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N道販子康采恩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3章 楊阿若:強漢沒有攝魂器—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53章 楊阿若:強漢沒有攝魂器—2

這下子,趙思成就再一次見識了楊阿若的態度轉變。其角度之廣泛,力度之迅猛,都超過了之前的那一次。

只見,這傢伙立刻抓住趙思成的手,像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般搖啊搖的不肯放開表情,更是激動的不能自已。整個語言中樞似乎都陷入到了混亂之中,在經過一番順序混亂的表達之後,趙思成終於弄明白,這個傢伙雖然是個江湖俠客,但對於天下頂尖的文人墨客還是非常崇拜的,像蔡邕那種明顯被迫害的人一直都是他很想救下來的,但她卻因為距離較遠的緣故未能做到,但沒想到的是,這世界上竟然有人替他做成了他不能完成的事。

如果這還不能贏得她的欽佩,那可真是活見鬼了,雖然康采恩現在已經穿上了官袍,但楊阿若認為無論他是否是個少年,他的心裡都有一股俠肝義膽,這是楊阿若最為看重的東西。

既然同是俠客,那就都是朋友,不管是在江湖還是在廟堂之上,他們總是要聚一聚的,至於學習劍術那點小事,對於楊阿若來說根本不成問題,或許別人會把一生所學當作珍寶,但楊阿若看來,只要他的劍術能夠被用來行俠仗義,那就相當於是他在做善事。如此以來。他只要把劍術傳給一位同樣和他俠肝義膽的人物也就夠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趙思成雖然只是大體上理會了楊阿若的這些意思,但他還是立刻就陷入到了興奮之中,康采恩雖然心思陰沉,但趙思成所遇到的最為陰沉的事情卻是大宋王朝那無恥的統治本質,在這一點上康采恩與他有著相近的理解,而康采恩所要做的事情卻是為天下謀個更安定的未來,用他曾經的話說,那是一個新的統治秩序。

這個想法所折射出來的可能的確如同楊阿若所理解的那樣,有一股子俠肝義膽的氣息,但對於趙思成看來那或許是個有理想的政治家去做的事情,政治家這個名詞也是他從康采恩那裡聽來的,至於配不配得上那個名詞的含義,那就不是趙思成能夠全然理解的了。

不過既然楊阿若這個傢伙有了如此簡單通俗的理解,它這次成不妨也參考一下,倘若純粹是用俠客的定義去解釋康采恩的所作所為,那他的確是在謀求一個改變天下的機會。之所以會這樣做,恐怕正是因為他看到了天下有所不公的地方。

既然如此,那他就索性去看一看康采恩的施政方針當中,到底有幾分能夠為這天下帶來新鮮的感覺,總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往商業貿易去解決吧。

於是兩個人一起上路,踏上了返回武威郡郡城的旅途,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秦瓊和羅士信一直陪伴在他們身旁,不同於這兩個人對於康采恩的理解,在秦瓊和羅士信的心中,康采恩始終是那個年幼,但卻已經在天下站穩一方領土的諸侯,這個人的英明睿智已經擺脫了兒童的範圍,倘若形容孩子的話,聰明伶俐似乎才是個更好的詞語,但不可不承認的是剛才恩的軍政謀略已經足可以將天下玩弄於鼓掌之中。

所以在他們的世界觀之中,頭像剛才那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罷了,任何一位對此有所認知的英雄都不應該懷疑這一點才對。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叫做楊阿若的傢伙,卻喜歡用什麼俠義之道去理解康采恩。安瓊和羅士信也都是習武之人,但他們早早的便踏上了殺敵立功的疆場,在這裡沒有什麼出強扶弱的江湖道義,有的只是殺敵立功的報國之心。雖然兩者看上去都像是在除暴安良,但不可否認的是前者將會更多的與世俗道理打交道,而後世則不需要理會太多的民間所是他們的敵人幾乎是確定的,這就讓他們更多的側重於殺戮,而不是理解人心。

其實在康采恩看來,那些不能理解人心的軍隊往往就會因為他們自身的價值觀而做出一些他們認為或許不得已而為之,但卻距離主體價值觀甚遠的事情。比如說宋朝時候,曾經出現過一名叫做範溫的仁人志士。這個人勇於抗擊外敵入侵。甚至還打出了不小的名氣,但他在歷史上卻也留下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缺點,那就是吃人。

這人是文明人不能接受的,但對於國家意識普遍潛藏在心中的東方文明來說,大部分人都還能理解這一點。既然形勢所迫,那麼做出些許出格的事情,或許也並非不可原諒。

但另外一些東西就不見得能夠取得這樣的諒解了,比如說明朝末年的時候軍隊路過的地方,也經常會出現結露的情況,當時各地的百姓都頗有微詞,以至於在他們心中朝廷的威望迅速下降,在失去公信力之後,明朝的衰落可謂是加速進行,以至於整個明朝末年就在這種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陷入到了最後的死亡咒語之中。到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的那棵歪脖子樹上之後北京陷落的悲劇也沒能讓這種情況有所改善,那些統兵的軍閥們似乎已經不在乎什麼政治影響呢,像左良玉這樣手握數十萬大軍的人,只想憑此得到一些特殊的政治權利而已。

因此康采恩和歷代的皇帝一樣,對於軍轉的防範之心時刻沒有放鬆,倘若統兵將領不是秦瓊和羅士信,恐怕負責監督的人也不會只有趙思成一個而已。

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的是,秦瓊和羅士信的想法並沒有任何問題。士兵有士兵的文化氛圍,他們的認知往往會受到這些氛圍的影響,就連邏輯也不外如事甚至價值觀也因此而產生變化。而奠定這一氛圍的往往是他們的首領,而並非底層的士兵。

所以軍隊如果出現什麼問題,雖然會表現在將領或者士兵身上,但歸根到底還是康采恩這個同病之人的問題,所以無論青青和羅士信怎樣想,他們都是無罪的,如果有罪,那就是身為統治者的康采恩。

這樣的道理或者說自我反省的結論,或許並不為外人所熟知,但剛才你絕對不會將此視而不見。

只是他現在花在這上面的反思越來越少了,因為如今的他正忙著帶領著張木蘭的學徒,認認真真的學習照片的沖印技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