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為張平範睢二人準備的厚禮最終成功地送了出去。不僅如此,韓國三公九卿的其餘人也收到了大小不一的黃白之物。因為既然韓王然都主動收了,其餘大臣自然也是卻之不恭。這倒讓韓國君臣見識到了齊國的大方。
兩天後,大梁也傳來了齊國想要的訊息。起初,信陵君也是裝瘋賣傻,對齊國使者貂勃虛與委蛇。雖然在此之前,魏國差一點和齊國一起南下伐楚,但因為伐秦一事,這件事徹底擱淺下來,兩國的關係也因此淡了。
魏國在此次伐秦大戰中損失了超過七萬的精銳,只想著休養生息。齊國卻是打著連橫的旗號過來。誰都知道,北面的燕國南面的楚國跟齊國可是不睦,趙國更是虎視眈眈。如果答應了齊國連橫,那魏國說不定就要時不時出兵保衛齊國了,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魏王可不會答應。
信陵君正是深知這個道理,才好吃好喝地招待著貂勃遊山玩水,就是不提連橫的事情。貂勃卻出人意料地並不著急,偶爾不經意地問及魏王的決定,都被信陵君三言兩語搪塞過去。直到韓國同意和齊國連橫的訊息傳到大梁,魏國才意識到,和齊國連橫也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這個亂世,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韓國既然願意當齊國的大腿,那和趙國韓國都是姻親的燕國多半要中立了,楚國最為弱小。看在韓國的面子上多半也不會為難齊國。這樣一來,即使是趙國,真要攻打齊國的話多半要掂量掂量了。哪怕韓國不出兵增援。趙國對齊國用兵也會束手束腳,誰知道韓國會不會突然截斷趙國的後路。齊國可以圍魏救趙,韓國自然也可以圍趙救齊。
而且,相對於趙國而言,韓國因為緊靠著大梁和郢都,對魏國和楚國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趙國。說句難聽點的,魏國和楚國要是讓趙國不爽了。趙國的大軍至少長途跋涉六百多裡或者一千多裡才能懲罰兩國。但兩國若是得罪了韓國,不需要兩天,韓國的大軍就能兵臨大梁或者郢都。
因此。權衡了下利弊之後,魏國上下很快同意了齊國的連橫請求。其速度之快,和前些天慢悠悠地帶著貂勃在大梁四周遊逛形成天壤之別。對此,貂勃毫不意外。說起來。魏國這麼做情有可原。魏國的國力也就可以震懾楚國,但卻擋不住燕國對齊國的垂涎,更遑論趙國。但有了韓國就大不同了,韓國負責牽制趙國,魏國和齊國聯手,足以讓燕國和楚國不敢輕舉妄動。
秦國,咸陽。
和前些日子的失態相比,秦王無疑鎮定了很多。連續的打擊折磨著這個年近六旬的老人。他是一國之君不假,但也是一個老人。當然,是一個有權勢的老人。如果沒有韓王然存在的話,他會在今年罷黜四貴,獨攬大權,六國依然會活在秦國的陰影之下。可惜,一隻蝴蝶的到來早已將歷史改變得面目全非。
漢中郡失守的經過在黑冰臺抽絲剝繭地分析之下,已經浮現了出來。韓國十五萬大軍水陸齊進,先是連克勳縣白河旬陽,封鎖子午道後,水軍順流而下,取武陵房陵上庸三縣。騎步卒則是克西城後一部襲取安陽,沿斜褒道南下取褒中,在另一部攻打成固後吸引南鄭主力東出增援後,第一部強攻南鄭,另一部則是一夜之間拿下成固,南鄭大軍東西不得突圍,只能落得全軍覆滅的下場。這樣,沔陽成了孤城,也沒有守住多久。
