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如何破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如何破局

韓國都城,洛陽。

太尉暴鳶求救的訊息如十級狂風,直接讓韓國陷入風雨飄搖的地。韓國君臣從來沒想過,固若金湯的河東防線居然如此不堪一擊。是暴鳶的能力不行嗎是也不是怪只怪,白起的戰術太過天馬行空中規中矩的暴鳶完全不是白起的對手

得知秦國十萬大軍攻入河東,韓王心裡震驚的同時,也有一絲罔然。如果是蒙驁代替暴鳶鎮守河東,也許就是另外一番結局。只是,如果沒有暴鳶牽制廉頗率領的二十萬趙軍,也許,河內的戰局會如同河東郡一般糜爛吧所以,韓王從來沒有後悔。

在更早之前,遲遲沒有蹤跡的趙國十萬大軍終於在上黨郡閼與現身。至此,趙國的目的已經十分明顯,廉頗將兵二十萬圖謀河內,趙奢將兵十萬謀取上黨。韓王不禁慶幸,如果不是自己下旨命令閼與戒備,也許,趙奢命中註定地在閼與收穫一場大勝吧但現在,趙奢發現閼與戒備森嚴,大軍林立,偷襲無果,只能在城北三十裡外一座山頭上紮營安寨。

河東自然是要救援的,但如何救,怎麼救,派誰去救,這裡面的道道就多了如今韓軍每在一處用兵都稱得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得不慎重

丞相張平提議道:執金吾衛大人麾下尚有十萬大軍,臣以為,可借道野王,從皮牢城南下支援河東

韓王聽後暗自搖頭,十萬大軍是自己手頭上唯一可用的機動兵力了。調其去河東自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也意味著其他地方再出現什麼狀況,韓王只能再徵召大軍了

三川郡尚有三萬大軍,如今秦軍死守渡口,渡河不易。臣以為,可調派舟師。載這三萬人過河,重新打通三川和河東之間的通道。司寇司馬德獻策道。

這條計策可行,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暴鳶派出大軍南北夾擊在渡口的秦軍方能減小傷亡。而且,如今舟師在潁水上協助汝南郡的守軍拒敵,若是調集舟師。首先會造成汝南郡的防備空虛,另一方面耗時也會比較久另外就是單單三萬韓軍,對河東戰況雖有補益,但卻有限

所以御史大夫範睢搖了搖頭,長嘆道:如今齊國大軍雖然在陶郡逡巡不前,楚國也因越國發兵而驚慌失措,但都不過是一時也調集舟師溯水而上,很有可能會給楚國機會,冒險不說。也耽誤時間

可從洛陽發兵借道上黨的話,我們韓國將無可用之兵應對突發情況趙奢的十萬大軍在閼與虎視眈眈,上黨的兵馬不可抽調楚國以臣來看已經不足為慮,我們韓國只需在巴郡和南陽佯動,楚軍勢必回師郢都司寇司馬德解釋了自己為何獻上此計。

越國出兵後,楚國可有什麼異動韓王望向御史大夫範睢。

範睢恭敬地回覆道:楚國從泗水調集了兩萬大軍,從郢都派出了三萬大軍,合兵無處。前往九江郡

韓王點了點頭,說道:這兩萬楚軍一走。按照汝南前些日子遞過來的戰報,那潁水對岸的楚軍應該只剩下二十一萬了吧

丞相張平點頭承認,說道:的確如王上所言,楚國二十五萬大軍,戰死者兩萬,抽調兩萬。確實只有二十一萬這二十一萬,景陽又分出了七萬大軍防備李牧將軍,楚國真正可以用來進攻汝南的,不過是十四萬而已

韓王不動聲色地追問道:齊國後勝那邊可有新的動靜

眾臣隨即意識到,韓王是要判斷齊楚聯軍對韓國的威脅有多少。才好決定派出多少援軍趙軍對韓國的威脅顯而易見,但看如今的形勢,廉頗麾下的二十萬,不,說錯了,經過這些時日的戰鬥,廉頗只剩下十八萬大軍,暫時還拿蒙驁堅守的朝歌城沒有太多的辦法。趙奢的十萬大軍偷襲不成,如果不強攻的話,只能是等著秦軍在河東打破局面,韓軍不得已從上黨抽調大軍的時候,趁虛而入,落井下石。

啟稟王上,後勝已經接受了王上賜予的珍寶,如今確實按兵不動熟悉情況的典客陳筮回道。

韓王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此,齊軍暫時構不成威脅,趙軍和己方目前處於僵持局面。那最為擔心的方向是楚國和秦國了,只是派兵救援河東的話不過是見招拆招,韓王想要的是破局。如此一番對話也是希望群臣可以站在全域性的角度來權衡利弊。

越國已然出兵,臣以為,匈奴出兵在即,援救河東之事倒是可以緩一緩。楚國如今伐我最為急迫,若是聽聞秦國攻入河東,楚國上下必然彈冠相慶,放鬆警惕王上何不暗中集結大軍從南陽順流而下,奔襲郢都,郢都若破,楚國則束手就擒楚敗則齊恐,到時派遣使者威逼利誘之,可解東面之危宗正韓澤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韓王則是微微一笑,說道:以河東為餌,這棋是不是有些太大

