們而言,就等於是提前給他們的子弟安排了官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下,萬尼烏斯的兩個提議就全部獲得了順利透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