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秦國之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五章 秦國之謀

關中的百姓們自然不知道,秦國已經和齊趙楚三國站在了一起他們還以為,秦王這是衝昏了頭腦,打算拿韓國立威,打算給昭王報仇在百姓們看來,秦王無疑選錯了物件雖然他們明著沒有什麼表示,心裡面卻對秦王產生了質疑

雖然百姓們不識大體,但他們也清楚,無論從哪一點來講,現在都不是用兵的最好時機

論兵力,秦國舉國之兵只有堪堪不到四十萬韓國卻是超過百萬

論糧草,在過去的一年,關中許多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就是因為這些年來秦國東征西討屢戰屢敗,消耗掉了大量的糧草,加上義渠作亂,普通家庭的開支早已入不敷出,國庫更是用光了存糧。要不然,各地的府衙早就開倉賑災了而韓國呢,糧草至少可供兩三年

論士氣,秦軍已經低迷到極限,而韓軍的士氣則是高漲到最高峰關中的百姓不畏懼犧牲,秦國的赫赫戰功就是用無數關中子弟的鮮血和性命堆積起來的。但關中百姓不願意白白送死雖然他們的命不值錢,但他們也想死得其所如果秦王肯休養生息三年,不,甚至兩年,一年,關中子弟有足夠的信心衝出關外和韓軍廝殺一場。但現在,無論哪個方面都處於下風的關中子弟主動攻打韓國,這不是送死是什麼

因此,雖然只是流言,但也鬧得沸沸揚揚。一向隱忍勇於犧牲的關中百姓不幹了,秦王若是真的下達這樣的詔令,就是把自己這些人往死路上逼啊在關中百姓看來,秦王一定是受了他人的蠱惑,說不定就是韓國的細作。他們體恤民心順應民意的秦王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

咸陽宮裡,秦王正大發雷霆。按照當初和趙齊楚三國的約定,今年六月的時候,秦國將開始招兵準備對韓國動武沒想到,這麼隱秘的事情居然傳到了民間想來,韓國也會知曉。這樣的話。不但動兵的隱秘性就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秦王沒料想到,民間反對的聲音會這麼大。庶民們自然不敢大張旗鼓地站出來反對,但私底下議論還是有的這正是秦王惱怒的原因所在秦王料想,若是到時候自己下旨徵兵,宗貴大臣們又要跳出來反對了

秦王大發雷霆的時候,秦王的心腹大臣們皆是不敢言語。如丞相魏冉武安君白起陽泉君秦國王后華陽夫人的弟弟宗正嬴梁客卿呂不韋者,皆是俯下身子,任憑秦王自動平息怒火。因為他們都知道。秦王這是一時控制不住情緒。為上君者,當喜形不於色,這一點,秦王要向先王秦昭王好好學習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果不其然,未過多久,秦王就意識到自己如此氣急敗壞地大吼大叫於事無補,甚至會適得其反,影響自己在大臣們心中的地位當務之急。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應對這件突如其來的事情

穰侯,你乃寡人的長輩。又是我們大秦國的丞相,你來說一下,寡人該如何應對這次危機

魏冉對秦王如此倚重自己自然的有些得意,只是,這份得意隱藏的很好罷了表面恭敬的魏冉深深作了一揖,回稟道:王上。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下個月是否徵兵,若要徵兵,徵多少,又去哪裡這一點。對平息民怨很重要

秦王對此有些不解其意,納悶道:丞相的意思是下個月可以徵兵

魏冉對此不置可否,反而笑著回道:百姓之所以反對徵兵,其實更多的是擔心王上聽信小人讒言,以秦國一國之力,對抗韓國百萬大軍此無異於以卵擊石,求死之道若是百姓們知曉有趙齊楚三國襄助,結論自然不同說不定,百姓們還會歡呼雀躍,支援王上

秦王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這一點的最要緊的,說到底,關中百姓沒有反對自己的勇氣,他們反對的是以卵擊石的行為。他們不畏懼犧牲,卻不願意沒有意義的犧牲

只是,王上的威嚴不允許向百姓解釋王上若是紆尊降貴下旨說明此事,自然可以平息民怨,但也會讓韓國確定我們秦國將會對韓國用兵韓國目前最多只是聽到風言風語,並不確定我們接下來的舉動如此一來,我們反而會弄巧成拙,打草驚蛇,所以臣以為,此計不足取