韓澤正色回道:列國莫不以天下為棋局,王上乃天下少有的明君,這棋,真合適餌若不足,魚兒又如何上鉤呢

韓王哈哈大笑,不置可否。心裡面卻是暗暗讚許韓澤的建議這也是韓王心中諸多的設想其一,跟眼下的情形倒也頗為符合。

在四國伐韓的伊始,韓王就清楚地明白,想要破局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穩妥的,剪除齊楚兩個較為弱小的國家,讓秦趙兩國彼此忌憚,擔心己方的傷亡過大成全了對方,韓國再割讓三五城邑,讓兩國退兵休戰。另外一種則是集中主力,打殘秦趙兩國中的任何一個後,虛張聲勢,將本就是打醬油角色的齊楚兩國嚇回去。

事情的發展既在韓王的意料之內,也在意料之外。韓王沒想到,齊國居然派出毫不知曉軍事的丞相後勝擔任主將。擺明了不過是想視時局分得一杯羹在陶郡的齊軍與其說是在攻打韓國,倒不如說是在舉行盛大的秋遊。如果不是雙方的斥候們每天都在交戰,很難讓人相信兩國在爆發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當然,也許是後勝用兵太過謹慎,也許是齊國輸不起,才有這麼多的大戰前奏。但至少目前來看。韓國還沒受到多少來自齊國的壓力。這讓韓王喜出望外

趙國方面,蒙驁也果真沒有辜負韓王的信任,沒讓趙國佔多少便宜這算是韓王的意料之內,包括東越國出兵也是。唯一讓韓王憤恨的是楚國不知道收到了多少好處,居然將全國過半的軍隊調到泗水郡,甚至東越國的五萬大軍在九江郡肆虐,也絲毫動搖不了楚國謀取汝南郡的決心

韓澤此話一開,眾臣們也不再拘泥於單單派遣援軍前往河東,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趁勢破局。其中比較獲得認可的是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個是韓澤的舍河東而滅楚。既然秦國的十萬大軍源源不斷地進入河東郡,那乾脆就把大半個河東郡讓給秦國,韓國只保留安邑以東的區域。當然,韓國可不是拱手相讓,而是以這七八個城邑來爭取足夠的時間,讓韓國可以藉此經略楚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方面,韓國在泗水郡郢都散播韓軍在河東大敗的訊息,鬆懈楚軍的戒備。同時集結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從南陽,一路從巴郡。奔襲郢都。哪怕不能俘虜楚王,可以圍困郢都的話,也足以動搖楚國的意志。到時,可以逼迫景陽從泗水郡退兵。楚國對韓國的威脅就不在了

也或者,表面上調集舟師前往吳縣,製造汝南郡兵力空虛的假象。實際上令李牧率軍十萬,包抄景陽大軍的後路,一戰而亡楚國二十萬精銳少了二十萬大軍,楚國也就失去了和韓國作對的勇氣到時,只需派出一名使者。即可讓楚國派遣重臣請罪

無論採取哪條計策,接下來就是騰出足夠的兵力來對付齊國,如果可以的話,甚至可以讓楚國調過頭來討伐齊國,或者聯絡燕國制衡齊國。做到了這一點,韓國就可以專心專意地對付秦趙兩國。這才是韓國真正的敵人而只要沒有齊楚兩國牽制,威脅韓國的後方,韓國其實並不害怕秦趙兩國。

第二個是範睢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出自劉邦項羽爭霸之時之計,表面上,韓國調集十萬大軍,從上黨借道前往河東,營造韓國寸土必爭的假象。實際上,韓國暗中調集大軍,攻打秦國的內史郡。

至於出兵的路線,無論是潼關也好,嶢關也好,甚至於子午道,都可以。韓軍的攻勢一定要強,只有強硬的攻勢才能讓秦國緊張顧此失彼。要知道,在南鄭一線,韓國可是集結了超過六萬大軍。只要韓國願意,完全可以在韓王的一聲令下,從長近千里的漢中和武關函谷關方向給秦國製造足夠的壓力。

到時候,即使白起不願意放棄得之不易的河東郡,也要分兵回師咸陽。韓國無非付出半個河東郡而已,秦軍將止步不前。而這個時候,匈奴再出兵的話,秦國應接不暇的程度將不下於四國伐韓時韓國的境遇

第三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馳援河東的計策則是中規中矩,和這兩個計策相比,有些野心太小了,是的,就是野心。韓國明明有百萬以上的大軍,卻只能被動地捱打,任由敵國在自己的土地上肆虐,這絕不是韓國喜歡的作風既然齊國攻打自己的態度不是那麼積極,趙國一時之間又威脅不到自己,那何不趁著這個時間解決掉秦國或者楚國呢

這四國聯盟本來就是鬆散的,只要有一個國家因為傷亡過大而退縮,那麼,將會產生連鎖反應。這次的伐韓聯盟也就宣告解散當然,也許以後的某個時間,還會有其他國家聯合起來針對韓國,但那個時候,韓國完全可以拉攏盟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孤軍奮戰。

