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夫當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章,軍事部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章,軍事部署

關於這一點,在來的火車上時袁肅與蔣百里已經做了一些討論。離開běi jīng返回灤州之前,陸軍部和總統府軍事參議處都找過袁肅談過南下河南的事情,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袁肅的部隊是第一支帶著正式zhōng yāng軍番號入豫的部隊,所以政治上的意義遠遠要大於軍事戰略上的意義。綜合起來而言,zhōng yāng那邊的意思就是“寧可按並不動”,也萬萬不可“丟人現眼”。

不難看出,在zhōng yāngzhèng fǔ看來,袁肅麾下的部隊是遠遠不如張錫元、何豐林的部隊,畢竟張、何二人是老資歷的北洋宿將,而且單單從帶兵的時間上都要比袁肅多得多,簡單一句話那就是此二人走過的路比袁肅吃過的鹽還要多。

但是在火車上袁肅與蔣百里的討論,卻一共總結了三個軍事走向,其一是遵照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命令,採取保守的姿態坐鎮鄭州,等到省內民軍勢力消弱之後再另選機會行動;其二則是按照袁肅一開始的計劃,專心經營向華中腹地的跳板,在河南開拓一片地盤出來;再者就是積極參與圍剿民軍的軍事行動,爭取一戰打出名聲來。

此時在臨時旅部指揮所內,袁肅並沒有把自己的計劃全部說出來,只是當著所有軍官的面強調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命令,以及zhōng yāng陸軍第三旅調派到河南省內的意義。他要求各團各營全面做好戰備工作,保持最佳狀態,隨時準備出兵作戰。

之後,則又與各團瞭解了目前第三旅的情況,包括各項戰略物資、後勤物資的儲備,以及目前軍中士兵對河南民亂之事的看法。大體上第三旅的軍備物資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第三旅自行帶來的一部分物資,另外一方面則是開封都督府承諾提供的後勤供應。為此,袁肅要求旅部立刻成立一個後勤小組,趕赴開封都督府常駐,隨時協調物資的供應問題。

至於軍中士兵們的情況,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雖然貪生怕死是所有人的本xìng,要讓這支新建的部隊有jīng忠報國、視死如歸的心態,顯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碼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第三旅大部分士兵是淮北本地人,因為鄭州與安徽相隔的不算太遠,所以這些士兵情緒上並沒有不合適。

根據各團團長的彙總,這些士兵都是剛剛完成訓練不久的新兵,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對戰爭沒有很大的印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此袁肅表示很欣慰,哪怕這些新兵只是因為“不知無畏”,但也能表現出與河南省內的各路部隊截然不同的一面,因而要想做出一番表面工作顯然是輕而易舉。

在介紹完省內和第三旅內部情況罷了,袁肅便讓各營營長先回去,只留下團部以上的軍官召開進入主題的軍事會議。

第三旅三個團的團長都是之前第二團提撥起來的軍官,算得上是袁肅的老部下,儘管從資歷和能力上這些團長有很多地方不夠格,然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今後在崗位上一邊指揮一邊摸索學習。

關上指揮所會議室的大門,袁肅正式開始討論此次第三旅的軍事走向,部隊已經集合到了鄭州,今後到底是保守還是積極,總得先確定一個綱領思路才是。在場的軍官都不是外人,蔣百里是認同袁肅積極發展少壯派實力,所以不會不贊同更為dú lì和積極的行動方針。

事實上在第三旅出兵之前,旅部和各團都已經猜出袁肅的目的,所以現在的討論幾乎沒有什麼太多爭執的地方。他們這些軍官追隨袁肅,沒有什麼大的信仰和目標,無非就是希望能夠平步青雲、獲得更多的個人利益。之前二次革命,淮北和淮安建立兩個jǐng備司令部,已然彰顯了袁肅拓展勢力地盤的野心,也已然表現了追隨袁肅可以獲得列土封疆的機會。

倘若真的要遵守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指令,只是在鄭州按兵不動,那顯然是放著眼前大好的肥肉不去吃,非但如此,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慢悠悠的搶著吃去。換做是誰只怕也不會願意。

所以會議才一開始,眾人便認為應該選擇更為積極的軍事部署方針,不管是專心的拓展地盤還是出擊民軍,只要有利可圖,都比坐守鄭州要好的多。

當然,即便實在積極進去的方面,眾軍官還是更傾向於安全一點的單純發展地盤,畢竟第三旅都是一群初出茅廬的新兵,河南省內的民亂如此嚴重,好幾路zhèng fǔ軍都被挫敗,讓第三旅的新兵上陣多多少少是有讓人慎得慌的地方。

