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推倒清朝當總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另一條戰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另一條戰線

在黃明山率領軍事代表團訪問德國的同時,國內的形微妙的變化。林雲注意到在南方的一些報刊,刊登出一些鼓吹參加歐戰,“樹立大國地位”等內容的文章。當然,這些文章在一開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一篇名為《論泛亞洲大中華之崛起》的文章在社會上廣為傳播時,林雲覺得這其中,必然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問題。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國家經過這幾年的穩定和發展,也只不過在滿清丟下的爛攤子上勉強站住腳而已。遠沒有到那篇文章中所說“夫今日之中華,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大國之地位,已獲國際社會之認可”的那種程度。

首先在工業上,重工業的體系並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發展的重點過於集中在軍工業方面,礦產的開發和利用也僅僅停留在服務於軍事工業。其次農業的發展雖然因為土地的改革而有所改進,但也並沒有達到林雲所理想的狀態,與此同時,連續兩年的旱災和今年的洪水災害已經造成南北各地農業大大減產,損失相當嚴重。

教育方面的確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這種進步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廣泛的、具有普遍性的基礎上的準軍事化教育,在其他科技領域,還沒有大量湧現出各類人才,這也是林雲所擔憂的問題。

不過所有這些加起來,並不是林雲最擔心地。

國內微妙的政治氣氛。已經讓很多敏感的人有所注意了。然而針對這種潛在的變化,人們的反應是不盡相同的。

“這種論調地出現並非偶然。”郭松齡放下茶杯,“自從我們在南亞的戰略取得成功之後,這種論調就已經在南方一些地區小範圍的出現了。”

“可是這一次…不同。”林雲從窗前轉過身,目光環視著屋子裡的眾人,“歐戰並不是我們的戰爭。要警惕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種民族主義情緒把我們拖進戰爭的旋渦。”他停下來沉思片刻,語氣略顯沉重:“我們現在還經不起那樣的戰爭。”

“別有用心地人?”郭松齡皺眉問道:“會是誰呢?”

林雲搖了搖頭:“很多人,任何人只要能從我們參戰得到好處,都有這種可能。”

“總統先生,我建議立即採取果斷措施,禁止傳播這類文章。”內務部副總長提議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為什麼?”林雲在書桌後坐了下來。一隻手摩挲著放在面前的一本書的封面。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林雲沒有等他回答,而是自顧自的說道,“輿論陣地。我們並不是非要用**的手段去佔領。但是…”他話鋒一轉,“有針對性的宣傳,卻是很有必要的。”

“就歐州目前的政治形勢而言,短時間內是不會結束的。”林雲起身來到掛著世界地圖的牆壁前。“德國地興起必然遭遇到現在這種困境,那就是它的擴張是在其他老牌霸主的限制之下的。戰爭可以說是它必然的選擇,可是英法,包括臃腫的俄羅斯是不會眼看著它來分享這場瓜分世界地盛筵的。然而德國這架戰爭機器一旦開動,那就意味著不毀滅掉敵人,就會毀滅掉它自己。”

“而且,我們還不能忘記另一個眼下處於旁觀者地位的陰險的投機者。”林雲揮動手臂。引得眾人的目光落在了北美洲。“就我的推測…這只鷹不會安分的呆在它的老巢裡。總有一天,或者說,在某個適當地時機,它就會伸出利爪,抓住它想要的一切。不管是敵人,還是朋友的。”

“是的。我們已經領教過幾次了。”說這話地是目前主管南亞事物的阮成賢將軍。

“至於其他各種歷史原因造成的領土問題,民族問題以及宗教問題,更將在這次歐戰中來個總爆發,其程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象。”林雲回到書桌後坐了下來。“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有一個清晰理性的認識,那就是我們不會參加這場歐戰,即使參加,也將會以另外一種方式。”

“另外一種方式?”

“是的。也可以說,另一條戰線。”林雲疲憊的笑了笑,對楊度說道:“你來說說吧。”

“好的。”楊度站起來對林雲欠了欠身,然後轉過來面對眾人。“簡單來說,就是賣軍火。就我國目前的軍工業來說,已經可以滿足國內軍事裝備之需要,其能力還尚有潛力可挖,同時我國許多先進的軍事裝備需要在戰場上做進一步的檢驗。因此,我們現階段的主要戰線,就是在軍火生產及外銷之上。”

“可是我們只能賣給德國及其盟國啊。”主管軍工生產的負責人回憶起才簽署不久的中德軍事互助條約。條約規定的很清楚,中德雙方的軍事產品,只能在條約限定的範圍內互相交流。

“此一時,彼一時也。”楊度不以為然的說道:“誰有錢就賣給誰,但是具體怎麼賣,還是有文章的。”

“比如…?”

