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戰火傭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事情惡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事情惡化

朝廷關於賑災的救濟,是有明文規定的,如果是大範圍發生饑荒,這就談不上賑災之說了,首要防備的便是亂民聚集鬧事之事。

只有是少部份、局部地區出現災情,而其四鄰基本上處於穩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談到賑災。

比如饑荒,一個地區發生嚴重饑荒,數十萬飢餓的災民離開原住地,開始逃荒變成一波流民,倘若控制不住其活動的範圍,這些流民便會像蝗災一般吃垮所經過之地!

再一個如果產生一位蠱惑力超級強的領軍人物、外加朝廷救災不當造成天怒人怨,那麼八成八會出現造反之事,那麼造反的流民便會衝擊縣城、小型城市要塞,將裡面的物資揮霍一空,而居住在此地的居民便會形成新的流民,加入到了流民大軍之中。

所以歷史之上,能夠成功起義的流民,在朝廷沒有做好反應時間內,會迅速擴大規模,倘若朝廷臃腫腐敗,仍由流民發展壯大,那麼這個帝國基本上已經沒法救了,只能坐等帝國崩潰。

饑荒發生後,賑災最為上等的處理結果便是安置好饑民,可以讓饑民得到持續性的活路!但能夠做到這一條的例子則少之又少。

在這前期如何過渡?朝廷也做出了相應的規章制度。

比如說開倉放糧,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災區四臨未受災之地,開設粥棚,為災民提供食物。

這是朝廷規定上所體現的,但是在實際動作情況中可是有“講究”的,像說書人口中所傳頌的什麼青天大老爺施粥時有規定,必須粥立筷子而不倒的事情,其實也只能出現在說書人口中而已。

真正的救濟災民時,所提供的必須是稀粥,是那種可以數清米粒的稀粥,並且粥裡還要摻些沙子、異物等,只管能夠續上災民一口氣,不能管飽,也就是常言所講的“管活不管飽”了。

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假如敞開肚子讓災民吃,不出多久聽到此類訊息的災民便會湧向這裡,集中到這個區域,將有限的糧食消耗完,再得不到有效的管控後,這裡便會形成另一個災區!甚至很可能發生嚴重的暴亂,其情況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其它則還有嚴懲貪腐、以工代賑、嚴懲囤積、免稅減役等。

在這些賑災的措施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控制災民四下流動,因為隨著災民流動,流蕩起來的不僅僅是災民,還有整個帝國體系的穩當。

《一個閒人的雜談》

到了第二日李項楓才發現這“災民”居然又更加多了起來,而且城中那滾滾而來的貧民們像極了成群的蝗蟲一樣,黑壓壓一邊湧向城門,被守城士兵給擋住了。

守備有命,為了城池的安危,已經勒令城門關閉,禁止平民成規模出城。

臨到中午時分,那些擁堵了一上午的平民情緒開始躁動起來,在守城士兵的威脅下,還沒有人做出什麼出格的衝動,並沒有發生肢體衝突。

這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下午時分,第一次肢體衝突發生了,數十平民在士兵的圍攻下,死傷數名!

而到了此時,成萬的平民的情緒似乎已經達到了臨高點,尤其是城外飄過來的米粥香氣,更像是一劑催化劑一樣,使得平民的怨氣成倍增長起來。

就在事情到達不可收拾的情況下,太守一紙命令傳來。

凡是出了城門的平民,皆不可再回城內。

整個北陽城實行禁令!只許出,不允進。

北陽城的城門在守城士兵全式武裝下緩緩開啟,在城外粥棚前排隊領取米粥的災民安靜的看著城內那些想要出城的平民,似乎他們才是真正的災民一般。

“太守這是要將城內那些不安的躁動一併消除啊!”於炎冷眼看著發生的一切。

“還是借我們之手!”站在城樓上,盯著眼下正蜂擁從城內走出城外的平民,李項楓不由得感慨道。

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是對是錯!是否會將事情近一步惡化!但覆水難收的道理李項楓還是明白的,事情已經發展到了如此一步,也只有硬著頭皮抗下去了。

本想著這些粟米可以分發到那些災民手中,每個可得幾斤粟米過活,隨便再發些盤纏,然後讓其解散。

現在李項楓看著城外黑壓壓一片新增的災民,外加城中那些實在快要餓死的新災民,整個人感覺不好了!

