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大膽的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章 大膽的計劃

: 第二更下一更大家不要訂閱先

商議好出兵的方向後,韓王將丞相張平御史大夫範睢太尉魏轍單獨留了下來。魏轍也是在最近才知道,韓國為何在上次五國伐韓的時候,輕而易舉地渡過了韓國立國以來的最大危機。很難想象,一個細作居然搖身一變,成為敵國三公九卿的存在。

朕欲亂秦,諸位可有良策韓王一臉平靜地問道。

三人面面相覷,方才在朝堂上,韓王已經制定了聯趙伐秦的策略,如果計劃可以成功,那秦國必然削弱。禍亂秦國的目的也是為了削弱秦國。兩者殊途同歸,怎麼韓王現在又要自己想出削弱秦國的策略

不過,張平範睢魏轍都是心思機敏之人,略一細想就知道了韓王的用意。除了韓王加上自己三人,韓國再無一人知曉呂不韋是韓國的細作。所以,制定策略的時候,也都沒有將呂不韋的因素考慮其中。韓王既然有此一問,說明在韓王心中,想要趙國反水,對秦國反戈一擊的希望應該不大。既然聯趙伐秦不可行,想要削弱秦國,就必須用一個亂字還是要利用好呂不韋眼下的關係。

臣聽聞秦王寵愛杜姬,華陽夫人和秦國太子子楚必然心有不安,能否在太子之位這件事上做些文章丞相張平試探性地問道。

秦王雖然好色,但事情的輕重緩急還是有分寸的。如果子楚尚在洛陽。三人成虎,眾口鑠金,此事還有可能成行。但如今子楚已經返回晉陽。秦王對子楚信而用之,改立太子的謠言不攻自破,怕是不行韓王長嘆一聲,有些後悔自己太過自信,放走了子楚。

陽泉君與將軍杜蟜不睦久矣尤其是陽泉君此次大勝而歸加上太子子楚迴歸,杜蟜備受壓制我們是不是可以派人行刺陽泉君,在現場留下杜蟜府中的記號。嫁禍給杜蟜。如果陽泉君身死,秦國朝堂必然大變。即使陽泉君安然無虞,也會鬧出一場風波魏轍也是出言道。

韓王輕輕點了點頭。回道:這點倒是可行即使陽泉君知道多半是有人嫁禍,但為了自己的顏面,也必定不善罷甘休如果再有我們的推波助瀾,就更好了太尉。兩人互派刺客。行刺對方,是不是更加好些

魏轍聽後就笑了,如果兩人都能僥倖不死,那朝堂上必然熱鬧非常啊雙方都必然落井下石,置對方於死地。後宮也會不得安寧

王上妙計魏轍不得不佩服,為了取勝,為了最大程度地解決韓國的敵人,韓王並不拘泥於仁義。這天下。本就沒有什麼仁義可言。就比如兩軍隔著河對峙,強大的任由弱小的一方渡河。而不是半渡而擊,這是可取的仁義。反正強大的太多,戰爭的勝負早就決定了如果弱小的一方自以為是,講求仁義,在強大的一方渡河的時候無動於衷,那這不是仁義,是愚鈍

能否引匈奴大軍入侵畢竟,上一次匈奴在秦國折損了十數萬精銳,對秦國恨之入骨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匈奴人應該恢復了不少元氣倒是可以利用一二御史大夫範睢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韓王想了想,搖頭道:匈奴人是狼對狼來說,你不可能讓他連續犯同樣的錯誤。即使我們讓出北地郡的通道給匈奴,匈奴更有可能反咬我們一口,而不是為我們所用,攻打秦國。要知道,上郡的北面多山,可不利於匈奴狼騎的施展。

臣受教矣範睢躬身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韓王卻是鼓勵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朕有一計,不知可不可行

願聞其詳張平範睢魏轍三人齊聲回道。

韓王想要的是務實的官員,之所以每年的初一的朝會,先延請三公九卿入席,自己再入席,也是不想讓自己的位置太高,高處不勝寒,而造成獨斷專行。從善如流,集思廣益,這是韓王對自己的要求。韓王曾經說過,雖然自己貴為一國之君,但所想出的計策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人無完人,金無足金,如果有人尚未聽到自己的計策,就拍馬屁說自己的計策最好,韓王一定會免他的官,去他的職。這樣的作風也養成了朝中大臣謹慎的處事態度。所以,三人只是回了一句願聞其詳。