王上漢中郡守嬴渠郡尉任宇已經戰死,他們的喪事該按照什麼規格來辦理魏冉沉吟了下,沉聲說道。前些日子,韓軍將任宇的屍首送到了咸陽,也是時候定下喪事的規格了。雖然他們是戰敗者,但也是秦國的忠臣。自己說什麼也要給他們爭取他們應得的待遇,否則,將士們該寒心了。
秦王想了想,現在民心不振,此戰也不全是他們的罪過換做是別人,恐怕也難以擋住韓軍如此天馬行空的行險之計。何況,自己已經下令斬殺了幾個辦事不力的探子首領,再追究下去的話,也沒有什麼意義。
就按照他們生前的待遇來做吧畢竟,嬴渠和任宇是我大秦的忠臣忠臣啊秦王有些唏噓道。
臣記下了魏冉回道。
頓了頓,魏冉繼續說道:王上那關於隴西郡郡守李崇之子,已故校尉李瑤的喪事是不是依此禮照做
哼秦王冷哼一聲,說道:如果不是李瑤輕出,也不會害得寡人的大秦丟失函谷關。函谷關一丟,我大秦東進中原不知道要推遲多久就按照官大夫的禮制來辦吧
太子柱聽後一愣,李瑤生前是五大夫的爵位,按照官大夫的禮制下葬,分明是降低了三級,可見秦王之怒猶豫了下,太子柱搶在魏冉說話前開口道:王上兒臣以為怕是不妥李瑤父子五代均在我大秦或為千石高官或為軍中驍將,其父李崇更被王上封為南鄭公,為王上鎮守隴西久矣。其世代忠良,在臣民間廣為頌揚李瑤之所以兵敗,全在乎求戰心切,意欲救援桓齮餘部。哪料到後援不繼,方有此敗。兒臣聽說,李瑤直至戰死仍高呼殺賊不已,此乃忠臣也王上為何肯寬恕嬴渠任宇,卻不能寬恕李瑤呢若王上一心折辱李瑤,隴西李家心寒也請王上深思
魏冉有些欽佩地看著太子柱,群臣當中,也就只有作為唯一繼承人的太子柱可以如此直言,而且秦王還能聽得進去,換做是自己,秦王多半會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秦王知道自己方才的話有些過了。改口道:王兒所言甚是是寡人膚淺了隴西李氏有功於大秦,李瑤更是沒有辱沒我大秦的赫赫聲威,來人。傳寡人的命令,李瑤以左庶長的待遇下葬,另令太卜作一祭文悼念之。
臣謹遵王旨一旁的郎中令回道。
太子柱想到悄悄投奔自己的桓齮,開口道:王上桓齮已經帶領殘軍返回咸陽,聽候王上發落。對於桓齮的發落,兒臣有些話想說
秦王眯了眯眼,漫不經心地說道:王兒但說無妨你是秦國的太子。自然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擔心對錯
太子柱微微前弓了下身子,抱拳說道:桓齮此次雖然兵敗河東,但斬獲也是頗多兒臣問過丞相。桓齮從河東劫掠了萬餘戶百姓,糧草過五千石,殲滅魏軍超過五萬,就連魏國大將辛桓衍也在桓齮撤回關中的時候中伏身亡。臣以為。桓齮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秦王眼睛的寒光一閃而過,如果不是桓齮冒進的話,李瑤絕不會戰死,李瑤不戰死,函谷關就不會失守。放在以前,這是個大功,但若是函谷關的丟失相比,桓齮的功績就顯得不值一提。
丞相對此如何看秦王並不表態。問向魏冉。
魏冉自是清楚秦王有些不滿太子柱的說法,桓齮作為函谷關失守的罪魁禍首。秦王肯定是要懲戒一番的。如果秦王支援太子柱的意見,肯定就直接頷首了,然後象徵性地問一下自己的意見。
