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上郡,鄜縣。
此時,洛水東畔的這個小城還不是那麼出名。在史書上也僅僅留下語焉不詳的聊聊幾句記載。但不可否認的是,鄜縣這個地方曾經是秦趙魏三大強國捉對廝殺的分界點。
鄜縣的東北乃是定陽,本屬於趙國。鄜縣本身則是屬於秦國,卻在魏文侯時為名將吳起所奪,置地西河郡,繁華一時。但是如曇花般,魏國的統治匆匆而去。秦國捲土重來,不僅奪回了鄜縣,還將定陽納入秦國上郡的範圍。
鄜縣人以為,這下終於可以過上安定的日子了。無論鄜縣屬於秦國也好,魏國也好,只要能讓百姓們耕種田地,能讓大家吃得飽,那就心滿意足了。秦國這麼強大,開疆擴土數千裡,想來應該沒有別人敢撩撥秦國的鬍鬚。
只不過,這一次鄜縣人猜錯了,秦國和山東六國的戰火重燃。這一次,燒到了鄜縣。一場廝殺過去,鄜縣僅有的一千秦軍全軍覆滅和定陽一樣,這一次六國聯軍沒打算留活口。依照老秦人的性格,也沒有人會投降。
洛水河畔,廉頗志得意滿地望著夕陽漸漸落下。浩浩的洛水折射出金燦燦的顏色,波光粼粼,透過這些光,廉頗好像看到了前面一條金燦燦的大道在等著自己去踩踏。對,就是踩踏廉頗的底氣來源於後方十六萬秣馬厲兵的大軍
仔細算來,數百年來,好像還從來沒有一支六國的大軍踏進關內戰國這個時代,山東六國跟秦國有關的所有的戰事,都是發生在函谷關以東。在許多老秦人看來,只有關內的秦人才算是老秦人關外的那些秦人雖然也打著和自己一樣的旗號。但終究對秦國沒有那麼高的認同感他們的待遇和自己可以一樣,但脊樑卻永遠不會比自己直
一路潛行半個月,趙燕齊三國大軍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對於行軍路線,廉頗榮蚠田單有著不同的理解就田單看來,齊國是非自願地被脅迫進來,當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避開秦軍偷偷過洛水自然最好因此建議在河西郡渡河
榮蚠則是強烈的反對,由河西郡渡河的話,距離秦國咸陽實在太近了。秦國再傻也不會忽略這段河段的防禦。由上郡則不然,洛水這麼長,秦國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上郡三國聯軍遇到的阻力應該小之由小。如果真說麻煩的事情,不過是要拿下洛水河畔的幾個小城,穩固一下後路。
廉頗則是裝起了和事佬,燕齊兩國本來就不對付。更何況。齊國的主將田單,是將燕國從雲端拉下到泥土裡的罪人。兩個人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互相提防,逮著機會就逞些口舌之力
雖然表面上廉頗是公正無私,但時不時的廉頗卻會偏袒燕國,田單對此只能無言地抗議。現在廉頗是主將,算上燕國,擁兵的數量是四倍多。因此無論是將實力還是將名分或者民主,齊國的田單只有吃虧的份。
就像是決定從河西郡出兵還是從上郡出兵。趙國和燕國都選擇上郡,齊國堅持河西郡根本就變得毫無意義。現在。田單是開始慶幸自己的選擇,看來趙國是真的不能指望了。如果秦國表現出足夠強的實力和態度,自己不介意陰一下燕趙,前提是有機會又不暴露。
四月初六,晴天,宜動刀兵。十六萬大軍有條不紊地按照事先劃分的渡口開始強渡洛水。過了洛水就是白翟地。也就是如今的黃陵縣。傳言稱黃帝的陵寢就在此地,所以後來改稱黃陵。
對於後世的這些事情,廉頗等人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他們清楚的是洛水對岸就是曾經白狄民族的聚居區,只要踏上了對岸。自己就是創造了歷史
因此,率先渡河的是趙軍的斥候,半個時辰後,斥候回覆城方圓三十裡內沒有發現任何陷阱。廉頗這才不疾不徐地帶著大軍渡河到了對岸
正如廉頗所預料的那樣,方圓數十裡根本就沒有秦軍主力的影子。看來,秦軍應該是把主力放在了咸陽附近。廉頗暗暗想到。
與此同時,數百裡外的函谷關,緊閉的城門在近一個月來第一次開啟了。吱嘎作響的門軸發出沉重的聲音,未等城門完全開啟,一支黑衣黑甲的秦國騎兵就衝了出來。
隆隆的鐵騎踏出巨大的聲響,昭示著自己的存在。原本溫熱的陽光似乎在這股鐵流之下顫慄,溫暖不復存在
風風大風秦國騎兵恣意地吼叫著,喊聲響徹天地。原本在不遠處巡邏的百十名魏國斥候,在大門開啟的第一瞬間就選擇了遠離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極其正確的,憋屈了許久的秦國鐵騎們,很快發現不遠處的仇敵,也看到了他們逃離的身影。
為首的一名秦軍校尉冷冷一笑,對身旁的一名二五百主說道:帶上你的人,把他們全殺了
喏臉上一道恐怖傷疤的二五百主高高舉起手中的青銅劍,興奮地大叫道:兒郎們跟我來
