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 伐秦還是伐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 伐秦還是伐齊

如今我們韓國的要求很簡單,貴國長城以南的所有土地張平淡淡地說道。

張平說的平淡,但在後勝聽來,無異於晴天霹靂這幾乎是齊國一半的土地齊國要是答應了,將只剩下兩個郡這個條件,齊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

丞相也不必那麼著急回覆,相信丞相將咸陽被我韓國三十萬大軍攻克的訊息傳回臨淄,太后和齊王會做出正確的抉擇張平滿臉笑意地說道。

後勝唯唯而去,張平則是望著後勝離去的方向為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入宮求見韓王去了。

隨著燕國舉兵二十萬伐齊,咸陽被韓軍攻克,天下的形勢越發明朗起來。韓王宣召丞相張平御史大夫範睢太尉暴鳶典客陳筮太常王方太僕黃勃治粟內史劉光宗正韓澤少府陳穗司寇司馬德等三公九卿共商國是。

諸位愛卿,咸陽既克,偏將軍韓騰取首功,想必不多十餘日,漢中大軍當取安平關,咸陽以西,皆入寡人彀也秦國已經不足為患如今燕國發兵二十萬伐齊,齊國又是新敗,有人言當取齊,有人言當滅秦,不知諸位愛卿以為何策可行韓王笑吟吟地說道。

楚國如今被巴蜀的十萬大軍搞得焦頭爛額,趙國則已經膽寒,齊秦已失趙國這一援手,韓國可以從容不迫地調集大軍前往關中或者臨淄,全憑韓王一時之意

啟稟王上,臣以為,秦國已經不足為慮韓國之所患者,只剩趙國也如今趙國集結大軍退保邯鄲,顯然意欲靜觀時局。齊國乃是趙國的羽翼。齊國若滅,我韓國大軍可由由西攻打邯鄲,一旦兩國大戰,一路兵出上黨,一路兵出河內,一路兵出南陽。趙國再強,也只能且戰且退故臣以為,伐齊乃是上策咸陽已克,天下震驚,王上甚至只需在邊境上囤積大軍,派人前往臨淄恐嚇一番,齊國必割地請降丞相張平率先開口建議道。

範睢出言,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說道:臣之見與丞相略有不同以臣來看。關中乃四塞之地,秦國因之以成近百年霸業今秦國舉國之兵不過十五萬,秦弱而韓強,王上何不發大兵克潼關,滅秦之社稷。秦國既滅,趙之太原必成飛地。到時王上發兵取太原,克雁門,可從南北兩面夾擊邯鄲

韓王聽聞後只是笑而不語。卻不表態,這樣子讓群臣捉摸不透韓王的想法。只好將各自的觀點拋了出來。

太尉暴鳶長揖道:臣無能,兵敗河東,折損數萬大軍臣請命願領一軍,攻入關中,以雪前恥

典客陳筮則是悠然說道:滅人社稷,絕人祭祀。非仁君所為。周武王立,依然分封商朝的君臣,此仁義之道。秦國如今舉國之兵不過十數萬而已,且秦這些年屢戰屢敗,經此一敗。只能唯韓國之命是從。王上何不將秦國驅趕到洛水以東,令其與趙國爭鋒至於齊國,雖然大敗,但憑藉齊國的人口,不需十年便會恢復元氣。齊國如今內外憂困,正是韓國經略齊國的最好時機燕國二十萬大軍犯境,齊國君臣勢必惶恐。王上只需命人取齊國數個城邑,齊國必定願意獻出長城以南的大片土地,以退我們韓國之兵此乃天予之,弗要即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韓王心中暗自點了點頭,在得知咸陽被韓軍攻克後,韓王就猜想過秦國的後續動作如果秦王身死咸陽,那再好不過省去了韓國不少的功夫韓國可以明目張膽地將秦國城邑一個個攻取如果秦王逃跑了,那也只能說一聲遺憾依照秦國人的血性,韓國至少要付出同等的傷亡,才能拿下秦國

是滅秦好還是留下秦國好,要分站在什麼角度上講。從長遠來說,一個弱小的對韓國言聽計從的秦國符合韓國的利益畢竟,一下子開疆擴土上千里,韓國再不好好消化一下,只會貪多嚼不爛而且,魏國被滅是咎由自取,諸侯都沒有怨言若是韓國如此輕易地滅掉秦國,天下各國勢必惶恐說不定,一場四國伐齊的戲碼又要上演這一次,齊國還有些猶豫下一次,說不定各國都爭先恐後韓國可不會一直有那麼好的運氣。

