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

恆山山麓,蒼翠之間,有一架怪異的馬車正在幾個人的簇擁之下翻山而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它的車架看上去老舊,舊而不破。車廂四角又做了固定,手藝看上去粗糙些,唯耐用是僅有的優點。

正是這些固定,把車廂平白扯大了一圈。

馬鈴悠悠,響鼻陣陣。

車有兩馬架轅,一老瘦一少壯,一黑雜一棕亮,一超前一落後,一悠閒一蹣跚,充分體現出專業駑馬和兼職良駒之間的區別。

照理說,這般大小的車架尋常是用不到兩馬架轅的,可如今即便用了雙馬,行進的車速卻依舊緩慢。

它慢悠悠翻上小丘,壓服一路殘枝敗草,無視個中隱現的草窠,就連那些灌木斷茬,水塘溪澗都不甚在意。

硬要形容的話,它就像被固定在某一個高度上,隨著山勢起伏,緩緩飄行。

由養持劍走在隊伍的排頭,悶喝一聲,幾下在荊棘從中劈開通道,拄劍喘息,回頭觀望。

“不愧是先生啊……也不知這般奇思妙想,他的腦中還有多少。”

由養話中所指的,是車輪上新增的那處機關。

機關純木質,上部是一個“山”字型的支架,撐起車架,底部則連線著履帶。

履帶二尺寬,左右各一枚齒輪狀的驅動輪,中間配備四對負重輪,負重輪的中軸同樣是齒輪狀,搭扣木質的環狀鏈條,再透過鏈條驅動履帶,從而實現整車從軌輪行進到履帶行進的轉遍。

所有的結構都被設計成拼裝式,考慮到來不及處理的木質部件耐用性不佳,李恪讓由養帶著圖板回去,留守的墨者們一口氣做了五套。

眼下兩套正在車底下執行,另三套拆成散碎的零件,結結實實捆綁在車廂頂上,隨時可以拆解替換。

李恪笑稱,這或許是世界上第一臺畜動力越野車,完全可以叫作牧馬人。

然而辛凌覺得牧馬人的名字不夠墨家,冷著臉一字否決。所以它最後的名字依舊是機關獸,機關獸,麢(líng)。

麢就是藏羚羊,可見於《爾雅》、《山海經》以及口口相傳的多種傳說,有稱它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穿行。

而改制後的馬車若是去掉馬,車轅如角,似羊而大,且能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當然,這種翻山僅侷限在山麓一側的緩坡丘陵,真想翻過恆山的陡崖峭壁,依舊是痴人說夢。

履帶並非李恪心血來潮的產物。

和鉅子慎行問對的時候,李恪就為兕蛛設計過履帶結構,不過那張圖並沒有在苦酒裡的墨者當中傳開,此次北上洗冤,李恪需要在山中繞開兩縣,偏偏雙腿受創不耐久行,於是便想起了讓墨者們臨時製造履帶式的馬車外掛。

苦酒裡至今還駐留著三十餘個墨者,他們分工合作,再輔以泰所設計的析木機、卯榫機、刨邊機,只用了兩個多時辰就完成了製造任務。由養趕著馬車馱貨進山,在靈姬的配合下完成了最後的裝配。

一行人這才得以輕裝上路。

由養和蛤蜊輪流負責選路開路,另一人斷後警戒,靈姬負責駕轅趕馬,李恪和辛凌安安穩穩端坐在車廂裡,發著呆,賞著景,楞是把一場逃難之旅,走出了踏青遊春的消閒感覺。

這或許就是機關的魅力所在。

李恪舒服地嘆了口氣,抻了個懶腰,重又拿起面前的六塊竹簡,以扇形緩緩展開。

這些就是辛凌先前提過的符、傳、驗,簡上書寫著李恪和辛凌的細節特徵,末端加蓋印章,簽署著經辦人的大名,分別是藍田縣,玉庭鄉,武裡,簡直真的不能再真……

“辛阿姊,這些驗傳不會全是真的吧?”

辛凌掃了李恪一眼,閉上眼說:“真亦可,假亦可。”

“何解?”

“印信皆真,人名皆假。”

李恪翻了個白眼,問:“這辛僮是由養為我起的假名?”

“辛僮乃我族弟,三歲夭折,若活至今日,當一十有七,正可傅籍。”

“那媯(guī)莫離?”

“乃是我名。”辛凌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真名。”

李恪半天沒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辛氏出自媯姓他是知道的,秦時女子稱姓不稱氏,雖說不知道辛凌為何以族氏自稱,但喚作媯凌或是媯姬必然無錯。

可為什麼連名字都改了呢?

莫離,聽起來比凌可溫柔多了……

辛凌大概是看出了李恪的疑惑,沉默半晌,解釋說道:“我本名辛凌,由童賈養育長大,視若己孫。七歲那年老師遊學至藍田,將我收入門牆,後陛下賜婚,著我與殿下定親,辛府才將我收入門牆,改名媯莫離。”

她說得很簡單,但李恪卻從中聽出了許多弦外,譬如辛凌可能不是辛府嫡出,很大可能是因為鉅子之徒的身份才與扶蘇定親,連帶被辛府收入門牆。

此外,她顯然不喜歡辛府少姬這個身份,這才一直沿用舊名。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呀……

李恪嘆了口氣,再不說話。

……

白日行路,入夜歇息,由養和蛤蜊輪流開路,如此一行十二三日,眾人終於穿出群山,重回陸地。

二十餘裡外的正北就是平城,那是雁門郡第二大縣,與代郡毗鄰,雖說在經濟上遠不如樓煩繁盛,但無論人口面積,都要超過樓煩許多,僅次於郡治善無。

趁著由養和靈姬拆卸外掛的當口,李恪下車活動著僵硬的手腳,順便和辛凌商討後續的計劃。

他的計劃是先入平城補充食水,待補給完畢之後,順縣道直下,直撲善無。

辛凌不置可否。

於是三個時辰之後,一輛半舊的馬車就在兩位精壯騎士的護衛下抵達了平城關外。

這是一座與樓煩近似的城關,城高四丈,城碟綿延,它興建於恆山山口,橫向切斷雁門與代郡的交通。

趙武靈王之前,它是趙國防備林胡的邊陲要地。而在趙武靈王之後,這裡則成了趙國腹地之屏障,向北抵禦匈奴,向西抗秦防秦,軍事地位與句注塞不分伯仲。

正因如此,這裡一早便被設計成軍城模樣,寬大的護城河連通治水,水上架著通達兩岸的寬厚吊橋。

這便是真真正正的古代城池了。城者,塞也,池者,水也,塞外環水,謂城池也。

李恪正感慨著,忽就聽得一聲洪亮呵斥:“都尉有令,馬車停靠道旁茶肆,不得入城!違令者訾徭役,築城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