既然可以行刺陽泉君,行刺杜蟜,何不行刺秦王秦王若死,國本動盪,三五年內,秦國哪敢用兵若是沒有秦國的聲援,但憑趙國的國力,安敢和我們韓國作對韓王一臉平靜地說道,似乎行刺秦王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韓王可是很清楚,現在的這個秦王也就是秦孝文王,在原本的歷史上,在位僅僅三天,當然,執掌大權的時間要多出一年。只不過,這一年是服喪期,行事有太多顧忌,談不上為所欲為。

雖然很多人覺得秦孝文王多半是當了太多的太子,以至於秦昭王死後,自己執掌大權後太過興奮,直接高興死了。但韓王寧願相信,秦孝文王是被呂不韋謀殺的,為的就是讓他扶持的太子子楚早日執掌大權。當時的子楚可是年幼的很,憑藉他和趙姬的特殊關係,國家大事,全部要由自己決斷,豈不正好

作為秦國的郎中令,如今的呂不韋在朝堂上也擁有了一股不小的勢力,郎中令的身份又特殊,可以自由出入王宮,也就方便買通秦王的左右近臣毒殺秦王。何況,相比較原本的歷史上,這個時空行刺秦王還有一個隱形的優勢,那就是橫空出世的杜姬很受秦王寵愛,這讓華陽夫人陽泉君太子子楚感到了威脅。哪怕他們覺得秦王的死有蹊蹺,多半也樂得子楚榮登秦王寶座,好保全整個家族的富貴當然,為了穩妥起見,韓王不可能讓呂不韋試探華陽夫人的口風,取得華陽夫人的支援。沒有到絕路,謀殺自己的夫君對大多數女人來說還是於心不忍。單單憑藉呂不韋眼下的勢力,做成此事不難,難得就是如何繼續取信於華陽夫人一干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秦王左右守備森嚴,想要行刺,怕是不易吧丞相張平心裡面犯起了嘀咕。

大張旗鼓地行刺確實有困難,刺客也難免露出蛛絲馬跡,但如果是投毒呢韓王輕聲說道。

只需將毒藥帶入宮中,在秦王的膳食中加入進去,那一切就簡單了。當然,必須要找幾個穩妥辦事的人,以免牽連出呂不韋。至少在張平看來,在投毒的那一天,凡是經手膳食的人,怕都要被殺人滅口

秦王死後,秦國必然大費周章,追查幕後主使,這行刺秦王的動機何在御史大夫範睢問道。

秦王好端端的,就突然暴斃,無論如何,秦國都要拿出一個說得過去的由頭。因為這對秦國而言,是一個奇恥大辱如果真的讓秦國知道,幕後主使是韓國,秦國就算折損一多半的兵力,哪怕家家戴孝,也要血債血償,攻打韓國因為這事關尊嚴

朕倒是有個想法秦王放棄關中,遷都晉陽,乃是忘本之念。如果是宮中關中籍貫的侍衛所為,是為了洗刷秦國所受的屈辱,可不可行韓王笑著說道。

妙計妙計範睢不得不撫掌大笑。

匹夫之怒,血濺三尺,流血五步。當初秦王決議向韓國屈服,獻出太子,獻出白起王翦,儲存有生力量,無論是在朝堂還是民間,引發的爭議都非常大。許多性情剛烈的臣子甚至以死相逼,想要讓秦王回心轉意,和韓國血戰到底,可惜,秦王最後還是屈服在韓國的淫威之下,遠走太原,獲得一時之安。

這些事情雖然過去了五年,但當時的情形還是歷歷在目。將幕後的兇手推給這些性情剛烈的老秦人,不失為一個良策如果秦國花了大精力調查秦王遇刺的真正原因,卻發現原來是秦王咎由自取,迫於輿論的壓力,以及維護王室的尊嚴,秦國多半都會將秦王歸咎於暴斃,得了急症暴斃,甚至會隱瞞秦王的死因,待時局完全被華陽夫人一夥人控制,才宣佈秦王的死訊吧這個計策,實在是高實在是高啊

如果事敗......太尉魏轍對於呂不韋在秦國的勢力終究還是不理解,知道呂不韋是韓國的細作也是不久的事情,但聽張平範睢的說辭,似乎從來沒想過失敗的可能魏轍不知道,這是不是盲目的自信,但謹慎的性格還是讓魏轍出聲提醒。

韓王點了點頭,沒有一點責怪,說道:雖然呂不韋在秦國勢力已經不小,但凡事都有意外的時候,如果事敗,那只能和秦國撕破臉皮朕不願意同時和五國開戰,但並不代表著,朕沒有能力和五國開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