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

入營,獻俘,表忠,歸附,韓信把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知道正值冬日,杭錦的冬原安置不了半個草原的部族,打一開始就只讓各族族長攜族中貴人,各戶當家去磴口大營表達歸附之意。

他們的部族依舊留在草原當中,隨著初雪,這會兒可能已經開始如往常般冬遷了。

李恪也沒有在他們身上費太多心思,只簡單說了幾句鬻爵內遷的原則,連宴也不置,轉手就把他們交給了陳平,登記家產,議定去向。

隨後,江隅上來拜見,也不說戰馬的事,張口就打起了韓信的小報告。

“將軍,您那軍師究竟是何處尋來的賢才?”

“隴西李氏,怎麼了?”

“李氏!”江隅震聲一驚,“居然是將軍同族?”

李恪眯著眼,對江隅的表現半點不信。

江隅可是宗室的年輕人中數得上的精英,裡裡外外消息來源不知凡幾,哪可能探不清韓信的來路。

可知道歸知道,正式渠道上李恪還是要配合的,所以他認真解釋:“信求學於隴西,得國尉所重,許以貴女,是國尉的賢婿。至於我,我出身樓煩李氏,祖源在趙郡,算遠親,不算同族。”

江隅恍然大悟的模樣:“貴門所重,難怪如此。”

李恪挑了挑眉毛,很有種不太好的預感:“他怎麼你了?”

江隅敷衍地一拱手:“幾十日前,將軍三道將令委我等以重任,我與敖君、布君便相約去此人帳中會商。將軍可知,他與我等說了甚?”

“甚?”

江隅清一清嗓子,無縫轉換出一張誰都欠他半鎰金的臭臉:“尊上的將令你等也聽到了,自今日起,由我代尊上主持軍務。你等當唯我將令是從,不得質疑,不得怠慢,不得自行其事,妄壞局勢。若有人違此三事,便自戕首級,交予尊上去罷!”

李恪心悅誠服。

軍神仍是那個軍神,仍是那個及至死時,依舊人嫌狗不待見的傲氣軍神……

這韓信的情商,怕是負數的吧?

……

情商跌破下限的韓信用高破上限的智商為庫不齊之事蓋上了收官的火漆,李恪書報於咸陽,稱河間平靖,請實邊萬戶。

他將報書封上印信,急送咸陽,轉頭就召集河間軍軍侯以上佐將,河間郡丞以上佐官匯於磴口,定議真正的河間軍開發規劃。

第二日清晨,三通鼓落,群賢聚齊,李恪讓田橫與柴武清點人數,除韓信、季布、烏鶴敖及下屬主要將兵兵侯未至,全員到齊。

李恪與扶蘇共座於正席,二人對視一眼,扶蘇開口:“賴信君高智,諸尉用力,庫不齊諸部平定,今日草原,再不見悖逆之牧人。”

臺下一片驚呼接耳,都沒想到這個訊息會來得如此突然。

李恪豎起指節敲了敲幾,議論立止。他環視堂下,接過話頭。

“甭管信君是怎麼做的,反正現在的庫不齊只剩我們一家,去歲百三十七部,七十三部為俘,五十四部歸附,七部族滅,還有三部不知所蹤。他們皆是小部,掀不起浪,故,庫不齊平靖了。”

李恪的話聽來就真實多了,從三十四年開始,一年多的剿平眾人皆有參與,雖用兵不多,大戰絕無,但其中用計用策,他們便是沒有參與也有耳聞。韓信定音,從全域性而言,其實是水到渠成。

這種階段性的勝利自然讓人感到興奮。

李恪臉上掛著淡笑:“平匪易,治患難,陛下新設河間郡,將我等調來這荒僻之地,為的就是將庫不齊真正納入朝廷管轄,行秦法,尊秦統。”

“今日會商,所議之題便是治。”

眾賢拱手,齊聲唱:“唯!”

李恪抬手示意,田橫下堂一把扯開堂中綢布,一座十步見方的精美沙盤顯露出來,山川河澤,一眼望穿。

只聽李恪說:“這便是河間郡。”

他緩步下堂,從田橫手裡接過直杆,一甩點在沙盤上。

“東,北及大河,東北角是陰山餘脈,狼山,我們的狼山大營就在那兒。西側是賀蘭山脈,山缺之處則是賀蘭大營。南面是白於山地,高低起伏,多隘口穿道,連上郡。東南角白於山,就是白於大營之所在。”

他繞著沙盤轉圈:“大河難渡,高山難越,你們看到了,除卻南面的白於山地,封鎖兩關後,河間便是一塊獨地。”

李斯特眼前一亮:“上守,我等是否要在白於山地多修道路,廣聯河間與大秦?”

