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烽火十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九章 鎮南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九章 鎮南軍

當然,圍繞著派哪支兵馬、以何人為帥攻打周國的問題,朝廷中展開了激辯。

徐鉉與魏岑當然不可能蠢到直接點名讓李徵古為帥,因為那顯然會讓人立刻聯想到近日三人之間的僵持關係,李璟也會一眼看出他們的企圖來。所以在上奏此事時,派何處兵馬、以何人為帥去進攻這個問題,徐鉉與魏岑都聰明地選擇了避而不談。

有小部分官員認為,昔日前任樞密使陳覺與燕王李弘冀北伐慘敗,所率領的是以神武軍為主力的禁軍,以及宣潤二州兵馬。理所當然還是需要起復他們二人去征討周國,最好是能拿下徐州城,這才算是真正的報復。

這個提議自然很快便被否決。因為反對方徐鉉與魏岑提出的反駁意見更為有效。神武軍向來是六軍中的主力,但歷經幾次大戰後目前只有不到四萬兵馬,且大半都是徵募不久的新兵,不宜出戰。至於宣潤二州的兵馬,那是燕王的兵馬,先前燕王被皇帝下令申飭,於封地靜思一年,自然沒法動用。

以上反駁意見自有合理之處,但不外乎是兩個緣由,一者神武統軍如今是魏岑兼任,便是他的寶貝疙瘩,自然不願出戰,二者更不難理解,鄭王一黨怎會讓政治對手燕王起復?

這時最為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本次朝議實際對準的矛頭李徵古居然主動站了出來,提議出動洪州府兵精糧足的鎮南軍,自己作為樞密副使兼兵部尚書,願隨軍出征,這下不僅皇帝李璟陷入了深思,滿朝文武亦不敢言。

鎮南軍,南唐最大的地方軍,之所以擁有多達十五萬水陸大軍的兵額,不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相反此地遠離危險的邊境,鎮南一鎮周遭又與奉化、安化、昭武三個節鎮交接,由北向南綿延達八百多裡,嚴嚴實實皆有兵馬屯駐,江西一地四個節鎮加起來,共計三十多萬兵馬,可謂極其安寧。

按照常理,鎮南軍削減一半的兵額都不為過,但事實上,鎮南軍一直擁有十五萬三千人的兵額,卻也是有著特定的緣由的。

原因便是,南唐在江西腹地的邊境線很長,綿延千里有餘,江西一地,原先西有楚國,東有吳越,南有漢國,東南還有個閩國。

而且江西複雜的地形不多,不像李源所在的楚地,有大山峽谷密林亂石橫亙之地,高達數十丈乃至數百丈的山峰比比皆是,一旦敵軍進入江西,幾可一馬平川。

因此,江西若不屯駐重兵,一旦情勢有變,任何一個接壤別國貿然攻入,南唐必定難以阻擋。烈祖李昪開國後,除了大舉增加駐紮在長江中游最重要的州府洪州府的鎮南軍實力外,更在江州、饒州、撫州設立另外三節,形成眾星拱月之勢,以保江西腹地安寧。

當然,其他國家也不是傻子,既然南唐在江西佈下重兵鎮守,哪怕有戰事自然也不會從此地進攻,顯然是一種自殺性的作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俗話說,老太太撿軟柿子捏,打仗自然也不會專挑硬骨頭咬,這些現實的問題是任何一名稍有常識的領軍之帥都要考慮的,因此南唐開國之後,江西之地幾無戰事。

既然江西之地安寧多年,楚國、閩國已滅,那便意味著這支兵馬眾多的鎮南軍已經休養生息了許久,這十五萬人在朝廷的贍養下養得結結實實,也到了報效朝廷、盡忠皇帝的時候了,而且軍隊久疏戰陣,也並非好事。

這便是李徵古給皇帝李璟的提議。

李徵古言語一落,引發了一系列後果,徐鉉吃驚不已,魏岑保持沉默,李璟亦有動搖。

誠然,鎮南軍是衛國公的兵馬,如今鄭王一黨與衛國公宋齊丘是合作關係,李徵古有如此提議倒也不難理解,但今日朝會上有這麼一出,徐鉉的用意,可是為了將李徵古調出京城,並且他十分明白,按照如今國庫空虛、人困馬乏的狀態,去撞碰上國勢高漲的周國,此役必定鎩羽而歸,弄不好主帥之人還會因二次敗北而受到皇帝的嚴懲與舉國的口誅筆伐。

