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

作為一個皇帝,二世或許平庸得尋不見一絲特別,可作為一個時代,二世紀年的折轉卻快得叫人目不暇接。

二年一月,楚王陳勝死,在位四個月;

二月,秦嘉立景駒,楚迎新王;

三月,齊王田譫死,在位五個月;

四月,魏王無咎降,在位六個月;項梁殺景駒,景駒在位僅兩個月;齊國擁立田假為王;

緊接著便是五月。

是月也,項梁挾克定章邯之威,再立懷王孫熊心為楚王,自封武信君,總領國政。

田廣歸東阿,說得原大雍上郡郡守田榮去職入齊,接掌兵權。

二人打著驅逐偽王,保扶幼主的旗號,整合東阿潰卒三萬,一路接收商團物資,劍指臨淄。

田假也絕非束手待斃之人。滿打滿算,他稱王至今不過月餘,依舊散盡私財,勉力拼湊出七萬民軍,還將國相田角打發到趙國求援,許以重利。

可當田榮兵臨城下,田假登城督軍時,他看到的卻是整整三萬五千武裝到牙齒,賣相好得令人髮指的……

彼其娘之,這真的是齊軍?

臨淄潰降,田榮不費一箭便奪佔齊都,擁田譫之子巿為新王,以田廣為相,自任大將軍,領軍政事。

舊相田角滯留趙國,舊將田間亦亡於趙。田假逃楚,廢,託庇於項梁,他的在位時長只有短短的一個月,除了為田榮募兵七萬,別無建樹,可說是虧得血本無歸。

而在秦楚相爭的主戰場上,章邯困守濮陽,決水自環,翹首待援,作為援軍的王離卻步步為營,走得不緊不慢。

幸得濮陽城高糧多,章邯得以孤軍自保。

項梁猛攻十餘日,見濮陽難下,便命項籍劉季撤圍南徇。

楚漢天團一路高歌猛進,破城陽,逼定陶,又在宛朐虛晃一槍,連破濟陽、襄邑,直奔大梁。

其時李斯罪死的訊息剛傳至滎陽,李由惶惶然不知明日。

有親信為其謀曰:“今趙高勢大,既已罪殺相國,便不會留公性命。公若欲自保,唯攀附章邯。邯有大功,又掌雄兵,當可令趙高投鼠忌器。”

李由誠請:“邯公受困於濮陽,山高路遠,如何攀附?”

親信曰:“章邯為上將軍,歷斬楚王勝、齊王譫,迫降魏王,平滅魏國,此封侯之功也。然今齊楚皆已擁立新王,章邯之功實虧近半。其必不願魏國再復,公若願援魏地,當可為進身之資。”

李由從之,兵發魏地,並在雍丘劫住了項籍。

他立功心切,又大大低估了項籍與劉季的合力,居然引本部兵馬在城外列陣邀戰,奢望要一戰而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結果秦軍大敗,李由也被項籍親手斬殺,死不瞑目。

戰勝的訊息傳回濮陽,項梁對秦軍越發輕視,決定棄圍章邯,轉攻定陶。

謀士宋義勸誡說:“濮陽兵弱,章邯卻是世之名將,王離庸碌,但麾下北軍銳不可當,將軍切不可讓他們合兵一處。”

項梁輕率道:“如今東郡大半屬楚,秦人膽怯,不敢合兵。”

宋義繼續苦勸:“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君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

項梁聽後大怒,斥宋義不勇,枉為楚地豪傑。

他的話深深刺痛了宋義。

宋義想自裁明志,可對楚國的忠誠又不許他眼見項梁去死,就自告說:“請延強援,使君不孤。”

項梁允之,與宋義約定十日之期,就把他打發去了齊國。

宋義日夜兼程奔赴臨淄,懇請田榮出兵,與項梁一同伐秦。

只是田榮更恨項梁收留田假,在他看來,攻秦並非不可以,但楚國必須表現出誠意。

他開出條件:“使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合縱可也。”

宋義帶著條件星夜回濮陽,項梁想也不想,一口回絕。

在項梁看來,楚國足以覆滅秦國,根本不需要齊國相助。更何況田假是他的老友,是因為信任他才來楚國尋求庇護,若因為田榮一句話,他就把田假殺了,世人會如何看他?此事絕不可行!

心灰意懶的宋義回到臨淄,為田榮帶去了項梁的答覆。

田榮冷笑說:“蝮蟄手則斬手,蟄足則斬足。何者?為害於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間於楚、趙,非手足戚也,何故不殺?且秦復得志於天下,則齮齕(yǐ hé)用事者,墳墓矣。”

宋義鼓起最後的誠意:“公既有此見,請出兵!”

田榮只是搖頭:“我出身墨家,曾聽鉅子說過一辭,叫自棄者,天棄之。項梁剛愎自負,乃自求死,義君又何必強求?”

宋義臉上露出濃濃的死志:“武信君必敗,然楚又何辜?二十萬強勇,今俱為之殉也!”

區區的幾次見面,田榮對宋義的感觀極好,他不忍見英雄殉死,就對宋義說:“項梁不明生死,然楚王非梁,亦不在濮陽。齊願與楚謀,請君引見。”

遂命高陵君隨宋義使楚。

楚王在盱眙,二人日夜不歇,卻依舊趕不上局勢的變化。

十日之期已至,項梁撤圍轉攻定陶,章邯終於獲得自由,當夜便灑出斥侯,很快就與在不遠處觀望的王離建起聯絡。

兩軍在定陶佈下天羅地網,項梁之軍一至,便兩相夾擊,發起強攻。

楚軍在定陶城下大敗,項梁死於,章邯終於一雪前恥,還透過收編楚國敗軍,將兵力恢復到二十萬的巔峰。

定陶之戰如霹靂般炸響了整個中原。

項梁身死,身在外黃的項籍悲痛欲絕,想要揮師與章邯決戰。

可大秦的兵力已經高達四十萬之巨,其中還有二十萬是依照大秦最高標準裝備的北軍,士卒精銳,衣甲嚴整。

張良與范增都認為項籍此去凶多吉少,只得說動劉季與呂臣苦勸,這才把項籍勸了下來。

為遠離開如日中天的秦軍,項籍大踏步撤兵,一路放棄攻佔,直退到千里開外的彭城。

他把軍隊一分為三,讓呂臣駐防彭東,親自駐防彭西,令劉季駐入碭縣,與大軍協防,互為犄角。

章邯也沒有著緊去追。

經歷過東阿之敗後,他終於懂得了穩健。

東阿之敗就是因為軍中複雜,難有齊力,如今大秦看上去兵強馬壯,可論及復雜程度,卻比東阿之戰前更為複雜。

王離面和心不和,北軍聽調不聽宣,他的本部有近半出自早先的齊魏降卒,另一半則是項梁的楚卒,可以託付信任的刑徒軍十中無一,攏共也只剩下一萬餘人。

戰不可急,急則必敗……

章邯此生第一次停下腳步,日夜操練,訓誡軍卒,以待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