眾人紛紛暗自點頭,這也是秦王為難的地方。下旨說不動兵,自然可以騙過韓國,但到時候出爾反爾地徵兵,對秦王的威望來說不異於一次重大的打擊下旨說會徵召大軍,同時解釋清秦國並不是孤軍作戰,則會讓韓國早做準備更關鍵的是,這樣的舉動無異會讓人輕視秦王,計策也不好如此兩難啊

魏冉見秦王面色沉重,決定不再賣關子,道出了自己的計策,說道:臣以為,如今最好的計策莫過於將計就計

如何個將計就計秦王追問道。

不論是何人放出的風聲,臣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他對我們秦國的計劃只知道個大概否則,這坊間流言就絕對不會只有隻言片語了甚至臣推斷,這可能是韓國的虛張聲勢,故意給我們秦國製造麻煩

秦王沒有言語,靜靜地等魏冉分析下去。坊間的流言只是說自己會徵兵,什麼時候徵兵,徵多少兵都沒聽一個具體的推測所以,很有可能是魏冉所說的那樣,韓國面對秦趙齊楚四國的聯盟,已經開始虛心,韓國擔心四國今年就對韓國用兵,所以故意試探秦國只要秦國漏出一點馬腳,韓國就可以早作準備

所謂將計就計,就是王上在下個月依然徵召大軍,但數量可多可少,一兩萬皆可,如此,既安撫了庶民,又成全了王上的威嚴

秦王聽此就著急了,下個月秦國可是要出兵十五甚至二十萬的這一兩萬的數量和最初的計劃相差太大了吧

這數量是不是太少了秦王提出了異議

魏冉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解釋道:如果是出關攻打中原,自然不夠但若是北上攻打義渠或者林胡,一兩萬的精銳騎兵還是大有可為的王上可沒有下旨說要對付韓國依照臣的想法,北上或者西進,獲取牛羊馬未嘗對秦國不是一件大利啊

秦王頓時恍然大悟,這一招才是將計就計韓國不是要試探自己究竟會不會用兵嗎那自己就如他們所願,用兵但卻不是用兵中原,而是出塞,掠奪胡人的戰馬牲畜。等韓國放鬆警惕後,庶民安心後,自己再以最快的速度徵召大軍討伐韓國應對得當的話,時間上還來得及到時候,再告訴士卒們這次出征齊軍趙軍楚軍皆是盟友,他們不安的心也就可以放下來

但這樣的計策也會導致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時間緊趕慢趕,秦國都會比約定的時間遲一點進入中原到時候,趙齊楚三國若是埋怨起來,秦國該怎麼應對

對此,魏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魏冉胸有成竹地說道:王上趙齊楚三國伐韓,遠遠比我們秦國容易我們秦國若要攻入韓國,也只能從武關函谷關兩個方向進軍漢中方向也可以,但此次秦趙齊楚的主要目標是新鄭,是中原,漢中太過繞遠了,秦國自然不會採取武關函谷關之險,天下人皆知若是沒有趙齊楚三國吸引韓國的注意力,我們想要攻克兩關,無異於痴人說夢於情於理,我們秦國都有足夠的理由晚一些出兵若是王上覺得有損秦國的聲威,臣倒是有一個建議

丞相請說秦王恭恭敬敬地說道。

那就是二十萬大軍分成三個批次,第一個批次不需要很多,兩三萬即可,如此,我們也不算違反約定只要趙國攻入河內東郡,齊國攻入碭郡,楚國攻入汝南,韓國將無暇西顧,到時候,我們便可遊刃有餘地或借道河東如三川,或借道南陽入潁川,中院之地,大可去得

範睢這就是陽謀了前提是趙齊楚三國是真心賣命,真心出力。面對趙齊楚三國的圍攻,強大如韓國者也會應接不暇,到時候,就是秦國上場的機會說到底,秦國只是合理的利用了規則,鑽了一個空擋而已這個時候,秦王不禁為趙國拒絕秦國大軍借道而慶幸如果趙王真的應允了,秦國還真的沒有多少拒絕的理由

諸位愛卿覺得丞相的計策如何秦王臉上愁雲已經散去,喜笑顏開道。

武安君白起第一個附議,道:臣以為可行

陽泉君宗正嬴梁客卿呂不韋要麼想不出更好的計策,要麼想不出計策,自然也是紛紛同意。未完待續。。

: 第二更還有一更在晚上一點左右,大家訂閱的話放在明天早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