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九章 朝堂爭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九章 朝堂爭論

糧草尚有多少秦王一臉沉重地問道。

咸陽涇陽櫟陽三地的糧草只供三十萬大軍半年所需丞相魏冉道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事實。

關中屯糧重地,除了咸陽就屬隴西郡的雍陳倉兩地和內史郡的涇陽櫟陽藍田,如今,魏冉居然說咸陽涇陽櫟陽三個城邑的存糧居然只夠三十萬大軍半年所需眾人怎麼可能不驚訝不瞠目結舌

雍陳倉還有藍田的存糧又有多少秦王的心開始懸起來。如果這三個地方的存糧也不多,那要不要往河東追加兵力還真的需要好好考慮考慮。

足夠三十萬大軍一年的消耗魏冉的話讓所有的人送了一口氣。不過,魏冉的下一句話又讓所有的人面色重新變得凝重不過,藍田的存糧不過五萬大軍一年的消耗魏冉如是說道。

這意味著什麼秦國君臣都很清楚。藍田距離咸陽不過咫尺,如果存糧多的話,自然可以解燃眉之急,秦國可以放心無誤地往河東追加兵力。與藍田相比,雍地和陳倉距離咸陽的距離就有些遙遠了,眼下的形勢是若要追加兵力,為了保證咸陽當地駐軍的糧草供應,就需要從雍地和陳倉調撥糧草,花費不少啊

秦王也意識到,丞相魏冉和宗正嬴渠一定是擔心來年鬧春荒,所以不願意冒險,而是選擇更加穩妥的主意,讓趙齊楚三國站出來牽制韓國後,再徐徐圖謀河東。畢竟,秦國已經在河東站穩了腳跟,形勢相比一個多月前已經大為不同。

丞相所言。若是想要破局,必須鼓動齊國出兵,只是此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秦王沒有直接認可或者否決魏冉的主意,而是道出了苦衷。言外之意,只要魏冉有什麼辦法可以說服齊國發動攻勢。自己未嘗不會採納魏冉的主意

魏冉臉色一喜,忙不迭地說道:王上英明齊國之所慮,不過是韓國非一國所敵。如今趙國在河內步履維艱,王上何不派遣使者前去遊說趙王,令趙國分兵與齊國合力,攻打東郡。有我大秦支援,再加上趙國施壓,齊國必然不敢違逆如此,不但可以讓齊國的二十萬大軍發揮作用。也能讓韓國將主要精力用來對付趙齊兩國,到時候,我們大秦在河東還不是予求予取

秦王點了點頭,承認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趙國的二十萬大軍在小小的河內施展不開,雖然不知道如今的戰況如何,但想來也是一籌莫展。所謂窮則思變,變則通,趙國多半要選擇繞開朝歌。可除了朝歌,也就剩下東郡。雖然趙國攻打當初劃分給齊國的東郡有違當初四國的約定。但齊國在邊境上碌碌無為,似乎與世無爭,如今有自己的支援,齊國也多半是樂見其成。

不過,秦王同時想到,咸陽距離邯鄲可是上千里。如今又是戰時,自己派出的使者若要前往邯鄲,只能借道太原雁門,一來一回,花費的時間絕對有兩個月。這個時間有些太久了即使冒險從上黨穿行,節省一多半的時間,也有些時不我待這段時間的變數太大了

韓國如今在河東調兵遣將,若是給韓國充分的時間,這個時機秦王不確定地說道。

魏冉一聽就知道秦王的顧慮,秦王是想要一鼓作氣呢,大佔上風的秦軍若是不追加兵力,而韓軍越來越多的話,秦國在河東會不會落在下風,甚至大敗一場,秦王需要一個保證,或者說說服自己的理由

