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洛陽之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一章 洛陽之變

:修改完成

魏咎自然沒有勾結秦國,他原本就是奉了魏王的命令,開關放秦軍透過。只是,來自大梁的使者顯然不願意給他辯解的機會,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使者真真切切是魏王派出的使者,只不過,魏王給他的命令是協助魏咎防守函谷關,而不是誅殺魏咎。所以,虎符是真的,通關文牒卻是捏造的。使者是真的,軍隊卻是韓軍偽裝的。

當使者家人的性命掌握在韓軍手中的時候,當韓國的細作成功地打進魏國王宮並竊取了虎符印璽,一切事情都有了解釋。

按照魏王的命令,河東調集了六萬大軍南下,其中,有一萬是前來增援函谷關的。剩下的五萬則是負責牽制三川郡的韓軍。可惜,這個訊息迅速被韓國潛伏在大梁的細作掌握。前去新鄭示警的韓國細作幾乎是和魏王的使者在同一時間出發,結果,自然是新鄭率先做出了反應。韓國乾脆將計就計,在渡口悄悄設伏。率先渡河的一萬魏軍中伏,猝不及防之下,傷亡慘重。韓國擺出堂堂之兵,扼守住了河水黃河渡口,阻擋了魏軍南下的道路。

趁著這個時間,韓國不惜損失了一個潛藏很深的棋子,成功竊取了虎符,並偽造了通關文牒和魏王的詔書。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一萬韓軍喬裝成魏軍,裹挾著真正的魏王使者扣關。一面是忠君是大義,另一面則是家人是至親是韓國許下的高官厚祿,意志力原本就不堅定的魏王使者最終倒向了韓國。

三川郡的兵力半數用來防守河水渡口襲擊函谷關,半數則是調往洛陽。洛陽的戰事遠沒有結束,雖然如今的洛陽城韓趙聯軍只有不到一萬的兵力,但卻成功地把十萬秦軍牢牢地吸引在洛陽城下。說錯了。十萬秦軍眼下只剩下五萬,應該是五萬秦軍。

秦軍的傷亡越大,秦軍主將麃公越是相信韓王趙王就在洛陽城當中。否則,韓趙聯軍又何必死守洛陽不退呢唯一讓麃公有些疑惑的,就是韓國的援軍遲遲沒有越過河水前來增援。雖然河對岸的軍隊人影憧憧,但就是不敢渡河作戰。似乎在在顧忌傷亡。或者擔心失敗。不知不覺間,秦軍攻城已經進入第八天了,但韓國的增援速度比意料當中的要慢的多這讓麃公一方面疑惑,一方面慶幸

在麃公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無非兩種可能,一方面是隨著韓王被圍,韓國徹底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地步,群臣們爭執不斷,不能下果斷的命令。另一方面則是新鄭發生了內亂。或者其他原因導致了指揮不靈,各個地方的援軍各自為戰。

麃公的猜測直到方才才有了明確的判斷,那就是新鄭確實發生了動亂。訊息來源於魏國的使者,使者聲稱魏國出兵十萬包圍了新鄭,如今韓國一片動亂,諸郡縣各自為戰,互不服氣。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人心不安,哪有一支軍隊肯渡河來救駕呢

事情的發展顯然出乎了麃公的預料。麃公沒想到,魏國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居然出兵了。原本是作壁上觀的魏國這次顯然是看中了巨大的利益,想要趁機瓜分。這對秦國是好事,也是壞事。好處很明顯,正是因為魏國大軍的出動。切斷了新鄭和外界的聯絡,導致了韓國人心浮動,原本陸陸續續到齊的韓國援軍徹底失去了統一的指揮,給攻打洛陽不利的秦軍更充分的時間。壞處也是自然,如果魏國可以脅迫韓國提前答應割讓土地。那秦國也不敢保證,魏國會不會反戈一擊。畢竟,韓國的地盤夠大,好處夠多,是秦魏兩國一起瓜分還是魏國自己獨吞,這裡面的差別可是大多了一旦魏國生出異志,這十萬秦軍眼下只有五萬深入中原,和關中遠隔數百裡,很明顯的孤軍一支,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