眾人圍在地圖臺前,先是沉默後是提意見,提完意見之後又是沉默。

袁肅自認為自己對河南省內的環境很不瞭解,無論是民風還是目前民亂發展的趨勢,又或者是地理氣候環境之類的問題,所有已知的訊息都是道聽途說,而且僅僅只是一個大概的內容。他看著地圖思索許久,就個人而言最理想的地盤首當其選的是信陽,其次是南陽,再其次是許昌。

然而目前張錫元部能夠控制的地方尚且只是許昌,據說信陽同樣亂得不行,好幾路地方軍聚集在信陽城內,連大門都不敢貿然進出。不僅如此,因為信陽是河南最南方的城鎮,雲集了湖廣、豫南一帶許多民間勢力。比如豫南第一大霸張慶,人稱“老洋人”,手下幾千號死士,不僅連當地官府要客客氣氣對待,就連白朗起義的民軍也要禮讓三分。

拋開那些自成一體的地方軍系統,單單這些民間勢力就夠讓人頭疼,袁肅要想佔領信陽為根據地,只怕也是一件很大的軍事工程。

至於南陽,一方面是何豐林部隊的駐紮地,另外一方面又是民軍泛濫成災的西南山區,若是挺進到南陽那就等同於要跟民軍正面交鋒,完全有悖於之前所討論的方向。袁肅並不是畏懼民軍,而是他本人對山區作戰很沒經驗,手下的部隊又都是新兵,真要在西南山區與民軍撞上了,那鐵定是要吃大虧。

許昌就更不用說了,張錫元的司令部就設定在許昌,此人儼然已經擺出將鄭州和許昌據為己有的姿態。之前要部是zhōng yāngzhèng fǔ和開封都督府的雙方面命令,張錫元甚至都部想讓第三旅進駐鄭州。

“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侷限於把方向定在豫南,根據我們手頭上的資料,豫南的情況是最為複雜,各方勢力都有參雜其中,當真要南下的話一定會費很大的功夫。”這時,蔣百里不疾不徐的開口說道,他的臉sè顯得很是篤定,說話的語氣更兼有一種胸有成竹。

在場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齊齊的投向蔣百里身上,大家沒有開口說話,只是在等待著蔣百里接下來的話。

“商丘是河南東部最大的城鎮,又是銜接安徽和豫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從情報的顯示已經第三旅親自經歷過的實地探查來看,商丘雖然有民軍出沒,但絕對不像預想中的那麼嚴重。該地的民軍很有可能北上轉移,也有可能就地解散了一部分,哪怕還有剩下的民軍盤踞,也都是強弩之末。”蔣百里繼續說道,他一邊說著一邊伸手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

“先生,您的意思是讓我們取商丘?”戴鳳翔很是疑惑的問道。他雖然贊同蔣百里剛才的推論,但是這與袁肅所提出的思路似乎有南轅北轍的嫌疑。

“百里兄,商丘離開封百餘里,離安徽也是百餘里。在西邊有河南都督府,在東邊又有第十四師。姑且不論這個地方對我部發展的需要,就算我們拿下商丘,也勢必會陷入河南都督府和第十四師的包夾之下,多少是有所不利的。”袁肅說出了他個人的見解。

“我明白袁都督的意思,十四師此番入豫顯然也不希望空手而歸。他們勞師動眾在河南和安徽交界鏖戰這麼久,如今只佔了幾個邊境的小縣城,當然算不上是得償所願。再者安徽現在是倪都督坐鎮,新官上任自然是容不下他人的部曲,勢必想盡辦法要排走十四師。其實商丘、毫州兩地的情況最近幾個月明顯有所緩和,但十四師遲遲不肯採取大規模的反擊行動,已經說明有一些問題了。”蔣百里正sè的說道。

大家都明白蔣百里的意思,在外帶兵也是一門需要門道的事情,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真的一下子把敵人全部消滅了,那作戰部隊就沒有用武之地。別說zhōng yāng下撥的經費會迴歸原來狀態,於是無從獲利,只說辛辛苦苦打完仗,屁都沒撈著,任誰心裡都不會感到痛快。

換言之,商丘的情況其實十四師高層是心知肚明的,無非是故意賴著不走罷了。

稍微停頓了片刻,蔣百里接著又說道:“但是,曲師長畢竟人在zhōng yāng,而且段總長和保定軍校那邊都需要他去打理,應該說曲師長對在河南霸佔地盤的想法並不是很強烈。依我推測,他也只是能撿便宜便撿便宜,不能撿便宜也無可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