王上武安君乃天下名將,暴鳶不過中人之姿,臣以為,若是武安君按兵不動,以暴鳶的秉性和韓國的實力,絕不敢輕易尋釁挑事。如果韓國真的以為兵力上有些優勢就能獲勝的話,武安君一定會代王上給韓國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守城的傷亡可是更小一些啊魏冉意有所指地說道。

秦王哈哈一笑,知道自己著相了自己最開始的擔心就是再打下去秦國的傷亡太大追加兵力也是想用兵力上的優勢減小傷亡魏冉則乾脆提出就地駐防,韓國要麼接受如今的現實,任由秦國一步步消化戰果,要麼主動出擊,如此,秦軍作為防守的一方,可以以較小的傷亡擊敗韓軍,何樂而不為這場戰事,秦國自然是希望速戰速決,但韓國比秦國更加渴望迅速分出一個勝負,拖下去,著急的只會是韓國而不是秦國

呂不韋一看秦王的神色就知道秦王已經被說服了,此時再反對的話已經無益。不過,呂不韋靈機一動,卻是作揖歎服道:丞相為國為民,夙興夜寐,實乃我輩的楷模聽丞相一席話,令臣茅塞頓開啊啟稟王上,臣以為,既然安邑以西已經皆歸我大秦,陰晉的大軍當可渡河增援武安君。這樣,韓軍大舉來犯的時候,武安君手下也不至於無可用之兵待趙齊在東郡大勝,韓軍倉皇撤退時,大軍也有足夠的兵馬一鼓作氣,或渡河入三川,或趁勝入上黨

秦王想了想,當即同意了這個建議。雖然糧草依然困擾著秦國,但怎麼也不會短缺兩萬兵馬的糧草算上這兩萬兵馬,秦國在河東的大軍也不過堪堪十萬。白起臨行前,可以帶足了十五萬大軍兩個月的糧草,如今的糧草足夠十萬大軍使用一個多月。趁著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從涇陽櫟陽再調撥些糧草

魏冉覺得此舉完全沒用必要,兩萬秦軍在陰晉也能發揮作用,沒必要渡河,但剛想要出言反對,但秦王已經出言下了決定,只能悻悻作罷魏冉很清楚,自己再反對的話,就會拂了秦王的面子不過是兩萬人馬而已,就姑且認可客卿呂不韋的想法吧

很快,秦國君臣就選定了出使趙國的使者客卿呂不韋。商人出身的呂不韋善於察言觀色,又久居邯鄲。加上他是太子心腹,秦國的客卿身份,由他冒險潛入邯鄲,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十一月初十,呂不韋一行三人輕車簡從,出咸陽東門。揹負秦王重託,渡過冰封的涇水,直奔上郡而去

楚國,郢都。

自從楚王下令派出兩萬大軍前去剿滅竄入九江郡的五萬東越國大軍,郢都就加強了防禦兩萬大軍入駐江水之上號稱巫山門戶的扞關,在扞關身後的巴東夷陵,亦各有五千大軍駐防,很顯然,身在下游的郢都一直很提防來自巴蜀方向的威脅否則。也不會有如此重兵防備巴蜀。

在漢水下游鄢城以南百里的藍田,楚國也佈防了兩萬大軍,防備南陽的韓軍雖然韓國面對百萬四國聯軍,頗有些應接不暇的味道,但楚國從來沒有掉以輕心尤其是發生東越國入侵的事情後,為了防止韓國兵行險招,用兵郢都,左徒黃歇上書楚王請求往邊境上追加兵力。所以原本只有一萬大軍的藍田如今有兩萬楚軍精銳

做了這些準備後,郢都可以調動的人馬只剩下三萬。但在楚國君臣看來,郢都已經是固若金湯。在常人看來,也是這樣的,郢都的北面和西面面對的是韓國的威脅,五萬大軍足以應對在東面的九江郡,東越國興風作浪。但隨著兩萬郢都兵和三萬淮泗楚軍進入九江後,已經構不成對郢都的威脅楚國君臣如今最盼望的,就是秦國早些日子攻入三川,那個時候,才是楚國攻入汝南郡的機會如今的汝南郡。如同難啃的骨頭,已經讓楚軍傷亡了四萬人,卻依然是沒佔到咫尺之地。