所以,和魏國的使者虛與委蛇一番之後,麃公表面上喜氣洋洋,很是開心,背地裡卻是把負責攻打洛陽的四個軍侯掌管五千人召集了起來,下達了最後的命令。麃公限令全軍在明日日落前攻克洛陽城,否則,麃公將以作戰不力的罪名,把他們四人處斬。

四名軍侯左右合計了一下,知道如果再不賣命的話,他們四個人是看不到第三天的太陽了,左右是死,與其被麃公割了腦袋示眾,不如轟轟烈烈地戰死在沙場上,還能博一個好聽的名聲。洛陽城已經搖搖欲墜了,雖然敵軍仍然在堅持,但他們只有一萬人,又始終沒機會好好訊息,哪怕不是為了秦王頒佈的重賞,僅僅了為了活命,軍侯們就沒有理由後退。

於是,軍侯們回去以後,又分別把手下的二五百主們集合起來,咬牙切齒地說道:麃將軍已經說了,明天日落前,我們要是拿不下洛陽城,他就把老子的頭顱砍下來當尿壺。不過,老子臨死前,也不會讓你們好過老子會把你們的頭砍下來,再帶著最後一波士卒衝鋒就是死,老子也要死在洛陽城裡

二五百主們也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把手下的百人將集合,告之了麃公的死命令。層層下來,等到了最底下的秦軍,聽到的就是這樣的流言

聽說了嗎大將軍下了死命令明天日落前我們拿不下洛陽,我們身後的執法隊就會把我們全都殺了

聽說了什長還說,咱們要是拿不下洛陽城,大將軍就會拿咱們的心肝當下酒菜

拼了老子就不相信這彈丸之地還能把老子擋住有人扯著嗓子不服氣地說道。

幹了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咱可不能讓韓狗們瞧不起咱殺他娘的死傷了那麼多弟兄,這筆賬咱們好好算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很快,士氣重新鼓舞起來的秦軍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勢,雖然秦軍的攻勢看起來毫無章法,毫無隱瞞。但韓趙聯軍,或者說是韓軍更合適,因為一萬趙國大軍僅有不到兩百人還活著,洛陽城中的軍隊大多數是韓軍,偏偏就沒什麼好的辦法。箭矢們早就用光,檑木滾石也已經告罄。洛陽守軍如今僅剩下的,不過是些許軍人的勇氣和榮譽心。

城頭上的韓軍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都有。原本的武器經歷了無數次的碰撞,渴飲了無數敵人的鮮血後,早已不能使用。也許一個長槍兵正在用長劍,也許一個弓箭手在用長戈,也許一個盾牌兵居然拿起了木棍,不用懷疑這一切,韓軍只是把身邊可以用的裝備全都用起來。等著跟洛陽同歸於盡或者浴火重生的那一刻。

這一次,秦軍毫無保留,韓軍也毫無保留,從下午到整個晚上,從次日的黎明到次日的中午,秦軍的攻勢就沒有停止過。秦軍有著兵力的優勢,還能做到梯次輪流攻擊,但韓軍迫於捉襟見肘的兵力。完全是沒有一刻的訊息時間。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秦軍的優勢在一步步累積。秦軍再次傷亡了一萬又如何,韓軍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以不到四千人對抗十倍於己的敵軍,這四千人還是疲軍,是孤軍怎麼看,韓軍都沒有贏得這場洛陽保衛戰的可能。

離麃公規定的最後期限只有不到兩個時辰,但麃公知道。日落以前,這個讓六萬秦軍埋骨的傷心之地,很快就會屬於秦國了。以六萬秦國的精銳換三萬韓趙聯軍,加上韓王趙王的性命,麃公覺得很值。秦國也覺得自己佔了便宜。秦王臨行前已經告訴了自己,他不要傷亡數字,他只要洛陽,只要韓王趙王,如今,自己可以幸不辱命了麃公暗暗地想道。

