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四五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四五章

一頭架橋尚未成功,一頭解題已然完結,李恪的答案理所當然,受到了最廣泛的質疑。

不過房子不同於土丘,又不是真的無法深入房內,驗證起來也只需要掀掉一兩塊瓦片,把測距索從屋頂垂直放到地面就是。

結果嘛……

雖說因為四捨五入的原因,或多或少有那麼幾分偏差,但秦人什麼時候做過如此精密的運算,比對的答案……自然是對得不能再對。

這相當於宣佈李恪獲得了這場對博的勝利。

他適時地把那份仿照《算書》的表述方式,刻意鼓搗出來的解題過程丟了出來,當即在精匠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小子……不,恪君,勾股弦我等皆懂,乃是商高之計,又得陳子抵定,然這正弦、餘弦又是何物?”

“正弦者,勾弦之比,餘弦者,股弦之比。”

話音未落,人群中登時便響起了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與後世王朝的發展不同,秦人擁有極高的識字率,而精匠又是工人階級中的精英力量,其精英中的精英,更是大體達到了知識分子的學識水平。

出於業務需求的原因,他們或許精於實際,荒於論理,說不出條條框框的聖賢大道,但對於算學一類的應用學科,卻普遍有著極高的造詣。

只不過這樣的造詣在李恪面前毫無意義。

他們將基礎方程和勾股幾何視作聖人之學,李恪卻早就在小學就開始接觸各種函式,數以百計的數學公式印刻腦海,就是想忘也沒那麼容易忘掉。

無人能夠忽視正餘二弦的意義,在勾股定理上停滯了數百年的三角學,將因為這兩個概念的出現,跨上一步大大的臺階。

更重要的是,這種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極廣!

子衝身旁的陶匠哆嗦著嘴唇問道:“若是知曉正餘二弦,豈不是勿需測算勾股之長,僅憑恪君所制之量角器,測距索,便可補足勾股之數?”

李恪鄭重地點了點頭:“敢問壯士?”

“我名固,山陰陶匠,郭固。”

“固君所言極是,我方才便是憑了角度弦長,只用算學便得到了勾股之長。”

“補器修繕,臨高架爐,往往難得確數,若有正餘二弦,豈不解之易如反掌?”

“百工之學我不甚精通,若是對諸位有用,小子晚些便將弦表奉上,諸位只管取用便是。”

李恪不卑不亢的態度讓精匠們無比受用,他願意提供弦表,更是讓這些行業精英感激莫名。

子衝收起慣常的魯莽,躬身親問:“恪君,你在對博之際使出此術,想來……不僅僅是為了嬴下我等吧?”

“自然不是。”李恪笑著看向辛凌,“辛阿姊,可否將獏行圖板取出來,叫諸位能真正知曉,他們所要建造的,到底是何等事物。”

辛凌皺著眉說:“獏行未成,若事不密,或起波折。”

李恪毫不在意地擺手:“眾位精匠一言九鼎,我既然僥倖贏了對博,他們便必然會留下襄助,何愁洩密?”

精匠們也同時呱噪起來,零零散散,自說自話,所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我等願留!”

巨大的獏行概念圖終於被抬了上來。

正廳之上,眾人皆驚!

子衝顫聲問道:“這便是獏行?我等要制的獏行?”

他們是辛凌那位神秘的老師邀請來的,邀請之時,那位老師只說墨家要造一機關,卻從未說過,這件機關如此龐大,而且還是架在水上的。

機關獸……獏行,這世上真有人能造出如此奇物?

李恪提溜著一根木枝走到了圖板面前,像個上課的老師似的,一揮木枝,點在了水車的圖影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諸位,這便是我所設計的獏行。”他正聲說道,“高八丈餘,重數十萬斤,佇立於治水之上,日夜不歇,取水灌溉!”

人群一片譁然。

“此物當真能立在水上?”

“我看其形似輪轂,莫非還能轉動?”

“然水無常勢,此物又重若千鈞,若水流變動,其當如何調整?”

“這時談何調整之事,數十萬斤的物料如何能在水中組裝起來!恪君,此事斷不可成!”

李恪重重地敲了幾下圖板,喧譁聲驟然收緊。

“製作獏行的難度大夥都懂,我便不多說了。僅憑小子一人之思,墨家一家之力,遠遠不夠。但諸位可曾想過,獏行取水易也,北地取水難也。獏行若成,大利於民,諸位皆可受萬民景仰!”

陶匠固越眾而出:“恪君,便是我等願往,物料從何來?民夫如何得?”

“我等已經說服了樓煩縣,屆時民夫、物料源源不絕,我等不需要思慮其他,只需要想,如何才能將獏行架設成功。”李恪深吸一口氣,慨然說道:“製取獏行如行軍作戰,民夫為兵卒,物料為軍械,你等皆是校尉軍侯,我……乃上將軍!”

由養突然高喊起來:“皇帝素來眷顧民生,獏行若成,封爵之期近矣,你等當如何為之!”

“我等……盡遵先生之命!”

……

總算是徹底把精匠們擺平了,沒有被驅逐者,由養的鞭笞也暫且記下,等到水車製成,再行處置。

所有的事都在向著正軌邁進,李恪向眾人解釋了製作水車的既定流程,第一步,測繪,搭建沙盤。

包括眾位墨者在內,精匠們眼下需要做的是兩件事。

其一是學會三角測量法和解題流程,教材則是李恪測高的全過程和留下的那份解題材料,他還要儘快製作出一到九十度的弦表,交給他們比對記憶。

學習方法則是以自學為主,不懂就組隊討論,再不懂就書錄在簡上,由墨家交託李恪,統一作答。

其二就是大量製作測繪工具,越多越好,等憨夫帶著剩餘的精匠回來,也會投入到這兩項工作當中。

諸事抵定,李恪長舒一口氣,抬腿邁步出了西院,沐著雪花,步道回家。

辛凌突然叫住了他。

“辛阿姊,還有何事需要我來操辦?”李恪奇怪問道。

辛凌的神色異常複雜:“你真不願投入墨家?我可向老師舉薦,請他收你為弟子。”

這已經是第二次邀請了。

李恪深知以辛凌的脾氣,更知道能讓她再次開口,對一個普普通通的上造來說是多榮耀的一件事,然而,他真的沒有加入墨家的願望。

“墨家……墨家很好,只可惜我喜好享樂,受不了墨義約束,辛阿姊的好意,心領了。”

說完,李恪一記深揖,頭也不回,跨出了辛府的大門。

雪,似乎越來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