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封陵之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章 封陵之戰

晚風愈急,暴雪將臨。臘月二十三日的時候,齊國接到了魏國送上的新年大禮高唐。只不過,這份大禮眼下還在趙國的手中,魏國也不會好心地損兵折將地拿下高唐再轉交給齊國。魏國的使者說的很簡單,願意出兵兩萬幫助齊國奪回陪都高唐。

魏國一句簡單的話就讓齊國騷動起來。對於高唐,齊國已經垂涎久矣。奈何自從被趙國奪走後,趙國就沒有歸還的打算。齊國看了看趙國粗壯的胳膊,再瞅瞅自己營養不良的細胳膊細腿,明智地放棄了奪回高唐的打算。但現在魏國明確表示要幫自己,奪回高唐在望,齊國自然心動不已。

群臣們分為兩派,一派認為現在趙國在北面剛剛擊潰匈奴,在西面又聯合秦國跟韓魏兩國打得不亦樂乎,無暇東顧。齊國收復高唐正是最佳時機此乃上天賜予的良機,不接受的話會遭到天譴

少部分人則擔心此舉會惹怒趙國,趙國若是興兵東進,魏國再退縮的話,齊國就不得不吞下自己釀下的苦果。

齊王早就受夠了趙國的欺負,以前是實力不行,現在有韓魏兩國撐腰,再不重振下雄風,天下人還會把齊國放在眼裡嗎尤其是魏國,齊國若是因為瞻前顧後不敢攻打高唐,魏國一定對自己很是失望。明面上的撕破臉皮自是不會,但任由趙國欺凌齊國他們還是可以做出來的。何況只是一個小小的高唐而已,齊王可不覺得趙國會為此發瘋,調集大軍來報仇雪恨對齊國來說,收復高唐則是意義深遠,不但意味著齊國的崛起,也意味著齊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這種手到擒來但卻意義深遠的大事。齊王並沒有派國之柱石田單領軍出征,而是不顧眾人的反對,親自帶兵出征。在齊國歷史上,一國之君自封為主將不是沒有先例,只是這樣的先例往往不好,比如說齊湣王。在濟水之戰中戰敗,落荒而逃。

群臣的勸諫敗在齊王的固執之下,既然齊王認準了要自己領兵出征,群臣只能轉而安排最精銳的士卒最幹練的驍將隨從護駕。原本在兩萬魏軍的配合下,有三萬大軍就足以拿下高唐。但國君出征非同小可,齊國徵召了十萬大軍,為的就是萬無一失。在群臣看來,憑著高唐的五千趙軍,想要打敗十二萬齊魏聯軍應該是痴人說夢。哪怕是真的不小心失敗了。有十萬肉盾,齊王應該可以跑回臨淄。群臣可不希望齊王成為齊國立國以來第一個在戰場上戰敗被俘的君王

在確定了魏國的兩萬大軍已經穿過陶郡進入齊國境內後,齊王就迫不及待地下令加快糧草的準備工作。稍微有些用兵常識的齊王對自己的第一次領兵出征很是興奮,他將大軍召集的地點設定在臨淄到高唐的沿線上。為了防止趙國的細作得知,更是特意提前宣佈要狩獵以便告祭宗廟社稷,掩蓋自己不再臨淄的事實。

臘月二十七日,趁著夜色的掩護,齊王帶領三萬精銳從臨淄先行出發。等群臣在次日早上發現齊王已經不在臨淄的時候,齊王已經身處臨淄以西的三十裡之外。為了儘快地趕路。齊王甚至摒棄了自己心愛的馬車,騎馬前行。

戲弄了群臣一把的齊王衝出臨淄,只覺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但最初的興奮很快就被旅途的勞累消磨掉了,疏於鍛鍊的齊王只覺得身子要被折騰地快要垮掉了,只趕了四十裡的路。齊王就下令停下休息。

