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 圍困少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五章 圍困少梁

在秦軍排山倒海的連綿攻勢下,趙軍的防線顯得捉襟見肘。僅僅過了三刻鐘的時間,東門就宣告失守,數千名秦軍隨即毫無阻礙地湧進了臨晉城。這成了壓垮趙軍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還苦苦支撐的趙軍一下子就崩潰了,放棄了還在手上的其餘三門。殘存的數百名趙軍退到了城池的武庫,在那裡,臨晉守將帶領趙軍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秦軍用一陣陣箭雨結束了趙軍的煎熬,也完成了白起交代的不放走一名趙軍的命令。臨晉城,正式易主。

白起並沒有進城,也沒有作一刻的停留。在留下三千秦軍駐守這座新佔的城邑後,白起就馬不停蹄地分兵往北方的合陽元裡兩城襲去。白起自領六萬大軍攻打合陽,王翦領兵四萬進軍元裡,兩人約定十日後,於少梁匯合。

秦軍奪取合陽的過程顯得波瀾不驚,白起留副手帶領中軍主力徐徐前進,自領五千精銳,一夜急行,於拂曉時分趕到了八十裡外的合陽城。合陽城的趙軍自以為有河水天塹以及臨晉作為屏障,麻痺大意,不防秦軍假扮趙軍使者,詐開了城門,五千秦軍精銳一擁而上。雖然趙軍拼死抵抗,但一個時辰後,合陽城仍然不可避免地落入到了秦軍的手中。

攻佔元裡,秦軍則是用的堂堂正正的陽謀。王翦令手下的細作潛入到元裡城,約定在攻城最急的時候縱火製造內亂。同時,王翦令人蠱惑城中親近秦國的地方豪族,讓他們派遣私兵以協助守城為名登上城頭,獲取趙軍信任。實際上這些私兵與秦軍暗通曲款,在關鍵的時刻對趙軍反戈一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豪族主動派遣私兵幫忙守城一事,元裡守將起初心中還有疑慮。但意識到僅僅兩天的攻防戰。秦軍就讓自己損失了一千多人馬後,元裡守將開始擔心己方損失過大,堅持不到援軍的到來,只能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提議。

豪族的私兵果真壯大了趙軍的聲勢,秦軍也許是沒意識到城中有這麼多的趙軍,攻勢的確緩和了半天。但半天後。秦軍的攻勢愈發猛烈,城頭上的豪族私兵漸漸的越來越多,戰事也漸漸進入到最激烈的時候。

一系列變故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先是潛伏在城中的秦軍細作四處放火,高呼著秦軍殺進來了,元裡守軍登時人心惶惶。守將連忙派了一批人馬前去搜捕細作撲滅火災,這其中,自然有豪族的私兵,也有正規的趙軍。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卻是發生了蹊蹺。派出去的這一批人只回來了幾個血淋淋的人。向守將稟報稱秦軍的細作數量太多,無法抵擋。守將大驚失色,一不留神被眼前的屬下行刺,當場身亡。私兵頓時發難,城頭一片混亂。秦軍藉著這個機會,湧進了元裡,三千五百趙軍,沒留下一個活口。

王翦領軍抵達少梁的時候。白起大軍已經圍城三日。王翦本以為自己的速度已經夠快了,沒想到還是沒有快過白起。暗道一聲慚愧。王翦前去拜見白起,商討如何攻打少梁。

少梁者,故梁國都城之所在。如今魏國雖然因定都大梁,也稱之為梁國,但卻不是彼梁國。少梁緊鄰河水黃河,東門三十裡外即有河水黃河上為數不多的一個渡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先時,秦晉兩國相爭於此,三家分晉後,秦魏相爭於此。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30年,秦取少梁。將少梁更名為夏陽,因秦國無可辯駁的強大國力,少梁才沒有再反覆易主。直到六年前,三晉伐秦,韓取三川,魏取河東,趙取河西,夏陽重新被趙國更名為少梁,並以半郡之地設郡,以為郡治所在。

如今趙之河西郡,實際上只不過是秦國原本半個上郡的地盤。秦國霸佔此地五十餘載,對河西郡的一山一木都是非常熟悉。趙國一方面是不提防秦國敢撕毀盟約進攻河西,另一方面則是疏忽大意,沒想到秦軍的推進速度會這麼快。元裡四天前才向自己求援,第二天秦軍主力就包圍了少梁城。河西郡守趙丹唯一慶幸的就是自己及時把求援的訊息送了出去。

郡守大人,城外的秦軍又增兵了正在和心腹商討如何守城的趙丹接到了又一個噩耗。

昨天,自己剛剛接到少梁北方八十裡外籍姑城求援的急報,籍姑縣令稱至少有兩萬大軍包圍了籍姑城,籍姑危在旦夕,請求自己速速發兵。趙丹確認,這是秦軍故意亂自己的軍心。畢竟秦軍兵力數倍於己,完全可以將少梁圍個水洩不通,但秦軍偏偏放任對方闖了進來。自己當然清楚對方是籍姑縣令的族弟,籍姑求援的訊息一定是真的,但為了保持軍心的穩定,自己還是下令把對方推出去斬了。現在,他的人頭還掛在北門示眾。

