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一十四章 心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一十四章 心病

貞觀十九年,二月。

玄奘回到了長安,別的不說,李重很關心他去天竺到底有沒有學會製糖。

因此,當李二接見對方的時候,李重這邊,也坐在一旁一起聽對方這一路的見聞。

“玄奘法師有向天竺學習如何製糖?”

雖說玄奘去天竺主要是去學習佛法,但應該風土人情什麼的,也是知道一些的吧。

當然!

別人的製糖技術也算是國寶了,有時候,他還真的未必知道,但天竺糖多這一點,對方恐怕不會不知道。

果然!

只見玄奘便緩緩而道:“我沒有學習過,不過天竺多產甘蔗,因此糖確實比大唐要多。”

李重只能說可惜,真是幹啥啥不行啊。

佛法有什麼好追求的。

要說追求佛法,不如學自己擺爛。

只要人人都擺爛,那這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還用去學佛法?

該學的沒學,不該學的,倒是去學回來了。

聽到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李重對這玄奘的興趣自然也是大大地降低。

最後……

乾脆讓李二自己去處理了。

李二自然是讓對方寫出這一路的見聞,然後,還想對方還俗,以後就在朝堂當官,這專門負責對天竺的外交事務,其實就挺好。

只可惜,玄奘並沒有同意。

那就只能是讓他把這一路的見聞都寫出來再說。

……

三月。

天氣已經不怎麼冷。

與此同時……

來州這邊,李重的兒媳也要出發了。

上一年是什麼都沒有準備,怕她們去了立刻就要吃苦,如今,糧草充足,是時候該把她們送去跟五小只團聚了。

李靖原本也是要去的。

畢竟……

這一開始就是跟李重說好的。

但現在五小只基本上都十八九歲了,李重因此也就覺得,此時已經沒這個必要了。

如果五小只的年紀還在十五十六歲以下,那確實,是該讓李靖也一起跟著去,以便有所照應。

最後……

李靖也只能是給五小只寫了一封信。

讓李重的兒媳路上一起帶過去。

兩天半後。

遼東灣碼頭。

五小只也終於都見到了他們心心念念的妻子。

當晚。

所有人便好好地團聚了一番。

本來是想再過個兩三年再過去的。

反正……

現在大部分人的年紀還小,都還沒到可以生育的年齡。

只是……

李重也怕再過幾年,可能他們都不認得自己妻子原來長什麼模樣了,於是便只好到了第二年就讓他們團聚。

離開了一年沒有見過對方了,雙方自然是很激動。

只能說……

回遼東城的時候,都是兩人一起同乘一匹馬。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別人家那裡搶來的。

而經過一年的建設。

遼東城的發展也已經是還行,雖說偌大的城池,由於人口只有兩萬還不到,因此顯得還是有些清冷。

但是吃喝什麼的,已經完全不成問題。

倉庫已經裝滿了足夠兩年的糧食,雞鴨鵝什麼的,還有豬跟羊,都養了不少。

至於穿的,也可以直接從揚州運過去。

就是蜀地的錦,只要有錢,遼東城都可以得到。

貞觀十八年,五小只又多了十艘蒸汽船。

不過這十艘蒸汽船,暫時就放在揚州賺錢,到時候五小只需要什麼,直接就在當地買就是了。

揚州城的富商,如今也看到了一些遼東這邊的商機。

當然!

主要是看高句麗、百濟這兩國的人口還不錯。

這兩國的人口加起來,估計至少也有個四五百萬。

如今,水路方便了,這運東西過去賣,自然也就成為了可能。

為此……

接下來,五小只還準備組織一次揚州的商團,到高句麗、百濟去進行商業視察。

到時候……

五小只就又可以從交易當中抽稅。

並且……

為了賺取更多的錢,現在,五小只也已經在搞自己的鹽場。

把鹽做出來,可以賣給契丹人跟靺鞨人,然後再從他們手中換到一些動物的皮毛,還有羊肉,甚至是馬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當五人進入到遼東以後。

只見遼東城看著雖然很清冷,但是……

城中的每一個人,都彷彿有著自己要做的事。

因此,這樣一看,倒是清冷當中,又帶著點不一樣的熱鬧。

把五女安頓好。

很快,五小只便又投入到農忙當中。

今年……

他們應該能一次性耕種差不多六萬畝土地。

按照這個進度,只要再過兩年,他們應該就能實現自給自足。

當然了!

春小麥其實不好吃,口感沒有冬小麥那麼好。

但是!

他們可以把這些小麥都賣給高句麗,百濟。

然後,只要高句麗、百濟的百姓給他們幹活做工就好。

各種煤炭、鐵礦這些就不多說了,還有手工藝品,這些也完全可以收。

雖說……

他們的手工藝品肯定應該是比不上大唐的精良。

但聊勝於無。

到了貞觀十九年六月。

高句麗這邊也看出來了,遼國是真的沒有要與他們打仗的意思。

甚至……

遼國還很大方地跟他們談糧食生意,把不好吃的春小麥全部都磨成粉,然後賣給他們。

雖說春小麥是不怎麼好吃,但是,做成麵條什麼的,也還可以接受。

高句麗的百姓從此,也就可以徹底擺脫節食的風俗。

高句麗覺得,這很好。

首先,百姓都能吃飽,不至於餓死,而且還能增加高句麗的人口,這對他們來說,這就很有利。

雖說……

這麵條肯定也不是白吃的,得用本國的百姓幫遼國生產東西來交換,但是,這無疑還是給了他們一個說不定能翻盤的機會。

至少……

他們國家的人口是一年年增加的,而打仗,最需要的其實就是人口。

當然!

他們也很注意,為什麼遼國需要那麼多的煤炭跟鐵礦。

只可惜……

除了看到了那一艘艘的蒸汽船,他們什麼都沒有看到。

對於這種在內河上可以透過輪子來帶動的船隻,高句麗的百姓也一個個都跟土包子,沒見過世面一樣地爭相觀看。

高句麗王高建武倒是一臉謹慎地看著這些蒸汽船,如果遼國願意的話,遼國甚至說不定能透過他們的內河,直取平壤。

這也成了高建武的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