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政與群臣猜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政與群臣猜想

韓王然環顧群臣,言道:我韓國積弱已久,雖賴趙魏之力僥倖得三川南陽兩郡,但國無遠慮必有近憂。眼下秦國對我韓國虎視眈眈,韓國若不自強,恐為秦國所吞。畢竟,我韓國不可能次次依賴趙魏兩國。

寡人聽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故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今天下戰亂不休,可謂戰國。非戰無以開疆擴土,非戰無以保全社稷。若要強我大韓,非人才不可。寡人初登大寶,戰戰兢兢,唯恐祖宗基業敗於寡人之手,故頒求賢令,以求天下精英。

宦者令隨即拿出第二道王旨,念道: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昔我昭侯自伊水之間,修德修武,東滅鄭國,西卻強秦,天子致侯,諸侯賀畢,為後世開業,甚光美。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韓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宦者令唸完以後,韓王然隨即說道:將此詔書廣傳天下,寡人希望六國人才凡聽聞者,皆有向韓之心。眾愛卿若能獻策,寡人也不失言,以侯伯之爵待之。

臣等遵旨群臣應道。

韓王然很滿意群臣的態度,隨即言道:雖有求賢令可召天下賢才,但我韓國也不能放鬆對人才的培養。寡人欲效仿齊國稷下學宮,設一書院,專為培養我大韓人才,眾愛卿以為可行乎

剛剛還在擔心求賢令一出。各國人才紛紛來投擠佔自己位置的大臣們為之一喜。創辦書院的話,自己這一方可以捷足先登,近水樓臺先得月。況且按照韓王然的性子,對這個書院肯定有著特定的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一定比私塾裡培養的更加符合韓王然的要求。

見群臣紛紛同意,韓王然笑呵呵地說道:依照寡人的意思。就在陽翟設一書院,名曰潁川吧寡人希望這個書院可以做到惟韓有才,於斯為盛。

大臣們自是不知道,原本歷史上,幾百年後的漢末會有一個潁川學院響徹於世,從學院走出的郭嘉荀彧荀攸戲志才等人,皆是當時第一流的人才。這個名字包含了韓王然的殷切希望。

第一次朝會就這麼順利的結束了。藉著新王登基和赫赫武功所帶來的巨大聲威,韓王然成功地在韓國施行了更加明確的爵位制度,並頒佈了求賢令。建立了新的書院以培養人才。

對年輕的韓王然來說,一切不過是剛剛開始。韓國這艘大船在錯誤的航道上前行了太久,一不小心就是矯枉過正。古今變法成功者,少之又少。來自舊勢力的阻撓不是簡單的一個殺字就可以解決的。

轉眼間三月份到了。宗正府,誠意伯韓辛正在接待少府韓文司寇韓休司空季應太常公孫士一行。

身坐主位的韓辛佯裝苦惱,說道:各位,咱們這位王上可不像先王好伺候啊

韓文最有同感,也是眉頭緊皺。言道:王上自從登基以來,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武庫軍械數量。不止數量,連質量也一併檢查。我算是倒了黴,武庫裡的那些軍械,天長日久的,總有損毀,賬目也多有不清。我手下的幾個管事就因為這個獲刑。連我也跟著受罰。

眾人心裡哪不知道韓文任職少府以來,貪墨的錢財可不是小數目。這次是把幾個管事拉出去抵罪,王上心知肚明,只是為了求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但王上的態度很明顯,過去的就過去了。以後再發生這樣的事情,絕不輕饒。

司寇韓休呵呵一笑,說道:威遠伯,你可別怪我啊我這些都是遵從王命。不過,王上新頒了一道旨意,可用爵位來抵罪。就算以後犯事了,只要不是大罪,都會無事,大不了爵位下調就是。

韓文抿了下嘴,不以為意,說道:獲罪是小,失了王上的寵意才是為大。各位有沒有發現,王上除了賜了我們幾個爵位,其他千石以下的官員可是沒人受封啊你們說,王上會不會用爵位來獎勵軍功,像秦國那樣

應該不至於吧司空季應說道。王上對士卒的待遇已經夠優厚的了。單不說免去服兵役的人一切吃穿用度,每個月這群庶民居然還有錢財可拿,古往今來,哪有這樣的。

是啊我聽說普通的士卒每月可拿兩個大錢呢戰死的還可獲得五百個大錢。太常公孫士說道。

宗正韓辛這時開口了,王上體恤士卒,我們這些當臣子的不好分說什麼。畢竟一應錢財的支取全都來自於漢邑所賣的紙張水泥這些事物,並沒有花國庫的一分錢。但如果王上真要像秦國那樣以爵位土地獎勵軍功,諸位可千萬不要贊同啊

