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煌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鹽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章 鹽場

看著眾人遠去的背影,吳大有面有難色。

他擔憂地道:“大人,那李家又是官又是鹽商的,還跟衛城的羅大人有勾結,勢力龐大,我們不該與他們為敵的。”

徐煌瞪了他一眼,道:“一群雜魚而已,本官何懼之有?惹毛了老子,全部送走!”

還有兩年大明就完犢子了,連皇族王公們都自身難保,自己手裡有兵,還怕這些地方雜魚?

徐煌不是沒給他們機會,先是羅體仁,哪知他不識好歹。

這個李知州,徐煌也曾給機會暗示過,可他光在這打嘴炮,一點機會不給!

最重要的是,李知州和羅體仁有關聯,想來他們在通州已合作多年,不會輕易讓一個剛上位的自己分蛋糕。

既然吃不了這塊蛋糕,那便砸蛋糕掀桌子,來硬的!

吳大有只是嘆息,目光投向那邊一群不知所措的灶戶們。

州城的官都走了,這些灶戶靠鹽場生存,他們無處可去,只能守著鹽場。

灶戶中,一個年輕煎丁看徐煌他們看來,有些慌亂道:“叔,我們怎麼辦?”

團頭嘆道:“連官府的老爺們都鬥不過他們,還能怎麼辦?

他們的眼中閃著恐懼,有些不知所措。

徐煌策馬上前兩步,喝道:“誰是這裡的管事?”

人群中出來一個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抱拳道:“小的是新灶團的團頭,賤名馬柱,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百戶佘六三竄出來,喝道:“現在知道認慫了?剛才吆三喝五的那股子牛逼勁呢?”

之前佘六三帶人來清查軍田,以團頭馬柱為首的灶戶們最為鬧騰,還大打出手,打傷了幾個軍戶。

馬柱臉色有些蒼白,低頭呆呆不語,半晌,他才喃喃說了一聲:“之前是小的有眼不識泰山......”

“好了!”

徐煌擺擺手,道:“這事先放著,帶本官進鹽場!”

鹽場就是一座銀山,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拿下!

團頭馬柱不敢怠慢,成了一名光榮的帶路黨。

不多時,眾人來到鹽場,一眼看去,海濱廣斥,鹽田相望。

這座鹽場處在通州灣附近,坑坑窪窪,到處都是煮鹽的痕跡,裡面至少三四百人在煮鹽。

鹽場內,一眼望去,上百口直徑一米五左右的大鍋有序排放著,下面燒著木柴,冒著騰騰的蒸汽,不斷傳出沸水翻滾的咕嚕聲,鍋旁還有專人攪拌。

徐煌道:“馬團頭,鹽場有多少人?”

馬柱哈腰點頭,緊張地道:“回大人的話,我們興隆鹽場有八個鹽團,共計灶戶一千零二十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不要緊張,放開些,只要你聽話,本官不會責罰你。”徐煌安慰道。

“是......是是!”馬柱稍稍松了口氣。

徐煌重申道:“但有一點你們要清楚,興隆鹽場所佔之地,是通州千戶所的軍田,本官是一定要收回的。”

話音剛落,灶戶們差點要急眼了。

“不過!”

徐煌拉著譜,說道:“既然鹽場已成,又有上千灶戶靠此吃飯,本官向來仁慈,這鹽場就不用拆了,以後就留著吧。”

灶戶們歡喜一陣歡喜,先不說這傢伙是真仁慈還是假仁慈,起碼鹽場保住了!

徐煌又道:“但你們要知道,興隆鹽場以後歸通州千戶所掌管,你們以後務必聽本官的!”

“是是是,一定一定!”馬團頭滿口答應。

他們不過是想混口飯吃而已,管他東家是誰呢!

這姓徐的傢伙,連知州大人都奈何不了他,他們這些小人物能怎麼辦?

灶戶們最關心的是鹽價,其他都是次要的。

不過懾於徐煌的威勢,沒人敢問鹽價問題,只是乖巧地跟在後面。

“一鍋能煮多少鹽?”徐煌指著那片煮鹽鍋,詢問道。

馬團頭立馬回道:“一口鐵鍋需煮三個時辰,煮出成鹽七到十斤。”

“一鍋海水能煮這麼多?”徐煌皺眉,彷彿智商受到了侮辱。

再怎麼說他也是未來人,知道海水的含鹽量,科學的嚴謹讓他接受不了這種超自然現象。

馬團頭咳嗽一聲,尷尬說道:“大人誤會了,煮鹽並非將海水倒入鍋中開煮,先是要制滷,然後將滷水放在鍋內用火熬煮成鹽。”

他指著另一片大水池,道:“那裡是鋪灰淋滷的地方。”

徐煌看去,旁邊還有一排大水池子,上面不知鋪著何物,正有一群男男女提著桶在上面澆水。

他點點頭,皺眉道:“這麼說,這鹽場的產鹽也不多嘛。”

馬團頭怕他無知一怒之下拆了鹽場,連忙解釋道:“大人,除了鐵鍋煮鹽,還有竹鍋煮鹽,那玩意煮的多,每鍋可煮鹽一千斤。”

說著,慌忙帶著徐煌到另一片場地,指著一片方形平底、外塗石灰或黃泥的竹鍋,道:“就是這裡。”

徐煌看去,這些所謂的竹鍋乃竹篾編成,長三米三,寬一米六,深一米,若是用滷水煮,差不多能煮千斤。

“馬團頭,你直接告訴本官,這興隆鹽場一年能產多少鹽?”

徐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產量,以便計算利潤。

這個問題關係到灶戶們的利益,馬團頭不敢隱瞞,直言道:“一年產鹽兩萬引,最多三萬引,每引拆合三百斤。”

“兩三萬引......”徐煌盤算著。

他只知道,揚州府一年產鹽七十萬引,下面主要由通州和泰州兩地產出,而通州就有十二處鹽場。

這麼算來,平均一個鹽場產鹽三萬引,也差不多。

徐煌笑著道:“馬團頭,那鹽商李富開的什麼價購鹽的?”

按照萬曆年間朝廷推行的剛鹽法,商人可以和鹽戶直接交易,鹽業生產不再受官府的監督控制。

只要按時繳納了鹽課,其地時間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既可以發展副業,也可以多產鹽。

鹽課司,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收取鹽稅的稅收部門,徵收物件就是鹽課司所在地之鹽場,再把收來的稅款解兌至兩淮鹽運使司。

那些鹽課司的官員常駐鹽場,只是為了收稅,督促灶戶們多產鹽,以便他們多撈好處。

說道鹽價,馬團頭來勁了,雙目炯炯地道:“按往年正常的收購價格,一引鹽在二兩到二兩五錢白銀,全靠鹽商老爺們的心情。”

“既然這樣。”

徐煌笑著道:“那本官以後按照三兩一引的價格,收購你們的鹽,如何?”

“三兩一引?”

馬團頭興奮了,周圍跟著的幾個團頭也瞬間集體高潮了!

其實,大多鹽商採取不等價交換的手法,殘酷剝削煎丁灶戶攫取商業利潤,鹽商李富便是其中之一,往年他收購鹽場的鹽,價格往往在二兩一引。

沒想到這位新東家,出手竟如此闊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