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

尚不入夜,闞無命就降了。

自縛而出,列隊開城,李恪讓滄海陪著陳平前去受降,直接將其軍收編,與北軍那曲合為一部,原北軍軍侯杜摯晉為校尉,任其將領。

至於闞無命,李恪也沒有親眼去看他,直接轉令於巴士車馬令轅,命他直接押回咸陽,收監候審。

武關至此落入李恪之手。

此後數日,李恪以狴犴數十遊散於幾處進山山道,又帶著陳平踏遍四嶺。

情勢算不上樂觀。

總體來說,武關利於守,這一點絕無問題。

通往武關最順暢的道路是商末開鑿的武關道,下寬上漸窄,尤其在四嶺及武關面前,寬不過丈餘,兩側密林、隆起,不利行軍。

然而巔嶺高絕,吊鎖嶺險峻,餘二嶺地形雖平整一些,卻也不是合適的伏擊之所。

也就是說,除非選擇反攻南陽,否則李恪手下的六千騎兵和千六百戰車就得老老實實充作步軍,旁的全無施展空間。

這是一片死戰之地……

沒有迴旋,沒有花哨,李恪能做的就是在武關上等著劉季來攻,然後見招拆招,死守不出。

這種被動讓李恪有種不安定的感覺。

武關狹小,城頭上塞滿人也就千人左右,正常防禦五百足以。而相對應的,進攻方在人員安排上也必是以精幹為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比如,多塞武將……

劉季手下最多的就是猛將,青史留名的比項籍麾下還多,就連李恪這樣淺薄的歷史知識都能報出一長串來。若是不小心關牆有失……

李恪不由回身瞅了眼一馬平川的關西大地,心裡頭暗暗抱怨。

看把你們小氣的!這麼窄的道,就不能多造幾條關牆,方便淪陷一條還有一條麼……

只可惜,抱怨頂不了飯吃。

收拾心情,李恪把陳平叫道一邊:“平,我要你領著六千騎卒向北,過函谷關,繞道南陽。”

陳平眼睛一亮:“主公是打算襲擾劉季的後路?”

“一支民軍哪兒的後路。”李恪不屑地笑了一聲,“關東諸強都是守財之人,慣將糧草輜重皆隨於軍,故其大營廣闊,收藏頗多。前幾日我們一道轉了四嶺,四嶺不利伏,同樣也不利於紮寨安營。若無意外,劉季會將大營扎在山外,僅隨軍少量輜重進山。你若是找準機會……”

陳平鄭重點頭:“主公,我非將軍,對衛尉寺諸軍也不甚熟絡。需一個將領。”

“衛士令孟予乃武王時赫赫有名的勇士孟賁後嗣,經年軍伍,長於騎軍。此人名聲我曾聽旦提過,應該有些真才實學,正可輔你。”

陳平領命,騎軍遂出。

這樣一來,李恪手上還剩下常軍二萬四,連山五千,狴犴兩千。

他命車兵全部下地,以五百人一旅,各自編號,共成旅四十八個。

萬二千弩士平分在這四十八個旅中,每旅又設令訊十人,由狴犴墨者擔任,武士五十,由連山猛士組成。

編組完成以後,李恪又把他們分成奇偶兩輪,隔日輪替。每日由十二個旅次備,十二個旅主備,主備每旅輪流在城頭守備一個時辰,到崗換哨,不使空虛。

如此一來,戰前的準備便全做完了。

他命將士砍伐林木,收集戰備,並交與後勤趕製梭鏢和櫓盾這兩件傳家的法寶。

日子過得飛快。

七月二十六,被析縣耽擱了整整十五日的劉季終於順著武關道行抵山口。

他在丹水以北立營紮寨,並遣猛將周勃引兵五千為先鋒入山,浩浩蕩蕩出現在關城之下。

戰起!

……

關上,關下。

時隔多年,李恪與張良以這樣一種方式重聚,身後俱是漫山的兵甲。

張良獨自一人,毫不猶豫行走到關下十步,昂著頭,靜靜看著關上的李恪。

“依稀記得,上回與恪君相見是在始皇帝三十五年,一晃六年矣,良已老邁,恪君也蓄起了須,看起來當真威嚴了不少。”

李恪癟癟嘴,看著關下豐潤如玉的張良:“不惑之年長成你這副模樣,可稱為妖。張子房,如今武關守將換成我,你亦想攻關耶?”

張良淡淡搖了搖頭:“我平生心願唯二,覆滅暴秦,造福韓民。現如今一事不成,焉敢自棄?”

“也是啊。韓王信做的齷齪事,我也聽說了幾分,如何,可要我替你出頭?”

“不知恪君準備如何為良出頭?”

“書與商會,凡韓國之賈,商稅翻番,則不出三月,韓國絕商。”

張良隱約覺得自己似乎該從這句玩笑話裡把握到什麼,可他畢竟於商事不熟,更別說商戰還牽涉到複雜的社會產業供給鏈,他便是苦思,依舊毫無頭緒。

他只能搖一搖頭:“韓王負良,韓民不負良。如今天下精器皆出於雍,若是少了雍商,韓民苦甚,良不忍也。”

“是麼……既然你這個苦主亦無意,我便遵你之言,不予計較。”李恪得了便宜賣著乖,“張子房,念在你我故舊,頗有交情,我今日便說你一回。你可願助我?”

“堂堂武安君,說人卻不置席,良如何答應?”

“那我在關上置席,你可敢來?”

“關上逼仄,不若在此,此處風景宜人,背風沐陽,正是談天之佳所。”張良反唇道,“恪君,可敢下關?”

這就是不願放棄了……

李恪看著張良,輕嘆一聲:“你處赴宴雜人頗多,我便不下來了。”

“既如此,告辭。”

“不送!”

攻方擂鼓!

這場戰事智謀無用,鼓聲一起,李恪就退到關後,把戰場的基本面全部交給當值的將佐主持。

陣前總指揮是那個北軍出身,才被提拔為校尉的杜摯,李恪考校過他的軍謀,中規中矩,最大的特點是謹慎和細碎。

至於另一位衛士令曹騅,李恪對他的感覺更偏重於猛將,似這種對膽大全無需求的死板戰事,實在缺乏他發光發熱的空間。

今天是一場儀戰。

所謂儀戰,就是攻方向守方宣佈我來了,並不準備真的攻城。

但即便這樣,周勃還是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準備。

他備下了一千人,以七百弓兵在前,三百弩兵在後,弓弩混合填塞道路,一時箭雨道也頗為密集。

守城這邊,杜摯令將士持盾,嶄新而簡陋的木質櫓盾架在頭頂,僅有少數弩士透過箭垛向外還擊,每一矢都能正中目標,看來是精挑的射手。

雙方戰了一通鼓,皆不曾死多少人,倒是攻方箭矢消耗了不少。

周勃眼見守備嚴密,鳴金令退,攻方由此緩緩退去。

第一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