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

慎行的房裡有慎行,有辛凌,有葛嬰,也有李恪,從與會成員來看,幾乎可以算是如今蒼居最高規格的會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事實上,這也是葛嬰一路隨行的主要原因,凡事涉廣大,他需要代表趙墨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以在李恪心中建立起趙墨的存在感。

眼下便是他發揮作用的時候。

四人環坐,首先發話的自然是慎行。

“如何,可有所獲?”

李恪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老師想必早已知道了。”

慎行雲淡風輕地一笑:“世間墨者遍及天下,為師不知曉的事情確實不多,這算一件。便是獲利再大,為師也沒有叫你履險的道理。”

李恪心中湧起一股淡淡的感動,但並未宣之於面:“從眼下的資訊來看,此事發起自楚墨,連帶江陵之事,都是他們妄圖中止假鉅子之爭的手段。至於他們與法吏有無聯絡卻不好說,我更傾向於沒有,因為那群法吏的行事著實粗陋,明明心懷惡意,卻從頭至尾都是一副驚慌無措的樣子。”

“如日中天的法家或將我等視作威脅,卻不至於視作對手。些許小動作罷了,我等不在意,他們也不在意。”慎行淡淡一笑,“嬰,楚墨之事你可有耳聞?”

“胡陵與壽春臨近,然他們背離墨法,欲以外力擾動假鉅子之爭的事倒是從未有隻言片語傳出。除非楚墨真被經營地水潑不進,否則此事當時寥寥數人的密謀。”

慎行掃了李恪一眼,發現他的臉上全無意外:“恪,你心中有懷疑之人了吧?”

“江陵,沅陵,能將手伸得這般長,還能讓我們後知後覺的,老師莫非沒有人選?”

慎行嘆了口氣:“實不希望與他有關。”

“一個機關師罷了,若是蒼居能將眼下的研究公諸於眾,儒、由養、師哥皆可稱之,有甚所謂的。”

“墨家世以機關聞名,衰敗數十載尚能不為外人所知,楚墨何家居功至偉。此事若是傳揚出去,墨家在士林之中……”

“那就不公開唄。”李恪一臉輕鬆寫意,“明明身居主場,卻連一道像樣的考題都拿不出來。似這等人,我們只需視他如無物,待到將手頭的事務忙完,堂堂皇皇跨入壽春,他便已經輸了。”

葛嬰躬身向慎行和李恪行禮:“請鉅子與假鉅子容我回一趟胡陵。”

李恪微皺起眉頭:“有必要麼?”

葛嬰沒有說話,反倒是辛凌冷然說道:“家有不肖子,可斥,可笞,不可縱容。”

慎行也在一旁幫腔:“蒼居要建少年營,谷中墨者或有不足,也該補些新血,增些人手了。”

於是乎,三比一,李恪無所謂地聳了聳肩,算是認可了這個手段。

不就是挖楚墨牆角麼,愛挖挖唄。

……

葛嬰的離開讓人手本就捉襟見肘的霸下越發緊張,李恪盤算了一下,讓儒替代葛嬰統管全域性,又讓何鈺接替了儒原本的駕駛之職。

這又是出乎慎行預料的一次安排。

倒不是說駕駛之職有多重要,而是何鈺的身份畢竟尷尬,這會兒閒置起來,讓靈姬兼顧葛嬰那攤才是正常的選擇,再不濟,霸下上還有辛凌呢。

對此李恪只是笑了笑:“何姬學習機關也有月餘了,若是不進行實操,短時間內很難有所突破。至於她的身份……把霸下駛進溝裡對誰都沒有好處,因為一兩人的鬼祟就將整個楚墨另眼相看,那才是親者痛,仇者快。”

人員的事就這麼定下了,再呆在零陵也無事可做,眾人匯合了一肚子怨氣的史祿,拔營起行,去往大渠。

湘離大渠就是後世的靈渠,雖說因為李恪的關係,史祿心中多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知識點,然而水路本身相同,設計之人相同,對大渠的主體設計思路自然也沒有什麼核心改變。

營房之中,史祿就著細緻的水文沙盤向李恪介紹了大渠的整體設計。

“湘水發於白石山,先南而北,後西而東,水道在興安城外折轉,湍流沖刷而成渼潭。離水發於越城嶺,北源南向,渼潭正兩水最近之處,距離百十三裡又百二十七步。”

李恪歪著腦袋看著沙盤:“二水有落差吧?”

“水底落差大約六丈,湘水更高,然離水深、湘水淺,中間又有丘陵起伏,便是鑿通,渠中水量也不足以行船。”

李恪接過教棒在湘離之間劃了條直線:“攔閘蓄水如何?”

史祿搖了搖頭:“只可解一時之困。”

李恪知道史祿肯定有了萬全的想法,索性就放棄了思考:“說說吧,你打算如何做?”

史祿指了指渼潭:“我欲在渼潭攔壩分水。”

“截斷渼潭?”

“是!”

“這工程量可不小啊……”李恪摸著下巴估算了一下渼潭的寬度,“若要分水,就得將渼潭一分為二,只蓄水,不通水。也就是說,除了攔壩,你還需再開一渠。”

“南北二渠同時開工,南渠長,北渠短,如此既可引水入離,又不致使湘水斷流,此事已經在做了。”

李恪點了點頭:“你與屠將軍都說工期,想必是在說攔潭的大壩耗時太久吧?”

史祿不住地苦笑:“我本想如先生般以木壩阻水,奈何湘水中飛沙流石,壩基才打下短短數日便被磨得千瘡百孔,根本就不敷使用。若要成渠,非金鐵不可為。然如此大的鐵壩,便是拆分套鑄,每一段也有數百萬斤……將軍一時籌不出這般多鐵,便是籌得了,想要鍛鑄也不下五年之功。將軍等不得這般久。”

“你想尋一個簡易的築壩之法是吧?”

“正是不得才已求助先生。”

“簡易的築壩之法……”李恪拋掉教棒,背著手開始踱步。

對這個時代而言,最簡單的築壩法自然是木壩,然後是李冰父子在都江堰所用的草木沉塘,不過湘水湍急,又多飛沙流石,這兩個方法全不適用,史祿這才選擇了吃力不討好的鐵壩。

鐵壩雖然堅固,但是一則昂貴,二則費時。

而且鐵壩必須在地面鑄造,運輸又是一個問題,哪怕是最大的龍門吊,其承重也挨不住百萬斤,這樣一來,就只能用高強度的鋼材提高承重,然後又是研發高強度的鋼材……

這根本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就算僥倖走通了,其中耗費的財物精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除此三者……李恪突然想到混凝土。

混凝土是後世築壩的主要材料,建模,澆鑄,一氣呵成,生產也算不上困難,而且用途廣泛。

不過後世煅燒混凝土的方式擺在當下卻有不少問題,比如高溫爐,還有產量,損耗,成功率,等等等等,這也是李恪一直對混凝土無感的主要原因。

有沒有合適的替代品呢?

李恪眉頭緊皺,踱著步慢慢思索,帳內的空氣也變得越來越凝重,旁觀的眾人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干擾了他的思緒。

他突然想到了羅馬。

和大秦同時代的羅馬早已廣泛使用混凝土建材,不過他們使用的卻不是後世的煅燒混凝土,而是生產上簡便得多的火山灰天然混凝土。

大秦不像羅馬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活火山,自然用不了火山灰天然混凝土,不過卻不是沒有替代品。

李恪的嘴角終於揚了起來:“祿,嶺南有石碳吧?”

“有!”

“有便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