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

晨醒,啟航。

草原之地風景如畫,卻並不適合通行車馬,至少不適合在秦朝通行車馬,因為始皇帝曾經曉令天下,要求天下馬車同軌同制。

所謂同軌同制,就是馬車必須擁有統一的軸距,同時在輪廓上,要預留尺寸相同的軌槽。

故而大秦的馬車普遍存在兩種輪式。一種是單軸窄四輪,即在每側安置兩輪,輪間距恰和法令寬度,以合律制。一種是單軸寬兩輪,採用了傳統的單側單輪,但輪徑較寬,並在輪廓正中開鑿軌槽。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迎合鋪設在馳道上的木軌,馬車一旦駛入馳道,軌槽嵌入木軌,則行止間自有規範。

與此同時,標準的單側單輪還有輕減馬力的奇效,駿馬日行千里,弩馬日行五百,尤不疲累。

可正是這樣一條看似美麗的政令,卻使得整個天下怨聲載道。

木軌只在馳道鋪設,而大秦的馳道卻攏共就那麼幾條,一但離開了木軌的加持,無論是哪種制式的軌輪,表現都遠遜於傳統的木輪。

成本高企,加工費時,容易損壞,最重要的是自從輪子上多了中凹,大秦的馬車在溼軟、泥濘之地就變得極易下陷,越野能力降至冰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李恪從未看好過這條政令的前景,他總覺得,在車同軌這個問題上,始皇帝怕是被法家那群控制欲極強的書生們給忽悠瘸了,以至於不僅高估了大秦的交通水平,還忽略了大秦馬車的實際使用情況。

大秦的馬匹並不富裕,與牛一樣,在價格上遠高於普通百姓的承受區間。使用馬車最多的歷來是軍方、運方和商人,前者以駿馬為主,後兩者以駑馬當先。

軍方的重灌戰車是大秦軍隊的核心構建,各種戰陣、突襲、衝鋒、陷陣,地位近似於西方中世紀的重灌騎兵,以及後世的主戰坦克。

戰車不重機動,以陣地戰為主。但想要把軍陣鋪開,它就絕不能把自己侷限在狹小的馳道上,越野能力至關重要。

運方就是為官府和軍隊輸送糧秣物資的運輸馬隊,他們依賴道路不假,但大秦官府富庶,各地官倉林立,無論是輸送糧草還是運送軍資,其行徑多在一郡之地,少有借用到馳道的地方。

至於商人就更不必說了。

商賈之利在外,真正的巨賈如呂丁之流,更會因為顧慮車馬越野的問題,從而對這條政令陽奉陰違。

比如李恪就知道,呂丁喜歡定製一種特殊的輪制,雖也是單軸四輪,但內輪寬且大,外輪窄且小,行進之時只靠內輪驅動,外輪根本不接觸地面,早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備胎。

先進的政策與落後的生產力交錯對沖,再加上法家學者與始皇帝幾近固執的自信,最終讓一項佳政落為空談,墮落成社會不滿的源頭之一。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大秦才會如此渴求墨家歸秦。因為只有掌握著最先進生產技術的墨家,才最有可能支撐大秦實現其所奢望的宏偉藍圖……

想到這兒,李恪不由嘆了口氣。

辛凌奇怪地看過來,問:“你在想甚?”

“我在想,若是始皇帝知道墨家現已衰敗如斯,會否放棄心中的宏圖霸業,變得更實際些,也更保守些。”李恪老老實實回答。

他本不指望辛凌聽得懂,可神奇的是,辛凌居然真聽懂了。

她沉默半晌,摯誠說到:“若你願入墨家,世當不同於往。”

……

車行於道上,平穩,安逸,不疾不徐。

歷經二十餘日的跋涉,翻山越嶺,備道疾馳。李恪的老馬尚算健旺,但車架卻早已鬆動,再像之前那樣勉強下去,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該散架了。

索性如今已在善無縣境內,再有兩百餘里便是終點,哪怕行慢些,至多也就一天路程。

李恪和辛凌正在車裡弈棋。

因為辛凌認為以貴戚之身遠行,該有的排場絕不可少,所以由養在平城置備了許多不實之物,包括弈棋、絹錦、筆墨、泥爐,甚至男女衣飾,軟席薄衾,有用的沒用的,一件不少。

他們畢竟是隱瞞身份北上洗冤,這些東西用不用得上是一回事,若是在遇上盤查時引起懷疑,李恪的身份很可能就會暴露。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是這個道理。