王上奴才給你揉揉吧一旁的宦者令顧不得自己也累的夠嗆,諂媚道。

齊王這次出宮太急,根本沒帶上婢女,或者齊王是以身作則,覺得帶領大軍出征再帶上柔香軟玉的話不成體統。這就導致了齊王現在腰酸背疼的時候,身邊居然沒有一個使喚的婢女

齊王神色稍振,急道:快快快累死寡人了一邊說著,一邊摸著肩膀呻吟了下。

哎宦者令當即閃到齊王身後,用心地揉捏起來。

對就在這裡好好給寡人揉揉少不了你的好處齊王眉頭漸漸舒展了開來,模糊道。

王上一個聲音加了進來。齊王眼睛睜開,看到了正在向自己行禮的副將,也是宗族中少有的驍將田橫。

齊王點了點頭,示意自己聽到了。田橫方才繼續說道:王上大軍還未用過早飯,是否通知輜重營埋鍋做飯

齊王這才意識到,自己臨行前特地加餐。可那些士卒卻是睡夢裡被自己下令叫醒,跑了半夜,哪裡會吃什麼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若是再不吃飯的話,餓了肚子的大軍還會不會聽命,齊王可不想試試。齊王不由慶幸,自己的副將在半夜居然還記得帶上輜重營,否則自己堂堂一國之君,居然要讓手下的大軍餓肚子

當然要做通知下去加餐有些過意不去的齊王信口吩咐道。

喏田橫點了點頭,說道。

眼見田橫沒有離去的意思,齊王奇怪地問道:怎麼還有別的事情

田橫恭聲道:大軍用飯後多長時間出發,是要在此安營紮寨還是繼續行進

齊王一愣,反問道:田副將的意思是實際上,齊王心裡面卻是暗自腹誹,這種事情不是應該副將來安排嗎自己這個主將只需要發號施令,遇到敵軍的時候舉起長劍一揮,數萬大軍將當面之敵碾壓然後帶著勝利耀武揚威地回到臨淄,讓齊國國人清楚,不僅田單可以打勝仗,自己這個君王也是可以的

末將以為,一個半時辰後再出發即可,等再趕上三四十裡的路就可以安營紮寨畢竟,我們這次戰事不著急還要等魏軍來匯合田橫斟酌著自己的語氣,建議道。依照著齊王天馬行空的思路。指不定把大軍指到什麼道上田橫還是打算趁著路上的功夫好好磨礪下大軍,也等後續的大軍集合起來好指揮

齊王皺了皺眉,說道:好就依田副將所言下去吩咐吧

喏田橫發現了齊王的不悅,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

田橫一走,宦者令就裝作不經意地說道:王上要不奴才給你找輛馬車吧田副將說還要趕三四十裡的路奴才怕路顛簸的很騎馬終究太累了

齊王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面色為難道:這樣是不是不妥畢竟寡人現在的身份是主將。將乃軍中魂,若是讓士卒知道了,難免軍心浮動寡人這次對高唐可是志在必得

宦者令一看齊王已經意動,只是抹不開面子。身為奴才,這個時候自然要給主子臺階下。所以宦者令一副忠心耿耿地說道:王上此言差矣王上肯降尊迂貴,和士卒們一起跋山涉水攻打高唐,本身就是對全軍將士莫大的鼓勵如今王上的偶感風寒,仍然不願退回臨淄養病,而是對大軍不離不棄。此情足以感天動地王上何不好上加好,宣佈先等高唐城者,賞千金賜田百畝

齊王喜笑顏開,撫掌曰:不錯不錯卿實乃國之肱骨也馬上把這個訊息傳下去寡人對忠於寡人,忠於齊國的人向來是不吝厚賞的

喏奴才這就給王上準備馬車去宦者令彎著腰,風風火火地走了下去

河東郡,封陵。

紅色的魏字大旗在呼嘯的西北風中烈烈飛舞,屹立不倒。對面黑色的秦字大旗也是堅定地矗立著。十數名魁梧的秦軍守衛著中軍大旗,旗在人在。旗倒人亡。秦人向來沒有拋棄自己戰旗的傳統,只要有一個人站立,他必定是擎著大旗衝鋒的。與魏國血紅的大旗相比,秦人黑色的大旗更像是太多的鮮血沉澱後鑄造成的。這裡面有秦人自己的鮮血,也有敵國的鮮血

