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烽火十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榮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六章 榮耀

節度使府署議事廳,李源率一眾文武齊齊拱手行禮,隨即分列兩旁讓開一條通道,鄭王李從嘉領著周行逢與張自昂首闊步而入,身後禁軍亦緊緊護衛,跟隨三人走到議事廳匾額之下便止步分散,分列四周手按兵刃肅容警戒,排場十足。

“陛下諭旨!武平軍節度使李源,及以下諸文武官員接旨!”李從嘉挺直身軀走到大廳中央,嘴角輕輕勾起,舉起錦盒高聲喊道。

李源澹定地率領文武官員齊齊拱手彎腰,高呼陛下萬歲,靜靜地聽候宣旨。

只見李從嘉煞有其事地面朝東方躬身福了一福,接著便開啟錦盒,捧出聖旨來徐徐展開,開始大聲宣讀這道由南唐右相徐鉉親自代寫的詔書:“門下,天下之本。嗚呼!昊天有命,皇王受之。朕聞古來聖王治世賴有賢臣良將,周、召以降,有晏嬰、百里奚、孫叔敖之屬;漢有蕭何、曹參、周勃往續。臣舉則君正,將忠則王明,天下治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朕拂衣於舞象之年,抽劍於斬蛇之地,思國朝,憂州縣,無有不諳。湖南之地,承國脈,位尤重焉,朕殊重之。

今有武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右千牛衛大將軍李源,率大唐雄兵,鎮千里之地,天生自德,熟達軍務,效王以誠;平叛亂,安黎元,御蠻夷,攘大患。

朕聞辛李衛霍之將,鹹分土宇;縉紳廊廟之材,共垂帶綬。旨進李源朗州大都督之職,充武平軍節度使,制置武安、靜江等軍事,封授懷化大將軍銜、侍中,加上戶軍勳。賞錢十萬,帛百匹......”

這一大串的封賞和名號,從官職到錢帛的賞賜無一不包,尤其是諭旨中華麗雄渾的行文,將李源這個地方節度使的榮耀和尊嚴寫得極為誇大,連古時候的先賢名將都搬出來作對比了......

放眼整個南唐,攏共不過十餘名節度使,武平軍從法理上實則算是所轄之地較小的一個,畢竟僅有二州之地。而撇去已淪陷的武安與靜江二鎮,武平又是唯一一個如今正逢戰事的節鎮,此種艱難的處境下,皇帝行封賞以激勵,似乎倒情有可原。

“臣謝陛下隆恩!”李源的心中自然是壓抑不住地激動,卻又暗自覺得好笑,畢竟離上次在溪州接旨不過十日的時間,從如今這道諭旨中的用詞,足可推測這兩道諭旨定是前後腳發出,而後者似乎是皇帝李璟忘記了什麼,才匆忙補上以安軍心。

到底李源如今在名義上已握有節制整個楚地的軍事大權,什麼懷化大將軍、侍中、上戶軍之類的,包括上次給的檢校太師一職,統統是虛職壓根兒無需在意,加的那些俸祿按照唐律的各種疊加抵消演算法,還不如這十萬錢來的實在。

至於朗州大都督這個名頭,倒是彌足珍貴,畢竟這大都督頭銜在南唐極少設立,幾乎都是在大戰之時特設,主要是便於軍事統帥,能夠名正言順地干涉地方政務,以調動全部力量抵禦外敵內患。

這樣一來,不僅僅是軍權,楚地的一併民政亦正式統歸李源執掌,如此倒教李源有些迷惘。自上回金陵面聖後,自己連同身旁的親友部下,無不變著法兒地在暗示皇帝李璟已生忌憚,而朝廷的很多舉動亦有所證明,可為何此次旨意卻如此反常的大方?

常言道,帝王心思,深不可測,誠如是也......

