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煌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殺良冒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九章 殺良冒功

九月初四晚上,徐煌率部趕到新蔡縣城,一打聽,官軍已經在上午開拔北上了。

據聞,由陝西總兵賀人龍、副將李國奇率領陝西人馬,山西總兵虎大威帶領保定人馬,一起架起浮橋,東渡汝寧,兩路人馬聯合作戰,準備開赴項城。

徐煌命人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急忙北上。

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如蝗蟲過境,十室九空,剩下的一家還閉戶。

葉淵文稟報:“今天早上,陝西人馬和保定人馬剛到渡過小洪河,李自成、羅汝才二賊也在河上有架起浮橋,打算奔赴汝寧。”

徐煌渡過小洪河,在新蔡縣以北四十裡的龍口,終於看到了官軍的蹤跡!

然而,龍口狹窄的街道上,到處都是四處遊蕩的大明官兵,他們穿著五顏六色號服,三五成群罵罵咧咧的亂逛,有的從酒肆中勾肩搭背醉醺醺的出來。

街道兩旁的店鋪裡,猜拳喝酒的喧譁聲此起彼伏,時而傳來陣陣呼喝打砸聲,不時從內走出幾個兵,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揹著一袋米......

徐煌心中暗暗嘆息,這幫官兵都把剿寇看成了度假!

對付一群手無寸鐵的亂民,比渡假還安逸,若是遇到闖軍主力,則一股腦的跑路。

渡假要花自己的銀子,而鎮壓亂民,不僅吃得好玩得好,還可以順手牽羊滿載而歸。

數萬大軍散佈在方圓數里的範圍內,營帳相連,比肩接踵,徐煌轉了一大圈,也沒找到保定軍駐地。

徐煌無奈,只好到鎮子上找人打聽,可小小的龍口到處都是亂哄哄的。

人頭攢動,全是兵,個個喝得臉紅脖子粗,瞪著血紅的眼睛,擼起袖子,腳踏在板凳上猜拳行令,喝彩聲叫罵聲不絕於耳。

徐煌遇到的,要麼是一臉懵懂、小心翼翼的百姓,要麼是醉得連自個都不認識的兵,誰也說不清楚,各部人馬到底駐紮在哪裡。

徐煌搖頭嘆氣,王朝末期的大明軍隊,根本就不是一支能打仗的軍隊!

鎮子上全是各地人馬,連民房都被佔用了,根本無處插腳。

天色已晚,徐煌將隊伍安置在鎮子幾里外的一處城隍廟內。

城隍廟在大明很普遍,幾乎各地都有,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

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由府州縣守令主之。

朱元璋此舉之意,“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倖免”。

然而,在戰亂時期,各地城隍神並沒有起到保護地方的作用,各路神仙是光吃飯不辦事,因此信的人少了。

祭祀少了也就逐漸廢棄,城隍廟成為難民和流民的臨時落腳點。

徐煌等人在此借宿,幾百個人擠在破廟裡支鍋造飯,有說有笑地喝著粥。

即便如行軍般的遷徙,眾人心中依然滿足,跟著徐公,好歹性命無憂,還有口熱乎飯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吃著,忽聽廟外傳來一片吵雜聲,還有淒厲的哭嚎聲。

徐煌放下筷子,衝著幾個總旗、小旗喝道:“去看看!”

眾人急急走出,徐煌也不急不緩地隨在後面。

“駕!駕!”

空曠的原野間,遠處賓士而來十幾匹健馬,蹄聲如雷,若密雨擊窗,大股大股的塵土騰起。

在他們前面,是一群奔走嚎呼的流民。

周圍田地裡勞作的百姓們看到官軍到來,立時一鬨而逃。

這些騎兵個個快刀勁馬,精壯彪悍,身穿鎧甲,此時如脫了韁的野狗,朝百姓流民們呼嘯而去,肆意砍殺,時而發生怪叫,又砍又刺。

不多時,有幾個流民被哨騎抓住,帶到將領面前。

那將領身著一身破舊的甲冑,眼神兇戾無常,一看就是個暴虐之人。

被抓的流民身材瘦弱,一見將領就連連叩頭:“軍爺饒命,軍爺饒命!”