李恪對此深以為然。

他不差錢,辛凌更不差錢,兩個不差錢的主甚至想淘換一輛鑲金帶玉,銅角銀裝的華貴馬車,只可惜平城沒有,這才怏怏作罷。

臺上弈棋正至酣處,辛凌縱棋直突大龍,李恪布兵層層緊守,白子一長,輕輕巧巧便佔了實地,也讓陣勢變得厚重。

辛凌棋風如武,講求貼身亂戰,以巧搏險,見李恪全無破綻,皺眉一靠,便在側翼開出新的戰場。

李恪抬臂舉棋:“辛阿姊,弈棋之道磨的是心性,如你這般棄子亂局,除了讓你我在收官之時多些麻煩,可沒有別的用處。”

辛凌不為所動道:“中盤便可抵定勝負,何慮收官?”

李恪啞然失笑道:“你攻,我守,亂局不起,大龍不傷,想要中盤抵定,可有些難吶。”

說著,他落子一貼,登時便讓辛凌的企圖落到空處。

辛凌不依不饒,一氣長出,棄子化作奇兵。

李恪安安穩穩扎住陣腳,專顧實地,只守不攻。

你來我往,聚焦右上,雙方落子飛快,鮮有長考,不一會,右小目附近就已經棋滿為患,局勢漸成焦灼。

由養突然敲響了車廂。

李恪停手輕問:“何事?”

“先生,假鉅子,道上……”他頓了頓,一時間似乎想不出合適的措辭,“總之你等看過便知了。”

車馬止行,李恪眼前一亮,落子提掉辛凌的一處陣眼,霎時間雲開月明,局勢大白。

“黑白分明,僵持不下,辛阿姊,該收官了。”

……

李恪與辛凌先後下車。

車前,道上,兩側道木如蔭,鬱鬱蔥蔥。

縣道正中,正立著一位俠士,錦袍玉帶,面色青白。他抱著臂直立在道路上,一柄玉具寶劍斜斜插在身前。

那是柄大秦少見的鐵劍,四稜鋒銳,鋥亮如新,長長的劍綬隨風而揚,銀繡反射陽光,在人的眼前折出一抹抹瑰麗的色彩。

李恪眯著眼濾掉反光,著重看向劍後的俠士。

昂首,斜視,挺立如松,氣宇軒昂,撇開他有些凹陷的臉頰和分外無神的雙目,還有乾枯的嘴唇和滿頭的虛汗,活脫脫就是位雲遊天下的佳公子。

這讓李恪不由陷入沉思。

他想了一會兒,喚來由養:“劫道的?”

由養搖頭:“不知。此人打方才便這般站著,不發一言,未挪寸步。”

“可打探了?”

“蛤蜊君曾去尋問,叫他啐回來了。”

“啐了?”

“啐了。”

“這般啊……”李恪摸著下巴想了想,“上車,繞道。”

那俠士晃了一下,高昂的頭顱乘人不備,偷偷歪過一點點。

他看到眾人上馬的上馬,上車的上車,駕車的姑娘一抖鞭花,車駕起行,根本就沒人搭理他。

他終於按奈不住了。

“呔!”他發力一聲大喝,“我乃平原君五世嫡孫,武靈王血脈後嗣,世襲尊榮,封君安陽,趙公子,安陽君趙柏是也!”

車駕在趙柏身邊停了下來。

李恪掀開掛簾,輕聲說道:“這位公子,趙亡國十載有餘,安陽縣長是忘了通知你嗎?”

“此事何須你來多嘴!你只需知,只要有我趙柏一日,趙!必復國!”趙柏虎目含淚,鏗鏘說道。

“哦。”李恪拉上簾子,對靈姫吩咐,“繞行百步,莫被這位公子牽累了。”

靈姬應了聲是,剛要打馬,一雙大手拉住了窗掾。

“大兄手中可有吃食?小弟三日水米未進,快餓死了。”趙柏飛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