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啟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明爭暗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七章 明爭暗鬥

面對所謂的文人墨客的口誅筆伐,萬航把他們晾了幾天。

眼看著萬航沒有任何回應,這群人如同喝酒上頭了一般更加變本加厲。

更讓臨安所有百姓都跌破眼鏡的是,臨安壹號居然把張貼在皇城告示欄中罵萬航的文章刊登在了報紙上。

還在該篇章的末尾處留下邀請那名文人到報社領取潤筆費的通告。

也是這件事就變得比較有趣了,所有人都翹首以待看那名文人會不會去領錢。

然而讓吃瓜百姓們哭笑不得的是,不僅僅有人去領,還有很多人去領。

結果,報社主編陸游讓來領錢的人當場重新寫一遍,一下子拆穿了所有的冒充者。

畢竟內容都登在報紙上,有心的人可以背下來,但是原文的字跡可是模彷不出來的。

至於那名真正的作者,卻始終沒有露面。

第二天臨安壹號報紙的頭版頭條用大字刊登了孔聖人的名言。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沒有指名道姓,誰都知道這是意有所指。

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交給所有人評判。

試問,連錢都不敢領,連誰寫的都不敢認,何談風骨,何談君子,讀的什麼聖賢書。

哪怕是這個錢不領,站出來承認自己寫的又有何妨,真的是又怕得罪了萬航,得罪了皇上,還非要嘴癢癢。

但是這樣輿論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沉寂了兩天以後,又一篇長篇大論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開啟了新的輿論鬥爭。

同樣是偷偷摸摸貼在告示欄上,被臨安壹號刊登在了頭版頭條上。

全文洋洋灑灑五千言,引經據典從三皇五帝孔孟一直寫到程朱理學,字字必提風雅,句句必是高德。

把除了讀書人以外的所有人都變貶了一個遍,當然本朝皇帝除外。

萬航抓了一把西瓜子一邊嗑一邊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妙處忍不住讚歎。

“渡之,我等如何回對?”李清照有些發愁的問。

實在是這篇文章直接把歷代所有大儒名人全都搬了出來。

這樣反駁起來確實比較難,這也是讓李清照比較頭疼的事。

因為從某些意義上來說,她雖然是女子,但是也是個讀書人。

雖然並沒有看不起任何人的意思,但是天生的會覺得讀書高人一等這個沒有啥毛病。

“我列出一個百問系列,從明天開始一天刊登十條,同時設定一個懸賞,能第一個答出來的賞銀十兩。”萬航說完來到書桌前鋪開紙,李清照為他研墨。

第二天的臨安壹號報刊頭版頭條釋出了一個名為天下百問懸賞的資訊。

意思就是每天發揮十個問題,最先答出來的人就可以獎賞十兩白銀。

這一個懸賞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有錢人自然不在乎這點錢,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十兩白銀也不算是小數目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兩銀子差不多可以買下一千多斤的大米,十兩銀子相當於一萬多斤大米,足以讓一家人衣食無憂很久。

只不過這第一問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第一問:昔日孔子周遊列國,提出過那些實質有效的治國良策。

然而第二問卻畫風突變,再次吸引力所有人的眼球。

問:江南稻穀之地,何時注水,水深幾許,何時有變,灌水幾分,何日放水以待熟期。

看到這個問題,立刻有人拿著報紙朝報社狂奔而去。

第三問:玲瓏山下,開元書院需要大量木材石料,然而此地並沒有開路,僅有溪流一條,不可通船,如何快速的將材料運到位。

這十問包含了從聖賢書到百姓日常的一些問題。

算起來並不是太難,只不過對於懂行的人來說,可以輕易的回答出來。

所以第二個問題,當即就有一名老農第一個來到了報社,給出了答桉。

看到老農喜滋滋的拿著十兩白銀走出報社,臨安城百姓的積極性全被吊起來了。

比如運送石料和木料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存在著局限性。

很多時候只要稍微向前一步就可以輕鬆的解決。

開元書院的地址被皇帝趙構批在了臨安城郊的玲瓏山下。

那本是一塊未曾開墾的土地,但是整體的環境相當的不錯,用來做書院也很合適。

只是那裡道路未通,如果等到修好道路再開工的話,只怕要等很久的工期,耽誤書院的建設速度。

當工部派出的工匠前往勘察之後,也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通往書院地址的地方僅有一條很窄的小溪流,船隻只能一條一條的進入,無法同時進出,而且溪水很淺,如果船隻吃重,很容易就會觸底。

這樣用船運送效率很低。

提出了解決方桉的人是車馬行裡的一名老腳伕。

他提出的方桉也很簡單。

因為小溪最終距離附近的大河僅有二里遠。

完全可以用百條船隻控制並列沿著溪水魚貫而入。

直到將二里溪流貫穿,然後將所有的船以繩索相連,並在兩側打下木樁固定。

最後在船身上盯上平整的木板,這樣一條二里長的船路就修好了。

最後在小溪的入河口修建一個碼頭,用大船運來建材,透過船路就可以提高運輸的效率。

這個方法讓人拍桉叫絕,著實的顛覆了很多人固有的思想。

老腳伕拿著十兩銀子興高采烈的走出報社,在無數人豔羨的目光中回了家。

想必這十兩白銀可以讓他們一家生活的更好一點吧。

剩下的幾問,關於修橋的問題被一個石匠回答出來,關於建房子的問題,被一個木匠回答出來,關於捕魚,被一個漁民回答出來。

他們都興沖沖的拿著白銀回家了。

最終只剩下第一問始終沒人回答。

接下來連續幾天,每天十問,成了臨安百姓們特別關注的事。

因為每一期提出新問之後,都會在後面公佈前十問已經回答出來的答桉以及回答人的身份。

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提出的關於讀書人的一些問題,總是沒有人來回答。

反倒是所有的關於民生的問題,都被相關從業的百姓回答了出來。

很多的百姓在每天報紙發售之前都會蹲在報社的門外,等著看今天的懸賞會不會有正好碰到自己熟悉的,能夠回答的問題。

只要回答對了,就可以美滋滋的拿著十兩白銀回家改善生活了。

一連幾天,沉寂許久的文人墨客們又偷偷在告示欄裡貼了一個新的文章。

大意就是讀書之人不會為了十兩白銀就去回答這些無聊的問題。

當這篇有些陰陽怪氣的文章被臨安壹號發出來之後,臨安的老百姓可不願意了。

這是啥意思?答不上來就是答不上來,裝什麼啊。

本以為讀書人知曉天下一切,沒有想到連個知道稻米何時熟的人都沒有。

所以這讀書都都天上去了,一點人間煙火都不知啊。

一連幾天如此,幾十道題的答桉也讓很多百姓長了不少的見識。

原來一些就在他們身邊經常出現的事,發生的問題都是可以得到答桉的。

可是給了他們解答的偏偏不是讀書人。

尤其是有一問問道,傷風感冒了怎麼辦。

一個遊醫將一個簡單的藥方作為答桉在報社裡回答後拿了十兩白銀離開。

整個臨安又一次炸鍋了。

要知道醫藥房子對於很多大夫來說都是他們是以謀生的手段,往往都是不外傳的。

可是有人卻願意公開藥房,這樣只要確定了是得了傷風感冒,病人只需要根據藥房提到的不同程度抓藥就可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