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當我模擬到世界末日最新章節列表 > 072.【神經科學中的伽馬神經震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72.【神經科學中的伽馬神經震盪】

張松心中頓時出現了一個讓他難以接受的猜測。

如果……這顆小行星並非自然形成,而是來自於某種未知的可以進行星際發射的文明……

那這會不會就是他們向地球發出的衝鋒的號角?

如果是的話,那人類又應該如何應對和抵擋?

一時間,種種想法在張松的腦海裡紛至沓來。

之前感覺只要研發出核聚變定向能武器,就可以將這顆小行星轟殺至渣的輕鬆規劃,此刻統統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不行!

不能自亂陣腳!

這些猜測都是因為模擬器中的一句話而已,萬一這句話只是模擬器中的自己隨口一說,並沒有什麼隱含的象徵意義呢!

張松立刻深呼吸了幾次,強行壓下躁動不安的思緒和心跳。

想太多都於事無補,即便這顆小行星真的如同自己所猜測的那樣,自己也必須要按部就班地把它解決掉才行。

哪怕那未知的存在以後還會有所行動,自己能做的也只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只要能解決這次小行星的危機,那麼以後的每次模擬都能模擬個五六十年,一年下來就能模擬兩萬多年!

要知道,全人類最早的有記載的歷史也才五千年而已。

短短幾千年,人類的科技水平就從勉強可以使用青銅器發展到如今的飛機大炮和宇宙飛船。

自己所有的模擬時間加起來,足足有幾十萬年!

怕個卵!

張松心裡不斷給自己壯著膽安慰自己,然後沉下心神,開始研究已經進入到腦海裡的《神經震盪:化腐朽為神奇的γ腦波震盪頻率》。

細細瞭解之後,張松的眼睛和嘴巴都不由自主地擴張了一些。

這……太誇張了吧?

先不說這份檔案裡所研究的內容,光是冀浩然在這份檔案裡所引用的研究基礎就已經完全超過了張松的想象。

根據檔案裡的描述,這些研究基礎在現在就已經成型了。

人類在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已經這麼發達了嗎?

張松立刻開啟他的膝上型電腦,開始搜尋起有關神經科學方面的種種訊息。

2008年,瑞典的卡洛琳研究所就可以透過感知欺騙的方式,來欺騙志願者的大腦,並用大腦磁共振掃描來確定這一點。

2016年,研究人員透過電流刺激大腦,讓原本已經癱瘓沒有知覺的人感受到自己的每個手指被撫摸。

2020年,卡洛琳研究所同樣利用感知欺騙的方式實現了對兩個志願者的意識轉移,讓他們互相體驗到了對方的身體。

同年2月,如今的全球首富,將前任全球首富傑克馬踢下來,終於從小馬晉升為大馬的馬斯克所創立的腦機介面初創公司Neuralink成功透過電腦芯片與猴子的大腦進行連線,從而使猴子能夠透過自己的意念來操控乒乓球遊戲。

同年8月,Neuralink再次推出新裝置——Link V0.9,並成功將這一直徑23mm的晶片植入豬的大腦中,實現了實時性神經訊號的讀取及寫入。

2021年三月,陳天橋所創立的腦機介面研究中心發表研究宣告,他們可以利用微創性的功能性超聲波來讀取猴子的大腦活動,並且精準預測猴子的下一步活動,這項研究只需要超聲波的讀取而不需要介入大腦,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倫理困境,技術進步十分迅速。

……

合上膝上型電腦,張松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這些年,神經科學的進展比大部分人想象得更快。

在這個基礎上,冀浩然所研究出來的成果就顯得並沒有那麼驚世駭俗了……

不!依舊驚世駭俗,堪稱石破天驚!

畢竟這是在神經科學高速發展下的背景下的十幾年後的研究成果!

由於冀浩然的研究是從甘子瑩的科塔爾綜合症入手,所以他根據科塔爾綜合症的特性,將大腦意識的神經活動作為研究的開端。

讓甘子瑩產生身體正在逐漸消失的錯覺的,就是她大腦中的神經活動,也就是傳說的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意識。

人腦中有860億個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有規律地放電,所謂規律,其實就是腦電波的頻率。

這種頻率有時形成4到7赫茲的zheta(θ)波,有時形成8到12赫茲的阿爾法(α)波,有時形成13到30赫茲的貝塔(β)波,大腦之所以會形成不同波段的頻率,主要是為了讓大腦中的神經活動不至於發生功能上的碰撞。

這種腦神經細胞以不同波段和頻率進行放電的現象,被稱為神經震盪。

就是檔案中開頭的那四個字。

而在神經震盪中,最化腐朽為神奇的一段,就是每秒震30到75次的伽馬(γ)震盪頻率。

這段頻率就像是腦神經的粘合劑和潤滑劑,可以讓不同波段的神經活動實現跨頻耦合,從而誕生意識!

以上這些,都是目前現有的神經科學方面的科研成果和理論知識。

有了這些作為基礎,才有可能理解冀浩然所研究出來的【可以改變世界】的神經科學技術。

既然人類可以利用超聲波來讀取猴子大腦中的神經活動,那麼如果將這段超聲波用以干擾目標大腦中的神經活動呢?

讓我們再進一步,如果將這段超聲波設定為可以實現跨頻耦合的伽馬(γ)震盪頻率,再來影響目標大腦中的神經活動呢?

冀浩然研究的,就是這個方向。

既然已知甘子瑩科塔爾綜合症的症狀起源於大腦中的某個神經震盪頻率,那麼如果用伽馬震盪頻率來將這段不正常的意識頻率遮蔽或者修改掉呢?

然而事實是,甘子瑩沒等到冀浩然將這項技術研發成功,就在某一個深夜放棄了生命。

雖然沒能救下甘子瑩,冀浩然的研究也沒有真正地成功,但是還是讓冀浩然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果在這段伽馬(γ)震盪頻率中附加上一定量的資訊,再對人腦中諸多的波段進行影響和耦合,那麼這些震盪頻率中所附帶的資訊,就會以一種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方式進入到目標的意識當中。

這……就是醍醐灌頂!

……怎麼可能!

醍醐灌頂當然是不可能真正被研究出來的。

首先,伽馬(γ)震盪頻率受限於它的波段,所能攜帶的資訊是極少的,至少目前是極少的。

其次,這些資訊即便進入到了目標的大腦神經活動中,也不會直接修改對方的記憶和意識,而是帶給目標一種類似感官神經的體驗。

比如說,在這段震盪頻率中附加上一段音訊,那麼目標就會出現一種類似幻聽的感受,頻段的強度越大,對目標原本生理聽力的影響也就越大。