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秦王的決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九章 秦王的決議

最終,呂不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大帳,雖然單于表態說需要幾天的時間考慮,但不拒絕就代表著有希望。匈奴是來自北方的狼,當狼產生畏懼之心的時候,就不要指望它會像以前那樣兇狠

漆縣大捷的訊息以最快的速度上報給咸陽,包括匈奴對議和的態度。因為在大軍出發前,秦國君臣制定的策略都是以匈奴損失不到一半兵力的情形來計算的。匈奴大軍人數或十三四萬,或十五六萬,總之,要比秦軍多出二三萬甚至三四萬。但誰都沒想到,匈奴如此急功近利,損失慘重如今,匈奴堪堪十萬人而已,士氣依然低落到極限,秦軍人數不止多出千餘人,士氣還正高昂也許,秦國可以採取其他手段比如說,與匈奴堂堂一戰。只要匈奴再損失兩三萬兵馬,匈奴只能返回草原。

秦王接到戰報後,又驚又喜。驚訝的是匈奴如此狠毒,半個月的時間前赴後繼,日夜不歇,損失了十萬兵馬;欣喜的是王翦最終守住了漆縣,雖然原本的五萬大軍,堪堪剩下兩千人而已但如今,主動權完全掌握在秦國手中是戰還是和,匈奴已經身不由己。

如果不是潼關求援的急報一天好幾封,如果不是韓軍攻打子午關安平關越來越急,秦王自然願意用堂堂之兵耗死匈奴,待匈奴心生退意的時候,再派兵追擊以此來一雪前恥但形勢實在不允許,時間沒有站在秦國這一邊,雖然也沒有站在匈奴這一邊,但在相同的情況下,議和成了下下策。

秦王決定隱忍下去,這是從先王秦昭王身上學到的。既然韓軍攻打潼關子午關安平關甚急。那且從王翦麃公處抽調五萬大軍,救援三關。剩下的五萬,就死守漆縣城,和匈奴僵持下去。秦國的糧草雖然不多,但也足夠堅持三五月甚至半年,匈奴則不然。等匈奴耗光了糧草,除了撤退就是投降

丞相魏冉也是同樣的看法,毫無疑問,韓國這次打算和秦國拼命論危險,沒有什麼國家比韓國還危險匈奴之前有二十萬大軍都攻克不了五萬大軍駐守的漆縣,現在不過剩下十萬而已,又怎麼可能攻克新近補充了五萬生力軍鎮守的漆縣的從漆縣抽調出五萬,有選擇地往潼關子午關安平關增兵,秦國只需堅持下去。就沒有什麼艱難險阻可以阻止秦國守住三座關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匈奴失去了議和的資格,要麼識趣逃跑,秦國暫時放過匈奴一馬;要麼儘管來攻,秦國隨時奉陪這就是秦王下達給呂不韋的最新命令。

在死亡線上走了一圈的王翦被命令率領兩萬大軍,馳援潼關潼關是三座關隘中最險峻的,卻也是韓軍攻打最猛烈的,秦王相信,有王翦坐鎮。潼關就永遠不會被攻克

只是,好消息往往是和壞消息相伴的就在秦王剛剛決定結束和匈奴的議和。集結關中最後的兵力死守三關的時候,一個噩耗再次傳來。韓國以偏將軍韓騰為將,率領十萬大軍,攻打秦國

位於嶢關武關之間的秦邑商縣在十萬韓軍的攻勢下,顯得不堪一擊。商縣守軍只來得及把韓軍進犯的訊息告知嶢關,就徹底失去了聯絡。

嶢關的身後就是藍田。距離咸陽不過一百三十裡,秦國自從丟失武關後,一直在加固嶢關的城防,到如今,秦國有足夠的自信。論險峻,嶢關已經不在潼關函谷關之下這也是為何從藍田到咸陽的四座城邑杜縣軹道芷陽樗裡完全不設防的原因因為秦國相信,咸陽和嶢關的大軍足以保護這四座城邑的安危

秦王壓根就對商縣不做任何的幻想,這座城邑設立的伊始,就是為了給身後的嶢關示警,區區三千守軍,千餘百姓,全部是老弱。能夠在韓軍的攻勢下堅持兩個時辰在秦王看來,就已經是奇蹟

嶢關有著秦國最為精銳的兩萬大軍,憑藉嶢關的險峻,秦王自信嶢關守軍面對十萬韓軍的攻守,可以堅持一個月的時間,甚至更長如果沒有漆縣之戰的話,秦王還會這麼想

只是,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不善攻城的匈奴居然以損失十萬大軍的代價,殲滅了五萬秦軍要知道,這五萬秦軍可大都是精銳雙方的兵力損失不是守城常見的1:3或者1:41:5,而是1:2,這只能說明,匈奴人連綿不斷的攻勢,完全打亂了秦軍的守城節奏換而言之,匈奴不按照常理出牌,不計較傷亡,而是瘋了似得想要拿下漆縣這才讓秦軍猝不及防

