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峰迴路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 峰迴路轉

齊國出兵十萬攻打楚國。韓王甫一見到張平範睢兩人,就告知了這個驚人的訊息。

張平範睢面面相覷,這麼小機率的事情居然真的發生了齊王不是病重嗎難道這個訊息有誤

楚國要退兵了範睢下意識地反問道。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楚國的大軍都在鴻溝兩岸,泗水流域可謂兵力空虛。齊國這次出兵,可謂打了楚國一個措手不及。楚國攻打大梁的意志怕是會因此動搖了。

韓王點了點頭,一臉平靜地說道:齊國兵鋒已經抵達下邳城。景陽將軍方才派人告訴寡人,安平侯項承已經按照楚王的命令,率領五萬大軍急救下邳。五日後,他也會班師返回陳縣,要我們韓國早作打算。

範睢的眉頭皺的更深,楚軍一旦退兵,大梁附近的魏軍就可以再無後顧之憂,專心對付韓軍,形勢對韓國變得愈發不利起來。原本楚軍有二十萬人,這些日子雖然傷亡了五萬人,但亦有十五萬可戰之兵。哪怕楚軍調動十萬人馬前去支援下邳,只剩下五萬人在大梁以東,也好過現在在魏國境內不留一兵一卒。

可否令趙國大軍渡河南下,策應我軍張平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只要趙國大軍可以渡過河水黃河,那就可以打破魏國在大梁以北佈置的第一條防線魏國震驚之餘,將不得不把半數的兵力用來截擊趙軍。韓軍的壓力也會因此變小很多。

韓王卻是搖了搖頭,長嘆道:燕齊兩國在扶柳正在雲集大軍,趙王已經下令南下的趙軍集結待命。恐怕,趙國是指望不上了。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丞相張平一臉的難以置信。

就在剛剛,景陽的使者和趙王的使者一前一後,如果不是確認使者的身份無誤,寡人都要懷疑這是不是魏國使出的詭計韓王無奈地說道。

應該是魏國向燕齊兩國求援的關係,有燕齊兩國的牽制,楚國和趙國怕是要見好就收。不願意和我們韓國合兵大梁城下了不過,即使我們退兵,也可以輕易佔據河東全郡。這魏國嘛。晚一些收拾也無妨。張平委婉地說道。

韓國的十五萬大軍眼下只剩下十三萬,大梁現在卻是雲集了超過二十萬魏軍,沒有楚趙兩國的牽制,伐魏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見好就收。也不逼迫趙國交出魏齊。也不和魏國議和,全取河東郡,怎麼看都是韓國眼下最好的選擇。

文興侯,你怎麼看韓王沒有立即作答,而是望向範睢。

範睢一臉平靜地說道:魏國在大梁雖有二十萬大軍,不過是烏合之眾而已。秦昭王方方駕崩,我韓國沒有後顧之憂。燕國在邊境屯兵,趙國不敢妄動。齊國伐楚。楚國無力北顧中原。故臣以為,這是我們韓國伐魏的最好時機。河東已然是飛地。王上什麼時候攻取都可以。倒是大梁,近在咫尺,如果就此退兵,未免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王上不如將李將軍暴太尉麾下的大軍主力調到魏國,合三十萬大軍滅魏。否則,等秦國新君收復民心,重整士氣,等趙國消除內憂,趙王威望樹立,想要滅魏,難上加難

滅魏是不是太早了些韓王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的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秦趙楚燕齊都無心參與到韓魏之間的戰事,只要韓國願意,是可以按照範睢所說的那樣,調集足夠的大軍進攻魏國。但問題在於,如此堂而皇之地滅絕魏國,是不是會令天下各國惶恐不安魏國,可不是衛國鄭國魯國這樣無足輕重的國家韓國滅魏後,一定會引起連鎖反應,事情的發展,會超出韓國的掌控。韓王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但範睢語重心長地說道:王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機會了魏國既然說服燕齊兩國出兵,一定是開出了頗為豐厚的條件。說不定,魏國已然決定倒向齊國。王上想要拉攏魏國討伐秦國,魏國肯定是陽奉陰違。秦國滅了,對魏國沒有半分好處。

現在,山東各國之所以不聯合伐韓,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年韓國屢戰屢勝,其他國家對韓國心生忌憚,畏懼韓國,誰也不願意跳出來,第一個反對韓國;另一方面也是韓國以信義著稱,言必行行必果。韓國這些年一直討伐秦國,於山東各國秋毫無犯。但秦國如今死守關中,韓國想要再打秦國的主意開疆擴土可謂難上加難。韓國要想進一步地發展,要麼魏要麼楚,現在,一戰吞併魏國的機會就在眼前。何況,天下各國都知道我們要魏國交出魏齊才同意議和,若是王上就此退兵,不但令魏國小覷,其他諸侯也會認為韓國不過如此。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如秦國那般,遭受天下一起圍攻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大。