不過,意外往往是不期而遇,就在楚國君臣幻想著韓國割地祈降東越國大軍被打得全軍覆沒的時候,一個噩耗傳到郢都,韓國在秦趙齊楚四國的圍攻下,反擊了而且,是拿楚國下手

王宮裡,楚王面色沉重,早已失去了前些天尋歡作樂的心情。足足五萬韓軍入侵的訊息讓楚王食不甘味,在接到藍田被韓國大軍包圍,兩萬楚軍生死不知的訊息後,楚王就失了分寸楚王永遠不會忘記,十幾年前,白起的大軍也是從南陽出發,沿著漢水一路順流而下,攻克了郢都,火燒了夷陵,逼迫自己帶領少量軍民倉皇撤退到陳縣難道悲劇又要再一次重演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只是上一次,自己手頭上好歹有三十萬大軍對敵人圍追堵截,如今,除了郢都的三萬大軍,整個郢都附近稱得上是外強中乾一旦藍田的兩萬楚軍覆滅,從藍田到郢都的一路上,韓軍基本上不會遇到像樣的抵抗這才是最可怕的現在,已經來不及追究對錯,楚王很清楚,是集結大軍前去增援,避免韓軍兵臨郢都城下還是迅速放棄郢都前往楚國大軍主力所在的淮泗避難,成為一個最緊迫也最現實的問題

王上臣以為當速速調集至少三萬援軍前往藍田增援,韓軍若是攻克藍田,後果不堪設想令尹羋梁第一時間從震驚中醒悟過來,提出一個建議。

眼見楚王面露猶豫之色,羋梁知道楚王一定是擔心自己的個人安危,換而言之,區區三萬援軍能不能解藍田之圍,楚王心裡面直犯嘀咕。畢竟再派出去三萬大軍,郢都幾乎算得上是沒有一兵一卒了。若是再折戟藍田,楚王只能束手就擒。

王上秦軍攻入河東,逢戰必勝,逢城必克,韓國節節敗退,已經不可挽回而三十萬趙國大軍又在河內上黨攻勢甚急,在這種情況下,韓國能夠調動的兵馬絕對不多畢竟,齊國的二十萬大軍和景陽將軍的近二十萬大軍原本二十五萬,三萬戰死,三萬被派到九江剿滅東越國大軍,實際兵力已經不足二十萬必定令韓國忌憚萬分,以臣之見,韓國這次派出的五萬大軍已經是極致,再要派兵的話,除了巴蜀方向,絕無更多的後續援兵羋梁先是道出韓軍目前只有五萬,後續追加兵力的可能不大的猜想。

楚王點了點頭,心有餘悸地說道:可寡人手下的士卒也不過八萬,這還是把藍田的兩萬大軍算進去白起當初也不過是五萬大軍啊

白起當初是泛舟順流而下,我們楚國一時不察,沒有調集足夠的舟師。才被白起有機可乘藍田戰報已經說了,韓軍此次大部分是騎步兵,舟師不過百餘艘,即使全部用來運士卒,人數最多也不過萬人。而且,依臣之見。韓國的舟師也就數千人,更多的是運送糧草此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巴蜀方向有扞關的兩萬大軍作為阻攔,足以保證郢都以西無礙韓國即便想從巴蜀方向伐我楚國,也將受阻於扞關城下王上何不將夷陵的一萬駐軍調入郢都,如此,郢都可用之兵有四萬。四萬大軍,三萬馳援藍田,不求勝,但求拖延時間。遲滯韓軍的速度;一萬隨王上坐鎮郢都,從九江乃至淮泗調集大軍馳援郢都。羋梁提出了自己應對此次危機的設想。