原本,秦國發兵六萬,領軍的又是武安君白起,自己的勝算已經夠低了。如今秦軍居然又增了兵,趙丹已經不指望可以守住少梁城。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儘可能支撐地久一些,也許還有機會可以葬入邯鄲的祖墳。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河西八縣之地,已然只有少梁還在趙國手中。至於元裡籍姑,怕是失守在即,趙丹在心裡已經不把籍姑算作趙國的地盤。

聽得這個噩耗後,趙丹面色不變,毫不慌張地說道:怎麼秦軍又趕著來給我們送軍功了

心腹們面面相覷,承認這個笑話很冷,但緊張的心情還是稍微緩解了一下。將乃軍中膽,如果主將都未戰先怯,這場戰事也就沒了打下去的必要了。還是趁早趁著手上有點價碼,商量投降的事情吧

白起領軍包圍少梁城後,並沒有發動一次攻勢,只是使出了圍三缺一的把戲,封鎖了少梁東進南下西出的通道,只留下一個出奇安靜的北門。可儘管如此。也給了少梁很大的壓力。

一方面,雙方的兵力對比實在太過懸殊,秦軍是堂堂正正的六萬精銳,趙軍這一邊,因為時間倉促,只召集齊了一萬大軍。雖然城中可用的青壯雖然有五千多人。但趙軍用起來卻不放心。趙丹只打算有選擇有條件的使用,否則,輕則釀成軍民矛盾,失卻民心;重則引起倒戈兵變。

另一方面則是白起的名聲在外,當世第一名將的稱呼可不是白叫的。初戰就斬殺了二十四萬韓魏聯軍,然後攻破楚國郢都,火燒夷陵,楚國傷亡三十多萬被迫遷都。就連廉頗統領的齊燕趙三國聯軍都折戟關中,現在還被趙王罰在雲中戍守邊疆。山東六國近百萬的人命成就了白起的殺名。

趙軍眼睜睜地看著秦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有條不紊地準備攻城器械封鎖通道埋鍋做飯出營訓練,己方只能靜靜地等待對方攻城,換做是誰心裡的壓力都是無以復加。正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可怕的是將要殺死自己的人就在自己身前做著殺自己的準備。

前來報信的使者似乎被趙丹的鎮定感染了,當下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來援的秦軍從西南方而來,人數在三萬以上。領兵是打著一面王字大旗,軍容齊整。

趙丹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示意對方可以離去。使者大松了口氣,還不忘恭敬地行了一禮,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無他,整個房間的氣憤太壓抑了。天氣正冷,加上每個人臉色都不輕鬆,哪怕郡守大人面色沒那麼陰沉。使者也覺得如墜冰窖。

趙丹把不遠處的侍衛喊過來,示意他們封鎖方圓十丈的地方,然後緊閉了房門,將房外的寒意阻擋在了外頭。這才不疾不徐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淺飲了一口茶水。環顧四周,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來援的應該是秦國的衛尉王翦了。

眾人對視了一眼,連連稱是。當今秦國,姓氏王的高官本來就不多,能夠有資格作為白起副將的人就更少了。思來想去,也就衛尉王翦一人適合。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王翦自西南而來,那說明元裡多半是凶多吉少了。

少梁已經成為孤城,秦軍對於這個戰略要地,肯定是勢在必得。六萬秦軍已經讓少梁喘不過氣,九萬秦軍則足以令少梁窒息。秦軍大搖大擺增兵的訊息絕對瞞不過少梁城的趙軍,軍心不穩,想要守住少梁,難上加難。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讓全軍相信少梁以北平安無事。等秦軍攻克了籍姑,從北面徹底堵死己方的退路,到時才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想到這裡,眾人皆是黯然不語。

似乎沒有注意到手下心腹的反應,趙丹自顧自地說道:食君之祿,分君之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秦軍雖多,我又何懼哉我乃一郡之守,代王上執掌河西,身負王命,不可擅離職守。如今河西不能守,唯死戰而,如此方不負王上所託諸位不然,諸位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又非趙臣,大可隱名改姓,待時局穩定,再另尋明主,以抱生平所志。諸位權且散了吧去也去也

眾人怎麼也沒想到,趙丹開口不是商討如何堅守少梁,而是勸眾人離去。話語中極盡無奈無助之情,心灰意冷。所謂哀莫大於心死,概莫如此。

一名心腹隨即起身,怫然怒曰:卑職所以去家千里,不事父母而常伴大人者,蓋追大人之殊遇。今大人蒙難,豈有棄大人而去者大人若是懷疑卑職的真心,卑職情願身攜長劍,殺向秦軍,即便不能取白起首級,也要耗秦軍箭矢,以顯卑職之志。

另一名心腹也是回過神來,目眥欲裂,復長嘆道:大人不畏死,卑職又何嘗畏死身死事小,失節事大。若卑職罔論大人知遇之恩,臨陣脫逃,實在不為人子樹倒猢猻雖散,亦有猢猻流連,卑職自以為遠勝於猢猻,願意同大人同進退,共生死。