六國伐韓韓王喃喃地說道。

這種可能也有,秦國四處征伐,又過於強大,山東六國為求自保,聯合起來討伐秦國的戲碼在戰國時期上演了數次。但成功的次數屈指可數,原因就在於秦國佔據關中,只需關閉函谷關,山東六國就沒有辦法。秦國有的是時間挑撥離間,分解六國聯盟。但韓國卻不同了,一旦六國伐韓,韓國的壓力絕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如範睢所說,用不可侵犯的姿態滅掉魏國,其他國家即使再恐懼韓國,也會因此結盟吧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是伴隨著血淚和戰爭,想要和平崛起那都是天真的想法韓王早就有思想準備,韓國會被其他國家聯合討伐。只要韓國想要統一天下。這種局面就會發生。但究竟是放過魏國讓這種局面來臨的更快一些還是滅掉魏國讓這種局面來臨的更快一些,韓王心裡沒有譜。

張平則是顯得有些心神不寧,真若是發生了範睢所說的那種六國伐韓的情形。韓國可沒有秦國的那般地利,一個處理不妥,韓國的霸業就會戛然而止了。在其他國家看來,韓國可是很大的一塊肥肉呢足夠天下各國來分。韓國的尊嚴是不容侵犯,趁著這個大好機會一舉滅掉魏國,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韓國可以在天下各國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吞併魏國,其他國家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到時候。實力大漲的韓國,面對其他國家的聯合攻打,勝算會變得很大。因為至少。韓國可以用魏國的土地來換取時間,行離間分化之計。

吞併魏國自然保全了韓國的威嚴,但會不會導致其他國家罷兵,合力討伐我們韓國韓王一臉肅然地說道。

只要有足夠的利益撮合。又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呢魏國一旦亡國。五國若是伐韓,必定要有一個盟主。觀天下各國的實力,也只有秦趙兩國可為盟主。但如今秦昭王新喪,秦國內外交困,又素來和山東各國不和,恐怕難為盟主大任。趙王則是年幼,難以令其他國家信服。所以,臣以為。單單是盟主的人選,就足夠秦趙燕齊楚五國爭吵的了。更何況。齊王已經好些日子沒有臨朝了,齊王病重的事情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五國離心離德,想要真正聯合起來對抗我們韓國,沒有數年的功夫絕對不行。這段時間,足夠我們訓練百萬大軍應付各國了

齊王雖然沒有臨朝,但齊國敢出兵十萬攻打楚國,又與燕國在邊境集結大軍,威脅趙國,怕是不會有什麼大礙吧張平輕聲反駁了一句。

虛張聲勢,欲蓋彌彰。若是齊王真的沒事,又怎麼會不接見群臣呢範睢淡淡地說道。

韓王臉色一喜,如果齊王真的病重不能理事,加上秦王趙王都是初登大寶,威望不足,那趁機滅掉魏國,確實是一個天賜良機。當然,這對韓國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個不慎的話,說不定會因此撐死。只是這個念頭,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有些事情,不去搏一搏,終究是不甘心。

傳寡人的命令,第一,送到河東,衛尉李牧接旨後領十萬大軍,即刻由河東退兵,限十日內返回新鄭。太尉暴鳶留守河東,原地駐守待命。第二,到啟封,蒙驁接旨後立即分兵,限十日內拿下中陽榆關焦城林縣三亭長平,滅安陵國。第三,到南陽汝南,令兩地各出兵五萬,限期半個月內抵達新鄭。

聽到韓王的命令,範睢就知道韓王採納了自己的意見。十日的功夫,足夠李牧的大軍從河東折返回來。而蒙驁大軍突入到啟封城下的時候,中陽榆關焦城的魏軍敗逃的敗逃,戰死的戰死,唯一有可戰之力的,不過是林縣的七千魏軍。至於小小的安陵國,土地不過方圓七十裡,一營兵馬可旦夕破之。韓王下達這樣的命令,不過是為了肅清隱患,韓國可以在李牧大軍抵達前,建立一條直通大梁的補給線。畢竟,三十萬大軍征伐魏國,每一日耗費的糧草可是一個天文數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臣等遵旨張平範睢齊聲應道。

丞相,糧草的籌集準備一定要抓緊,這件事還要你和治粟內史少府那裡多多努力韓王叮囑道。

臣一定鞠躬盡瘁,不負王上託付張平打了包票。

韓王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對範睢說道:此次用兵,事關國家興衰御史大夫一定要掌握好百官的動態,萬不可讓手下的官員被其他國家收買,走漏了風聲

範睢亦是正色回道:臣一定兢兢業業,以全王上信賴

整個韓國因為韓王的一道道詔令而變得忙碌起來,一波又一波的使者分赴全國各地,傳達韓王的旨意。韓國隆隆的戰爭機器剛剛有停歇的跡象,卻因為秦王的駕崩而悄然運轉的更加迅速。

最先收到韓王命令的是郎中令蒙驁。自從接到韓王按兵不動以等韓魏議和的命令後。蒙驁和麾下的十三萬大軍顯得有些無聊。隔著丹水就是雄偉的大梁城,大梁城下,魏國十數萬大軍的帳篷連綿數十裡。如同眾星拱月一般,守衛著大梁城。因為兩國的士兵都知道兩國議和在即,氣氛也因此沒有那麼劍拔弩張。所有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韓國將在十幾日後退兵回國。只要魏國可是及時找出不知道藏匿在何處的魏齊。