當然,從眼前的利益來看,滅秦無疑可到恫嚇天下的作用以後無論是誰想要找韓國的麻煩,都要好好掂量下,自己會不會落得魏國秦國的下場。

最終,韓王心裡有了計較,那就是留下秦國,前提是秦國對求和表現出足夠的誠意如果秦國寧死不降,猛攻咸陽不止,那自己也只好成全秦國。

與秦國越打越少的人口相比,韓王還是更加垂涎齊國的南陽之地和故魯之地,這些都是中原人口密集的地方韓國雖然算是扛過了四國的百萬大軍,但自身的傷亡也是厲害的。在河東,韓軍傷亡六萬餘人。在河內,戰死者超過一萬。在東郡,則是付出了超過四萬人的性命代價。為了攻打郢都損失了三萬人馬,為了攻打關中則是犧牲了超過六萬。所有的傷亡數字加起來,韓國的傷亡也超過了二十萬接近韓國四分之一的兵力

韓王相信,只要拿下齊國長城以南的土地,休養個五年,韓軍的兵力就能恢復到站前

但韓王想要聽一下三公九卿對伐秦伐齊的意見,試探一下三公九卿對各國的態度,所以很好地掩飾住了自己的內心看法。

司寇司馬德立即對典客陳筮的看法提出了質疑,說道:臣以為典客所說,有失偏薄。仁義者非王霸之道難以彰顯秦國最先攻打我們韓國,我們若是只是在攻克咸陽後就饒恕秦國,恐令天下各國小覷我們韓國秦國狼子野心,外有白起王翦為將,內有嬴則呂不韋為之謀,今雖大敗。亦不能小覷。王上若想要驅逐秦國與趙國為敵,臣認為,當令秦國委派質子前來洛陽如白起王翦者,也當入韓。若是此二人可為我韓國所用,王上且用之。若二人死忠於秦,當殺之。以絕後患

韓王臉上笑意更濃,司馬德的說法算是說到點子上了。秦國追亡逐北,一統天下的成功理由很多,地利是一方面,君臣一心也是一方面,更加不可忽略的是白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人的名樹的影,只要白起尚在秦國,憑藉他在軍中巨大的威望,即使秦國一敗塗地。未嘗不能重新崛起至於王翦,這個先後滅掉燕趙楚三國的猛人,韓王從一開始就沒敢小覷他,即使他現在還沒有達到數十年後的高度只不過,幾次刺殺後,韓王只能任由他在秦中崛起

如果秦國眼見大事不妙,提出議和,太子異人是必須為質於洛陽的。另外就是白起王翦二人,倘若不能為自己所用。也要殺之,此為之奪秦軍魂魄秦軍之膽

沒有人表示異議,因為無論是不是滅秦,白起王翦都不可能再為秦國所用,這是韓國的底線只是,若要做到這一點。韓國在關中的大軍數量就有些不夠看了畢竟,安平關和潼關的戰事尚未有訊息傳來。雖然韓國君臣相信,安平關肯定無法在韓軍的攻勢下堅持多久。但潼關實在險峻有王翦的三萬大軍馳援,執金吾衛雲能不能攻克潼關,真的不好說

王上臣以為。衛尉李牧郎中令蒙驁麾下尚有十五萬大軍,有此十五萬大軍,無論齊國願不願意求和,都足以聯合燕軍攻佔齊國的大半土地汝南如今尚有七萬大軍,王上何不令這支大軍火速借道南陽,進入關中,以此向秦軍施壓宗正韓澤提出了一個看似兩全其美的看法。

如今,韓國尚有六十萬大軍。其中,七萬在郢都城下,十五萬在白馬一帶,七萬在汝南郡,三萬在河內,三萬在上黨,五萬在河東,九萬在關中,四萬在安平關附近,七萬在潼關。

在汝南潁水對岸,是八萬死守不出的楚國大軍。只要汝南大軍悄然離開,不讓楚軍發現汝南的虛實,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當然,如果楚軍發現從汝南到洛陽十分空虛,景陽長驅直入,攻打洛陽的話,那就是韓國最大的災難了所以,韓王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當即說道:軍國大事,不可冒險汝南的七萬大軍乃是洛陽以南的最後守備力量,輕易不可動

王上也不過多慮,有韓騰大軍支援,樂乘當可以迅速攻破安平關,繼而經略隴西郡臣以為,也許此刻報捷的訊息已經在路上按照兩萬大軍鎮守咸陽以西的城邑來計算,韓騰和樂乘手下當可湊齊十一萬大軍,相比較秦國的十五萬大軍不佔優勢但王上也別忘了,執金吾衛將軍的七萬大軍尚在攻打潼關,魏轍的五萬大軍則是牽制了不少秦軍在河東秦國真正能夠用來對付韓騰樂乘的大軍,也不過十萬而已人數上,我們甚至還略佔上風即使野戰無法和白起相比,但守城還是無虞的丞相張平開口說道。

