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

清早,李恪起身。

昨夜澠池縣令來大營犒軍,只是些酒肉也就罷了,居然還帶了二三十個美豔歌姬,說是要慰藉將佐長夜……

李恪氣得,險些當場罷了那破縣令的官。

他突然發現,三載民亂毀掉的遠不止大秦僵化的政治制度與政治格局,那些被李恪視作觸手與兵將的雍商們橫行天下,順便也教會了官員們一種叫作“便宜行事”的特殊技巧。

改掉刻板,嚴謹,斤斤計較,唯律是從的舊時官風不見得是絕對的壞事,因為李恪所需的服務型政府想要合理運轉,本就需要一定的靈活應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在吏治缺失,各種約束與監管皆鞭長莫及的特殊時期,這種轉變絕對稱不上好事。

媚上必有欺下,肥私定然損公,待天下局勢穩定之後,這些留在關東御土的官吏都不可用了。官場的風氣一但養成,唯有矯枉過正,才有些許扭轉的可能。

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其實是李恪在大雍施政的犧牲品,甚至於待關東風起之後,會有很多連犧牲品都算不上的堅貞小吏被枉罪,他們只是單純的祭品。

也正是因為由一個媚上的縣令想到了這許多,李恪昨夜沒睡好,一覺醒來,睡眼惺忪,他把蒙衝與應矅喚進帳,一面洗漱,一面問話。

“衝君,周遭有無動靜?”

“百里之內未見敵蹤,與王師的聯絡也無恙,各方皆安。”

“皆安?”李恪奇道,“為何昨夜旦巡營時見到幾個受傷的士卒?旦說有一人是弓箭傷,好似傷了左肩吧?”

蒙衝全無猶豫,鄭重點頭:“三人死,九人傷,傷皆輕傷,無有大礙。”

“竟然還死人了?何事?”

“斥侯在澠池南四十二裡尋到一處兩三百人的山賊,我見相國近些日有些疲乏,便不曾報,擅令麾下軍侯引兵剿了。”

李恪失笑了一聲:“你是衛尉,處理這等小事本在份內,何來擅令?叫將士們好生將養,這場會盟像出鬧劇,挨不了兩日了。”

“嗨!”

蒙衝鏗鏘而走,應矅看著他的背影一臉欣賞:“衝君不卑不亢,果絕任事,有大將之風。”

李恪不由笑了聲:“蒙恬一手培養出來的軍中幹才,若是不任,蒙恬不會力薦給王上,王上此番也不會把我等安危交予他。”

應矅點點頭,開始助李恪束髮更衣。

今日晴明,風卻頗大,李恪換下一身累贅,深衣大氅,暖玉束髻,只一根木簪穿發而過,看起來翩翩風雅,幹淨利索。

腰帶上的配飾也一道減了,止啟夏,印囊各佔左右。四枚金印都收在玄黑色的錦囊裡,以二指寬紫綬相束,藏在大氅下頭,隱隱綽綽,難以分辨。

似這等盟會,一應衣著皆不能隨意。

出關時李恪全套朝服,那是因為為人臣者,尊榮謝主。

之間一直不變衣飾,是為了在對手面前顯之以貴,用外物彰顯身價,溫養氣場。

而今天突然換上隨意的常服,則是為了表示他不將會盟物件視作同級,唯上面於下,才可以不拘禮數,才需要表達親和。

換句話說,在沒有換下朝服的首日,無論關東諸王在會場的佈置上有多低三下四,李恪都不會入席,因為狀態不對,時間也不對。

而今天是對的時間。

有所謂事不過三,若諸王們今日還拿不出讓他滿意的佈置,他會離場,單方面結束這場可笑的盟會。

穿戴整齊,李恪跽坐在席上,指了指自己身前。

應矅跪坐下來。

“聽聞昨日他們推舉了趙柏來做會場東道?”

“確有此一著,昨日下市,趙卒便替了楚卒,正理此事的是馮劫。”

“一個大秦的勳貴,一個機靈的小鬼,他們合力將會場作成了何樣?”