眼看著攻破敵國國都的功績就在眼前,蒙驁卻要眼睜睜的看著錯過,自然心情很是不爽。如果是十日前。憑藉蒙驁的十萬大軍,完全可以衝破魏國沿著丹水佈設的防線,畢竟。那個時候,在大梁城外的魏軍不過只有三四萬人,哪像現在,足有十五六萬之眾。

當蒙驁接到韓王的命令。要求在十日內拿下中陽榆關焦城林縣三亭長平七邑。滅安陵國後,蒙驁喜笑顏開。只是,蒙驁還以為是韓王不滿意魏國議和的速度,想要拿下鴻溝以西的魏國所有城邑,教訓下魏國。根本就沒想到,韓王這是要肅清殘敵,建立糧道,為滅魏準備的節奏。

傳令的韓王使者讓蒙驁屏退了左右侍衛。把韓王真正的意圖告訴了蒙驁後,蒙驁才恍然大悟。這十日的時間看似很多。卻也要抓緊。蒙驁可不想自己被李牧小覷。蒙驁知道,依照李牧雷厲風行的性子,肯定會帶領羽林軍和虎賁營先趕過來,搶這些微不足道的功勞。自己若是慢了,不對,是李牧太快的話,自己到手的功勞就會沒了。

所以,一送走韓王的使者,蒙驁就召集了全軍校尉以上的將領,告知了韓王的命令。當然,真正的意圖被蒙驁隱瞞了,蒙驁只是說,魏國有意拖延,不願意交出魏齊,韓王要給魏國一些顏色瞧瞧。

校尉們已經憋得狠了,聽說這個命令,自然大喜。韓國大軍就是由榆關焦城一帶突破魏軍防線的,這兩座城邑早就嚇破了膽,長平也被楚國攻克了,眼下楚國大軍剛退,長平幾乎沒多少魏國守軍,這三座城邑幾乎可以傳檄而定。中陽安陵國不過是彈丸之地,擁兵不過四五千,真正可以給韓軍製造些許麻煩的,不過是林縣的七千魏軍而已。

眾多校尉爭著搶著,又是論資歷又是下包票搶走了攻佔這幾個城邑的名額。得到的自然是欣喜若狂,失去的也沒有多麼沮喪,因為蒙驁暗示,如果魏國最終不願意交出魏齊,那這些人麾下的軍隊將成為渡河攻打大梁的第一波軍隊

河東方面,幾乎是和南陽汝南在同一時間接到韓王的命令。韓王的使者原本以為可以輕易在安邑城下找到暴鳶李牧兩人。結果事與願違,多番打聽之下,才知道暴鳶李牧身在鹽氏城,也知道了除了安邑和安邑東北角的數個城邑,魏國在河東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兩人和麾下的十五萬大軍之所以不攻打安邑,而是把安邑以西的所有城池全部攻佔下來,居然是想給魏國集結的時間,好一舉消滅魏國的河東的勢力,免得費力。

得知韓王的決議,暴鳶和李牧相視一笑。魏國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好打的多,河東的魏軍更是不堪一擊。當初那支威風凜凜的魏武卒早就沒有了蹤影,魏國又沒有什麼大將,現有的將領循規蹈矩,小心地或者說膽小的過分,完全不是韓國的對手。範睢身為韓國的御史大夫,暴鳶和李牧兩人盡然不知道範睢如此悽慘的過去,不過,範睢如此快意恩仇的作為很合軍人的脾胃。加上秦昭王駕崩了,秦國現在是小心翼翼地戒備韓國,又哪裡敢打韓國的主意。所以,對於韓王決議攻打魏國的提議,暴鳶和李牧兩人都沒有反對只是,暴鳶很反對韓王把自己留在河東,早知道韓王要讓自己鎮守河東和魏軍對峙,暴鳶覺得自己就應該拼著傷亡,拿下河東全郡。這樣,也可以意氣風發地揮兵直搗大梁

只是,君令難違,暴鳶只能羨慕嫉妒恨地目送李牧領著十萬大軍南下,借道新鄭,前往魏國。李牧大軍一走,除去各個城邑需要留守的士卒,暴鳶的手下居然只有兩萬大軍。這兩萬大軍,自然是無法攻克魏國重兵把守的安邑,但給魏軍添一點煩惱還是做得到的。想到這裡,暴鳶有了自己的主意。

暴鳶如此積極主動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暴鳶雖然是韓國的三公之一,地位尊崇,但李牧和蒙驁之流乃是韓國的後起之秀,中流砥柱。暴鳶的年齡大了,也不知道還能馳騁疆場多少年,自己的爵位不努力的話,也就是侯爵了,但也許是深感侯爵和君爵的跨度太大,韓王又細分了侯爵的級別,為縣鄉亭三種。暴鳶可不想自己這個軍方第一人的爵位被李牧暴鳶趕超過去未完待續

:注意鋪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