一想到庶民都可在自己面前不卑不亢,將屬於自己的土地奪走,季應公孫士韓文就一臉肉痛之色,紛紛言道:自是不會支援。如果王上向秦孝公那樣,我們韓國豈不是就變成第二個暴秦了。這是取禍之道啊

司寇大人呢韓辛望向韓休。

韓休心下一苦,自己其實是心向韓王的,不變法無以圖自強。宗正少府這些人是韓國保守派的代表,自己以前也是保守派,但眼見韓國在韓然的帶領下,接連獲得大勝,這讓自己的心思悄悄轉變,但一想到變法一旦失敗的後果,韓休臉上泛起一股堅定之色,回道:自是以宗正馬首是瞻

丞相府,張平也在和客卿陳筮商討韓王然近期耐人尋味的舉動。

韓王然登基的兩個月來,主要抓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清查武庫的軍械庫存。第二件就是核對全國的人口數量,第三是以律法形勢規定了士卒的待遇問題。

張平也正是由此知道,一向以軍械著稱的勁韓軍械庫存實在參差不齊。韓王一怒之下,要求效仿秦國,每一個工匠所生產的器械必須標註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惟工匠試問。對於一些繁雜的器械如大型弩箭的製造,韓王突發奇想地提出了流水化生產,倒是大大提高了效率。

經過仔細核對,韓國如今四郡之地,有民五十五萬戶。潁川人口稠密,有二十萬戶,三川郡次之,有十五萬戶,上黨南陽地廣人稀。各有十萬戶。不過,除去自華陽之戰以來損失的兵力和老弱之輩,韓國可徵召的大軍不過三十萬。

對韓王然下令清查軍械人口,丞相張平心中是贊同的。但過分地提高士卒待遇,有往秦國方向發展的可能,這讓張平憂心忡忡。

張平嘆了口氣,言道:王上自登基以來,頗有掃除舊弊。更樹新風之範。然國雖大,好戰必亡。眼下我韓國積弱。如此明目張膽地提高士卒待遇,我怕大臣們不滿,趙魏也會生出嫌隙啊

客卿陳筮點頭說道:我韓國損兵十萬,取三川克南陽,得百萬之眾。趙魏表面不說什麼,實際上肯定嫉妒非常。魏國損兵十數萬。不過得一河東之地,添民十萬戶。趙國更是丟了半個雁門半個太原才換來一個河西,頗有些得不償失。唯一所得者,不過是各國承認趙國乃山東六國執牛耳者,一虛名而已。

不過。眼下丞相還不需擔心。我韓趙魏燕結盟已成大局,趙王定於暮春於邯鄲會盟,單單此事,足可延續我韓國兩三年的和平。秦國元氣大傷,有聯盟為依靠,秦國輕易不敢犯我韓國。我就怕邯鄲會盟時,趙國把我韓國放在抗秦的第一線啊客卿陳筮補充說道。

你的意思是張平疑惑地問道。

丞相請看輿圖,我南陽西靠秦之漢中。如今秦國已經全面收縮,依靠山河之險阻我聯盟。聯盟若想繼續疲憊秦國,使秦國不敢東出函谷,必定要求我韓國自武關出兵。我韓國若是照做,大軍西行數百裡即可抵達關中腹地。關中乃秦國根基,秦軍必定誓死抵抗,我軍傷亡必大。

這應該不會吧畢竟各國都在休養生息,趙國沒道理要求我們一力攻秦張平有些不信。

客卿陳筮搖了搖頭,苦澀一笑,言道:三晉聯盟以前,趙國國力如何

張平想了想,回道:有民六十萬戶,兵力當在七十萬左右。

如今呢

民五十五萬戶,但兵力僅有四十萬左右。張平報出了這樣一個數字。

客卿陳筮點了點頭,說道:三晉聯盟以前,趙國兵力幾近我韓魏兩國之和。但經過去年的連番大戰,趙國不過是稍微比我韓魏略多而已。丞相想想看,這是趙國樂於見到的嗎

張平心下一凜然,秦國原先有近百萬戶人口,如今只剩下不到八十萬戶,兵力更下降到五十萬人。說起來,秦國的損失如此最大,都是因為韓魏兩國渾水摸魚。如果自己是趙國丞相,接下來也肯定是說服國君一邊恢復趙國實力,一邊壓制住韓魏兩個小弟,最好讓其和秦國鬥個你死我活。

那依忠信伯之見,暮春時的集會我韓國當如何自處張平問道。

聯姻客卿陳筮一語中的。

聯姻

王上做太子之時,太子妃早逝,此後一直未娶。天之道,在於陰陽調和。如今王上稱孤道寡,理應選一賢良淑慧女子作為王妃。以我看來,不如趁此良機,選趙國燕國公主以為王上之妃。

這個方法簡單而有效,以前的晉國就常常和秦國聯姻,秦晉之好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秦國。