在徐鉉的設想中,在他與魏岑提出此事後,李徵古若是有些腦子的話,最好的應對方式便是一言不發,免得被他們推上風口浪尖,他萬萬想不到李徵古竟會主動站出來提出建議。

正愁李徵古不上套,徐鉉心中很快狂喜不已,眼神瞥了瞥魏岑後,卻發現魏岑正默然不做聲,表現著出奇的澹定,這令徐鉉疑惑不已,但終究得逞的興奮戰勝了理智,徐鉉並無暇多想,決心繼續推波助瀾。

反觀皇帝李璟,他已陷入了糾結當中。若能動用鎮南軍北上攻周,這支強大的兵馬說不準還真能給他帶來驚喜,但同時他也很清楚,若是鎮南軍真的建立殊勳,那麼它背後的主人宋齊丘或許便會趁勢起復,這對李璟的江山來說並不是好事。

但李璟又不得不面對極為現實的情況,先前李金全造反、北伐慘敗,禁軍已經元氣大傷,徐鉉與魏岑說得不無道理,神武軍好不容易恢復建制,且大多是新兵戰力不高,此時出戰等同於送死。

至於自己的長子燕王李弘冀,倒並非因為自己的申飭旨意未到期,而是作為一名父親,他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再度陷入險境。

想到這裡,李璟忽而有些豁然開朗,以鎮南軍出戰說不準還真是一個好的選擇。

一來不管勝負,對他來說都可接受,勝了對大唐來說固然是好事,若宋齊丘欲借勢還朝,他只需儘量將戰功歸結於他人即可,敗了便等同於削弱了鎮南軍的實力,對宋齊丘可是沉重的打擊,二來下旨鎮南軍北伐,自己也可趁勢任免一些文臣武將安插進鎮南軍,逐漸將這個令李璟忌憚多年的頑疾分化。

李璟自然知道李徵古與宋齊丘有所往來,但近日以來鄭王一黨有所分裂,李徵古與徐魏互相爭鬥亦瞞不過他,所以李璟的內心裡哪怕認為李徵古的提議有趁機推動宋齊丘還朝的私心,亦覺得這個提議或許反倒是有好處的。

於是這場爭論很快就出了結果,李璟下旨允准了李徵古的建議,任命樞密副使李徵古為徵北行營都統,鎮南軍節度副使宋摩詰為副都統,心腹近臣蕭儼為監軍使,此外又從金陵的禁軍中挑選出六名大將隨徵,鎮南軍除兩萬兵馬與三萬水軍留守節鎮外,其餘十萬兵馬盡皆出征,李徵古等人即刻離京南下洪州府進行戰前準備。

而徐鉉也上奏朝廷,一副大公無私的模樣提出,為了鎮南軍能一舉擊潰周國佈置在徐州一線的重兵,建議樞密院應該將最新製造的盔甲兵刃盡數供應鎮南軍,至於所需錢糧,中書門下自會盡力籌措。

此舉得到了李璟的大加讚揚,下旨要求暫緩其餘節度的裝備置換,樞密院應全力支持鎮南軍。

該說不說,恰好今年急需換裝的節鎮是何敬洙所領的武昌軍與劉仁瞻所領的清淮軍,現在他們只能順延。劉仁瞻最近被自己的好兒子劉崇諫氣得臥床不起倒也罷了,武昌軍節度使何敬洙卻是大為惱火,剛被削去了四萬兵馬,如今再添新傷,何敬洙暴跳如雷,將徐鉉祖宗八代都罵了個遍。

如今國庫空虛,馬上大戰將起,左相徐鉉籌措錢糧不易,自然便把主意打到了朝廷送往朗州的這批錢糧上,很快他便命人將部分錢糧扣下,並且與魏岑商量後,命人將兵部庫房中積壓的那些破爛裝備充數發往朗州,此舉倒不是他忽略了鄭王仍困在朗州,因私心衝動而噁心李源,而是他故意為之。