論決心,韓國在兵力這麼緊張的時刻,動用了四路兵馬,合計三十萬大軍,明確無誤地表達了一個決心,那就是不攻入關中誓不罷休,除非秦國主動割地請降否則,韓國煞費周折地動用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卻無功而返,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就如同匈奴人,集結二十萬大軍,為的就是獲得足夠的利益,否則,為何在攻城的時候前赴後繼,毫不計較傷亡

論攻城器械,匈奴人有的只是最簡單的雲梯和粗糙至極的撞車,而韓軍以器械著稱,雲梯投石機攻城弩瞭望塔衝車。論攻堅戰的能力,韓軍足以甩匈奴人好幾條街

雖然嶢關的險峻不是漆縣可以比擬的,但漆縣的守軍卻要比嶢關的守軍多出三萬所以秦王很是擔心,如果韓軍拼了命地強攻嶢關,嶢關又能堅守多久哪怕韓軍只剩下三四萬人,都可以長驅直入,攻到咸陽城下到那時,秦國的最後一絲遮羞布都沒了

即使秦國到時候把韓軍趕出去,民心士氣也再也無法挽回關中是老秦人的最後一絲寄託,當關中都變得不再安全,秦國又和齊國趙國有什麼兩樣既然韓國可以攻進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滅亡秦國

或者,我們可以和匈奴議和或者,令武安君抽調三五萬大軍,穩定下關中的形勢魏冉試探性地說道。

秦王搖了搖頭,否決了魏冉的提議。

匈奴已經是強弩之末,如今之所以不肯退兵,不過是奢望韓國攻入關中好藉機要挾我們秦國議和的話,他們肯定也是虛與委蛇河東方面,武安君正在進攻韓國,退兵,怕是會影響我們在河東的大計難啊難啊

宗正嬴則輕聲說道:咸陽畢竟是我們大秦的根本,潼關原本有兩萬大軍,如今不過十日,就已經傷亡了五千多人嶢關至少在十日之內,沒有什麼危險是否畢其功於一役,先擊敗匈奴,再作打算

秦國唯一的機動兵力只剩下麃公率領的十萬大軍,這十萬大軍肩負著兩個任務,一個是令匈奴退兵,另外一個是增援潼關嶢關子午關安平關,力保關中的安危。毫無疑問,對遭受三面夾擊的秦國來說,最合適宜的是令匈奴退兵畢竟,韓國可沒有匈奴糧草短缺的困擾,也沒有匈奴損兵折將的低落士氣。所以,匈奴是最容易擊敗的。

要麼議和,滿足了匈奴的胃口,匈奴自然退兵。或者擊敗匈奴,不用全殲,挫敗下匈奴即可。畢竟,只要秦國封鎖住訊息,匈奴收不到韓國攻打秦國的訊息,也許會以為韓國在秦趙齊楚的四國圍攻下,分身乏術,只能灰溜溜地敗走。

因此,宗正嬴則才想著打一個時間差,在秦國面臨的壓力還沒有那麼大的時候,果斷挫敗匈奴。少了匈奴的威脅,秦國可以放寬心,耐心和韓國周旋

當然,還有一個看似穩妥卻不過是拆了西牆補東牆的計策,那就是分出一半的兵力積極防禦,另外一半分兵四處潼關嶢關子午關安平關,施行添油之術,待匈奴糧草耗盡,再回師四關,從長計議

無論選哪一個建議,都是有得有失。也沒有一個建議是穩妥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秦國眼下除了積極應對,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丞相,咸陽的兵馬還有多少隴西郡的呢秦王突然問道。

啟稟王上,咸陽尚有一萬大軍,隴西郡的兵馬大都跟隨武安君前往河東,剩下的一萬大軍皆在蕭關大散關魏冉恭恭敬敬地說道。

秦王微微點了點頭,有了決議,說道:即刻傳寡人的旨意,蕭關大散關各自留一千人駐守,其餘大軍係數前往安平關,協助當地守軍抵抗韓軍限令十日之內抵達

咸陽留守三千大軍,其餘七千人,盡數前往潼關藍田縣,凡是十二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子,係數徵召入伍,務必保證嶢關子午關一個月的安危同時,傳令武安君處,一個月內,寡人要求他佔領安邑,並派遣一支偏師南渡河水,威脅函谷關傳令王翦麃公處,半個月內,想方設法殲滅三萬以上的匈奴大軍就這樣吧秦王疲憊地說道。未完待續。。

: 第一更大家睡得晚的話可以看第二更,第三更肯定在十二點以後了,明天訂閱才能看到修改後的章節,實時訂閱的話會出現重複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