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087 日耳曼王國佈局開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87 日耳曼王國佈局開始

所謂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古往今來,做大事的時候,保持足夠的機密都是必須的。

萬尼烏斯即不想失臣,也不想失身。所以,雖然已經和三個妻子商定了一些事情,他卻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宣佈什麼,而是很安逸的睡覺,並下令第二天一早召集議員們開會。

到了第二天早上,萬尼烏斯早早的到了戰爭議會大廳,和議員們一起吃了早飯,並順便帶著幾個長於商務、算術的奴僕,將羅馬人要求展開貿易的事情對議員們做了通告。

之後,在擅長商務、算術的奴僕們的協助下,萬尼烏斯和一干議員們為琥珀定了一個“良心價”——根據大小、色澤、形狀、圓潤程度,琥珀被劃分為不同的檔次,而每個檔次的琥珀分別對應一定分量的食鹽、葡萄酒和橄欖油。

其中,萬尼烏斯特別要求,必須同時使用三種物資兌換琥珀——換句話說,你必須使用一桶葡萄酒、一桶橄欖油和一罐食鹽來兌換一塊琥珀,而不能用三桶葡萄酒兌換一塊琥珀,雖然兩者的實際價值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萬尼烏斯明確的表示,作為日耳曼王國的國王,他不可能隨便和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小商人做生意——否則的話,他就沒時間處理別的事情了——所以,他只和那些得到了凱撒授權的大商人進行貿易。

即便這種要求很奇怪,即便萬尼烏斯對食鹽、葡萄酒和橄欖油的質量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但由於萬尼烏斯並沒有要求葡萄酒和橄欖油的產地,所以對於羅馬商人而言,這種貿易仍舊是非常難得的——按照奴僕們的計算結果,在不考慮運費的前提下,一份琥珀交易的利潤高達百分之百。

在將所有的條款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之後,萬尼烏斯將這份用希臘文寫出來的貿易協定草案交給了波培婭。

拿到貿易協定的波培婭在開始的時候,對於貿易的苛刻規定感到有些不滿,但在和身邊的會計低聲交換了意見之後,便露出了愉快的表情,迅速的“代表凱撒”簽訂了這份貿易協定。

不言自明的,對於凱撒而言,這份貿易協定不僅代表巨大的利潤,更代表著足夠的政治影響——雖然凱撒未必會有時間和經歷親自主持和萬尼烏斯之間的貿易,但只要他願意將貿易權交給某個商業家族,那個家族也就會順理成章的成為凱撒戰車上的一份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萬尼烏斯著實算是送給了凱撒一份大禮。

得到貿易協定的波培婭心滿意足的走了,而萬尼烏斯則立即再次召集了戰爭議會。

這一次戰爭議會所商討的,就是真正的國事了。

首先,萬尼烏斯派出使節,前往希臘,將萬尼烏斯的命令交給狄克推多——狄克推多應該立即回到羅馬,嚴密監視羅馬政局——如果凱撒有對日耳曼王國動兵的跡象,就要立即向萬尼烏斯彙報。

第二波使節則被派往小亞細亞,前去聯絡巴克斯和小盧庫盧斯——萬尼烏斯要確認的,是在經歷了凱撒的重新整頓之後,這兩個人在小亞細亞還剩餘多少能量,是否能夠再次掀起一場能夠引起凱撒注意的活動——為了進一步的確認情況,萬尼烏斯甚至建議,如果小盧庫盧斯和巴克斯有空,他們可以在達西亞王國約個地方見上一面。

第三波使節前往薩瑪提斯王國、達西亞王國和敖德薩。

作為日耳曼王國的分基地,敖德薩的戰略意義在於控制攸剋星海——這樣萬尼烏斯就可以隨時在小亞細亞乃至希臘發起一場戰爭。

為此,萬尼烏斯除了要求自己的老爹利用手頭的七八千人迅速的將敖德薩周圍的幾座城鎮一齊收入囊中之外,還向兩個盟國的國王提出了僱傭兵的僱傭要求——甚至,萬尼烏斯要老爹從此不必將他們海盜活動獲得的奴隸運回日耳曼王國本土,直接留在敖德薩即可。

另外,萬尼烏斯也特意交代自己的老爹——之前那個從本都遷來的希臘人家族,可以謹慎的予以一定的特權,並藉此從本都拉來更多的移民。

而最後一波使節,則是所有使節中最重要的一批,也是引起爭論最大的一批。

因為,這一批使節,是派往比爾及的。

在凱撒的高盧戰記裡,最早提到比爾及人時,是這麼說的:

比爾及人大多數是日耳曼人的後代,在很古的時候就渡過萊茵河來,因為這裡的土地肥沃,便把原來住著的高盧人逐走,自己定居下來。就我們的父老記憶所及,當全高盧都受到欽布里人和條頓人擾騷時,只有比爾及人能擋住他們,沒讓他們侵入自已境內。為此,每當追憶那些往事時,他們便自認為在軍事上有極大的權威和聲望。