傳令下去讓本將軍的一萬親衛集結,隨時待命

副將望了眼麃公,神色恭敬地回道:喏

麃公的此舉自然是有所深意,誰都知道,拿下洛陽是多麼大的功勞秦王才不管在拿下洛陽前,眾人分別立下了什麼功勞他只關心也只在意一點,那就是誰第一個率軍攻進了洛陽城在洛陽即將被攻克的前提下,麃公此舉,顯然有搶功的嫌疑但麃公的主將,誰也不敢提出非議。何況,麃公已經給過前軍時間了畢竟,現在一萬以逸待勞的親衛只是在集結而已,留給前軍的時間雖然不多,但也有半個時辰。這半個時辰,就決定了前軍的犧牲到底有沒有代價前軍所有人的命是保住了,至於前途,就看接下來半個時辰的表現了

發現身後的中軍精銳是不疾不徐地集結著,正在攻城的秦軍前軍頓時著急了。自己辛苦了一天一夜,傷亡了一天,如果在這個時候被人搶走了大功,自己還不虧死啊不行這絕對不行想通了這一點,前軍僅剩的兩名軍侯指揮著不到一萬的前軍,加大了對洛陽城的攻勢

韓軍這個時候已經把所有的底牌都打出來了再堅強的意志力,再絕佳的忍耐力,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面對同樣視死如歸的敵人,也完全是無可奈何,無計可施韓軍咬著牙,死撐著沒有逃下城頭,在城頭上,最起碼還能像個爺們一樣的戰死,一旦失去勇氣,退回到城裡面,等待自己的,將是秦軍的血腥報復

給秦軍製造老子這麼大的傷亡,再傻的人也知道,秦軍是決計不會輕饒了自己的秦軍若是會接受自己的投降,早就在韓軍人數銳減到一萬以下就出來招攬了也許在洛陽守將秦國勸降的使者梟首然後把首級掛在西城門的那一刻,也許是從秦軍七名校尉戰死洛陽的那一刻起,這片戰場上的韓秦兩軍就已然沒有了和解的可能擺在兩軍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就是你死,要麼就是我亡,沒有別的出路。

秦軍以為洛陽守軍這麼賣命,是因為困守在洛陽的韓王趙王許下了豐厚的賞賜,實際上卻是不然。因為,秦軍的最終目標,韓王趙王壓根就沒有在洛陽城中。雖然三萬參加會盟的韓趙聯軍在洛陽城寸步不移,但誰規定了,三萬韓趙聯軍在洛陽。就一定意味著韓王趙王也在此處呢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秦國的局勢,那就是成也魏國,敗也魏國秦國之所以可以奇襲洛陽,一路連克澠池新城河南大小十數座城邑,仰仗的是魏國的縱容。沒有魏國的借道,秦國這個膽大到極限的計劃就不可能進行到這一步離成功只差一步

秦國之所以功虧一簣。沒能把韓王趙王圍困在洛陽,也是因為魏國如果不是魏國上大夫段幹崇酒後失言,韓國怎麼也想不到,魏國居然暗中和秦國勾結到了一起。韓國確實知道,秦國的丞相魏冉是訪問了大梁,但問題是,此後,魏國的表現一直中規中矩,沒有拂逆韓國。韓國又不可能一直防備著魏國。在魏國答應參加洛陽會盟後,這種警惕更是下落到了極限雖然魏王稱病拖延了會盟的時間,但來自魏國王宮的細作傳信說,魏王確實臥床不起,最後的一絲警惕也就消失了

好在,御史大夫範睢前兩年開始秘密蒐羅民間的少女,將他們培養成韓國的耳目。這次也是上天護佑韓國,否則。段幹崇怎麼不偏不巧地醉後失言,失言的物件還剛好是韓國佈置在大梁的一個耳目。恐怕。就連段幹崇也不敢相信,自己的枕邊人,自己最寵愛的一名侍妾,居然是韓國的耳目

