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夫當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章 ,護國帷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7章 ,護國帷幕

() 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一rì這一天是中華民國一次重大轉折的rì子,袁世凱在新華宮勤政殿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設年號為“洪憲”元年。前前後後折騰了兩年之久,又經過最近一個多月的實際籌備和cāo辦,袁世凱最終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而如今他已是盛年不再,雖然稱帝帶來的喜悅讓他大感jīng神爽朗,只是身體狀況已是江河rì下。

在之前一個月時間的登基籌備中,北方各省先行進行統治和相關安排,以北洋zhèng fǔ掌控最緊密的山西、山東、河南、直隸、東三省等行省,最先張掛起來慶祝帝制的橫幅旗幟。這些行省的行政單位和官職也都遵循zhōng yāng的意思,即使進行了更新。

按照袁世凱親自設想,中華帝國各地行省的最高民政長官為布政使,軍事長官為將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由北洋zhèng fǔ掌控的幾個行省最先宣佈改為布政使暑司,督軍府全部更改為將軍府。各省議會統一進行調整,規定詳細的議員人數和議會細則,一定程度上是規範了地方議會的制度,但實際上卻間接削弱了地方議會的許可權。議會名稱也因此改為議事局。

又在這一天下午的時候,由新華宮釋出褒賞申令,設立舊侶、耆碩、故人,又列賞了一百多位王親公侯。其中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馮國璋為一等仁懷公,袁肅為二等昭烈公。而原本同樣擬定為親王的段祺瑞,卻在正式公佈的申令中被剔除了名字。

在申令發出的同時,緊隨其後釋出《新皇室規範》,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制度;永廢宮女採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

但是外界小道熱議的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大總統的侄子袁肅究竟算不算得皇室成員。若是算作皇室,袁氏子弟大多被封為皇儲、親王、郡王,可偏偏袁肅僅僅只是一個二等公,論親疏關係居然連黎元洪都及不上。若不算皇室成員,那也意味著就正式跟袁肅劃清宗親關係,只怕必然又會引起一陣非議。

當然,關於袁肅的猜測也只是一些娛樂xìng質的討論罷了,北洋zhèng fǔ內部卻沒有真正將這件事放在眼裡。

到了第二天,湖北、江蘇、上海、福建、廣東、廣西等省才勉勉強強響應了zhōng yāng申令,開始宣佈接受最新的政治改革命令,所有官職、形設等物一應遵照帝國規範辦理。即便如此,這些省內反對帝制的聲音猶然不決,甚至還出現“暴徒”公然襲毀帝國旗幟和形設之物。單單就在這兩rì時間裡,各省均有暴x動案件上報,一省之內少則五、六起,多則更是超過了二十餘起。造成的公物損壞和人員傷亡總計損失超過數十萬元之多。

相對而言,這些行省多少還能將帝制的命令執行下來,而在雲南、四川、湖南、貴州以及廣東、福建的部分城鎮,從主要官員到下面的議會團體,乃至於許多商人、工人和社會名士都是堅決反對到底,根本就是拒不接受zhōng yāng關於帝制的申令。

中華革命黨在輿論聲勢上的攻訐達到了最高峰,一些地方分部機構更是擅自派遣敢死隊,對擁戴帝制的一些地方官員採取謀刺行動。不過這些謀刺行動大多是失敗告終,涉案人員盡數被批捕入獄,即便有少數成功者,所刺殺物件也都是一些蝦米小角sè,數人是遇刺受傷,只有極個別運氣不好者是當場身亡。

孫中山在十一月二這天連續發表了兩篇社論,其一是《舉義說國民討國賊書》,其二是《捍衛共和誓言書》。很快這兩篇社論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西南諸省的軍閥紛紛借勢附言支援孫中山,海外許多華僑也被調動了積極xìng,為捍衛共和體制一次xìng匯捐八十萬元。

對於國內這些不安分的聲勢,雖然稍微超出了袁世凱所預期的範圍,但一切仍然可以說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幾天之後,他以皇帝的名義向還沒有遵行帝制命令的幾個省、城地區釋出最後通牒,勒令限期鎮壓暴x動和執行帝制命令,否則將視為叛國罪論處。同時下令事發地區駐紮的北洋軍,一旦逾越令期,可適當採取軍事行動予以懲處。

g qìng的zhōng yāng陸軍第十五師和嶽陽的zhōng yāng陸軍第十二師在接到命令之後,第一時間擺出了備戰姿態。但是無論是湯薌銘還是陳宦,又或者是下面的吳佩孚、吳光新等人,所有人都是各懷心思,無非是先做出一個表面的樣子,接下來仍然會伺機行事。