權衡了下利弊,魏冉開口道:臣以為,桓齮此次攻打河東,有功也有過,究竟該如何處理,當以功過來分。若是功大於過,自然當賞,若是過大於攻,自然當罰對此,王上和太子殿下應該沒有意見吧
秦王點了點頭,回道:自當如此我秦法歷來講求公平寡人不會放過一個罪人,也不會為難一個有功之臣
太子柱也是微笑頷首。魏冉見此,鼓著勇氣說道:臣以為,桓齮的功績是殲滅五萬魏軍,俘虜萬餘百姓,奪得五千石糧草,並斬殺魏軍主將辛桓衍,按照秦律,桓齮應該官升兩級,也就是由五大夫升為右庶長
秦王沉默不語,太子柱則是滿懷期冀,魏冉卻是好像沒有看到秦王和太子的表情,自顧自地陳說事實道:但是,桓齮也有大過。桓齮手下原本有三萬大軍,但如今卻僅僅剩下不到兩千人,戰不利,損失了兩萬八千多人,此乃一大過也即使桓齮深陷河東仍不忘王上,不忘大秦,歷盡千辛萬苦歸國,仍然不能因此洗刷戰敗的屈辱臣以為,當連降三級,以儆效尤
秦王笑了,丞相魏冉這是變著法子給桓齮求情呢先升上兩級,再降上三級,到頭來,桓齮相當於從官大夫的爵位下降到公乘,只要帶兵獲得一次小勝就可以官復原職了。
看了太子柱一眼,秦王哪裡不知道桓齮偷偷派人向太子柱投誠的事情。秦王只是裝作不知道而已話說起來,太子年紀越來越大了,也是到了培養自己勢力的時候了自己因為上次的重傷身體大不如前,也許五年,也許十年就要駕崩了吧該好好培養下太子了,不要讓他像自己剛剛登基的時候一樣,有著秦王的名義卻號令不了群臣。這桓齮保住也罷
秦王莫名其妙地一笑,說道:丞相,寡人是那麼小氣的人嗎桓齮功過相抵還是保留官大夫的爵位吧如此忠心之人,還是值得好好磨礪一下這樣,咸陽尉不是還有空缺嗎,讓桓齮明日就去任職好了
太子柱大喜,魏冉則是大驚,咸陽尉雖然只是一個千石的職位,卻是權重秦王這是要提拔桓齮的節奏啊聯想到太子柱的喜色,這裡面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隱情。
郎中令麃公一邊應諾,一邊暗思桓齮這人值得深交單單從他可以化險為夷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凡,如果說他沒有運作的話,麃公打死都不相信
王上,嶢關方向,王翦擊潰十三萬韓魏楚聯軍,力保嶢關不失,關中安寧。論功當賞這賞賜魏冉繼續說起了下一個事情。
秦王當然知道王翦是魏冉一手推薦上來的,不過有功當賞有過當罰。自己也不會對王翦的功績視而不見況且,自己佔據了大義的名分,王翦既年輕又值得拉攏。不妨給個高位。魏冉若是失勢或者身死,依附在魏冉名下的人自然樹倒猢猻散。
衛尉一職一直空缺,對王翦寡人是甚為欣賞的,不如這樣,寡人就任命其為我大秦的衛尉,如何
衛尉乃是執掌宮門禁衛的官員,非秦王親信不得任命。秦王一下子把王翦提拔到這麼敏感的位置。意欲何為是在向群臣表示他對自己的信任嗎還是做戲警告自己魏冉聽到秦王這句話後,心思就活絡開來。雖然秦王是商量的語氣,但魏冉卻是不敢拒絕眼下只能先答應下來。如果放在以前,魏冉自然欣喜若狂,但隨著公子市公子悝的死亡,謀反的心思已經淡了下去魏冉現在擔心的是自己失去秦王的寵信
也許。自己該考慮放權了。或者告老還鄉了魏冉暗暗想到。自己的靠山宣太後都過世了,滿朝皆是秦王親信,自己每天戰戰兢兢地周旋於朝堂,實在疲憊
