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二八章 問天之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二八章 問天之殤

李恪滿懷愁緒地回了霸下,登碑樓,拜鉅子。

“老師,伯父之事……你是否早就知道?”

慎行含笑點頭。

“那您為何不說與我聽?”

慎行愣了一下,輕聲問:“你且想想,你何時與為師說過,你不知李泊之事?”

這一問連李恪也愣了,不由反問:“這世上還有老師不知之事?”

慎行只有苦笑。

“為師的音信皆有墨者、墨衛收集,而你那位展叔早已出墨,若無必要,根本就不與墨家聯絡,為師能從何處知曉你家近況?”

“這……”李恪嘆了口氣,欣慰,遺憾,百感交集。他收拾心情,沉聲問道,“老師從何時知曉伯父之事?”

“事實上,李泊入秦本就是墨家助你大父操辦的,天下世家多有如此,也不算甚新鮮手段。”

“墨家操辦的?”

“是。”慎行點了點頭,“當年墨家為長平之事與秦為敵,六國之中皆有助臂,於趙,便是你那大父,武安君牧。”

“可您說過我大父不是墨者。”

“武安並非墨者,他的副將司馬子卻是。司馬子乃七代時趙墨之假鉅子,亦是如今三子與你展叔之師,就連你那位伯父都是他行的開蒙。”慎行得意洋洋,調笑說道,“恪,李氏與墨家的淵源,是否比你想象的更深?”

李恪並沒有回答。

慎行說的這些事他此前就想到了部分,因為癃展曾說,他是奉師命入李府為臣,既然這樣,雙方的關係肯定不會疏遠。

李恪唯一在意的是……

“伯父是墨者?”

慎行遺憾搖了搖頭:“非也。司馬子一心想將李泊培養成墨者,奈何他與墨家無緣,習墨經,卻不從墨義,直至棄墨從兵,就連雜墨也算不上了。”

李恪又嘆了一口氣,意味不明:“老師,我要修書與媼說明此事,您可否將伯父之事說與我聽?”

“你伯父……當年武安君有感趙王多疑,便請墨家代為聯絡槐裡李氏,助你伯父潛藏入秦,改換門庭。”

“他以槐裡遠系求入學室,三載成學,幾經升遷,終為縣令。那時墨家尋到他,請他襄助疲秦,以保六國,他應允了。”

李恪輕輕皺了皺眉頭。疲秦,縣令,這兩個詞給他一種熟悉的感覺,彷彿自己在哪裡聽過……

他喃喃道:“疲秦之策當是水工鄭國,一介縣令襄助疲秦……莫非是內史郡,重泉縣?”

慎行臉色古怪:“恪,你不是說,你絲毫不知曉你伯父之事?”

“我確實不知……”李恪忍不住苦笑連連,“只是此事過於玄奇,原來我早該知曉伯父所在……”

一聲長嘆,李恪說起史祿的舊事。

重泉縣令李泊襄助鄭國逃出死劫,巧計助力鄭國渠落成,又在鄭國卒沒之後,代表秦庭在新鄭徵辟了史祿。

兩代李氏透過墨家和史祿聯絡在一起,出乎意料地貼近,貼近到相隔兩千餘裡,交際圈子竟能有大半重合。

就連慎行都覺得難以置信,忍不住說:“墨家只求李泊襄助鄭國,不曾關注過此後種種,不想你與他之間還有史祿這道羈絆……”

“那時祿將此事說與我聽,我從未想過,縣令李泊便是伯父李泊……祿說伯父與鄭國相交莫逆,原來是為了墨家的託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你便錯了,李泊與鄭國確實莫逆。”慎行正色道,“邯鄲李氏之禍,你伯父吐血而損,鄭國卒沒,你伯父心哀過甚,舊疾重生,這才從縣令之位退下,做了中大夫詹事的閒職。我聽聞他身體不健,常年臥床,不惑之年已見老態,全賴幾劑良方吊命養身……”

“怪不得堂兄會急於讓我去咸陽。”

慎行憐惜地看著李恪:“你先前不知李泊體弱,如今知曉,尚可往咸陽一去。”

李恪沉默良久,堅定地搖了搖頭。

“我不去。”他沉聲說,“親人總有相見之日,可收服墨家卻只有眼下這一次機會,孰輕孰重,我能分辨。”

“既然你已有決斷……”慎行欣慰點頭,“我們啟程吧。”

“唯!”

……

左車之事告一段落,寫給嚴氏的信也透過墨家的渠道急往雁門,霸下南行,入陳郡,跨鴻溝,不幾日,便停留在長平戰址。

這一日眾墨肅穆,就連李恪也換上墨褐草履。

霸下用最慢的行速趨往當年墨家殤亡之所,巨大的機械體曲肢伏倒,五體投地。

辛凌高舉豆飯,李恪手捧羹藿,眾人在慎行的帶領下列隊下地,懷著最虔誠地敬念祭拜先人。

慎行高呼:“曰!”

墨者停步,跪拜!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蒼老的聲音飄蕩在古戰場,吟著屈子的《天問》引吭而歌。

李恪和辛凌將豆飯羹藿舉過頭頂,一動不動,其餘墨者五體伏地,慎行問一句,他們便叩一次首。

咚!咚!咚咚咚咚!

叩首如擂,大地如鼓。慎行的歌聲越來越高,飄飄蕩蕩,無招無落!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鴟(chī)龜曳銜,鯀(gǔn)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纂(zuǎn)就前緒,遂成考功!”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李恪一聲應和!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辛凌一聲應和!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眾墨,一同應和!

三聲重唱,李恪用盡全身力氣大喊。

“先人殤此,魂飄以蕩!後人祭此,慨當以慷!墨者不悲,大業未成!墨者不喜,世有哀傷!”

“嗟呼!嗟呼!天生墨子,天造墨門!嗟呼!嗟呼!天生墨子,天造墨門!”

慎行在眾人之後接歌,聲音顫抖,一張臉上早已經老淚縱橫!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liè)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一聲高音,李恪和辛凌長身而起,揚起手,將豆飯羹藿灑遍大地!

“行非攻之志!得長平之殤!墨者不悔!墨義無終!鬼雄殹!先人!以觀來者!以佑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