韓王輕輕點了點頭,自己差一點把這一茬給忘了也許自己終究是太過擔心白起的威名秦國如今稱得上是山窮水盡,越是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韓王越是擔心秦國不會會逆轉說到底,自己還是太過貪心,既想要齊國的大片土地,又想要關中之地。如果這個時候在關中領兵的是李牧和蒙驁,韓王也許就會放心許多。兩人一個擅攻一個擅守,相得益彰,憑藉兩個人的本事,還是可以和白起相抗衡的

王上,臣倒是有一策,可令秦國乖乖放棄咸陽,為我韓國驅使治粟內史劉光出言道。

韓王一喜,笑道:計將安出

如今,秦國消息閉塞,且咸陽失守,秦國正是人心動盪不安之時。以十五萬之兵,秦國要麼保住河東,要麼保住半個關中,兩全其美卻是休想王上何不遣一說客,前往櫟陽,言稱燕國二十萬大軍伐齊,齊國已經同意割讓南陽之地。楚都被圍,楚王割讓淮泗之地,派出質子請和。趙國則是謹守邯鄲,不敢南下半步。王上十萬大軍已經準備南下南陽,進入關中。秦國已失強援,只有兩條路可選,一者乃是與韓國堂堂一戰,全軍覆沒,身死國滅。二者乃是向韓國俯首稱臣,獻出白起王翦兩人,並太子異人為質。兩國以涇水渭水為界,渭水以北,涇水以東歸秦國,渭水以南,涇水以西歸秦國。作為交換,我國將河東讓於秦國,並支援秦國經略太原治粟內史劉光侃侃而談。

臣請治治粟內史之罪丞相張平立即出言道。

韓王的眉毛不經意地皺了起來,張平一臉正色地說道:四國百萬大軍伐我韓國,我韓國傷亡二十餘萬,方有如今之形勢秦國如今進退維谷,要麼放棄河東,保住涇水以東,渭水以北的關中之地;要麼棄守關中之地,保全上郡河東之地。若是按照治粟內史之計,我韓國需要付出四百多裡的土地,臣竊以為治粟內史不知將士浴血廝殺之艱辛,將土地白白讓於秦國,有資敵之嫌

劉光苦澀一笑,長揖道:請容臣分辨

韓王點了點頭,示意劉光分辨。

劉光乃言道:秦國如今舉國之兵不過十五萬王上若用秦與趙對決,削弱趙國,恐怕不用許久,秦就會被趙國所滅竊以為,河東經歷秦韓兩國五個月的廝殺,青壯戰死者甚多,民生可謂凋敝非三五年無以恢復元氣以河東數百裡之地,換取秦國之信賴,很是值得秦國多半允之,如此,我韓國可全心全意經略齊國或脅迫,或出兵,皆可從容應對

臣附議少府陳穗也是言道:秦國乃是守土,若要一戰而滅秦,我韓國損失當不下二十萬。到時,我們韓國據有秦魏兩國之地,方圓五千裡,而兵力卻不過四十萬而已趙燕齊楚若圖之,我韓國大軍必定疲於奔命不如徐徐圖之

韓王這才點了點頭,認可了治粟內史劉光少府陳穗的說法。自己果真還是太貪心了韓國之所以成為天下公敵,不就是因為滅魏太著急了嗎好在這次韓國化險為夷如果這個時候再一舉滅掉秦國,韓國怕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守衛新佔的秦土和民心有些不穩的魏土,是該放緩一下擴張的速度了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秦國若是不允,為之奈何韓王只問了一個問題。

秦國若是不允,王上當集結大軍,將秦軍趕到洛水以東治粟內史劉光斬釘截鐵地說道。

秦國若是允之,那寡人就經略齊國,倒是不失為妙計丞相以為如何韓王撫掌大笑。

張平哪裡還能再反對,只能說道:臣已經按照王上的吩咐,令齊國交出長城以南的土地,以臣之間,無論秦國允不允議和,齊國都會割地以請和

御史大夫以為呢韓王又望向範睢。

範睢恭恭敬敬地說道:王上英明與其滅秦,不如令秦趙鬥一個兩敗俱傷待我國將關中之地經營成我韓國之關中,滅秦不過易如反掌

韓王聽後就笑了,對暴鳶說道:如此只能委屈太尉了,秦國不允,太尉為寡人伐之

臣遵旨太尉雖然心有不甘,也只能認同。想知道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選擇新增朋友中新增公眾號,搜尋zhongwen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 還有一更,但是大家不要訂閱,放在明天早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