隆隆的戰鼓敲響,兩軍開始列陣。在魏國看來。秦國無疑是託大了。面對魏國的五萬大軍,僅僅有兩萬秦師駐軍的封陵居然敢開門迎敵。無可否認,秦軍尚有三萬趙軍盟友在三十裡外蠢蠢欲動,但魏軍也有五萬韓軍嚴密地守衛著魏軍的側翼。如果再算去封陵留守的駐軍,秦魏雙方的實力對比接近1:3。秦國明顯不佔據上風。但卻敢放棄城牆的優勢,和魏軍堂堂野戰。魏軍只覺得自己受了羞辱魏軍戰力是不如秦軍,但也沒有落到三個打一個都打不過的局面

桓齮死死盯著對面三百步開外的魏軍方陣,堅定地揮了揮手。身後的傳令兵在第一時間搖動起了軍旗,早就躍躍欲試的秦軍當即快速地奔跑起來。五千秦軍組成的方陣形成了一個長錐形,在身後弓箭手的箭雨掩護下,主動發起了衝鋒

秦軍居然敢衝鋒魏軍主將晉鄙神色不由一冷。秦軍在數量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居然率先發起衝鋒這無疑打亂了晉鄙的節奏。在晉鄙看來,秦軍處於劣勢,最好的辦法就是靠著嚴密的防守消磨己方的鬥志在防守中利用己方的漏洞失誤方能反戈一擊但現在秦軍卻是放棄了防守,選擇冒險的進攻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節奏嗎想要殺敗我的士氣,穿透我的方陣,這個可沒有那麼容易

稍微一猶豫的晉鄙擔心馬上發起針鋒相對的反衝鋒的話,會打亂自己安排好的陣形。到時候陷入混戰當中,魏軍的數量優勢就要大大折扣了。晉鄙需要的是一場大勝,不是一場混亂中的勝利,尤其是在暴鳶面前所以晉鄙下令全軍安然不動弓箭手們放了三輪箭後就退到了方陣的後面,轉由長槍兵和盾牌兵來迎接秦軍的第一輪衝鋒

晉鄙相信,憑藉著自己厚實的軍陣,自己完全可以慢慢耗死這五千秦軍不過,為了吸引更多的秦軍來犯險,自己就要給他們希望,晉鄙已經決定,要營造出一種魏軍戰力不佳,勉強困住秦軍的假象。這樣。秦軍才會捨得投入剩下的三個方陣,自己才能重創乃至全殲近兩萬秦軍

很快,秦軍的突擊方陣狠狠地扎進了魏軍第一個方陣,藉著衝勁和厚實的鎧甲,魏軍前兩排的大多數士卒當即被撞翻在地,當然。打頭的秦軍也不好受,收不住腳的秦軍被紮成了人肉串,幸運地直接扎進心臟痛苦地死掉,不幸的話則會活活看著自己一步步死掉。在這混亂的戰場上,倒下意味著淪為肉泥。每個人可以依靠的就是身邊的袍澤,信賴的也只能是身邊的袍澤,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對付衝到身前的敵人

暴鳶好整以暇地看著不遠處秦軍和魏軍的交戰,至於不遠處的趙軍。自有專門安排的斥候和軍佐盯著。

副將指著節節敗退的魏軍,不以為然地說道:將軍要不末將帶人過去幫幫魏軍一個萬人陣這麼快就被五千秦軍穿破,魏軍的戰力也不過如此嘛

僅僅小半個時辰,錐形突擊的五千秦軍就鑿穿了秦軍的第一個萬人陣,第二個萬人陣也鑿穿了快一半雖然秦軍戰死了接近兩千人但相比巨大的戰果,這樣的損失有些忽略不計了。要知道,再努力一下的話,秦軍就將面對第三個方陣。也就是晉鄙所在的中軍

