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

自十月算起,獏行的製造經過半年的時間,終於進入到最後的階段。

最後的階段,裝配。

零部件分門別類對方在平臺兩側,整整齊齊,堆積如山。

無論是木質、銅質亦或是極少有的陶製,每個部件的表面都刷了純天然、防鏽蝕的魚膠大漆,這種漆的附著力不算強,勉強可以做到在兩年之內,讓獏行材質保持乾燥。

這點時間足夠材質完成自然陰乾和應力調整,即便是以後漆面剝離,也不至於立即腐朽,這和古時製作弓弩的原理是一樣的。

不過李恪更信任用保養和維護的方式來延長機關的使用壽命,所以雕匠們花了絕大的精力將獏行的部件和裝配圖雕刻在石板上。

那些石板如今就埋在平臺外側的暗格下面,鎖匙則保管在鄉倉。

也就是說,從獏行交付之日開始,所有的維護和保養都將由鄉倉承擔。

這是田嗇夫囿自己的要求。

他的野望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定期養護制度,讓獏行和大秦同壽!

那是李恪唯一一次,為失手的刺客感到惋惜。

四月十八,裝配環節正式啟動。

“地面裝配完成!”

“推扶人員到位!”

“甲組龍門,起!”

一聲令下,隸屬於甲組的三架龍門在百五十人的拉動下緩緩啟動,每個龍門兩根繩索,每根繩索二十五人。

滑輪組吱呀吱呀轉動,民夫們在各組組長的指揮下齊步後退,繩索漸漸拉緊,繃直。

“起!起!起!”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號令聲,X造型的巨大支架從正中緩緩抬升,搖晃著,徹底離開了地面。

“繩索固定,提拉組以甲乙輪休,維持拉昇穩定!”

高臺上的由養如將軍般持劍發令,透過數道傳遞,瞬息之間便傳到了所有人的耳中。

民夫們腳步立停!

提拉的六組人力分作單雙,單數三組依次卸下肩上繩索,將其套在身邊的金屬樁上,雙數三組咬著牙,身形成傾斜之勢,努力讓幾萬斤重的支架一動不動。

那支架邊上有近五十人推扶,若是提拉的繩索一鬆,後果簡直不可想象!

“乙組二號固定轉向位!從速從速!”

四五個民夫飛奔而出,從第二列正中的龍門牽出繩索,迅速跑到支架面前,把繩索固定在X支架的左斜梁頂端。

“固定完成!”

“測試緊度!”

“緊度測試完畢,無恙!”

“提拉組準備!”

輪休了近半個時辰的提拉組立即起身,在組長的指揮下依序解掉樁上繩索,套在自己的雙肩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緊!”他們一同發力,繩索再一次崩到極限。

“推扶組換人!依序執行!”

又一群民夫烏泱泱跑上來,以順時針一個個替換掉推扶組筋疲力盡的舊人,鬆手一個,替換一個,週而復始,紋絲不亂。

他們的組長昨日耳提面命了整整一天。除了工作流程,就是那段宣傳口號。

苦酒裡的徭役與別處不同,不打,不罵,亂號令者扣分論處,旬日一到,直接清退發還。

新來的民夫們還來不及感受這種發還的真正含義,但地裡的菽還有兩旬才可以收穫入倉,所以他們知道,如果少了徭役的飯食,他們回鄉根本就無飯可食。

他們絲毫不敢妄動!

有個民夫過於緊張,對上一人的替換毫無所覺,輪到他時,依舊咬著牙佔在原位。

替換的民夫急壞了,連拉帶拽,罵聲連連,兩人糾纏在一起,不僅停滯了替換的節奏,還把整個支架帶得搖晃了起來。

驚呼聲乍起!

在連片“穩住”的號令聲中,那民夫身邊突然伸進來一隻手,寬大的衣袖細麻所制,陽光之下,素白如雪。

他的耳畔傳來溫和的聲音:“到替換的時候了。慢慢鬆開手,去邊上休息。記住,獎懲之要在遵號令,並不是越勤越好,你若無力強持,只能害了他人。”

民夫登時就軟了下去。

李恪間不容髮擠進人群,扶著支架,頂替了那民夫的位置,直到區域監理調派出新人過來,在全組輪替完成以後,才將他替換下場。

“先生,始亂者轉入丙組,他的組長正在訓話。”被由養用作副手的靈姬慌忙解釋。

李恪點了點頭:“拉拽者罰三分,拖延者罰兩分,今晚歇息時將這一處置傳遍各組,由各組自行討論。這些民夫尚未汰弱,只有嚴厲管束,才能叫他們知曉賞罰之用。”

“唯!”

頂部高抬,支架傾轉,在一次又一次的輪替當中,整個支架傾斜著從二三號龍門的側面轉進,再借由第二列的另兩架龍門,正式進入到平臺上空。

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兩個時辰,李恪與慎行也並肩旁觀了兩個時辰。

待到萬事抵定,慎行不解道:“恪君,龍門乃有神力,相互之間空間卻小,為何不將支架材料一根根吊進去,若是直接在平臺組裝,豈不容易許多?”

李恪搖頭道:“鉅子,支架並非整體,而是以榫卯連線的網狀斜柱,要承擔起整個獏行三十多萬斤的分量,連接處的加固工序太多,平臺上空間又太小,即便是勉強搭建,也很難完成後續的強度測試,只有在地面搭建,整體吊裝,方才穩妥。”

“可是如此巨物,當如何固定在平臺上?”

“固定沒有技術難題。”李恪笑著說,“平臺下層有預留的孔,直接將支腳插入,做好緊固,待兩翼支架全部完成,再架上獏行中軸,它的重量就會被分攤到整個平臺基座,那時便萬無一失了。”

“此過程需要幾日?”

“每日一側支架,第三日架設中軸,到後日,這支架便立起來了。”

“止此一步,便須得三日?”

李恪嘆了口氣:“這是吊裝過程中難度最大的一步,接下來各種單列的材料,都會運送到平臺上依次吊裝。幾十人協助工匠拉索,簡單省力,不會有這般危險。”

慎行點了點頭道:“恪君,依你之見,獏行裝配須得幾日?”

“從吊裝到完成,三旬吧,最後再有十餘日測試,應當差不多了。”

“亦即是說……”慎行心算片刻,滿意說道,“五月末,六月初,獏行乃成?”

“若無意外,當是如此。”

“我當拭目以待。”老鉅子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