“鄉親,我甚苦,無錢可用,願借爾頭,可領五兩賞銀。”

說完,那將領哈哈狂笑數聲,對著那瘦弱的流民一刀下去,精準地砍在他脖子上,腦袋應聲滾落在地。

餘者被嚇得嚎叫著在地上翻滾逃命,眾兵都是圍在旁邊笑看。

由於是傍晚,天色暗淡,徐煌看不清那邊的情況,只看到似乎有騎兵在殺人,不時聽到“你媽媽的毛”、“咱老子”等喧騰聲不斷傳來。

“似乎是陝西的人馬?”李將臣從口音做出了初步判斷。

不多時,那邊的騎兵又動了,緊接著幾道淒厲的嚎哭再次傳來,似乎是女子的聲音。

不等徐煌發話,葉淵文越眾而出,迅速往那邊奔去,檢視情況。

還沒奔到,己經見幾個女子尖叫著跑到廟前,身後還跟著幾騎。

幾個女子忽見徐煌等人身著官衣,立時臉色煞白,不斷後退大叫,聲音絕望悽苦,像是快崩潰了。

“小娘子別怕!我們是好人!”朱盛鴻上前安慰。

這句話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說了,一路上幾乎是逢流民就說,但就是沒人相信。

“嗖!”

一道箭羽劃過空氣的聲音,卻是一個騎兵奔來射出了一箭。

其中一名女子的胸口被箭貫穿,一連向前走出數步,最後直挺挺的倒在地上。

幾個女子被嚇呆了,驚恐地撲在地上,衝著那方不斷叩頭,大聲尖叫:“軍爺饒命!饒命!”

徐煌已經看出來了,這些官兵在殺良冒功!

在鎮壓流賊的戰鬥中,如果官軍吃了敗仗,是要被上面處罰的,但撲滅反賊的任務又是必須要完成的。

於是有些自以為聰明的將領,拿手無寸鐵的平民開刀,把他們當反賊殺掉,既能交差,還能領賞,這就是所謂的殺良冒功,歷朝歷代皆有。

明廷為了鼓舞士氣,立下了賞格,規定斬敵首一級賞銀三兩,後來又增加到五兩,再後來又細分為韃子和反賊。

其中韃子的腦袋更值錢,一顆人頭甚至炒到了五十兩的高價!

明軍殺良冒功的毛病似乎是從邊軍傳來的,內地的衛所兵也不遑多讓,什麼缺德事都幹,明末的殺良冒功是常態。

以至於到後來,有些祖上造孽的士兵為了領取賞錢,常常拿婦女兒童的人頭冒充前來領賞。

可以說,明末官軍紀律的敗壞,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如史籍中所說,“今官兵所至,動以打糧為名,劫商賈,搜居積,**女,焚室廬,小民畏兵,甚於畏賊。”

崇禎四年,陝西副總兵趙大胤在韓城,“報斬賊五十級、而婦孺之首三十有五。”

崇禎八年,戶部尚書侯恂給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的信裡說:“賊來兵去,兵去賊來,賊掠於前,兵掠於後,賊掠如梳,兵掠如剃,總督之令不能行於將帥,將帥之令不能行於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濟!”

再有崇禎十一年,清軍深入大明京畿,大同總兵王樸縱兵斬居民首冒功......

官軍的紀律敗壞不僅給廣大群眾帶來極大的災難,就連地主、官紳之家也往往受到他們的侵害。

今日,徐煌更是親眼看到了殺良冒功!

“過來!”

徐煌衝著幾個女子道:“到我身後!”

幾個女子明顯發懵了,但見身後騎兵將至,幾人驚慌叫了一聲,最終猶豫著爬到徐煌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