秦王自是不知道自己的一個決定讓魏冉產生這麼多的想法,不過,真要是知道魏冉這麼想,秦王也會撫掌大笑。攝於魏冉過去的功勞,秦王不好處罰魏冉。秦王一方面想利用魏冉穩住朝堂,一方面又害怕魏冉的勢力過大。雖然魏冉早就交出了兵權。但秦王仍然不放心。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功高震主吧
說完了如何處理漢中郡嶢關函谷關三個地方的官員後,魏冉才說起了最後一件事白起的獎勵問題,這也是讓秦國君臣私下爭執不休的難題。
白起在此之前是秦國最高的軍功爵位大良造的持有者,此次在洛水河畔,殲滅燕趙齊三國聯軍逾十二萬人,自身付出的代價不過四萬而已,可謂大勝尤其是趙國,不僅戰死了七萬精銳,趙國國人心中的戰神廉頗的形象也是轟然倒塌。白起這次大勝的意義遠遠不是數字可以說明的,趙國經此一戰怕是再也不敢西進
論功,白起自然該獎賞,甚至連升三級都不為過,但再往上三級就是關內侯,關內侯上面就是第二十級徹侯白起若是再立上幾次大功的話,就將無功再賞何況,白起的地位總歸有些尷尬。之前他就和公子市公子悝走得迫近,後來雖然棄暗投明,和魏冉一起站在了秦王一側,誅殺了謀反的公子市,但能贏得秦王的幾分信任,實在不好說。白起戰功卓絕,秦王肯定不會棄之不用,但長劍太厲的話,一個不慎,就會傷己。許多大臣們都在等著秦王做決定想以此來決定今後對白起的態度。
因此,魏冉話音剛落,整個大殿就靜得出奇,倒是武安君白起主動站了出來,恭聲道:啟稟王上,臣以為此戰全賴王上領導有方三川會戰時,王上不以臣領敗軍返回關中為嫌,沒有重罰微臣,臣感激不盡太原會戰時,臣取太原半郡之地又失之,王上也無一句責罰臣感激涕零此次小勝,臣實在愧不敢當
秦王聽後笑了,白起之所以兵敗三川郡是為了馳援關中抵禦義渠,之所以放棄得之不易的太原郡是為了回來平定公子市的叛變,說起來,這還是自己要求白起這麼做的。尤其是太原郡那次,自己擔心魏冉白起和公子市裡應外合,一起叛變,所以嚴令他即可回師。自己更是派心腹接管了白起的大軍,白起都老老實實做了。現在又把失敗歸咎在自己的身上,這實在讓秦王頗為欣慰。這些年來,白起完全斷絕了和魏冉的交流,除了在朝會上和魏冉有過三言兩語,其他時間再無見面。
卿不負我,我亦不負卿秦王心裡面暗暗說道,對臺下的太子柱說道:太子,你是儲君,你來說說,武安君當不當賞
太子柱早就得到了秦王的暗示,因此毫不猶豫地說道:回稟王上,自商鞅變法以來,我大秦以法立國,講究的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三川太原一事,武安君都用軍功抵過了。這次洛水大捷,我大秦臣民振奮,山東六國驚恐,實乃大捷也兒臣以為,武安君當重賞不重賞無以宣揚我大秦的武風無以體現王上的賞罰分明無以昭示我大秦對有功之臣的不吝重賞只有這樣,天下英才方能來投我大秦的國力方能蒸蒸日上
秦王滿意地點了點頭,轉向魏冉說道:丞相以為呢
當賞魏冉的回答很是乾脆,秦王的意思都這麼明顯了,魏冉也是送了個順水人情
諸位愛卿以為呢秦王又問道。
當賞群臣齊聲應道。
好那寡人就封武安君為關內侯,食邑萬戶賞千金,帛百丈,美女十名,奴婢百人秦王意氣風發地說道。
王上英明群臣用更大的聲音回道。未完待續
:週末快樂,求推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