餘下的人或苦苦相勸或拔劍欲死,房間內登時亂作一團。趙丹見自己的苦肉計目的達到了,掩淚大喜道:我今日方知諸君之志。勿復多言,自此以後,諸君不負我,我亦不負諸君。

當如是當如是也眾人紛紛回應。

經歷了這個小插曲,眾人對來勢洶洶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秦軍的恐懼少了幾分,相反士氣陡增。這也正是趙丹想要的結果。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一個人如果連死都不怕。又有什麼好怕的呢王翦率領超過三萬秦軍與白起的六萬大軍匯合一處,北方又有兩萬秦軍虎視眈眈,隨時會趕過來支援,形勢對己方來說,已經惡劣到了極限趙丹唯有用激將法調動起眾人的鬥志。

收起了心中的些許感動,趙丹臉色復歸凝重,沉聲道:秦軍十倍於我,今不伐我,不過欲削我士氣。恐我百姓。如今少梁已是孤城,我聽聞外無必救之兵,則內無必守之城。若要令上下一心,使秦軍不能克少梁,必要先堅定全軍上下之決心,諸位可有良策

一人道:大人莫如散盡家財,將府庫中的所有錢糧全都拿出,一方面用於召集死士,夜襲秦軍大營。另一方面獎勵有功的軍士。秦軍大小軍官,上至二五百主。下至伍長小卒,全都明碼標價。甚至於肯上城頭出力的百姓,大人也可以重賞之,激勵百姓幫助守城。若是百姓皆肯全心全意輔佐我們,這少梁城秦軍必定難以輕易攻下。一旦耗費時日頗多,損失頗大。秦軍必然忌憚,改強攻為圍困。到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趙丹連連點頭,讚許道:此計可行。若少梁城破,府庫的錢糧皆屬秦國。倒不如現在就拿出來激勵士氣。若是大家可以僥倖不死,王上怪罪下來,我一力承擔便是

所有的人都聽出了趙丹的言外之意。沒有王命,私自挪用府庫的錢財可是死罪。如果趙丹戰死,邯鄲方面自然沒法追究趙丹的罪責。但若是趙丹僥倖沒死,就必須為自己的擅作主張買單。最好的結局莫過於將功折罪,功過相抵。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又有人站出來說道:此去邯鄲千五百裡之遙,即使王上同意立即發兵救援少梁,大軍也需近二十日方能抵達少梁。大人求援的使者此刻多半還在太原境內,等繞道抵達邯鄲,怕是三日以後的事情了。算上這些時日,我們至少需要堅守一個月方能有希望見到援軍的影子。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秦軍逾十萬,領兵的又是武安君白起衛尉王翦,我們趙國若是想要相抗衡,至少也要出兵十數萬,領兵的又必須是信平君廉頗之類的名將,方才有一戰之力。如今趙奢上卿正在領兵和燕齊兩國交戰,那多半是由廉頗上卿領兵來援了。使者一來一往,至少耽擱半個月的時間,僅僅是用錢糧激勵士氣,卑職恐怕支援不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趙丹聽後眉毛擰成一團,這確實是事實。趙國的精華所在乃是太行山東,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賦稅出自此地。想要集齊十萬以上的精銳之士,就必須從邯鄲附近徵召大軍。韓趙兩國交惡,韓國多半是不會同意趙國從上黨借道。趙國大軍從邯鄲出發援救少梁,必須先北上三百裡到達井陘,然後西行,穿過太行山,借道晉陽南下,才能抵達。長途跋涉後,大軍勢必疲憊不堪,想要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迎戰秦軍必須經過休整,這一個半月的時間只會多不會少。僅僅用些許的錢糧刺激,確實不起作用啊

虞卿可有高見趙丹向自己最為看重的賓客求教道。房內的眾人,其餘人皆可稱之為自己的心腹,但虞卿不可。虞卿只是好友平原君推薦給自己治理河西的人物,這種人,雖然看重義字,不會在自己患難的時候背離自己,但也很難收歸己用。他們做事全憑喜好,不好名利。是屬於那種君賢則入朝輔佐,君不賢則獨善其身,其志可在山水之間,也可在廟堂之上。否則,以平原君的賢能也只能拜服之卻不能收服之。

當下之事,有兩件事最為要緊。其一,秦軍來勢洶洶,對河西勢在必得,值此大變,國家當速作決斷。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可王上素來猶疑不決,國家又忙於和燕齊兩國交戰,朝中大臣對援救少梁與否勢必分成兩派,爭執不休。大人當直述厲害,上書王上,表明趙國雖強,也不可東與燕齊為敵,南與韓魏為難,西與秦國難堪,北與匈奴不睦。如今若要破局,只能與韓魏兩國結盟,若是不能,至少也要和其中的一個國家交好。否則,我們斷不能堅持一個半月。此事茲事體大,王上又只信任平原君藺上卿兩人而已,大人與二位大人的關係一向不錯,當寫信令其齊心協力,促成結盟一事,此乃其一未完待續

:推薦怎麼少了,大家也都不看正版了,有些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