“圍幔皆撤,無遮無攔。席分東西雙面,西席空,一列,五座,東席滿,主座六,依序楚趙漢齊燕韓。就連臺上的一字國旗都替下了,換上了各色王旗與聯軍將旗。”

李恪挑挑眉:“他做得這般徹底,項籍豈不是要瘋?”

“誰知道呢?弟子昨夜讓廉去探了下楚營,雖不曾近,卻聽了半夜的摔砸聲。”

李恪忍不住噗嗤一笑:“罷罷罷,既然他們誠心誠意地邀了,我等就大大方方地去,看看能不能好言規勸,把他們勸回各自家中待死。”

“唯!”

……

食時,三刻,李恪領頭,秦雍使團十餘人扛著兩面大旗首度與會。

李恪、旦、蒙衝、滄海、應矅依次序入席,四位狴犴插擺好旗幟,弧行背手昂立到李恪身後。而四位狴犴營副則墨袍長劍,各坐到四人下首。

另一面群星璀璨,每國皆六七人,以王為首,將相次之,依序排到了王相身後。

過程雖說屈辱些,但他們畢竟把李恪繳上了盟臺,諸王心裡不由都有種舒了氣的感覺。

這不是沒意義的。

會盟是會盟,謀恪是謀恪。此後無論謀與不謀,成與不成,今日在盟臺上達成的協議都是世人認可的東西,背盟之人會遭唾棄,說有用也有用,說無用……也著實無用。

身為今日東道,趙柏清了清嗓子。

“今日群英會澠池,乃是百年之中此臺所歷又一盛事。澠池會英雄,此地古能生英雄,今日列位亦是英雄。”

很是中規中矩的開場白。

趙柏與項籍都是年輕一代的王者,與李恪身處同時,在群雄中屬於新生代。

然而三人卻各有出色,在群雄眼裡,趙柏無疑是最會說話的那個。

豈料李恪嘴角抹起一道笑:“澠池產英雄麼?是自刎在澠水的楚逆周文,還是那個逼昭襄擊缶的藺相如?”

趙柏翻了個白眼,很正式道:“武安君何以說笑?周文破函谷入秦川,乃是先烈。然其惜敗於暴秦爪牙,說英雄還是有些不足的。”

“縱三兩流民,攪天下安寧,後敗於驪山刑徒之手,亡退千里。直到敗無可敗,或是畏懼秦法嚴厲?造反嘛,舊秦律夷三族,確是嚇人了一些。反正他是畏罪自裁了。”李恪似笑非笑看著趙柏,“以此等人為先烈,柏君對自己的要求有些低啊。”

項籍眼珠子一突,才要拍案,一旁的范增嗯哼一聲,輕聲道:“靜,觀其變。”

趙柏看項籍不起,別人也不起,只能硬著頭皮自己起:“武安君,函谷險關護秦數百載歲月,歷戰無數,能破此關者可稱名將,麾下之兵卒自然勇卒。世無章邯,則周文滅秦矣,若此等人不為先烈,何可為先烈?”

“函谷險關……”李恪搖著頭,突然點了劉季的名,“季軍,秦關百二你也攻了,你覺得朕是守關時難對付呢,還是棄關時難對付?”

劉季愣了一下,擺出痞笑:“武安君在哪都難對付,與關無尤。”

“不愧是仁義沛公,說話滴水不漏,朕不為難你。”李恪由衷贊了劉季一句,朗聲言,“軍事本就天時地利之屬,三分謀,七分運。破一座死關便能稱名將?難怪區區三年時間,這天下的名將比當初二百載戰國還多,原來是便宜了。”

這下項籍再也忍不住了。

三年民亂,他長時間雄居名將榜首,直到這兩個月才被該死的滄海君碾壓式超越。李恪句句撩撥他的底線,試問他如何能忍!

他拍案而起:“李恪!今日相王耶!逞口舌之利耶!”

“這就怪了呀。”李恪冷冷一笑,“原來今日竟是諸逆相王。既如此,你等請朕來,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