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義大利不面最新章節列表 > 第89節、宿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9節、宿命

英國首都,倫敦。

一位穿著筆挺海軍上將制服的老者正看著窗外的濛濛雨景,陷入的沉思。他就是聯合王國第一海軍大臣兼海軍總參謀長達德利·龐德海軍上將,海軍中的袍澤私底下也稱其為丘吉爾的錨、狡猾的老獾。

此時的龐德上將一頭華髮,皺紋深深地刻入前額,手背暴出了青筋。現在連他的孫子都已經在皇家海軍中混到了上尉軍銜,他本人更是早就到了光榮退休的年紀了。他的一位醫生朋友曾就龐德的健康情況對其提出了私人警告,龐德自己也知道經常在會議期間打瞌睡是他精力不濟亞健康的最直接表現。但是,如果不是其他的候選人有著更糟的身體狀態,張伯倫也不會在戰雲密佈的1939年6月讓他這麼一個又老又病的人出任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總參謀長。如果歷史的慣性依舊,不堪重負的龐德將在3年後因健康原因辭職,並於同年去世。

如果不是這場該死戰爭,現在的龐德也許在泰晤士河中帶著孫兒慢悠悠地划著小船,或者在牛津到李奇拉德那段堰壩多如迷津的景色中去垂釣鱒魚。是這場該死戰爭,是該死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又把他這樣風燭殘年的老人推上了舞臺上,讓他這匹老馬,去套拉這趟和他年紀和精力遠遠不符合的沉重大車,為此他飽聽了政客和艦長們的怨言。

對於龐德出任戰時的第一海軍大臣,海軍裡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海軍部的工作人員認為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領導。而艦隊司令和艦長們則對他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們認為龐德對他們的工作干涉過多,不像一個不稱職的領導者,而像一位嘮叨的老奶奶。龐德擔任第一海務大臣期間和本土艦隊司令約翰·托維爆發了多次衝突。托維甚至私下裡稱龐德是溫斯頓·丘吉爾的應聲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英國海軍策劃的達達尼爾海峽登陸戰役作戰失敗以後,一代“名將”費舍爾勳爵被迫辭職,就連身為海軍部長的丘吉爾也不得不以辭職應對輿論。但是作為費舍爾海軍上將的首席參謀軍官,直接參與達達尼爾海峽登陸戰役作戰計劃和專項訓練的達德利·龐德卻留下來,繼續為海軍效勞。之後,龐德出任了巨人號戰列艦的艦長,並在日德蘭海戰中有著不錯的表現,但是,除了擔任“巨人“號艦長外,一戰中的大部分時光龐德一直是在“鋪著地毯的辦公室裡打仗”。20年代羅傑·約翰·布朗洛·凱斯爵士執掌地中海艦隊司令期間,龐德是他的參謀長,這是龐德一生中呆得最長的一個位置,再加上給費舍爾勳爵當參謀的日子,這使龐德成為皇家海軍中最資深的參謀人員之一。1936年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時,龐德恰好是地中海艦隊的司令,那是他第一次和意大利人打交道。

從本質上看,龐德應該算是一個學院派的軍官,他德高望眾,兢兢業業,業務精純,人品出眾,他比較熟悉點戰列艦的運作,對德國海軍也比較熟悉。他唯一的缺點就是他不是一個納爾遜式的將領,他的品德,使他優柔寡斷,他的職務,使他小心謹慎,他不習慣冒險。作為這個星球上最強大海上力量的“掌門人”他的甚至和他的對手一樣抱怨手裡的籌碼太少。在這一點,他和他的對手很像,無論是希特勒手下的埃裡希·約翰·阿爾伯特·雷德爾元帥,還是義大利海軍總參謀長卡瓦格納利海軍上將,現在參與大西洋這個賭局的三個賭客都是謹慎大於勇武的傢伙。粗俗地說,這是三個蹲B的對戰!