李恪笑著搖了搖頭:“治理遊牧是個全新的課題,為不禍亂中原平穩,我們首先要做的並非開通路,而是借舊秦之長城,把白於山地封起來,使河間成為真正的獨地!”

隨著他的話,田橫、柴武領著一眾墨衛扛上幾個大箱子,從箱裡取出一塊塊木製模型,插上沙盤。

“加高,加闊舊城牆,設三關以通商旅。此地工程由?總攬,人力機械,則是直道一二標段施工隊。待落成之後,白於大營乙曲駐守三關,為駐地。”

李恪的做法讓馮劫和李斯特皆感到愕然,但他的理由站得住腳,而且顯然一早就與扶蘇有過交流,甚至可能與始皇帝都打過招呼。

或許接下來的民治,遊牧流民會是大問題吧……

他們只能這麼想。

“第二塊,立縣。河間無縣,立縣是當務之急。”李恪手拈著長杆,一轉手腕囊括整個沙盤,“整個河間分農、牧二區,大河內側設定三條總乾渠,與大河間距十里,渠河之間為農耕區,設三縣,十五城。”

“郡東東勝縣,五城,縣城五里,衛城三里。郡北塞上縣,亦五城,縣城七里,衛城三里。郡西磴口縣,同東勝。郡治立於塞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著話音,親衛們依次在沙盤上貼上乾渠、城池,轉眼間便在郡的三面立起連片的城池群,兩面臨水,割裂農牧。

“開渠之事,由直道舟橋施工隊執行,建城之事,由墨家胡陵與壽春分部組織人力機關,同樣是祿來總領。”李恪對史祿點了個頭,“我們有現成的直道和通原道,各城之間便不必新設道路,城垣之間農耕連片,在設立田畝、溝渠時,要按照機耕的標準實行。”

又是李斯特:“機耕?是何標準?”

李恪看了他一眼:“機耕,便是用一種叫饕餮的複合式農用機關代替人力和畜力進行春耕秋收,用墨行水力體系取代人力進行打穀、脫粒、紡紗、織布等瑣事。表現在田畝的結構上,就是廢除阡陌,廣開封埒,以秦制五畝並做一塊,間隔機耕路,並在路的兩側設定田渠。如此一來,河間郡就可以以少量人力開墾種植大面積的土地,除了爵授田與公受田,全部用作官田,等待下一步分受。”

李斯特張了張嘴:“若世上有如此機關,還要農人作甚?”

李恪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早與你們說過,多近機關,熟悉墨工。饕餮早已定型,是成熟的機關設計,只是與秦制田畝不和,這才沒有廣推於世。至於廣用機關以後對民力的排程調整,這是後話,一會會說。”

李斯特羞臊而退。

“耕區分作三縣,牧區則是夏原的百座戍所以及杭錦、烏審、賀蘭三座冬原保護區。”李恪在沙盤上划著圈,墨衛則用醒目的隔欄分出三座冬原的具體轄區,“九所一縣,就近編組,且依照井田制的模式,每八個民所配置一個官所,縣治也安放在官所。”

“整座夏原分成十二牧縣,對應三座冬原保護區。我的要求,縣與縣之間要有縣道,所與所之間要連驛道,牧區的建設由直道三四標段施工隊負責,劫君,你是總攬。”

馮劫愣了一下,趕忙應命。

“最後,還有大橋。”李恪收起長杆,輕聲說,“大橋是命脈!連九原,連狼山,連賀蘭,都需要大橋提升大軍的渡河速度。河間郡要建三座大橋,分別在賀蘭、磴口、塞上,配合渡口,實現通勤。這一點由養總攬,施工則由直道大河標段施工隊負責。”

看著墨衛們投放下大橋、渡口和牧區十二縣的模型,李恪長舒了一口氣。

“河間郡的硬體建設大致如此,建設周期五年,各部總攬要分配好建設計劃,專人專府,每季查驗進度。與墨家相關之事,擬成鉅子令,即刻下發。”他放下長杆,靜靜環過眼前的所有人,“諸位,有疑問麼?”

“我等!唯尊上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