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魔國領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章 疑似袁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七章 疑似袁林

馬丙篤也有些意識:“你是指的那個有蓮花的銅盤?就象魔國領地裡的長生傳說?”說完這句長吁了一口氣“袁世凱因尿毒而亡,這可是不治之症,若是他聽到某個傳聞,故意建墓於此追求長生也說得過去,當然了,他沒有這個福氣,否則別說長生,再給他多活二十年,中國還不知道成了什麼樣子!”

趙如琢看了懷錶,下午4點剛過,便提出想去袁林一遊,雖然不一定能發現與洞穴有關的事物,但總算來過一趟,馬丙篤也有好奇心思便同意了這個提議,命令小道士道:“你回到坑口檢查填土,完成後讓吳家兄弟自行離去,再把迷糊帶到袁林來,我們最後從平漢公路返回安陽城,我和副主任先去袁林,對了,那些隨同保護的友軍願意來就讓來。”

小道士領命後收拾好洛陽鏟向西跑去,馬丙篤和趙如琢沿著田壟慢慢向東而來,十幾分鍾後就穿過平漢鐵路和平漢公路。十幾天不通火車,安陽城北的鐵軌已經生出點點黃鏽,公路上還有三五成群從北面下來的逃難百姓,推車的,趕車的,也有牽驢牽牛的,拖兒帶女十分恓惶,嬰啼母泣讓人揪心。有幾個光腳的半大孩子沒有大人伴隨,破襖爛衫的擠在一起向南跋涉,中間最小的一個女孩可能有七八歲,一直哭嚷著餓了走不動,大些的孩子在鼓勁,說安陽城就要到了,進城才能要到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馬丙篤聽口音比較熟,就叫住了這幾個孩子問道:“你們從哪裡來?河北?”

幾個孩子被突然問話的負槍軍官嚇住了,相擠得更緊把最小的護在中間,有個看著最大的十五六的孩子壯著膽說:“大爺……長官……老總,俺們家都在正定章家坨,日本鬼子來俺們村兒把人殺,殺,殺光了,全村只有俺們幾個小的跑了。”說到這兒有了哭音,其他孩子也哇哇跟著哭了出來,那個最小的女孩子不再哭餓,而是哭喊起媽媽。

章家坨,分明就是正定防禦戰中被日軍屠害的那個小村子,馬丙篤的心狠狠收縮著,回想起那幽暗月光下慘絕人寰的一景。

大孩子看著這位長官不像壞人,先止住了哭泣問道:“聽人說往南走有活路,南邊哪裡有飯吃啊?老總行行好給俺們說一下吧!”

馬丙篤指著安陽城的北門說:“你們進城後找天寧寺,寺院廚房裡有個做飯的姐姐叫三妮子,你們找她要吃的,就說是馬隊長讓你們去的!”

大孩子有些不信:“這三妮子姐姐一準兒能給俺們吃的?”

馬丙篤鄭重的點頭,掏出紙筆寫了個條子交給大孩子,說道:“一定能給,我還知道她正在做晚飯,晚上有雞肉和烙餅吃,寺裡有個姓費的警察大伯,你們把這個條子交給,他就能給你們安頓住的。”

大孩子接過紙條看了又看,當然不認字也是白看,旁邊有的孩子已經在咽口水拉扯著大孩子就要去,可是這大孩子又偷偷瞄了瞄馬丙篤出神的表情,卻把條子退了回來:“老總,俺們不要,俺們不吃不住了。”

馬丙篤心知孩子們警惕高,換上微笑道:“你是怕我把你們拐了?呵呵,你們村我去過,村南邊兩裡是不是有片槐樹林子?你們收的玉米是不是全堆在村西曬場上?”

這時候有個小孩子先搶答:“有有有,俺們可喜歡在槐樹林裡玩兒了,那裡頭什麼鳥兒都有!”

另一個小女孩也說:“俺家就在村西頭兒,玉米垛子多得數不清呢!”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正回憶家鄉的時候,小道士帶著迷糊和其他隊員也跑步過來,在馬丙篤身後排隊立正,馬丙篤看到隊員來到就把紙條收了起來,喝道:“迷糊!”

迷糊應聲答道:“有!”

馬丙篤繼續大聲說道:“我命令,你現在帶這幾個孩子到天寧寺,安頓好吃住,告訴三妮子把雞殺了,烙餅也給準備,你記好了,這幾個孩子是正定章家坨村的!”

迷糊聽到前面半截命令時有些不願意,要讓自己帶這些要飯孩子太丟人了,沒想到這幾個孩子是章家坨逃出來的,馬上清楚了馬丙篤的用意,大聲應道:“明白!堅決執行!”

大孩子看著這一幕先是呆住了,清醒後突然喊了聲:“跪!”這幾個孩子齊刷刷跪了下來,大孩子又喊聲:“磕頭!”孩子們頓時在地上磕起頭,腦門碰的黃土道路砰然作響,孩子們被拉起後,歡天喜地的跟在迷糊後面向城裡走去,最小的那個女孩還向夥伴們傳授著經驗:“雞有啥好吃勒,還是烙餅香,我能吃五張!”其他夥伴說到飯量也不示弱:“我能吃十張!”“我吃二百張!”“我,我我能吃兩個二百張!”

