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夫當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章,制式產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3章,制式產業

一開始他確實敏感的意識到這似乎是袁肅想要拉幫結派的舉動,然而在看到袁肅再三強調“軍人不黨”,甚至還堅定認為軍人結黨是大忌,心中不僅釋然,更是感到萬分高興。他對孫文以革命黨領導軍隊鬧事,早已經是深惡痛絕,如今又深諳北洋內部派系林立,對拉幫結派一事的痛恨自然不言而喻。

其不說袁肅非但沒有拉幫結派,而且還是與他不謀而合的反對軍人結黨,不可不謂是英雄所見略同。他雖然還沒能完全搞清楚這個俱樂部今後會如何運作,但是卻相信袁肅是打算利用俱樂部來消除“黨私”在北洋青年一代中的影響。尤其是那句“保證北洋血統”、“提煉明確的北洋軍魂”,更是讓他看得熱血沸騰。

他不得不贊同袁肅的出發點,北洋老一代的將臣們都有太濃重的封建思想,根本是很難再有所改變,眼下就應該從年輕一代著手,要牢牢掌握住年輕人的思想,把“北洋”的名號從模糊的地域理念來打造成一種實實在在的國家理念,只有這樣方能奠定北洋政權淵源延續下去的基礎。

當即,袁世凱連夜便簽署了一份檔案,要求財政部每個月批出一筆專項資金,用以“北洋青年軍官俱樂部”經營之用。

處理完軍官俱樂部一事後,袁肅在兩天後向總統府告辭,啟程返回灤州。

這段時間總統府和他個人都有考慮直隸省軍務會辦上任的治所安排,灤州方面都巴不得能儘快轉遷到保定,最好就代替趙秉鈞入住直隸都督府。總統府方面倒是並沒有太多的額外安排,與其他省的軍務會辦一樣,反正袁肅認為在哪裡方便就去哪裡辦公就是。

袁肅也曾仔細考慮過將大本營遷徙到保定,即便直隸省還有一個掛名的都督,但真正的實權很快就會落入自己手裡。不過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主要考慮的還是保定是一個是非之地,即便自己榮升直隸都督,只怕這個位子也不是那麼好坐。

曹錕雖然南下,可這會兒也在湖北那邊折騰的不行,與王佔元和鄂軍勢力爭執不休。尤其是他早就對直隸都督垂涎已久,背後還有馮國璋的幕後支援。如果袁肅真的太把保定當自己家一樣,一旦曹錕北歸,到時候肯定會引起正面的衝突。

再者,即便他現在不去保定,單單在灤州同樣可以漸漸掌控全省大權。可以說留在灤州是進退有度,曹錕如果要爭直隸都督一職,自己也能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回應,不至於搬遷到保定之後連一絲退路都沒有。

其次考慮的一點還是這幾年他在灤州投入了大量資金發展,個人產業幾乎全部都集中在這裡,包括一些剛剛起步的重工業。灤州在政治上不是要衝之地,但是在地理上卻是有優厚的資源和完善的交通,比起保定顯然更適合韜光養晦。

於是在呈交到總統府的官文中,袁肅希望能在灤州設立軍務會辦公署,並且這次不再像以前那樣處處需要簡樸,相反是能興建多大的公署就興建多大,各方面全部都要配備齊全,甚至還不稀罕用舊宅子,一定要拔地而起另外建造。

為此,總統府是批了十萬元工程款用作直隸軍務會辦公署的興建,至於其餘款項則由灤州地方zhèng fǔ承擔。

袁肅回到灤州是六月二十二rì,灤州民zhèng fǔ以及zhōng yāng第一旅眾官員皆到場迎接。

灤州火車站門口的小廣場上,也聚集許多圍觀看熱鬧的老百姓。他們起初是被迎接袁肅佇列的陣勢所吸引,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袁都督返回灤州。

縱然袁肅並沒有給灤州老百姓帶來極大的恩惠,但這些年的發展保證了家家戶戶有飯可吃、有衣可穿、有房可住,也保證了大部分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相比於前清那會兒自然是要好上千倍萬倍。