張平點了點頭,問道:為何不選魏國公主呢

客卿陳筮呵呵一笑,解釋道:魏國正對函谷關門口,若是秦國出兵,身為聯姻之國,我們當不當救

張平恍然大悟。客卿陳筮剛才解釋說隨著秦趙兩國的國力衰弱,三晉聯盟已非牢不可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每個國家都想做那個漁翁,這也就導致了貌合神離的關係存在。

韓國若想保全自己,自然也是爭當漁翁。如果和魏國聯姻,以後麻煩多多。畢竟秦國的主要突破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函谷關,一個是南陽。到時韓魏兩國就真的是難兄難弟。恐怕趙楚齊燕會偷著樂。相反,和趙國燕國聯姻好處頗多。

趙國乃是僅次於秦國的大國,與之結盟自可立於不敗之地。燕國則是偏居一隅,戰事不多,可為後援。

念及於此,張平嘆道:就是不知王上心意如何啊

陳筮卻是一臉篤定地說道,王上乃是少有的有為之君,只要丞相提出。王上自當從命。以我看來,接下來的幾年各國即使有戰事,也不過是三五萬人的戰事而已。王上處心積慮,一心想要強盛韓國,這幾年肯定必有大的動作。丞相不覺得,自從王上用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嗎

張平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從華陽大捷到野王大勝,從夜襲伊闕到智取宜陽。這一路上,太子然就沒有輸過。自己和韓國大多數人一樣,只是把獲勝當作習以為常,從未深思其中原因。

陳筮知道張平長處在於政事,於軍事是不熟的,於是解釋道:王上領兵前。從未掌過軍,然華陽之戰,王上化腐朽為神奇,一戰而驚天下,蓋因身先士卒。鼓舞士氣也。此後數戰,王上無不以重賞激勵士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士卒能不拼死效命乎此番種種作為,讓我想起一個人。

誰張平問道。

吳起陳筮說道。

張平細想之下,果真如此。吳起善待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視若兄弟,士卒因而效命。其就任西河郡守時,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為魏國擴土千里,與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大勝六十四次,其餘不分勝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筮感慨道:然而剛不可持久,對士卒來說,賞賜再重,終有用完之時。唯有以土地爵位賞賜軍功,士卒方能如秦國一般賣命。

你的意思是王上想學商鞅變法張平大驚失色。

自己不過是以為韓王過高地提高士卒待遇會惹得宗貴不滿,從沒敢想這一切不過是一個韓王的一個試探。

陳筮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我所料不錯,應該是了。不過聖心難測,也未可知。丞相可曾注意,潁川學院允許百家設堂開講,法家道家儒家墨家兵家縱橫家等前段時間曾舉行過一場大辯論,辯題就是當今之世,何道可以霸天下

張平點點頭,當時自己也跟著韓王去參加了。不過,因為那時潁川學院建立沒多久,並沒有很出名的人物參加辯論。不過,為了體現韓國對學院的重視,韓王依然前去。期間,韓王然嗤之以鼻,唯有聽到法家的言論時,王上兩眼大放異彩。

當時王上曾經感慨說,申不害變法只可使韓國一時之強,但無法一世之強。隨後遙望西方,連說可惜,可惜。

張平有些明白了,申不害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進行的變法也是韓國僅有的一次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幾乎和申不害變法同時進行,但結果就是秦國越戰越強,韓國越戰越弱。如果不是韓王然一系列奇謀,韓國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困守上黨潁川兩郡。

如果王上真要效仿秦國進行商鞅變法,我一定全力阻止之張平一臉堅定地說道。

丞相何必阻止呢陳筮玩味地說道。

韓國若是以商鞅之法圖強,必成為又一個暴秦。秦國尚有崤函之險,我韓國卻是地處四戰之地,到時諸國來攻,為之奈何況且商鞅的結局忠信伯又不是不知,貴族反對,君臣不和,一個不慎,內憂外患之下,韓國的大好局面就白白斷送了,輕則重創,重則宗廟不保張平著急地說道。

如果王上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丞相還會反對嗎陳筮繼續問道。

張平愣住了,如果韓王然可以做到,那自己好像也沒有反對的理由。自己不過是求穩,如果韓國真像秦國那樣可以強盛起來,那自己應該支援才對。

秦法嚴苛,苛政猛於虎張平言不由衷的說道。

王上乃當今少有的明君,想必他有了計較吧陳筮似是自言自語,又似在對張平說道。

王宮別院,韓王然望著眼前年輕的御史大夫張祿笑了,說道:寡人明日就要啟程前往邯鄲了,先生可欲一同隨行

張祿抬頭望了眼北方的天色,若有所指地說道:王上,前方的路不好走啊王上確定要一路往北嗎

韓王然不以為意,手指北方,慨然道:然也

史載,高祖元年丁酉月,王駕北往邯鄲,與趙魏燕三國會盟,御史大夫範睢從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