趙如琢挺奇怪馬丙篤的舉動,自從進入河南以來不知遇到多少顛沛流離的苦難人,自己也看得麻木了,身為軍人的三哥怎麼也大動惻隱之心。目送孩子們走後,馬丙篤講起了章家坨村的那個夜晚,趙如琢也聽得咬牙切齒、渾身發抖。

帶著這種忿恨之情,三個人來到了袁世凱墳園的正門,也就是所謂的袁林。

馬丙篤覺得這個叫法不對頭,開口道:“硯磨,以林為名只有聖人才配用,全中國也就孔林和關林兩處,怎麼這個竊國大盜也能用林字。”

趙如琢說道:“我聽說袁世凱死後,袁克定想沿用帝王規制將這裡稱為‘袁陵’,可是執政總統徐世昌不同意,意思是袁世凱生前雖然有稱帝的舉動,但後來自己取消了洪憲年號,再用袁陵的名字不妥當,恐怕引起民間的抵制,就建議改為‘袁林’。三哥,我看這徐大總統也是個和稀泥的人。”

馬丙篤從氣轉笑:“硯磨說得對,枉顧歷史和稀泥,所以北洋政府也長久不了。”

玩笑歸玩笑,真正走到近處才覺得不能小看了這座草草落成的“袁林”,整座墳園以藜寨圍護,環繞著清水石渠,正門處鋪有石橋,墳園內裡面松柏梅槐濃蔭蔽日,在平曠的洹河邊的確景緻不凡。

袁林的最南端是一面碩大的照壁,規格之大當世無雙,照壁上全是磚雕精湛,紋飾極為精美,繞過照壁就是神道,神道中央有一座鋼筋水泥砌築的西洋牌樓,兩側依次分列著漢白玉質的望柱、神獸和文武官員。

趙如琢邊走邊看,不禁嘆道:“這望柱上雕著十二章紋,可是帝王所專用的紋飾,看來,袁世凱死後也要追著皇帝待遇。”

小道士看著神道兩旁的石像笑出聲來,這些文官武將十分有趣,個個如真人般大小,按著漢代古衣加上北洋軍裝的混合,怎麼看怎麼彆扭,文官頭頂平天冠,身著祭天大禮服,袖手肅立神態恭謹,而武將身著北洋軍服,腰扎皮帶手握軍刀。無論是石人還是石獸,雕工臃腫、神情萎靡,哪裡有一國之君的氣勢,倒是一夥戲班子的再現,極為滑稽。

正看正走間,突然聽到側面有人喝止:“恁是啥人,敢闖大總統的陵寢?!”

隨著聲音走出來一位五十多歲的黑衣老者,聲音高細,雙眼頗有勾魂之光,手裡平端著鐵耙子,看樣子正在神道邊上收拾落葉。

馬丙篤估計是看墳之人,解釋道:“我們是守城的國軍,過來遊覽一下。”

黑衣老者皺眉又說:“哼,進了大總統的陵寢為啥不解刀槍?真不懂禮數!”

馬丙篤也有些生氣:“袁世凱這種人也配稱大總統?我們進來看看又不是專門祭他,你又是什麼人?”

黑衣老者眼睛眯縫著,也同樣氣勢不弱:“俺是大總統的衛兵,現在大總統昇天了,俺就在這裡守著,恁們要進來必須解下武器,否則不要怪我不客氣,有種的報上番號來,這官司打到你們師長軍長,甚至是國民政府我也不怕!”

馬丙篤給氣樂了:“原來你是袁世凱以前的親兵,真不知道以前得了多少好處,果然忠心不貳,我們就是不解槍你能怎樣?我再說一句,這大賣國賊他不配!”說完繼續向前走。

黑衣老者吼了一聲,從神道邊躍過來輪耙就築,彷彿手裡使的不是農具,而是一柄青龍偃月刀。

小道士自從進入神道時就已發現了這個老者,只是因為對方一直在耙地就沒有刻意防備,現在看到此人動起手來,連忙搶在馬丙篤前面飛起一腳把鐵耙踢開,但是收腳時十分吃痛,邊退邊轉,旋了兩圈才卸去力道。

黑衣老者也奇怪,自己這一耙純粹是嚇唬,沒有用足力量,但僅是這樣普通人也碰不得,卻被這個清瘦的小兵輕易踢開,而且沒有受傷不繼的樣子,於是心中好勝之意湧上,又喝了一聲:“這娃娃還中,再來!”

說完扔了鐵耙甩膀抖腕撲向小道士,雙臂捉拿摔劈、冷彈脆快,大開大合極是好看,小道士也以師門所學的太極功夫應戰,在黑衣老者的左鎖右閉下總能轉出去,黑衣老者動作雖然迅疾卻一時奈何不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