“這就是總統的英明之處了。”楊度笑著說道:“分階段,分陣營,小批量,大範圍。具體來說,就是在戰爭初期先緊著一方賣,賣的差不多了,再賣給另一方,而每次又不賣給它很多,但是賣的範圍又要大,總之一個目的,那就是要雙方一直有能力對抗,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除了林雲和楊度、郭松齡、蔣百里等幾人之外,房間裡的其他人都被這最後一句話徹底震撼住了,有幾位的冷汗不禁流了出來。“流盡最後一滴血。”而自己卻毫髮無損,甚至還大發其財,這樣的軟刀子。讓人想一想都害怕。

“咱們可是要成為‘民主地兵工廠’啊。”郭松齡見氣氛有些凝重,便開玩笑的說道。

“這,這可行嗎?”有人還是有些擔心。

“基本

可行的。”楊度有些得意。“如果把一切不利的因到,再加以預防,我想這個方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我也覺得可行。”軍事工業部總長已經打算徹底遺忘那個條約了,他略微思索了片刻,接著說道:“我們目前的軍工生產能力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四個新地軍工廠將在下半年陸續竣工。而所有需要的礦產正在以每個月百分之三點六的速度遞增,不出意外的話,到年底我們的新式武器工廠也將投入生產。”

他帶著些對於本專業的自豪肯定的說:“即使出現因為原料問題而產生的不利因素,我們還有接近七百噸專門用於軍工生產地進口鋼材儲備和其他原材料儲備。”

“那麼我們的運輸力量如何?”有人對此表示疑問。

楊度看了看交通部長,後者連忙站起身回應道:“除了即將完工的新蘭鐵路之外。計劃在東北和蒙古再建設兩條鐵路。海運方面已經在和英國洽談兩艘郵輪的購買事宜,我國自行設計的‘泰山’號和‘衡山’號大型運輸船亦在建設中,加上原有的運輸船隻,足以滿足運輸之需求。”

擠擠挨挨的總統辦公室內陷入了一陣沉默。

這是一張已經張開的大網,也是一把悄然出鞘的利劍,它將把這場看上去兇險無比的歐洲戰爭帶入到一個什麼樣地結局,人們已經有所預見,而正是這種預見才更加讓人們不寒而慄,那將是屍山血海的場景,將是荒蕪悲慘的場景。將是一個黑暗無邊的悽風苦雨的歐洲。

這是正義的嗎?

沒有人對此發出疑問。

我們已經遭受過太多地屈辱了,當我們被那些野蠻的文明人舉著現代化的武器被迫放下尊嚴,割讓土地,眼看著人民被屠殺,珍寶被掠奪,房屋被焚燒時。有人站出來大聲疾呼過這並非正義嗎?

這就是生存的法則。

林雲回想當初制定這個戰略時,忽然發現當時的自己並沒有一絲一毫的不安,恰恰相反,當時滿腦子想的全是如何在這場歐戰中攫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小我”已經完全被另一個“大我”所代替。這個“大我”,就是整個民族,整個國家,整個中華文明。

在這次會議之後,人們發現官方地報刊上陸續刊登出一批文章。目標直指“參戰論。”有文章這樣寫到:“戰爭乃一切惡之源,彼歐洲之爭端,實為人類自相殘殺之浩劫。我中華子民何辜赴此蹈火?”

“夫戰,必將毀滅一切美好之事物。歐洲秩序之毀滅與建立,幹我等何事?兩犬爭食,骨頭所持立場向誰?”

“然我中華今已獨立於世界,自非任人宰割之物,亦可獨立自主任何國內國際之事務。斷不應追隨列強尾翼,參加不義之戰而勞民傷國。此我中華獨立之具體表現也。”

此論一出,國際上一片譁然。

現任德國駐華大使立即提出書面抗議。指責中國政府背信棄義,完全違背了剛剛簽署的中德相關軍事互助條約,但戲劇化的是,第二天一早,大使又親自到外交部道歉,稱昨天的行為“非常不妥,損害了中德之間地傳統友誼”云云。

而英法等國的反應則表現的相對平靜,法國的《費加羅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變化中的亞洲”的文章,文中宣稱,“即使我們在亞洲傳統的優勢正在隨著形勢的變化而有所減弱,那也是整個歐洲的內部事物,我們不會企求,也不懼怕。而無論亞洲怎麼變化,愚昧和無知始終是這個落後文明無法擺脫的桎梏,總有一天,嶄新的歐洲會帶著現代文明的福音再次降臨這片土地,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西方的文明傳播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不管當地的土著們情願與否。”

勿庸置疑,英國在處理這件事情時採取了更為隱晦的手段,這是它現在的處境所決定的。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奧聯軍,法國已經竭盡了全力去抵抗,而英國的各種物資又多數來自於海外,德國的艦艇已給英國的運輸線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急需來自亞洲殖民地的各種物資,而實際控制南亞的中國成了它現階段不得不認真對待的新勢力。

和英法不同的是,俄羅斯依然沒有學會如何處理這一類問題。或者說,俄羅斯始終不願意承認現在自己這種尷尬的地位。不過林雲並沒有理會俄羅斯的叫囂,而是致力於外交上的一系列工作。

就在歐戰爆發後的第三個月,第一批滿載著軍火的船隊緩緩駛出碼頭,迎著海風披波斬浪,向遙遠的德國進發。這是林雲發表的宣告中的“出於人道主義考慮而提供的醫療物品。”當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及因此可能產生的不愉快事件”,宣告中還提到了“一支由我國光榮海軍所組建的強大的護衛艦隊擔任護航任務。”

國際社會對林雲的此番宣告反應不一,有的大加讚賞,有的表示懷疑,當然,更多的是一陣強烈的抗議聲。聲稱林雲的舉動包含著“嚴重的敵意。”更有英國的幾位議員提交了針對中國發動戰爭的議案。當然,這個議案自然淹沒在一陣口水仗中,並不是所有的議員都看不清楚目前的形勢。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個買家,自然會有第二個,而且隨著戰爭的日益進行,軍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以至於軍火買賣成為了當前最為搶手的生意。

僅僅眼紅還不夠,如何分一杯羹才成為了這些垂涎欲滴的傢伙們首先考慮的。

共和七年四月,林雲遭遇到來自美國的強有力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