因為這樣的種種巧合,在秦國奔襲洛陽的大軍還沒有出函谷關的時候,韓王及時得到了示警。一切事情變得明朗起來了。魏王裝病不出,不過是擔心自己也被困在洛陽。秦軍接連在太原郡和漢中南陽三個方向發動戰事,不過是想把韓國的全部注意力分散走。實際上,秦國暗中集合了十萬精銳,在魏國的默許下。想要一舉重創韓國趙國。

韓王趙王在明白了秦國魏國的狼狽為奸之後,勃然大怒,但憤怒之後,也是不由讚歎秦國的魄力和魏國的果斷。越是佩服秦國魏國,韓王趙王越是對兩國深深忌憚。

秦國敢動員舉國之兵,拿國運來做賭博,肯定是瞅準了魏國的命脈。魏國也果真沒有讓秦國失望,在韓趙兩國最鬆懈的時候反戈一擊。兩國聯手,秦軍出入函谷關已經自由,沒有了東進中原的障礙,中原成了秦國角力的主戰場。偏偏韓王選擇了洛陽作為會盟的地點,給了秦國最好的機會

依著韓王的本意,之所以選擇是洛陽會盟,原本是想要藉助三晉再次結盟的聲勢,威懾天下,尤其是震懾關內那個騷動不安的秦國。西周東周兩國的覆滅不過是韓國想要消除內部的隱患,畢竟歷史上,秦國沒少受這樣的委屈。洛陽距離新鄭太近了一些,正所謂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西周東周兩國再小,也可以徵召一萬多的大軍。秦國完全可以逐步地拉攏西周東周兩國,時不時噁心下韓國,或者把洛陽作為落腳點,拉攏天下各國對抗韓國。韓王想要藉著趙國臣服的良機,一舉站住洛陽這塊中原最核心的地盤。以後,無論是順流而下攻打齊國還是西拒秦國,都有著先天的優勢

在聽說秦國的十萬大軍正在火速往洛陽襲來,甚至不排除魏國出兵的事情後,趙王立即就失去了主張。洛陽城這座年久失修的城邑自然無法力抗秦國太久,哪怕這三萬韓趙聯軍是精銳中的精銳,也不可能所以,趙王第一個提議是前往韓國的野王,據河而守。有著河水天塹和太行山的阻擋,無論是秦國的十萬大軍也好,河東的魏軍也好,都無法威脅野王的安全。至於逃回新鄭,沒聽說魏國正摩拳擦掌地要出兵嗎依照魏國急功近利的本性,恐怕韓王趙王一回到新鄭,魏國的大軍就將新鄭包圍了。

當然,趙王的潛臺詞沒有說出來。這個年代,尚還沒有一國國君前往另外一國都城的先例,除非這個人是亡國之君前來避難或者兵敗被俘虜的。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趙王願意接受的。最起碼,這個兆頭不太好哪怕韓王對自己如何有禮有節,但誰也保不準,新鄭的那些韓國宗貴們會鼓搗著扣押趙王,逼迫趙國割讓更多的城邑。最起碼,換一個位置,如果是韓王前去邯鄲,趙王都不敢保證,會有多少人勸說自己扣押下韓王。

至於退到野王後,韓趙兩國的下一步動作。趙王則是想的沒有那麼長遠。倒是上卿藺相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身為東道主的韓國,自然是集結大軍,把這十萬大軍趕回關中,甚至於,盡數殲滅至於魏國可能的動作嘛,只要這十萬秦軍落敗了,魏國必然膽寒。兩國暫且不追究魏國的過失,權且當做魏國不堪重用,被秦國偷襲了函谷關,等兩國可以抽出足夠兵力的時候,再好生教訓秦國

只是,韓王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