而比爾及諸部族中,使洛瓦契人“在勇敢方面、勢力方面、以及人數方面都最佔優勢”;蘇威西翁內斯人“有十二個市鎮”;納爾維人“被認為是比爾及人中間最野蠻、住得也最僻遠的一族”——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零零碎碎的部族,萬尼烏斯就完全沒印象了。

而所有這些比爾及部族中,給萬尼烏斯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最野蠻”的納爾維人了。

在最初的比爾及戰爭中,因為凱撒的迅速進軍以及勝利,比爾及諸部族都交出人質臣服於凱撒,而納爾維人卻堅持繼續和凱撒作戰。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薩比斯河戰役中,納爾維人打得極其勇猛,曾經一度殺進羅馬人的營壘中,讓前來援助羅馬人的德來維裡人的騎兵誤認為羅馬人已經失敗,於是回家報信去了。

而在後來,當羅馬人最終頂住了納爾維人的猛攻,並順利反撲,堅持到援軍到來之後,和那些只能打順風仗,一旦遭遇挫敗便立即潰敗的高盧人完全不同,納爾維人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毫不退縮的奮戰致死。

就連凱撒也評價說“因之,我們完全有正當的理由稱這些敢於渡過大河、攀登高岸、闖入形勢不利的地方的人為英勇無比的人。這些行為雖是極端不容易的,但高度的英勇使它們輕易做到了。”

但是,相比之下,更加讓萬尼烏斯感到疑惑不解的,卻是後來的事情。

在高盧戰記中,薩比斯河戰役結束後,凱撒宣稱“這場戰鬥結束,差不多就把納爾維人這個民族連帶他們的名字都消滅掉了。”並且“據說,他們的六百個長老只剩下三個,能持武器作戰的六萬男子中,大約只剩下五百人。”

按理說,就算凱撒有所誇大,這個部族也一定極其悲涼悽慘,在短時間內再沒有重新興風作浪的能力了。

但實際情況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在凱撒平定高盧,並進軍不列顛之後沒多久,當“全高盧”都聯合起來試圖摧毀羅馬人的冬令營,爭取自由的時候,納爾維人再次活蹦亂跳的站出來,集合了那些“受他們管轄的部族”的軍隊,參與了圍攻羅馬人冬令營的活動。

而這一次高盧人的鬧事被速度拍死之後沒多久,當高盧人再次起來鬧事的時候,納爾維人居然又出兵了……

甚至,到最後,就連維欽託利在阿萊西亞被圍攻,全高盧集合兵力解救維欽託利的時候,納爾維人都派出了五千人的軍隊參戰——這樣活躍而且百折不撓的表現,讓萬尼烏斯幾乎懷疑這群納爾維人是屬韭菜的,割了一茬還有一茬……

而現在,按照萬尼烏斯的判斷,就算納爾維人再能生,估計經歷了阿萊西亞之後,也剩不下多少戰士了——但毫無疑問的,他們的武勇是值得稱道的,也許可以引為盟軍。

不過,對於和比爾及諸部族進行協商的事情,戰爭議會的諸多議員們卻表示了謹慎的反對。

首先,眾所周知,目前的比爾及屬於羅馬人的勢力範圍,而羅馬人肯定不會高興萬尼烏斯王國去和比爾及人打交道。

其次,就算是萬尼烏斯不顧羅馬人的立場,諸部族的議員們也不願意萬尼烏斯和比爾及諸部族展開對等的談判。

在日耳曼人看來,高盧弱渣們完全沒有資格擁有那麼多肥沃的土地——對於日耳曼王國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集結大軍殺過去,殺掉和趕跑高盧弱渣,佔領他們的土地作為日耳曼人的新領地。

聽到這樣的論調,萬尼烏斯頓時一臉黑線。

親,你們能不能把眼光放長遠點?難道現在日耳曼的土地經過咱的改良之後,糧食產量不是比高盧的土地更高了嗎?難道整個日耳曼地區經過咱的城市化建設之後,不是空出來了大量荒棄的土地嗎?你們整天價想著要佔領高盧的土地到底是要鬧哪樣啊?

於是,萬尼烏斯簡單的給議員們算了一筆賬。

現在日耳曼諸行省中每個行省不過兩座城市而已,每座城市不過十來萬人而已。而根據萬尼烏斯要求的諸行省官長們組織的土地測量的結果,即便在現有的城市周圍再擴建兩塊與現有耕地同等規模的備用輪休耕地,在各行省也至少還能再建造五到二十座城市。

換句話說,以日耳曼人目前的人口,就算大家敞開肚皮拼命生,想要把目前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也需要好幾代人的時間。

而戰爭可能已經迫在眉睫了——所以,日耳曼人目前急需的,不是土地,而是盟友。

而在血統上和日耳曼人比較親近的比爾及人,正是萬尼烏斯為日耳曼王國尋找的新盟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