窗外,英格蘭的天空佈滿了烏雲,時不時地落下雨滴。海軍部門前的大街上,依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冬季裡沒完沒了的濃霧籠罩著這座聯合王國的帝都,一百碼外,泰晤士河上的船桅和大笨鍾的尖頂已經都進了灰濛濛的的霧氣裡。

“天氣不錯啊-----------”龐德上將唑了一口咖啡,感慨道。

在過去半年年裡,雖然倫敦不是軸心國轟炸機的重點關照物件,但是戰爭依舊給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德國人的道尼爾轟炸機、亨舍爾轟炸機、斯圖卡轟炸機以及意大利人比亞喬轟炸機將這座城市裡的許多地標性建築化為瓦礫,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巨大損失。當濃霧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轟炸機不在願意光顧這座城市的上空之時,這座由羅馬人建立起來的古堡又一點一點地恢復了它往日的勃勃生機:小轎車、卡車和紅色雙層公共汽車無一例外地頂著難看的煤氣發生器,亮著黃燈,鳴著喇叭,在古老的建築物和一堆堆殘垣敗壁間穿行。這就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固執,大不列顛和他的小夥伴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印度都已經被被動員起來了,一起對嚴峻挑戰的強烈回應。

此時龐德熨燙得筆挺的上將制服口袋裡揣著兩封電報。其中一封電報來自大迦納列島的岸基航空兵司令斯蒂爾少將。他告訴了龐德的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他的偵察機已經找到了昨晚和K艦隊交手的那支義大利艦隊,並派出了上百架飛機進行追擊。壞消息是他派出的機群遭遇到了義大利艦載戰鬥機的攔截,這說明有一支義大利航母編隊悄悄的出現在了大迦納列島附近煩人海域。

另一封電報來自波拿文切號巡洋艦,這條不幸的巡洋艦在他的首次北海巡邏任務中就遭遇了德國水面艦艇十一英寸級別主炮的炮擊。雖然,波拿文切號巡洋艦的艦長認得他這次遇上的一定是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但是在發往海軍部的電波裡,他的措辭還是比較的謹慎,只提到了遭遇了十一英寸級別的火炮而沒有明確提出敵人的身份。

對於這兩份電報帶來的資訊,龐德並不感到驚訝,早在12月初,他就已經做好面對這種最壞局面的打算。只不過,龐德沒有料到這些壞消息來得這麼快。他本以為這次預料中的軸心國海軍聯合行動會在來年的一月才啟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管怎麼樣,既然德國人和意大利人已經殺了過來,偉大的英國皇家海軍自然要迎難而上。本土艦隊指揮官託維早在發現義大利艦隊進駐西班牙後,在12月20日就已經帶著他的艦隊南下。在這支艦隊裡包括有英國人手裡碩果僅存的兩條航母暴怒號、可畏號,新銳戰列艦喬治五世,以及日德蘭海戰的老面孔兩條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勇士號、馬來亞號。在他們後面的小跟班有6條巡洋艦和16條驅逐艦。本土艦隊的任務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粉碎意大利人攻佔迦納列群島的企圖。考慮到英國人和意大利人的航母戰力上的巨大差距,託維想出來一種叫“射程外戰術”的東東。

另外還有一支艦隊被派往冰島-挪威之間的海域,那是霍蘭德中將指揮的戰列巡洋艦中隊。在胡德號被擊沉後,這個一貫帶有悲劇色彩的艦隊只剩下戰列巡洋艦兩條,反擊號和聲望號。這兩條號戰列巡洋艦屬於英國一戰時期建造的老艦。該艦設計時標準排水量為27740噸,滿載排水量為30800噸,設計最大航速31.5節,三座雙聯裝15寸主炮。隨著後來多次現代化改裝排水量也隨之增大,30年代後期標準排水量約為32000噸,滿載排水量約為38000噸,最大航速降低到約28.5節。這兩條老艦,火力不錯,不過裝甲單薄,全艦最後的主炮塔正面裝甲也只有279mm,主裝甲帶在改造後被提升到了229毫米,但依舊可以被德國人的280mm主炮擊穿。

為此,在艦隊出發之前,龐德上將就將一條密封好的命令交給了霍蘭德,命令就是龐德的一貫風格,寫得含糊不清:“除非艦隊遭到他可以與之作戰的敵方艦隊,方可投入戰鬥。”

後世很多歷史學和海軍學者在看到這段命令後,都一致認為這巳經不象是一個大無畏的英國海軍大臣的語言,而是象一個英國老紳士的嘮叨。

什麼叫“可以與之作戰”,龐德上將的意思自然就是指“打得贏”的敵人啦,象什麼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或“希佩爾海軍上將”重巡洋艦之類的戰艦等等。它們只有十一英寸或是八寸的主炮,排水量在一萬左右,英艦能夠以大欺小。但是戰爭又不是國際象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如果萬一遇上“沙恩霍斯特”號或是“格奈森瑙”號這樣三萬多的大家夥,究竟打還是不打?霍蘭德中將真是有點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