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

“非攻者,使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亂不廢治也。這是我的老師墨慎子在《十義疏注》當中對非攻的解讀。墨者行於世,遇此八事,當非,當斥,當克以自律,不行差踏錯。”

“非攻不是不攻,墨者三藝有墨武、墨辯,一文一武,是墨者非事的工具。墨家立世有墨藝,還有你們這些墨軍,同樣是一文一武,是墨家非事的工具。”

“所以,不要把墨軍當做軍隊,至少不該當做一般的軍隊。你們首先是墨者,其次才是兵卒,你們首先需要踐行的是墨義,其次才是軍令。令之所至,雖泰山崩而不動分毫;義之所指,雖天塌陷而不旋肩踵。”

“這是你們要放在心裡的,作為營中中令,佐官,更是你們要傳達給手下士卒的。你們是墨家踐行大道的鋒刃,鋒刃鈍了,劍脊再厚也切不開阻滯,播不開墨義。你等明白了麼?”

連山營的操訓場上,上百堆篝火將夜色照得通透。李恪站在數百墨者面前,頂著嚴寒解讀墨義。

堂下少有低頭看講義的人。

這些都是五大營百主以上,二伍百以下的中級將佐,也是最早的五千親衛中當之無愧的骨幹精英,李恪大幅擴充墨軍的底氣所在。

長期跟隨在李恪左右,這些人的學養已經足夠他們無礙地理解李恪的說辭,不再需要手上籠統的講義輔助。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恪在面對他們時往往會講得更多,更直接,對自己的心思也袒露得更加赤裸。

一個時辰的課時終了,李恪喘一口氣,揮手散課,有好學的圍攏過來提問,很快又在李恪的支使下,被幾十個助學分散帶開去。

因為李恪看見赴宴的憨夫他們回來了。

憨夫、儒、由養、何玦、史祿……一個個黑著個臉,緊著個眉,就差在臉上寫下【不歡而散】四個大字。

李恪失笑一聲:“師哥,在宴上受氣了?”

“難怪師弟要在殿下宴請的時候安排加課,原來早知道宴無好宴。”

“師哥冤枉我了。”李恪含著笑解釋,“扶蘇要擺宴,是李信專程來尋我,說這一場宴我最好缺席,讓某些東西透出來散散氣,免得它們在暗處悶久了,悶壞了。我覺得有理,這才向扶蘇告了假。”

“那你何不替我們也告個假?”

李恪聳聳肩:“如今扶蘇還未稱王,我不去,有利於他們說話,可若是連你們都缺席,扶蘇就得親自下場搏殺。這樣對扶蘇不利,對我們也不利。”

憨夫苦笑道:“如此說來,師弟可是失算了。”

李恪挑了挑眉毛:“扶蘇下場了?”

“你與隴西侯雖有心開這場廷辯,殿下卻未做好評判的準備。此一遭雞飛蛋打,於事無補,與人無益。”

“弄巧成拙?”

憨夫攤開雙手:“西北共八郡半郡,還不曾與咸陽爭出個是非對錯,內部便已經涇渭分明。此非良態,實不利於共舉大事。”

“我尋個時間和扶蘇談談吧。堵不如疏,他總不能指望著一群精英只顧眼前,不看往後,這不現實……”李恪嘟囔了一嘴,突然看向儒,“儒,融雪將近,你天天遊手好閒,是打算讓我再殺一波天使麼?”

“誒?”

李恪的話題轉得毫無徵兆,別說是儒,便是其他幾人也是一臉錯愕。

“我說你們是不是都忘了,胡亥已經御令要納何姬為壽春夫人,還讓玦去為他修陵。”

儒的臉噌一下漲紅:“先生,你欲遵令?”

“都說了戰是戰,名是名,西北便是和咸陽打翻了天也不會主動喧聲作反。這樣一來,你們總該給我個理由,我才好把天使趕回咸陽去,是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先生……要何種理由?”

李恪指了指何玦:“玦的由頭我早想好了,胡亥春秋鼎盛,犯不著年紀輕輕開始修陵,此事大可晚上三年,待西北各郡工事規劃設計完畢,再去不遲。”

“那何姬那邊……”

李恪嫌棄地看著儒綽綽諾諾的樣子:“何姬那邊我不管,若她想入宮,你便是墨家的送親使,若她不想,你們便自己商量個法子出來。男廿九,女廿四,相處經年,不婚不嫁,你們究竟打算拖到什麼時候?”

儒哀怨地看著自己的跛腳:“學生足有癃,若非如此……”

“玦,你嫌棄儒癃否?”

“行走無礙,生活如常,何以嫌棄?”何玦回答得乾脆利落。

李恪早知會有這種答案,當即傲嬌地揚起腦袋:“儒,你覺得,何姬嫌棄麼?”

一言既出,儒如夢方醒。

他大禮作揖,一揖到底:“學生請先生主婚!”

“堂堂一郡之守,你的婚事我可主不了。”李恪訕笑一聲,“要不然,我為你做媒,請扶蘇主婚,如何?”

……

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儒與何姬的昏禮被抬到一個極高的規格。

李恪為媒,扶蘇主婚,何玦以長兄如父之理充作家長,躲在狼山將作的徐非臣趕來塞上主持祭儀,九郡上下高官顯貴俱為賓客,無一缺席。

二月十四,建日,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問期五禮,一身玄衣纁(xūn)裳的儒騎著黑馬,披著晚霞,也終於到了親迎的時刻。

簡單而莊重的昏禮在扶蘇的主持下禮成,待將新人迎入洞房,李恪和扶蘇避開飲宴人群,把臂共行到儒的後院。

月亮已經爬出來了。

扶蘇看著月亮,輕聲嘆氣:“恪,何以不能眾志成城?”

“誰說沒有眾志成城?”李恪反問一嘴,“是九郡之中有人投向了咸陽,還是關隘防務有人不盡全力?”

“你明知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自然知道你不是這個意思,但你的意思太過天真,根本就沒有置評之必要。”

“你說我……天真?”扶蘇愕然。

“不是麼?你之麾下有幾方勢力?往大了說,一脈親我,一脈親你,又一脈立於中間,不偏不倚。這些人在你我共治時自然能合作無間,因為你我可以合作無間。但你就要稱王了,以後還要稱帝,要入主咸陽,你為君,我為臣,莫非你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

“可我信你,你也不會負我!”

李恪哭笑不得:“你信我,這叫君臣相得,乃是佳話。可那些為追隨你才站到咸陽對立面的人呢?他們該如何自處?”

“他們……”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越是能人智者,他們心中的抱負就越大,他們需要的權勢就越多。所以你攔不住他們視我為敵,這是他們的本分,不如此做,他們就毫無理由聚集在你的麾下。”

“可眼下的情形豈是內爭的時候?”

“內爭這種事可不分時候,只有分寸二字罷了。”李恪拍著扶蘇的胳膊,“你該相信麾下的臣子能分得出輕重緩急,而一旦有人分不出來,我殺他時,你也莫怪我。”

扶蘇震驚地看著李恪:“你……準備殺人?”

李恪嗤笑了一聲:“你要我做權臣,試問又有哪個權臣不殺人?”

過於直白的回應讓扶蘇深吸了好幾口涼氣,他平復著心情,一臉正色盯著李恪:“我該如何做,才不會讓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學你翁吧。把自己擺得高高的,只裁判,不壓制。政權如人,唯有偶感微恙,時時用藥,人才不至於驟得惡疾,一病不起。”

“那你呢?”

“我也會把自己擺得高高的。權臣麼,若天天為些雞毛蒜皮搶得血流滿面,久而久之,試問我威信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