暴鳶擺了擺手,笑道:魏軍肯定沒料到。秦軍居然如此下血本地將兩千重步兵混雜在其中。晉鄙一開始誘敵深入地策略怕是要吃個大虧了。重步兵戰力本就不錯,魏軍又故意放水,有現在這個局面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不過,你沒看出來嗎魏軍現在正在有意識地將秦軍的錐形攔腰截斷,秦軍的一千輕步兵和兩千重步兵已經有些脫節秦軍若是再不做些動作的話,怕是要吃個大虧了。不過。魏軍想要吃掉也要付出不菲的代價

頓了頓,暴鳶指著西面的趙軍鐵騎說道:現在的局面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信不信,只要我們派一支騎兵前去增援,對面的趙軍肯定也會發動雖然我們是有五萬大軍,但騎兵只有一萬。相反。對面的三萬趙軍有兩萬是騎兵,騎兵對步兵的後果你不是不知道。

實際上暴鳶卻是暗自感嘆,臨行前韓王然反覆交代,此次領兵出征,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牽制住趙國的三萬大軍。只要趙國不出兵攻打韓國魏國的十萬聯軍,自己不要輕舉妄動。讓秦魏兩國拼消耗就是當然,若是魏國就要大敗了,自己也要盡全力挽救魏軍。因此引發的韓趙大戰自然就不在其列了

這倒不是說韓國怕了趙國,而是沒有和趙國撕破臉皮,終究對雙方都好魏國佔據如此優勢,還不能打贏秦國的話,韓國只能有限度地幫助魏國了。眼下魏國這個盟友,對韓國的重要性絕非趙國可以比擬的。

副將聽後失望地嘆了口氣,羨慕地朝著秦魏交戰的戰場瞟了一眼,大叫道:將軍秦軍動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的,秦軍動了

給魏軍一個下馬威後,桓齮就把手下第二個五千人的方陣堆了上去,一副試圖趁著魏軍中軍稍微混亂,一舉陣斬晉鄙的樣子。與此同時,五百名秦軍騎兵繞到魏軍的兩翼,不斷地放箭,想要製造更大的混亂。

魏軍中軍是有些亂,也許是讓秦軍的重步兵嚇怕了,晉鄙在意識到秦軍很有希望穿透第二個方陣,和自己的中軍交戰的時候。晉鄙就下令後面的第四個方陣位置提前,保護自己的中軍。這個位置交換的工作即使之前演練過,在秦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也稍微顯得有些凌亂。也就是趁著這個功夫,秦軍投入了第二個五千人的方陣。

晉鄙倒不是怕死,而是希望三個厚實的萬人陣可以遊刃有餘地重創秦軍,到時候,自己手下的中軍可以輕易擊潰秦軍,收割秦軍主將桓齮的人頭。畢竟,陣斬敵軍主將是一個重大的榮耀這樣的榮耀,最好屬於自己

不斷向中軍求援的重步兵營二五百主華風在發現有援軍趕來的時候,不由振奮地吼道:兄弟們援軍來了我們殺出去

風風風大風身著重凱的秦軍重步兵只覺得身體裡平添了一股力量,原本累地發抖的手腕居然可以紋絲不動地握住武器。因為不停地砍伐,手中的刀劍出現了豁口,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秦軍乾脆一劍劈倒了對面的魏軍,一面順手奪過魏軍手裡的武器。或斬馬劍或短戟或刀或盾牌,所有能用的武器都被用了起來成了掠奪魏軍性命的死神

魏軍壓力抖增,但中軍傳來的穩定鼓點的鼓聲激勵著他們,越來越多的魏軍開始主動退卻,讓秦軍的援軍和僅剩一半的秦軍得以匯合。在他們匯合後,一個更加嚴密的包圍圈已經漸漸形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