在旁人看來,向來忠心鄭王的徐鉉絕不可能這麼做,但這樣卻恰好可以向皇帝表明,哪怕我徐鉉支援鄭王,既然身為左相,便是天子重臣,表明自己為了全力支持皇帝的軍事行動不顧其他,做出一種深明大義的姿態。

而他敢冒險如此,也是因為有了底氣,這回北伐畢竟可是皇帝的旨意,而且朗州附近的嶽州也已擺上了四萬嶽山軍,如今李源的武平軍正在恢復元氣,暫時必定不希望起任何戰事,況且李源在朝廷面前可是表現出極大的忠誠……

徐鉉極為篤定,李源並不會因為收到這批破爛而反彈,那樣會給朝廷收拾他的絕佳藉口,相反他只會忍氣吞聲,同樣乖乖地把鄭王李從嘉送回來。

總而言之,這是徐鉉自認為考慮得最周祥也是最大膽的一次舉動,既達到了自己私心中的目的,也博得了朝野的一片叫好之聲,連皇帝李璟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誇讚徐鉉道:“徐卿如今行事公正了許多,頗有房杜大相之風。為大局考慮,實屬難得,朕很欣慰,徐卿堪當大任。”

……

這一切遠在朗州的李源完全不知,這次對周國的軍事行動是絕密的行動,朝廷並沒有公開宣佈。因為朝廷並不想在軍事行動之前洩露訊息讓周國有所防範,以確保戰事出其不意大功告成。所以,押送物資至朗州的兩名品軼不高的官員其實也並不知道太多詳情。

戶部度支員外郎鍾明、兵部庫部司郎中李受吉,他們作為六部具體辦事的官員,若非籌措錢糧、撥付盔甲兵刃給鎮南軍的事情必須由他們經手,他們其實也並不能給李源那一點可憐的訊息。就算是告知李源的這一點訊息,其實也是不被允許的,因為那也是朝廷機密。

正是這一訊息的透露,讓李源火速判斷出了朝廷將會有軍事行動的可能,鎮守江西的鎮南軍若是有軍事行動,周遭鄰國眾多,目標實在是難以判定,但可能性最大的無非是南漢國,近日大戰後,南唐和南漢的關係已經全面惡化。

可轉念一想又有些不對勁,自己已經請纓收復桂管、南下滅漢,朝廷也已經准許了擴增兵額,皇帝李璟難道有這麼好心,將十五萬兵強馬壯的鎮南軍調來助戰?

再想深一層,李源忽而背後冒出冷汗,這難道是來對付自己的?

不過李源很快便意識到,是自己杞人憂天了,朝廷若真要對付自己,也不會如此唐突,至少皇帝的寶貝兒子鄭王還沒回去,何況動用遠在千里之外的鎮南軍來對付自己,實在是捨近求遠了,也有些大費周章,當嶽山軍和武昌軍是擺設麼?

總之,眼下朝中的鄭王一黨既然敢將這一批破爛裝備運來朗州,便是表明了並不擔心李源會因此而遷怒於朝廷而將鄭王繼續扣留,既然他們不擔心,必定有自己的底氣,否則又怎會這麼幹?

這些事李源也不想多費腦筋,且澹定對待,再加強本地佈防便是,遲早會水落石出,自己的岳父周宗已調任戶部尚書,籌措錢糧少不了他,起碼也會來封信解釋此事。

這次送來的錢糧被剋扣,又附贈了一批破爛裝備,倒是個很好的藉口,若是之後朝廷需要武平軍協助作戰,自己便可拿這破爛裝備暫時做搪塞,也沒人有什麼話好說。

李源現在心中一直翻來覆去想的還是那件自己難題,那便是如何趕緊找到能賺錢的辦法,不是賺錢,而是賺大錢,很多很多的錢。

特別這批破爛裝備一來,李源對此的意願更是強烈。自己只想完成近期武平軍的擴編和軍事上的各種設想,畢竟武平一鎮只能靠自己,除此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