這事情搞大發了!這些粟米壓根就不夠這些人食用多久,用不了三天!便會到了糧盡的地步。

這是李項楓心中不忍說出的話。

無奈下!李項楓又將張副官、老吳頭等人召集到了一起,有張副官這位北陽城商人面前的“直屬長官”在,那些糧商多少也好說些話,而且張副官將發生在錢大頭、周掌櫃身上的情況嚴厲告知,外加暗中明示李項楓的身份後,這些糧商多少也出了些血。

但是為了減少這些糧商的怨氣,李項楓也是將粟米價按照一斤粟米3個銀幣的價格去付,可比昨日要高出整整一翻來。

光是這50餘萬粟米,便花去15萬餘的金幣,這其中自然是包括僱傭的人手與車輛的佣金。

值得慶幸的是城中的平民除了實在在城中無法過活外,其它但凡有一點辦法的平民均沒有離開北陽城,這裡畢竟是自己的家!沒到生死攸關的份上,誰又能捨得離開呢?

浩浩蕩蕩的車輛再一次向城外開拔,所過之處那些想要得到救濟的平民紛紛跪在道路的兩邊,他們這些人個個面色瘦黃,顯然是因為營養不良所導致。

但大多數平民捨不得自己的家,只能留在這裡,因為太守已經下達了命令,凡是出城之人則視為自願離開北陽城之人,其名字則會在北陽城花名冊之上勾掉。

正因為這一點,圍在城門裡的平民非常多,而出城之人則顯得很是稀少,那些出城的要麼是孑然一身的獨行人、要麼是已經失去家人的可憐之人、還有整家子出城逃命之人,因為繼續待在城中實在沒了活路,而城外已經開設了粥棚,好歹能夠活些日子。

哭哭泣泣的人群將運糧隊伍搞得非常不自在。

“張副官,你說俺怎

麼老是感覺像是送墳一樣,是不是俺太土鱉了,沒見過這麼大的世面吶!”老吳頭算得上是一個自來熟的性格,只是這麼兩天的時間也一句沒一句同張副官搭上了話。

以老吳頭的這個身份,一沒地位、二沒錢財,換在平時張副官哪有什麼空閒時間去理會,但被守備派到了這裡,與他們這些人合作處理災民的事情,也就搭上了話。

“待你死後,能有這麼多人跪在路邊對你哭,你就偷著樂吧!”張副官一句話讓老吳頭愣了半天才反應過來。

到底是當官的人,說出來的話可真是有水平!老吳頭對張副官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未見面前,聽聞張副官可是那種厚顏無恥的狗腿子一般的人物。

印象之中,這類人物一般和弱智劃上了等號。

老吳頭與張副官接觸後才發現,能有這種想法的人才是弱智。

在城內開設粥棚!

這個荒唐而又大膽的想法被李項楓提了出來,頓時讓老吳頭為之驚訝!連張副官也為李項楓捏了一把汗。

雖然張副官認為自己同李項楓並不是一個戰壕之人,而自己一直以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查清李項楓所來北陽城的目的,以及這兩位欽差的底細,但這兩日來李項楓的作法還是讓張副官心中暗自敬佩起李項楓。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但顯然這兩位欽差所來目的並不是來北陽城賑災來了,但能夠如此不計後果去救濟災民!不說別的,但是這種仁心,張副官亦是敬佩不已!

“只是可惜了太年青了!”張副官心中也只能如此對李項楓下了評價。

城內的粥繃在預期之中建立了起來,施粥之人是從城外分撥出來的村民,李項楓今天又拿出三百枚銅幣交給了老吳頭,只是老吳頭不同昨日那般欣然接受,而是推辭再三。

老吳頭推辭的理由卻是認為自己這些村民為能夠救助如此災民而感到榮幸,每個人均為自己所作事情而感到無比具有成就感,萬不能再接收李項楓銅幣了。

只不過最終老吳頭沒能拗過李項楓,那些銅幣還是被李項楓塞到了手中。

而後事情的發展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出自北陽城太守蘇鴻才與北陽城守備丁亮二人。

“意料之外”則是出自李項楓等人。

那堆積的糧食不過數日間便被迅速消耗過半,每天驚人的消耗量迫使李項楓作出了提前解散災民的決定。

但是解散這數萬災民,外加照顧到城內的平民成何容易?不說別的,光說城外這幾日來已經湧擠了10餘萬災民,算是城內的平民,恐怕已經達到30萬災民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粥棚這幾日來可是不停的增加,而那些老吳頭所帶來的村民明顯不夠使用,所以已經從災民、城中平民之中尋找了大量的幫手了。

人多想來,事情就多了起來。

但這些均是小事情,更大的事情則是這些已經成規模的災民到了李項楓無法管控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