隨著袁世凱採取下達最後通牒以及相關的軍事命令之後,西南軍閥和中華革命黨都意識到擺在眼前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嚴峻,他們不可能還能再繼續等待、拖延或者期待著其他更有利的時機出現。尤其是在四川、湖南等地的軍閥,不斷電報發往雲南和香港,催促早rì確定對策,否則他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之下,只能選擇向北洋軍投降。

又過了兩天時間,蔡鍔由香港秘密抵達雲南,在昆明督軍府召集了一次重要的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的不僅有西南諸省的軍事領導人,也有中華革命黨以及其他反帝制團體的代表。中華革命黨這邊直接派來了廖仲愷參加會議,全權代表黨內來與西南各軍事領導人達成合作細節。此次會議迫於目前局勢緊促的緣故,整個會期並沒有進行的太久,所有討論的議程全部是撿最重要的優先。

會議前後進行了三天時間,並且每討論完畢一個議程便立刻著手開始執行。

在蔡鍔的倡導之下,首先確立武裝反帝制、反袁世凱的方針,隨後便是籌劃建立統一的反帝制、反袁世凱的軍事指揮系統,也就是聯合所有西南軍閥的部隊組成護**。而在廖仲愷的建議之下,西南諸省在組建護**的同時,還要成立護**zhèng fǔ,確保在政治上能佔據一席之地,並且給所有反帝制的地區提供指引和依託。

所有相關細節和檔案籌備,都在會議進行期間陸續完成。

等到會議結束之時,許多基礎工作基本上都已經完成。昆明的幾位大商戶捐出了一棟大樓,用作護**zhèng fǔ的辦公駐紮地。在唐繼堯、劉顯世、任可澄以及孫中山、廖仲愷等人的推舉之下,由蔡鍔出任護**zhèng fǔ大將軍,執掌護**所有軍務。

蔡鍔隨即馬上著手對西南諸省各路軍隊進行整編,定製護**相關章程和番號。

護**zhèng fǔ這邊則在蔡鍔忙於軍務之際,又立刻舉行了一次選舉會議,決定儘快確定軍zhèng fǔ的首腦人物。對於西南軍閥而言,他們心中所屬意的人是唐繼堯,不僅是因為唐繼堯與他們的利益更為貼近,再者在整個西南諸省當中目前就屬雲南最有實力,給唐繼堯和蔡鍔都扣上大帽子,此二人自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並且投入更多的本錢。

然而中華革命黨和西南諸省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以及一些社會賢達,大部分卻是希望能夠擁戴孫中山出任軍zhèng fǔ的首腦。蔡鍔掌武,孫中山掌文,雙方都能最大化調動和發揮反袁、反帝制的聲勢,簡直是在合適不過。

相反若是讓唐繼堯出任軍zhèng fǔ首腦,那整個護**和護**zhèng fǔ全部都是滇系掌握,縱然其他幾個省沒有什麼怨言,但就整個大局觀而言肯定還是欠缺一定火候。更何況,也並非所有西南軍閥都擁戴唐繼堯,像四川熊克武和湖南譚延闓二人都是對唐繼堯頗有不滿,於是聲勢上自然還是支援孫中山。

軍zhèng fǔ因為這件事發生了一定爭執,讓原本本來很效率的局面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恰恰在十一月八rì這天,中華革命黨人陳其美率領一支革命軍在上海策劃並發動了一場起義,也就是被後世國民黨大肆吹捧的“肇和艦”起義。

實際上“肇和號”起義只是一次規模很小的行動,即便是“肇和號”也是當時駐守上海海軍當中型號很落後的炮艦,不過其噸位有兩千六百噸,在近代中國海軍中算是比較大的軍艦了。而真正是因為這次行動有蔣中正參與其中,所以才被後世的官方喉舌大肆渲染,變成一次“似乎很有影響力”的起義行動。

如今歷史已經發生改變,此次“肇和艦”起義的情況也同樣有變化。因為在行動過程中革命黨人因為歪打正著,不小心點燃了軍艦的彈藥庫,引發船體劇烈爆炸而嚴重受損。同樣因為這次爆炸,導致十多名革命黨人與二十多名海軍官兵陣亡。事件立刻在江浙一帶引起廣泛討論熱議,也因此促成了中華革命黨的名聲影響力傳播更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