如今又經常聽說袁肅在河南用兵有方,不僅成功鎮壓了民亂,好在當地推廣了許多利民惠民的政策,這樣一個有親和力的好官員,自然是值得“夾道歡迎”的。

回到旅部大院的辦公室,袁肅先聽取了一些公事上的簡單回報,瞭解了這段時間裡灤州的情況,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事故,zhèng fǔ佈置下去的所有任務也都有條不紊的執行著。包括之前袁肅強調的教育發展和社會福利政策,如今都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

之後他又看了一下新軍務會辦公署的設計圖,做了一些細節上的修改之後,便交代下去要儘快趕工,最好年底之前能夠搬遷到新的公署去。

在六月份最後幾天時間裡,袁肅把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面,那就是之前已經確立下來的制式步槍投產計劃。他在河南期間,陸軍部便遵照袁世凱的吩咐,已經連續召開了好幾次論證會議,只因為陸軍總長段祺瑞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對,這件事才不得不拖延了一個多月。

兩個月前,在袁世凱的盛怒施壓之下,陸軍部最終還是潦草的簽署了論證透過,決定著手鋪設生產線,並且引進相關的生產單位。袁肅做為這支新式步槍制式化的發起人,在那段時間裡也頻頻與軍械司電報往來,甚至還安排灤州方面派人進京做詳細接洽。

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意思是希望在全國各地兵工廠都增設新式步槍的生產裝置,只有這樣才能儘快進行量產。但是這些裝置都是來自德國和英國,大批量的進口要消耗一大筆資金,而且技術國未必會願意出口這麼多裝置。

就在五月下旬時,外交部專門就此事與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進行了會晤,結果正如袁肅所預想的那樣並不是很理想。不久之前爆發的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奧匈帝國王儲被塞爾維亞人刺殺,雖然戰爭還沒有打響,但外交上已經正式宣戰,各**工業都被緊急徵用,不可能還有多餘的裝置出口到國外。

袁肅提出的建議時,由zhōng yāngzhèng fǔ集中投資,在běi jīng或者天津開辦一所大型綜合兵工廠,只需要在這所新兵工廠裝配最jīng良的裝置即可。雖然一家兵工廠的生產效率並不可觀,可畢竟要考慮目前中國經濟的負擔能力,制式裝備並不意味著一次xìng要全部裝配齊全,再者zhōng yāng軍的編制到現在也沒健全,索xìng就生產一部分裝備一部分,不僅能減輕經濟壓力,還能適當的進行更改、調整。

軍械司經過一段時間考慮,在外交最後努力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只能接受袁肅的建議。

而袁肅也趁機以肅業公司入股這家綜合xìng兵工廠,獲得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兵工廠設定在běi jīng南郊,已經定名為“北洋軍械總司”。京津線專門開闢了一條鐵道連線這裡。工廠是在六月初才開始動工,與此同時各方面的籌備也都在緊張的進行中,包括裝置引進、人員招聘、工廠管理等等。

對於袁肅而言,他現在要忙的事情就是儘快壟斷新式步槍原材料市場,這幾rì發了許多電文出去,不僅是國內,也有到國外。又與林伯深商議立刻成立一家貿易公司,做為這些軍火材料的中間供應商人。貿易公司就叫做“肅仁北方貿易”,與“肅仁上海貿易”一北一南控制不同的市場份額。

北方貿易公司主要承擔國內原材料的採購,而上海貿易公司則主要承擔進口原材料採購。按照軍械司的計劃,將會生產約六萬到八萬支進口材料的新式步槍,用來裝備拱衛近畿重地的六個zhōng yāng師,其餘zhōng yāng軍裝備的制式步槍則全部是國產材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袁肅麾下三個旅的zhōng yāng軍按照計劃是配備國產材料,但是他的計劃是拿了錢然後自己來生產,不僅全部都是進口材料,而且更是出自一零一兵工廠外國技工之手。一零一兵工廠是新式步槍的誕生之地,無論是工藝還是技術,自然都是最頂尖的。

他還會想辦法把北洋軍械總司的訂單分流一部分出來,轉而由一零一工廠來代工,如此既能讓工廠賺錢盈利,代工出來的這批貨又是更好的質量,當真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