說到底,韓國是不該削弱魏國到名存實亡的。這讓天下諸侯忌憚不已,才有了聯合起來伐韓一事。好在這一次韓國準備倉促,但秦趙齊楚四國更加倉促,才能讓韓國遊刃有餘地應對這次危機

也或許,韓國的仁義讓各國以為韓國好欺負一個強大卻好欺負的國家在其他諸侯眼裡,只能是一塊肥肉韓國必須讓其他國家意識到。犯韓者,雖遠必誅這也是韓王從這次事件中學到的東西。

伐楚還是伐秦成了擺在韓國君臣面前的選擇題。秦國固然難啃,但只要啃下了,趙國將獨木難支,韓國完全可以攜大勝之威,孤立趙國以後,誰若是敢援救趙國,韓國就先攻打誰這樣的戲碼多上演幾次,趙國想不孤立都難

伐楚也有道理。楚國如今孤注一擲,在泗水郡雲集了二十五萬大軍,五萬大軍分散各地,十萬大軍在郢都附近,這些就是楚國的全部兵力了。韓國在這段時間的被動防守已經可以給楚國製造很大的錯覺,而河東郡秦軍的所向披靡也可以讓楚國相信,韓國如今是自身難保,又哪裡有可用的兵力來攻打郢都呢所以。只要韓國敢用兵攻打郢都,必定出其不意。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秦國,咸陽。

自從出兵開始就提心吊膽的咸陽百姓終於放下心來,秦王有意讓咸陽百姓知道,一次大捷離秦國不遠了秦國的殺神白起會把河東郡作為今年的大禮,獻給秦國

有多久了,秦國沒有品嚐到勝利的滋味從退守函谷關開始。秦國一直無法插足中原。這還跟實力沒有決然的關係,只因為秦國進入中原的道路全都被韓國堵住,所以,不可避免的,秦國的影響力一下子降到最低點。

因為地緣的關係。此次四國伐韓,秦國明顯佔據劣勢。原因很簡單,可供秦國選擇發起進攻的地方實在太少了些。當趙齊楚面對眾多的選擇,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進攻的時候,秦國在發愁從哪個方向攻打,為的就是可以稍微出其不意,可以稍微減小傷亡些。但戰爭半個月過去了,唯一取得突破,率先取得突破的反而是大家都不看好的秦國

趙國陷入僵局,齊國尺寸未得,楚國則是望著潁水興嘆,幽怨的望著在楚國腹心到處折騰的越國。這似乎很能說明,在四國當中,秦國的戰力依然最強秦國有足夠的信心可以驕傲,誰小覷了秦國,誰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些年,秦國勝少敗多對於屢戰屢敗的現實近乎麻木丟三川丟南陽,丟漢中丟河東,丟巴蜀,兵敗函谷,兵敗洛陽,折戟武關,每戰敗一次,百姓對國家的前程就蒙上一層陰影

去年秦國收復趙國所置的河西郡終究是地少民寡,不能填補秦國這些年的創傷。而且,在韓魏的聯合下,秦國不得不退出佔據的太原郡,真要計較起來,秦國在這一戰最多是旗鼓相當。

但此次隨著秦軍以不可阻擋的態勢殺入河東,情形有了變化。若是真的收復河東,秦國的聲威大振河東有民八萬戶,與三川毗鄰,緊靠中原首先秦國的實力會暴漲,還可以預料的是,秦國在收復河東後,可以插手中原,讓韓國如鯁在喉,對天下的影響力將上升一個很大的層次。

對秦國更為重要的乃是一場大勝,這對士氣低迷的秦國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只要可以佔據河東,秦王的權威就可以樹立起來,對秦王政策頗有怨言的宗貴大臣們只能閉緊怨恨失望的嘴巴,恭維秦王關中的老秦人也能重新燃起信心,憧憬軍功這一系列積極向上的影響才是秦王真正重視的。

同時,白起在河東取得的突破深刻證明,韓國不是不可戰勝的有心人士渲染的恐韓根本就不存在只要運作得當,一鼓作氣獲取幾次勝利,自信心起來的秦國將不可阻擋許多人意識到,這也許是秦國重新崛起的一個契機

所以,秦王在得知白起已經率領十萬大軍攻入河東,第一反應就是調派援軍渡河支援白起。如果不是經過丞相魏冉提醒,和白起對峙的韓軍不過六七萬人,秦軍已經完全佔據主動,秦王的這個念頭將不可阻攔。畢竟,秦王把河東看得太過重要,絕對不允許有失

王翦率領的十萬大軍在陳倉一帶廣樹旌旗,完全讓漢中的韓軍不得要領。如今,漢中如臨大敵,秦國完全遊刃有餘。當然,擔心狗急跳牆的韓國派兵攻打雍地,秦國也一直沒有放鬆對漢中的防禦。所以,如今的情形就是兩軍對峙,小規模摩擦不斷,但從來沒有大的戰事未完待續。。

: 破局了破局了,大家覺得哪個方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