全力賓士的大軍如同一條勢不可擋的洪流,從高處看,隨著一聲令下,洪流裡分出了一股細小的支流,往東面疾馳而去,而主幹卻是一路往北,馬不停蹄
亡命逃亡的魏軍斥候們只恨不得插上兩個翅膀或者多兩條腿,秦軍的速度太快了,而己方因為馬力的關係漸漸被迫近等到了一箭之地,秦軍的人數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後方射來的利箭編織成了箭雨,將原本密集的魏軍方陣削去了一層又一層殺戮,殘忍的殺戮。魏軍完全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眼見逃脫不了秦軍的追逐,魏軍的伯長乾脆帶領軍隊調轉了馬頭,向秦軍發起了決死的衝鋒
鐵與鐵之間的碰撞,血肉與血肉間的碰撞,沒有任何的花招。完全是以力對力。一輪衝鋒過去,不到百人的魏軍斥候就全軍覆滅但至少,臨死前他們翻起了小小的浪花十多名秦軍死亡,二十多人受傷。
解決了這支魏軍斥候後,這支秦國千人隊就滿載而歸了。對所有的人來說,這只不過是開胃小菜而已。充滿榮譽心的老秦人從出函谷關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身上揹負的那種責任以鮮血來洗刷屈辱。三十萬枉死的秦軍在等著他們報仇雪恨
只是,這支秦軍千人隊沒有發現,在回去的路上,一個小樹林裡,一雙仇恨的眼睛死死盯著越來越遠的秦軍。他是這支斥候隊裡唯一的倖存者,如果不是伯長掩護,將其推下馬,自己恐怕也難逃一死。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活著。年輕的斥候滿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復仇,復仇血債血償
韓國,新鄭。
韓王然望著蒙驁寄來的親筆信,得意地笑了。雖然出了些差錯,但陰差陽錯之下,自己的計劃還是可以順利地實施。想必這個時候,趙國燕國齊國的大軍已經渡過洛水,在秦國關內縱橫了吧還有秦國。函谷關的大軍肯定會騷擾河東郡,甚至全力反撲也說不定至於嶢關那個方向。除了強攻自己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當然,劉邦的方法不錯,只不過,自己暫時還不想用而已畢竟,現在拿下秦國對韓國的好處可是沒有那麼大韓王然要的不是瓜分秦國,而是全部吃下秦國
至於如何吃掉秦國。韓王然心裡已經有了主張,現在要做的就是一步步按照既定的計劃慢慢實現。
傳太尉暴鳶衛尉李牧覲見韓王然向身旁的宦者令吩咐道。
喏宦者令領命而去。
現在所有的人都知道,韓國如今有三個大將,一個是老將暴鳶,兩個是新寵郎中令蒙驁。衛尉李牧。他們的下面就是衛雲魏轍一干將領。
解決了這支魏軍斥候後,這支秦國千人隊就滿載而歸了。對所有的人來說,這只不過是開胃小菜而已。充滿榮譽心的老秦人從出函谷關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身上揹負的那種責任以鮮血來洗刷屈辱。三十萬枉死的秦軍在等著他們報仇雪恨
只是,這支秦軍千人隊沒有發現,在回去的路上,一個小樹林裡,一雙仇恨的眼睛死死盯著越來越遠的秦軍。他是這支斥候隊裡唯一的倖存者,如果不是伯長掩護,將其推下馬,自己恐怕也難逃一死。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活著。年輕的斥候滿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復仇,復仇血債血償
韓國,新鄭。
韓王然望著蒙驁寄來的親筆信,得意地笑了。雖然出了些差錯,但陰差陽錯之下,自己的計劃還是可以順利地實施。想必這個時候,趙國燕國齊國的大軍已經渡過洛水,在秦國關內縱橫了吧還有秦國,函谷關的大軍肯定會騷擾河東郡,甚至全力反撲也說不定至於嶢關那個方向,除了強攻自己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當然,劉邦的方法不錯,只不過,自己暫時還不想用而已畢竟,現在拿下秦國對韓國的好處可是沒有那麼大韓王然要的不是瓜分秦國,而是全部吃下秦國
至於如何吃掉秦國,韓王然心裡已經有了主張,現在要做的就是一步步按照既定的計劃慢慢實現。
傳太尉暴鳶衛尉李牧覲見韓王然向身旁的宦者令吩咐道。
喏宦者令領命而去。
現在所有的人都知道,韓國如今有三個大將,一個是老將暴鳶,兩個是新寵郎中令蒙驁,衛尉李牧。他們的下面就是衛雲魏轍一干將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