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董卓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軍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二章 軍議

董守業來到議事之處,跪坐在主位上,典韋站在其身後護衛。不多久,眾人分成兩班,各設案几,分別跪坐在兩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董守業見人到得差不多了,該來的也都來了,便示意李傕會議可以開始了。

李傕便向董守業彙報了目前的一些情況,董守業聽了也還是比較滿意的目前的各項工作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糧草輜重方面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士氣以及士卒體力戰力方面也沒有什麼問題,頓時放心不少,於是出口問道:“稚然,你們乘船一路而來是否順利,是什麼時候到達河南縣的?”

李傕答道:“回稟公子,自從那日與公子分開之後,我等便在冢領山以東洛水上游登船,然後便一路東行,到達一個叫洛南的村落(東漢末年,洛南還沒有建埠成縣),然後又順流直下,經盧氏縣、宜陽縣,最後到達河南縣,一路順流而下,彎彎曲曲,行進一千二百餘裡,耗時近六天,估計比走陸路的澠池陝縣等地,最起碼要節省一半的時間。”

董守業又問道:“這一路是否是一路平安,是否有士卒損傷。”

李傕答道:“公子真乃神人也,盡然這也能料到。”

董守業笑了笑,說道:“都是自己人,就不用拍馬屁了,如實說罷。”

李傕答道:“是的,公子。我們在登船之處,水流尚且平穩,行了不到百里,水流越來越急,也就是登船之處到洛南這段河道水流比較湍急,咱們的幾艘小船,吃水太淺,扛不住激流,幾乎翻船,幾十個士卒落水,幾乎喪命,幸虧船上的船伕,水手不少,而且都是附近的人,熟悉此地的河流水性,將落水的士卒全部救出,這才沒有造成什麼非戰鬥減員。其他河段倒是非常平穩,一路平安無事。”

董守業聽罷,讚許道:“既然諸軍都平安無事,那本將就放心了,稚然,辛苦了。”

李傕聽到公子誇獎自己,立刻是喜不自禁,口中趕忙謙虛道:“公子言重了,此乃末將分內之事。”

此時杜畿卻出聲問道:“公子,不知眼下南方形勢如何?”

董守業頓時臉色一正,說道:“南面形勢不容樂觀啊!我自冢領山與諸位分開之後,便率領二千精騎,快馬前行,四日後便達到洛陽西南側的陸渾、新城二縣附近,然後派出遊騎探馬到周圍探聽訊息,此時孫堅依舊屯兵在魯陽,於是我便率眾南下,到達梁縣,潛伏起來,派出細作,進入魯陽城,卻探得孫堅在魯陽兵勢大振,得到袁術的支援,增加了三萬人馬,現在麾下人馬估計有六到七萬人,而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據我保守估計可能會增加到八萬人以上,形勢與我軍而言,優勢不再明顯。孫堅也是一員良將,將來恐怕是一場惡戰。”

杜畿一聽到自己主子的話,立刻站起來,大聲說道:“公子,《漢書》有云洛陽距長安九百六十裡,此指澠池、陝縣一路。公子從南方而走,估計路程稍近,但也不會近上多少,公子一路只用了四天多一點的時間,那豈不是每日行軍二百多裡,如此速度,真是駭人聽聞。公子是如何做到的?”

董守業看到一向穩重的杜畿在那兒激動的吐沫星子亂飛,神采飛揚,興奮不已。頓時有點無語,但軍中機密,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於是也不答話,笑眯眯地看著杜畿。

杜畿見到董守業沒有答話,頓時有點著急了,正待再次出聲發問,此時與自己關係頗好的張既雖然此時也是震驚不已,但還是比較清醒,卻是出聲提醒杜畿道:“伯言,你喝多了,還不趕快坐下!”

杜畿看了看自己的案几上並沒有酒水啊,何來什麼什麼醉酒之說,好你個張德容,你才喝多了,你全家都喝多了。幸虧也還是個聰明人,隨即反應過來,朝著董守業施了一禮,口中說道:“公子,末將失態了,還請公子責罰。”

董守業也不是小氣的人,也沒有放在心上,口中說道:“伯言不必擔憂,此事不過小節而已,不必放在心上。”

頓了頓,又對眾人說道:“在座的諸位都是本將的心腹之人,關於行軍速度之事本將也不會誆騙大家,此事屬實。但是此乃我軍機密,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非是本將不信任大家。況且,諸位多是步軍統領,對於騎兵之事,雖也是略有耳聞,卻也不是精通。即便是知道了一些機密,也是對自己的領兵作戰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本將在此保證,日後,這些機密也會一一讓大家知道。不過,今日之事仍需大家保守秘密,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能透露半句,違者軍法伺候。”

本來董守業也想將這些事的秘密向大家公佈的,想想現在的西涼軍對比關東諸侯的優勢就是騎兵,若是馬鐙、高橋馬鞍的事情被關東諸侯得知,讓他們的騎兵更上一層樓,足以與西涼騎兵對抗,那損失可就大了,要是這些技術流傳到邊地的胡虜手中,那麻煩就更大了。況且現在董守業的很多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很多裝備還沒有列裝,遠遠沒到可以公佈馬鐙馬鞍這些技術的時候。現階段,還是保持技術領先比較好。

張既此時出聲說道:“公子,聽聞南路山道險峻,崎嶇不已,不知公子為何會選擇南路支援洛陽?”

董守業笑了笑說道:“有時候捨近求遠未必遠,舍遠求近未必近,《漢書》絳侯世家曾寫道,孝景皇帝時,發生七國之亂,朝廷形勢危急。當時孝景皇帝拜絳侯之次子周亞夫為太尉統帥三軍平叛。周亞夫向孝景皇帝建言放棄正面決戰,放棄梁國,從叛軍背後斷其糧道,然後再伺機擊潰叛軍。向孝景皇帝稱之曰善,於是周亞夫繞道而行,行軍至灞上之時,遇名士趙涉。趙涉建議周亞夫再往右繞道進軍,避免半路遭到叛軍的阻擊。周亞夫採納,於是走藍田,出武關,翻越伏牛山,直插白馬,然後再越過虢略地,便可到陸渾縣、新城縣然後直入洛陽。果然抓獲伏兵,擊潰叛軍。我軍此次正是走的當年周亞夫平叛時走的故道,所以才能如此出其不意,如此迅捷無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