楚王眉頭擰了起來,心裡在權衡這件事的利弊和可能,此時三閭大夫昭文站了出來,出言反對道:令尹所言,臣不敢苟同。韓軍雖不過五萬之眾,但這些年韓國屢戰屢勝,未嘗一敗。反觀我軍,勝算殊是不大。眼下藍田已經成為孤城。沒人知道城中的情形如何,若是藍田守軍已經膽寒或者傷亡慘重,這三萬大軍即使趕到藍田又能支撐多久一旦韓軍衝破防線,藍田到郢都的兩百裡之地無險可守,僅僅憑藉一萬大軍,郢都又能支撐得了多久

那三閭大夫的意思是楚王連忙問道。自己最擔心的地方就是在這裡,景陽將軍遠在淮泗,安平侯項承又在九江征討東越國,郢都已經沒有良將,這三萬楚軍一旦羊入虎口。郢都的大軍就只剩下一萬,這個數字實在太少了啊

昭文深深作揖,胸有成竹地說道:以臣之見,莫不如緊閉郢都四門,以防韓國細作入城探聽我軍虛實,此其一也其二向九江郡的安平侯求援,令他分兵以為先援,九江距離郢都千里,以八百裡加急報之,安平侯的援軍最快只需二十餘日就可抵達。再令景陽將軍分兵,一部急攻汝南,一部回師郢都,令韓國東西不能兼顧,此其二也其三向臨淄處求援,明確告訴齊國,如今韓國攻打我們楚國甚急,齊國的二十萬大軍遲遲不敢進攻,已經令楚國難以支撐。齊國若是不發兵伐韓,楚國情願向韓國割地祈降,再聯合韓國攻打齊國以彌補損失

楚王頓時面露喜色,興奮地說道:愛卿所言甚是有理啊

韓國之所以敢分出五萬大軍攻打楚國,不就是因為齊國的二十萬大軍只會虛張聲勢,不敢和韓國真刀實槍地鏖戰嗎乾脆和齊國挑明了這一點,逼迫齊國出兵。一旦齊國真心出力,韓國除了退兵絕對沒有更好的辦法

群臣聽後也是恍然大悟,議論紛紛,毫無疑問,這個主意更加符合實際。真要是派出三萬大軍馳援藍田,勝負難料,這是拿自己的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來做賭博,一旦賭輸了,郢都就會被韓國大軍團團包圍。到那時,最好的結局不過是割地求和,很有可能,自己的封地就在被割讓的土地中。甚至,更糟糕的是,自己這些人會跟楚王一道成為韓國的俘虜。對於韓國的新法,大臣們可是銘記於心,一旦成為韓國的臣子,可不會像如今這般可以作威作福,以後,就連名下的土地和奴僕都要被限制,這樣的結局是楚國貴族們萬般不願意接受的。

羋梁眼見大殿的形勢馬上就要急轉,忍不住求助似的望向左徒黃歇,三閭大夫昭文所說的,自己當然想過,但這樣一來,耗時必然持久如果不增援藍田的話,僅僅憑藉郢都,郢都又能支援多久呢外無必救之兵則內無必守之城,羋梁很擔心,如果不派遣援軍的話,藍田堅持不了多久,到時,郢都免不了一番戰火。待韓軍看清了楚國的虛實,到時就危險了

敢問三閭大夫,從藍田到郢都的兩百裡之地無險可守,若是將三萬大軍全都係數調入城內,坐任藍田陷落,此誰之罪黃歇出言道。

藍田軍民為王上犧牲,乃是他們的福分以臣來看,藍田有兩萬大軍,足以抵擋一段時間昭文避重就輕道。

黃歇微微一笑,道:一段時間臣倒是不知,這一段時間究竟是多久郢都如今有三萬大軍,藍田有兩萬,此兩處,可謂互為犄角,藍田失守,郢都也不能獨存且有兵不救,豈不是陷王上於不仁不義之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