“授儀仗,大都督印!”李從嘉面無表情地大喝道。

周行逢緩緩上前,將手中的托盤送上,李從嘉又捧過盤中紅綢包裹的四四方方之物,鄭重地交到李源手上,眼神還不忘朝這張年輕俊朗的面孔多瞟了幾眼。不言而喻,這是沉甸甸的朗州大都督的大印,即日起也便是楚地最高權力的象徵。

隨後便開始交授儀仗,儘管半年前李源建節時已有過一次經驗,但那時作為南唐新任節度使,所受的喚作“旌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節度使高於刺史,持雙旌雙節,實則是銅葉片製作的精美節仗,作為皇帝授予地方節度使的信物。

此外再加上兩面門旗,一面龍虎大旗,兩根龍首麾槍,兩根豹尾長槍,這才叫做儀仗之物。成為節度使之後,行則建節,樹六纛。所到之處,儀仗凜凜,殺氣騰騰。

這便是自盛唐以來傳承至今,專屬於節度使的榮耀和威嚴。

大都督的儀仗,倒是與節度使儀仗大同小異,只不過多了一面代表天子意志的黑龍旗,李源十分嚴肅地一件一件親手接過這些象徵著皇帝恩德的賜物,每接過一件,口中便高呼謝恩一次。許是上回建節時激動的情思已揮灑乾淨,此時倒是心如止水。

由於禮節繁雜,在場眾文武官員只得靜靜等待,鴉雀無聲地看著李源接旨接印,領下儀仗等物,有人欣喜感慨,有人腹誹暗語。想來這李源不過二十一歲,深受陛下恩寵,作為大唐立國以來最年輕的一名節度使就算了,此後又是更加位高權重,怎能不教人豔羨?

然而事實卻告訴他們,無論是羨慕還是嫉妒,都不得不對這名年輕的大帥心悅誠服。單說軍事能力,短短半年便立下多少奇功?近日更是揮軍直搗了連楚國歷代君王都望而生畏的洞溪之地,將洞溪三州盡皆納入大唐疆土。誰敢懷疑李源沒有鎮守一方、保護大唐邊陲安寧的能力?

諭旨尚未宣讀完畢,對李源這名主帥封賞完成之後,自然便輪到了武平眾將。

朝廷倒是並不含湖,自三月李源建節後,半年來陸陸續續報上去的主要將領的名單一長串,此次大多數人都得到了略高於本職的封賞。

“……武平兵馬使劉江生,賞錢兩萬,加忠武將軍銜。武平兵馬副使羅二虎,賞錢兩萬,加壯武將軍銜......武平節度長史許匡衡,賞錢兩萬,加通議大夫。

武平步軍指揮使範仁遇,賞錢一萬,加宣威將軍銜。武平馬軍指揮使柴克武,賞錢一萬,加明威將軍銜。武平親從軍指揮使林嗣昌,賞錢一萬,加定遠將軍銜。武平親從軍副指揮使烏木特勤,賞錢一萬,加寧遠將軍銜。

加……加……加……”

一大串封賞名單念下來,李源麾下的武平將領幾乎都有封賞,文職之中除了許匡衡之外,亦出乎意料地多了兩三人得到嘉獎。

雖然賜封的最高品軼不過正四品,但眾人無不心滿意足,一個個嘴巴咧開了花,到底頂上多了個某某將軍之類的頭銜,不說光宗耀祖,以後腰杆兒也必定直了許多。

終於,諭旨宣讀完畢。估計李從嘉自打出生以來,除了讀書吟詩之外,就沒一口氣念過這麼多字,早就口乾舌燥。

此時算是完成了使命,李從嘉朝李源眾人微笑著拱手道:“本王恭喜諸位了!父皇對武平一鎮如此不吝重賞,自保大元年來實為罕見,此真乃皇恩浩蕩啊!”

李源澹定地拱手還禮道:“殿下說的是!陛下大恩,無以為報,唯有鞠躬盡瘁,忠誠效命!殿下辛苦了,還請落座飲茶!今日午後還得去勞軍,殿下可別累著了!周刺史、張舍人,也請落座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